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一千五百字

2023-12-11 01: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一千五百字

【摘要】本文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整合的框架中,全面论述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是联系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三者之间形戚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会计改革不能局限于就会讨论会计,而是应站在管理的高度,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使会计改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最终形成公司治理系统、公司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局面。

【关键词】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管理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

一、引言:

纵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已经从简单地记录事项并向所有者报告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阶段演变到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目标相应地也从报告解除受托责任拓展到优化配置资源。但是,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来看,会计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甚至有时还误导了资源的流向,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法规和准则等方面均有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本文试图另辟蹊径,立足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共生关系,从理论层面揭示会计信息质量是怎样受制于环境并积极地影响这些环境。作者的观点是,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同公司的管理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管理有序、治理完善的企业中,会计必然运作良好,它为企业内部、外部决策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从经验来看,那些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笔者进而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是在于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司管理系统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会计职责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管理和治理结构,只有将会计置于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统中加以考虑,才能理解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找出现实中所存在问题的症结,寻求对症之药。

二、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摸型

目前,有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即公司治理研究只考虑狭义的公司治理范围,其中主要研究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而公司管理研究中,又只注意企业外部环境、公司文化、管理风格的影响,而很少把公司管理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结合起来综合研究。

其实,公司治理与管理是存在紧密关系的两个方面,按柯克兰和瓦提克(Cochran and Wartick)的研究结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潜在冲突是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内容之一,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包括协调公司的治理和公司的管理。[1]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依赖于经济学上定义股东与管理者关系的企业理论模型:股东拥有企业仅不参与经营管理,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作为他们在公司决策中的代理人来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据此,公司治理被看成与公司的内在性质、目的和整体形象有关,与该实体的重要性、持久性和诚信责任等内容有关,而公司管理则更多地与具体经营活动有关。可以认为,治理与管理的差别在于:(1)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而管理的中心是内部的;(2)治理是一个计放系统;管理是一个封闭系统;(3)治理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任务导向的。简言之,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怎样使公司达到上述目标”的问题。同时,企业治理和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都可能直接对公司管理运作过程产生影响,但在通常情况下,公司治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系统来达到间接影响公司管理运作的目的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的。在实践中,通常认为专司公司治理的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企业管理。特别是在英美等国家的治理结构中,董事长往往又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许多高层经理又是董事会成员。鉴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这种交叉关系,国外有学者指出应该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描述性模型。我国有学者借鉴其思路,构造了一个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模型[2]。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我国公司法确定阶“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就是典型的内部监督机制。外部监控机制是指一股股东、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公司管理系统在这里被描述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战略目标与决策系统;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系统;三是企业文化与价值系统。按照著名的麦肯齐企业管理系统的7—S框架(因素包括结构、战略、体制与程序、人员与班子、技能、作风。共同价值)来分析,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主要是硬件要素,第三部分主要是软件要素。从控制角度看,在公司管理系统中,决策体制、管理组织体制、管理规程与制度以及会计、审计系统等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形成了内在的和制度化的约束。

模型中还有两个相关的系统。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系统,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资本市场等因素,它们既影响公司治理系统,又影响公司管理系统,还构成公司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二是公司信息网络。它应是公司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基础。强调这一点,对于我国企业现阶段在企业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国很多股份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不了作用,除了制度上的缺陷,本身能力差之外,再就是缺少支持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常常是企业管理的自我调控系统,特别是会计和审计系统提供的。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

当现代经济已客观地表现为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三重世界时,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3]。会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企业管理系统中,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并对其可靠性、真实性负责。会计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只有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进而作出相关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内部监控机制是主要股东①、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控的机制。在一定情况下内部监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因为内部监控机制的特殊地位,它有义务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披露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美国公司董事协会在描述董事会职责范围时就认为董事会在检查和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方面的作用包括:“辨别董事会对信息的需求,并安排这些信息的及时提供;每年对流向董事的信息进行评价,以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4]

