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交通心理学的1000字论文

2023-12-10 04: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交通心理学的1000字论文

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

摘要
: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有直接必然联系
,
从视力
,
视野
,
颜色视

,
明适

应和暗适应
,
试看障碍以及夜间视觉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机动车驾驶人
的视觉特性对交通安全

的影响
,
为汽车设计人员
,
驾驶员和道路工程的设计人员
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
驾驶员
,
视觉特性
,
交通安全
,
心理效应

在驾驶人的感觉系统中
,
视觉尤为重要
.
研究表明
,
驾驶人视觉所获得的信息
占全部信息的
80%
以上
,
因此
,
在行车过程中
,
驾驶人视觉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
到驾驶人的驾驶行


,
对行车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关于驾驶员视觉特性及眼球运动的研究
,
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
尤其是近些


,
国外许多著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都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持
续的研究
.
研究内容主要

是对驾驶员视觉单一特性
(
比如驾驶员的注意品质
,

知觉
,
疲劳状态
,
反应时间等
)
的研究
,
对年龄差异造成的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事
故的关系上做出分析和判断
,
以及对特定道路

交通环境下驾驶员视觉搜索模式
和感知行为的研究
.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学习和掌握
,
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集中
在静态视觉特征和虚拟场景条件下的动态视觉特征研究两个方面
,
开展

真实交
通场景条件下的动态视觉特征研究的较少
,
原因是这种研究一方面对仪器的性
能要求

很高
,
在真实交通环境中进行试验容易发生危险
,
因此研究难度较大
.
1
视力与道路交通安全

视力是眼睛识别物体微小细部的能力
.
驾驶人的视力又分为静视力和动视

.
静视力就

是人在静止状态时的视力
.
驾驶人员在行驶中所具有的视力称为
动视力
.
在实际的驾驶中
,
动视力一般比静视力低
10%

20%
左右
[1] ,
在特殊
情况下甚至比静视力低
30%

40% .
有研究

结果表明
,
在驾驶过程中
,
随着汽车
行驶速度的提高
,
驾驶员的注视点前移
,
视野变窄
,


界感减少即视野缺损
,

味着缺损区无法感知交通信息
,
视野敏感度下降说明视区感知信息能力降低
,

易造成交通事故
[2] .

影响动态视觉特性的因素有相对运动速度
,
年龄
,
目标的颜色和照度
,

路及其环境等
.
研究表明
,
随着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加
,
人眼的最小可辨视角增

,
动态视觉的感知能力下降
.
因此
,
控制车辆行驶速度
,
特别是在复杂路段限

制车速非常必要
.
由于动态视觉特征反映的

是所有视觉和眼肌系统的整体组合
,
年龄因素的影响非常明显
.
静视力从
46

50
岁开始出

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

显著下降和正常衰退的趋势
;
而动视力则从
36

40
岁开始显著下降
.
对年龄
较大的驾驶人
(
尤其是职业驾驶员
)
必须进行合理限制
.
目标物的颜色对动态视
觉也有

很大影响
.
在静止状态下
,
人眼对蓝色最不敏感
.
但在运动状态
,
暗视条件

,
蓝色目标物

相对其它颜色易被识别
;
而在明视条件下
,
蓝色目标物与其它颜
色并无显著差异
.
目标物的

照度对驾驶人的动态视觉也有影响
,
研究表明
,
静止
视力下
5

10
m
烛光的效果与动态视力


125
m
烛光的视觉效果相匹配
.
通常
,
照度越强的物体越易被驾驶人的动态视觉所感知
.
由于驾驶人在驾驶时所搜集
到的信息
80%
以上为路面信息
,
所以路面状态越好
,
驾驶人的动

态视觉越容易捕
捉所需信息
.
对于野外公路
,
侧向景观单调且重复
,
很容易引起
"
道路催眠
"
现象
,
使驾驶人产生动态视觉疲劳
,
影响驾驶安全
.
2
视野与道路交通安全

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
视野常用角度来表示
.

般有静视野和

动视野之分
.
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
,
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见
的空间范围叫静视野
.


