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述中国近代史的论文800

2023-12-10 22: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述中国近代史的论文800

写作思路:可以写“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将大量鸦片运到中国贩卖,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1842年8月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等等。

正文:

“鸦片”俗称“大烟”,是一种很容易使人上瘾的毒品。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将大量鸦片运到中国贩卖,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掠夺了中国人民大量的财富。鸦片的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鸦片大量输入,危害严重。到1835年,我国已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因为鸦片价格昂贵,又易吸食成瘾,从而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倾家荡产。

鸦片战争使中国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结束了腐朽的封建社会,为后来中国一批批热血青年构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埋下了伏笔。

鸦片战争本是不应发生的,一开始啊,经历过光荣革命的英雄在雄厚实力的基础下进行海外贸易,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自然,他们也注意到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毕竟中国一度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呢。

刚来的时候,是出售一些工业制品,但那时人口爆炸,家家户户都面临着饥饿的侵袭,但凡有点钱,都会花在刀刃上,哪有闲钱买这些用处不大的新奇玩意儿。不仅卖不出去,英国人还忍不住去购买茶叶、瓷器等物,加上清朝闭关锁国,要缴纳沉重的税务,以至于英国在中国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赔上一些,这使英国十分恼火。

后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就想了个法子——鸦片。现在我们都知道鸦片是一种毒品,会使人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而英国就看中了这一点。他们一开始免费给无知的中国平民吸食鸦片,唉,一吸还挺带劲,他们就人传人,把鸦片带入中国。英国人一看,效果已经达到,就开始要钱了。中国百姓都吸这么久了,一下子说不吸就不吸是不可能的,只能乖乖交钱,乞求鸦片了。

清政府一看,也不高兴了,英国走私鸦片,他们既收不到税钱;又看着清朝国库有减无增,加之国民质量普遍变低,一向无能的清政府也要做出行动了。没错,接下来就是妇孺皆知的林则徐虎门销烟了,这段就不详述了,总之是大快人心。

但英国方面就是气急败坏了,中国竟然挡他财路,他们毫不犹豫地发兵中国。途中虽有林则徐、邓延桢誓死抵抗,但无奈中国受鸦片影响,体质偏弱,加上英国先进的火器,中国也就凭着天气侥幸小胜一场,其它都是全线溃败。

英国就沿海一路打杀,一直打到南京附近。清政府一看,打也打不过,又都打到家门口了,只能被迫议和,签下了首部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要割地、赔款,当然了,损失不算特别多,不像后来《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动辄上亿,这是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此,清朝就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封建王朝,自然这也是由其腐败造成的,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也就进一步说明了这事。

而我们,就应铭记这段耻辱,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建设更好的中国。

谈谈你对近代史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屈辱
  与斗争的历史。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从而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转变为一个繁
  荣、富强、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这部历史是屈辱与光荣并存的历史;这部历史是
  挫折和成功并举的历史;同时,这部历史又是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
  都在讲,都在思考的一部历史。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还学真门课有什么必要又有什么意义呢?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史使人明智。”英国思想家培根就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无独有偶,我国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史为鉴,可以名得失。”是的,无论是西方史、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无一不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教训的反思,对于一个历史问题的深入研究和 深刻思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为人、处事有个更加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比备的一本书就是《资治通鉴》,这当然是学史使人明智的最好例证。我们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近现代中国的落后的真实情况和具体原因,
  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那就要奋发图强,就不能闭关自守。
  二、增强理论分析能力。记得第一节上课的时候,您就跟我们说过:“这一门课,绝不是像历史系或者你们高中初中那样,识记史实的一门课。这是侧重于理论分析的一门课,是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去看待,去思考,去学习,去分析,去理解的一门课。”事实上,我们学了这么
  长时间的历史已经完全能够把这一段历史的一些史实侃侃而谈,现在再让我们去记忆,意义当然不大。就像您上课常讲的那样:新时代的大学生当然不能死记硬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我们学的,知道的用起来!通过每个星期天宝贵的三个课时的课堂学习上,在您的讲解、
  引导和鼓励下,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的把学习过的马克思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学习和分析当中。例如,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人说这是合理的政策,因为内部团结才能一致对外。但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就不难发现政策的荒谬性和理由的错误性。
  我们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已然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抓主要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此,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真是愚蠢之极!这不能不说是我自己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一大收获!像这样的学习收获真是不胜枚举。
  三、对于自己专业学习的帮助。
  1、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以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我们难免会在大庭广众之
  下讲话,胆怯、害羞是不行的。在课堂上,您经常鼓励我们敢说、多说、会说。这对于我们
  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锻炼。
  2、理论分析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本专业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对于一些法律问题,法律现象我们无一例外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思考。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自然也是能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获得。最后,像拿学分、综合测评成绩等等方面的获得不值一提,如果一个人因为这些东西而去学习,岂不可笑?以上几点,
  便是我个人认为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的意义。
  然而,可以预见,在整整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我能获得的必将远远不止这些。

求一篇中国近代史论文800~1000字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有关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的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

  (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

  (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
  (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
  (2)金田起义后,势如破竹,迅速发展
  (3)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
  3.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主观原因:其一,这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其二,太平军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军纪;其三,坚强的领导核心、灵活主动的战略战术。

  客观原因:清军腐败,不堪一击。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1)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2)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3)设立“圣库制度”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2.洋务派的口号

  前期:19世纪60-70年代,提出“求强”口号,即训练新式军队和设厂制造船炮,建立一套新的防务体系。

  后期:19世纪70-90年代, 在继续“求强”口号下,提出“求富”口号,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1.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3.建立新式海陆军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做实事求是地评价,我们即不应全盘否定它,也不能全盘肯定它,我们应该加以分析,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培养了新式人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洋务运动打着“求强”和“求富”的旗帜,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等海军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灭。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有识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严重缺陷,认识到中国要走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必需将改革从物质技术层面进一步转向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面。正是在这种认识之上,甲午战争之后,维新变法和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所以洋务运动的真正历史作用不在于它的正面作用,而在于它所提供的历史教训。即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进行生产关系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