外部监控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资本市场起着为通资金提供者和企业间的信息,在企业间配置资源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由于他们不直接监督经营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要求证券市场管理者制定公平交易规则,来规范会计信息的供给。而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积极地披露保留的信息,市场又能将企业披露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出来实现对企业的正确评价。产品市场对企业的监控是通过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纵向竞争”来实现的。现代企业间既存在竞争又有相互协调。竞争性是产品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而社会化大生产又要求企业间相互协调合作,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合作双方提出的条件常常会直接影响另一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双方都需要全面收集对方的经营状况信息,以决定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而这种所需要的经营状况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企业经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市场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经验以及城信度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系统中内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支撑,董事会、监事会及外部监控机制的任何决策都可能盲目无效。为此,有必要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将产生并保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系统称之为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它从企业有效管理的角度在财务上对内部管理进行控制,主要强调管理行为与法规制度的一致性以及可靠财务信息的畅通。公司治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确保公司内部存在一个有效运作的自我调控机制,这是达到公司目标的必要保障。

什么是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呢?美国管理会计协会(CIMA)的定义是:它是这样一个整体系统,由管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种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司的业务,确保其与管理政策和规章的一致,保护资产、尽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5]。因此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完全可以认为,现代管理会计内部审计制度的确立并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是现代会计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而作出的应对措施。实际上,公司管理系统中的一些硬件要素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控制作用。这些硬件包括(1)决策控制机制;(2)管理组织体制;(3)管理制度。它们与内部会计、审计系统一起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和传播利用,使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下文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浅论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作人员和读者对于运用计算机来辅助协调和管理自身工作的需求正在逐步提高。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学校也在不断的提高它的各个部门的管理质量,而图书馆管理就是对图书的编目、查询及读者信息的管理,重要的是图书的信息管理,包括图书的采购、编目、下架、遗失等。因此,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选择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一个较为普遍,同时又较为典型的课题。希望通过了解这个系统,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之中,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专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师生。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一、系统分析

1.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在手工操作方式下,图书的编目和借阅等的工作量大,准确性低且不易修改维护,读者借书只能到图书馆手工方式查找书目,不能满足借阅需求。需要建立一套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有两部分人:注册用户和一般读者。一般读者经注册后成为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其他人员只可查阅图书目录,但不能借阅图书。系统同时考虑提供电子读物服务,目前只提供电子读物的目录查询服务,不久的将来将提供电子读物全文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方式访问读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2.系统内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分析。为了对系统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首先要对系统内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有所了解。

图书馆由馆长负责全面工作,下设办公室、财务室、采编室、学术论文室、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技术支持室。各部门的业务职责如下。

办公室:办公室协助馆长负责日常工作,了解客户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财务室:财务室负责财务方面的工作。

采编室:采编室负责图书的采购,入库和图书编目,编目后的图书粘贴标签,并送图书借阅室上架。

学术论文室:负责学术论文的收集整理。

图书借阅室:提供对读者的书目查询服务和图书借阅服务。

电子阅览室:收集整理电子读物,准备提供电子读物的借阅服务,目前可以提供目录查询和借阅。

期刊阅览室:负责情况的收集整理和借阅。

技术支持室:负责对图书馆的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3.系统业务流程分析。系统的业务室系统要达到的业务目标,业务流程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础环节。图书馆管 通过业务流程调查,理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和业务的流程。

图书馆管理员编制图书采购计划,由采购员负责新书的采购工作。采购图书入库后,交采编室编目,粘贴标签,产生图书目录。图书交图书借阅室上架,供读者借阅。采编后的电子读物交电子阅览室。

读者分为注册读者和非注册读者,只有注册读者可以在本图书馆借书,非注册读者可查询目录但不能借书。读者填写注册登记表交图书馆的管理员审核后,记人读者登记表,成为注册读者,发给借书证。注册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连同借书证一起交给借阅室管理员,借阅管理员核对无误后,填写借阅登记表,修改图书登记表中该书的数量,上架取书交给读者。图书馆设读者信箱,读者需要但没有库存的图书,读者可以通过读者信箱反映。图书馆管理员定期处理读者信箱中的意见,将读者需要的图书编制成图书采购计划交采购员购买。