般正常人两眼总静视野
:
垂直方向约为

110°~
130°(视水平线上方约

50°~60°,下方约

60°~70°) ,水平方向上约为

180°(两眼内侧视野重叠约

60°,外侧各为

90°) .头部固

定不动
,
眼球自由
转动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叫动视野
.
动视野比静视野在水平的左右方向约

各增


15°,在垂直方向
:
视水平线上方约增加

10°,视水平线下动视野与静视野大
致相同
.
驾驶人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
,
随着车速的增加
,
注视点前移
,
视野变

,
视野

与车速的关系参见表
1.
行车速度越高
,
驾驶员越注视远方
,
视野越窄
,
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的中心而
置两侧与

不顾
,
结果形成所谓隧道视
.
此外
,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
靠近路边的景物
相对于驾驶员眼睛

的回转角度若大于

72°/s 时
,
景物在视网膜上就不能清晰
的成像
,
感到模糊不清
.
所以
,
车速越高就越看不清路边近处的景物
.
因此
,

计较高行驶速度的道路时
(
特别是高速公路
) ,
要采取封闭式
,
以禁止行人和非

机动车进入车道
,
避免发生危象
.
按照这种规律
,
高速公路

上的交通标志都应设
在车道上方
.

3
颜色视觉与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环境中的许多信号是靠色彩来表达和传递的
,
如交通信号
,
交通标志
,

通标线及

车辆内部的仪表
,
灯光等
.
可以把颜色分为两大类
,
即非彩色的
(
如黑
,
白和各种灰色
)


彩色的
(
如除黑
,
白和各种灰色外的一切颜色
) .
颜色具有色调
,
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属


.
对于非彩色人们只能根据明度的差别来辨别
;
而对
于彩色人们可以从色调
,
明度和饱和

度三个特性辨别
.
有一小部分人不能辨别
某种颜色或某两种颜色
,
对颜色的辨别形成了障碍
,
从而影响了驾驶员的行车
安全
,
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

旅客运输心理学论文1000字

旅客运输业为旅客提供了具有时间、空间移动需求的运输服务。在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中,地铁服务人员与旅客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服务与被服务的责任关系,旅客对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反映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一)从地铁旅客对象角度看
研究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定义旅客的概念。一个人持有铁路的有效乘车凭证及同行的免费乘车儿童,从他进入旅客运输服务系统开始,到他离开旅客运输服务系统为止,即从其购买车票、进入车站乘车到下车验票出站,在这段时间内,他成为一位旅客。旅客运输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就是对旅客的心理活动进行剖析,使其旅行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反映了客运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从服务对象角度讲,掌握旅客旅行心理活动与需要,使旅客旅行需要得到满足,是客运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从运输服务业角度看
1.运输服务企业的行为就是人的行为
人是运输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运输企业要靠人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即使是未来社会的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自然是由人来实施的对人的管理。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高科技产品在运输服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设计和使用这些产品的仍然是人。如何使高科技产品在运输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旅客旅行的需要,这取决于规划者、设计者以及使用者对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掌握程度。因此,研究运输企业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是运输服务企业管理的主题。总结:如果我是一名旅客的话,我希望我所乘的地铁是一个服务周到、环境良好的运输质量。如果给我臭脸看,那它的服务就太超过了。

交通安全论文1000字左右。急用。高中一年级。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例如,在德国,交通管理部门经常组织学龄前儿童举行交通知识大奖赛。德国的街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街小巷的红绿灯,大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是自动装置,中小路口有指示先行或后行的交通牌。在人们集中的地区,路牌上会印有小孩的图案,提醒司机注意。在日本,无论是大小城镇,还是乡村僻野,公路路口都安装着交通信号灯。在繁华的街区,当路口的红灯亮时,即便马路上没有车辆行驶,路边的行人也没有闯红灯过马路的。瑞典的交通规则也是以人为先,行人第一。马路上的信号灯在离地面两米处,与行人的目光高度持平,且周围不准立广告牌或栽树,以避免遮盖信号灯。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在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等。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没有信号灯的时候更甚。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为了加强朝阳区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和提高人民的交通文明素质,朝阳区特提出了朝阳区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让”。四知是:一知主题,即迎奥运,建首善,创和谐交通环境;二知内容,即整顿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三知目标,即车不越线、人不乱穿、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四知规范,即行使规范、停车规范、设施规范、占路规范。四让是:人让人让出一片温情,人让人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车让车让出一片理解。我想制定这个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让”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然对于交通文明习惯和素质的培养,应该从每个人做起,特别是作为一名处于弱势地位的行人,更应该引起注意。来自北京市交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北京行人事故为901起,死亡218人;从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北京市共发生行人事故842起,死亡200人,伤703人,直接经济损失726万多元。财产损失可以量化,而生命代价却无法计算。
因此,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以人为本,从我做起,加强“交通文明”意识教育,才能真正的使其得到改进,才能真正的实现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让”,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的交通环境。

行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