4.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时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它抽象概括地把信息系统中各种业务 处理过程联系起来。通过业务流程调查,理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和业务的流程。图书馆管理员编制图书采购计划,由采购员负责新书的采购工作。采购图书入库后,交采编室编目,粘贴标签,产生图书目录。图书交图书借阅室上架,供读者借阅。采编后的电子读物交电子阅览室。读者分为注册读者和非注册读者,只有注册读者可以在本图书馆借书,非注册读者可查询目录但不能借书。读者填写注册登记表交图书馆的管理员审核后,记人读者登记表,成为注册读者,发给借书证。注册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连同借书证一起交给借阅室管理员,借阅管理员核对无误后,填写借阅登记表,修改图书登记表中该书的数量,上架取书交给读者。图书馆设读者信箱,读者需要但没有库存的图书,读者可以通过读者信箱反映。图书馆管理员定期处理读者信箱中的意见,将读者需要的图书编制成图书采购计划交采购员购买。

二、系统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图书目录检索、网上图书预定、图书借阅、电子出版物借阅、图书采编、读者留言和系统维护等。各子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1.读者注册系统。读者访问系统时将检验读者账号和密码,经过注册的读者允许进入系统。

2.书目查询系统。读者进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后,可以根据需要检索书名或期刊。检索条件可以是书名称、图书编号、作者姓名或关键字等条件,如果读者拥有不充分还可以进行模糊查询。

3.图书预定系统。读者检索到需要的图书后,单击所需要图书条目,进入图书预定系统,读者也可以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主界面进入图书预定系统。系统查询图书库,如果书库中有此书,则将此书为该读者保留三天。读者应当在三天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否则系统将自动取消保留。

4.图书借阅系统。读者查找到所需图书后,在图书保留期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图书借阅系统处理图书借阅、还书、续借等手续。

5.图书采编系统。图书采购入库经过编目等处理后,将其目录存入数据库,提供给读者检索使用。目录信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出版日期和数量等。

6.电子读物系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中的电子读物的数量越来越大。电子读物系统处理电子读物的阅览、版权与安全等事务。

7.读者留言板。通过留言板,读者将需要的图书、要求和建议等记录下来,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交流。

8.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主要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图书统计信息和读者统计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从宏观上掌握图书馆运行的总体状况。

【参考文献】

[1]魏志强,王忠华,何敏,乔林.数据库应用实务篇[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齐治昌,谭庆平,宁洪.软件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韩强.SQL SERVER 2000 程序员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吴起程.DELPHI 5企业级解决方案及应用剖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潇湘工作室、邢增平.Delphi6.0最佳专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Delphi6.0开发者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史彦军.Delphi5.0开发大全[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下页带来更多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谁能发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论文给我,十分感谢!

  唉,找不到阿!!!你自己找吧!!在google上有一个学术搜索,你最好自己去看看吧!我不是这个专业,只能帮你这么多拉

  只有计算机论文的撰写方法毕业总结论文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 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确定系统目标,系统可行性分析
  2、 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数据词典、代码设计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机界面设计
  8、 模块处理概述
  9、 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3)论文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前言、各个具体步骤的叙述和分析、结语、参考文献和有关附录)
  (4)提供软件系统的可执行盘片及操作说明书
  (5)参考资料(列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四、毕业论文撰写格式
  注意: 1.每个步骤都要有文字说明和论述 2.各个步骤必须是有机的组合,不可以支离破碎不成一体。
  一、封面
  二、摘要 用约200-400字简要介绍一下论文中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三、主题词 用一、二个词点明论文所述内容的性质。(二和三要在同一页面上)
  四、目录 一般采用三级目录结构。 例如第三章 系统设计3.1系统概念结构 3.1.1概念模型
  五、正文
  第一章 前言
  简要介绍: 组织机构概况、项目开发背景、信息系统目标、开发方法概述、项目开发计划等。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本章应包含:
  (1)现行业务系统描述
  包括业务流程分析,给出业务流程图。
  具体要求:业务流程图必须有文字说明,图要完整、一定要有业务传递的流程。
  (2)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指出薄弱环节、指出要解决的问题的实质,确保新系统更好,指出关键的成功因素。
  (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4)可行性分析和抉择
  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分析和抉择。
  第三章 新系统逻辑方案
  针对用户需求,全面、系统、准确、详细地描述新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数据流程分析
  最主要的是给出数据流程图,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A.数据流程图必须包括系统关联图、系统顶层图、第一层分解图和第二层分解图组成。B.系统关联图确定了从外部项到系统的数据流和从系统向外部项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在其它层次的数据流中不允许减少,也不允许增加。各层次内部的数据流不受关联图的限制。 C. 数据流应有名字。 D. 外部项和数据存储之间不得出现未经加工的数据流。 E. 数据流程图的分解中,必须保持每个分层同其上层加工中的外部项和输入输出流相一致。 F. 各加工之间一般不应出现未经数据存储的数据流。 G. 数据存储之间不得出现未经加工的数据流。 H. 数据存储可以分解。 I. 若有查询处理,应在数据流程图中表达。 J. 统计和打印报表不在数据流图中表达。
  (2) 数据词典描述
  可采用图表格式或较紧凑的记录格式描述 A、若采用图表格式,可只写出数据流、数据元素、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项各一个表。 B、若采用紧凑的记录格式,则应列出全部成分。如数据元素: 编号 名称 存在于 数据结构 备注 E1 入库数据 F1/F3/F11/F15 入库单号+日期+货号+数量 E2 出库数据 F1/F3/F11/F15 出库单号+日期+货号+数量 C、据流程图中系统顶层图的数据加工都必须详尽写出。
  (3) 基本加工小说明
  可采用结构化语言、数学公式等描述各个基本加工。
  第四章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 软件模块结构设计 A、系统软件模块结构图,并由此导出功能分解图及层次式菜单结构。 B、系统的模块结构应与数据流程图的顶层图的加工一致。
  (2)数据库设计 A、应按下列次序阐述各个元素:实体、实体的属性、实体间联系、E-R图、转换规则、关系模式。 B、在介绍实体的属性时,不应包括联系属性,联系属性直至关系模式中才出现。 C、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个数据存储可隐含于E-R图中的多个实体。 D、 E-R图中的实体要与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存储相对应。每个实体要指出实体的标识码(主码)。对每个实体或联系应列出其应有的属性(用列举的方法)。 E、E-R图中至少要有一个多对多的联系。 F、必须严格按照转换规则从E-R图产生数据关系模式集,需要时作必要的优化,并说明理由。 G、对于一对一的联系,只应把任一个实体的主码放在另一个实体中作为外码。 H、一对多联系也可以产生新的关系模式,如要这样做,必须说明理由。 I、多对多联系,或三元联系必须产生新的关系模式。 J、关系模式的个数和名字要与E-R图中的实体和联系相一致。 K.、每个关系模式中要用下横线标出主码,后随的符号“#”标出外码。 L、若有代码对照表可在最后列出,需另加说明。
  (3) 计算机系统配置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给出硬件配置,系统软件配置,网络通信系统配置(可选)等内容。
  (4) 系统总体安全性、可靠性方案与措施。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
  (1)代码设计 基本数据项的代码格式。
  (2)人机界面设计 给出人机界面视图(输入输出接口,屏幕格式设计等)
  (3)模块处理过程 根据软件环境做不同处理。 可采用脚本、程序流程图、结构化的PDL语言等。
  第六章 实施概况
  (1)实施环境和工具的比较选择
  (2)编程环境、工具、实现与数据准备概况
  (3)系统测试概况 主要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记录。
  (4)系统转换方案及实现概况
  (5)系统运行与维护概况
  六、结束语
  (1)系统特色、局限与展望
  (2)实施中遇到的挫折、创新、体会与致谢
  七、参考文献 列出毕业论文设计中主要参考书籍
  序号、书名或文章名、作者名、出版社或杂志名、出版日期或杂志期号。
  八、附录
  (1) 列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程序代码段
  (2) 操作说明书
  五、论文评分标准
  1、A等
  系统正确无误,系统功能完善,设计步骤完整正确,实用性强,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结构严谨,表述流畅。
  2、B等
  系统基本正确,系统功能基本完善,设计步骤基本完整正确,有一定的实用性,论文结构良好,表述基本流畅。
  3、C等
  系统有少量错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设计步骤欠完整,基本上没有实用性,论文结构一般,表述基本清楚。
  4、不及格
  因有以下所列某种原因,均作论文不及格评分。
  系统有较大的错误、系统功能不完善,缺少主要设计步骤或主要设计步骤有严重错误,论文结构混乱,表述不清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