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现代物流管理论文1000字

2023-12-06 22: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现代物流管理论文1000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前整个物流行业正在向着更加规范化、一体化的方向走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仓储周转速度的加快,根据全面营销理论,营销应贯穿于“事情的各个方面”,而且要有广阔的、统一的视野,所以,营销物流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将越来越重要。为此,企业需要采取“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新型高效的物流活动方式,根据企业和客户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内依照生产原料和市场容量,建立区域性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原料采购、信息处理、分拣、配货等作业。

论文关键词:营销物流管理,配送中心,功能,定位

从管理方面来讲,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1]。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物流过程中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物品的产地到物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康柏斯提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另一半”。 面对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两个企业管理日益关注的领域,二者在交互式迅猛发展中为社会及企业带来了利益。不论是营销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实践发展需要,还是它们各自领域理论的不断创新,物流已成为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发展途径。既是营销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又是企业物流管理职能细分化的具体表现,亟需将二者置于企业管理集约化背景下,进行综合性的探讨与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领域进行交叉和边缘性研究,并衍生出一个新兴的营销和物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营销物流管理。

我们认为营销物流管理是营销主体以战略的高度对物流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基础上,既包括组织内在的,也包括组织以外的所有资源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配置,目的以降低营销成本,节约物流费用,并始终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全程,对物流各要素进行高效率和高效益地组织、计划、实施及控制的过程。

营销物流管理的内涵应包括:订单管理及处理、库存控制、需求预测、客户服务、文件票据流转管理、包装、退货处理、仓库配送中心管理、销售生产计划及采购、零部件服务支持等10个方面。尤其是强化企业营销管理活动中物流功能的作用,加快企业采购供应物流、生产制造物流及销售分销物流的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的供应链条化。通过集中储存加工降低物流的库存和流通加工成本,在最近的需求供应点进行采购和销售,降低运输和配送成本,并借助于网络资源提供虚拟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营销物流管理的精髓与核心就是站在企业营销战略的高度,统筹生产、营销、市场等资源,全面进行规划设计,以客户的订单为驱动力,带动企业营销和物流两个职能管理效率的发挥,并实现匀速运转。基于此,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就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业务进一步发展,使产销环节更为畅通,以达到企业营销战略目标,而设立的一个具有储存、加工、分拣、配送功能的货物集配中心,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节点。图1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图1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1.备货功能。备货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要,为配送业务的顺利实施从事的组织商品货源的活动。备货工作包括采购订货、集货进货、合理配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活动。

2.储存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设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

3.分拣功能。分拣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营销部门的销售计划,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的作业过程。

4.集散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拥有的各种先进设备、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分散在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一起,通过分拣、配货等环节向多个用户进行发送。同时,也可以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地组合或配装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

5.加工功能。配送加工虽不是普遍的,但往往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它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配送加工有别于一般的流通加工,它一般取决于客户的要求。

6.信息处理。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有相当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有效地为整个流通过程的控制、决策和运转提供依据。无论在集货、储存、拣选、流通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环节的控制,还是在物流管理和费用、成本、结算方面,均可实现信息共享。

三、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

企业在剖析自身物流资源基本状况的前提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战略上必须明确其发展定位,针对企业实际,以及各地区的需求特征,做出整体的规划。在策略上,依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源状况、规模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功能及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不同优势,进行客观科学的业态定位。可根据自身的物流服务对象、服务功能、货物和产品类别、物流职能及配送能力的大小等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 [3]。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具体有如下五种:

1.层次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流通中心定位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汇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定位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设施,其涵盖面较流通中心为低,属于第二个层次的中心;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职能,则属于流通中心的一种类型,如果只有物流职能则属于物流的一个类型。[4]

2.横向定位。从横向来看,和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作用大体相当的物流设施有仓库、货栈、货运站等等。这些设施都可以处于末端物流的位置,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不同的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实行配送的专门设施,而其他设施可以实行取货、一般送货,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组织和设备的专业化流通设施。

3.纵向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纵向的位置应该是:如果将物流过程按纵向顺序划分为物流准备过程、首端物流过程、干线物流过程、末端物流过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出处于末端物流过程的起点。它所处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位置,因此,它不仅承担直接对用户服务的功能,而且根据用户的要求,起着指导全物流过程的作用。

4.系统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系统中的位置,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水平。尤其是现代物流出现了利用集装方式在很多领域中实现了“门到门”的物流,对可以利用集装方式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物流对象做了很大的分流。在包含着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处于核心的位置。

5.功能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过配货和送货完成资源的最终配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围绕配货和送货而确定的,例如有关的信息活动、交易活动、结算活动等等虽然也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它们必然服务和服从于配货和送货着两项主要的功能。 四、 结论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连接产、供、销,是一个专门服务机构,全部包揽销售过程中的配货、送货任务,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采购和供应任务,将用户和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产品尽快送达,以加快产销运转和资金回笼。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结合共同化配送和社会化配送,必将大大提高企业产品到达销售终端的速度,再通过其高度组织化的企业管理,用现代化科技来装备,高效、统一、协调、规范地开展经营,可以发挥应有的规模效益和经营优势。总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对企业起到以下三点作用:

1)企业将产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提高企业信誉。

2)销售人员专心搞销售,不必再为产品配送而操心。

3)生产人员专心搞生产,不必再为原料供应而担心。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 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6页.

[2]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物流术语GBT18354-2006[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 王斌义著. 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45-246页.

[4] 李学工. 论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市场定位及其业态类型[J]. 财贸研究,2003年4月.

[摘要]连锁经营是当今现代化大流通最具代表性的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现代商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是现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在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几种主要的配送方式,结合他们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应当前我国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可行性对策。

论文关键词:物流配送,对策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当前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

1、自营配送模式

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连锁超市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进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我国连锁超市企业还普遍存在现有物流配送系统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况。连锁超市应在利用自己的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业者提供的物流服务加以弥补。

3、供应商配送模式

简单的说,供应商配送模式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超市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连锁门店甚至到货架的物流活动。通常中小超市公司由厂方直送商品的比例较高,而大型连锁超市公司趋向于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对门店实施配送,据估计,厂方直送商品只占总量的15%~20%。该配送方式对供应商而言增加了成本,但对于由供应商到零售超市的供应链整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指由多家连锁超市企业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尤其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量较少的连锁超市常采用这一模式。但这一配送模式不太适合于中小型连锁超市。只有当连锁超市有较强的驾驭供应商的能力时,这种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才有可能。此外,连锁超市企业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与供应商以及各连锁分店及时沟通和传递信息的系统,需要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

1、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

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可适度扩大自建配送中心的规模,主要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提高其现代化水平。

2、中小型连锁超市

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构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连锁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方的长期合作会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纵向物流联盟关系,而解决目前连锁超市的配送问题,除了纵向联盟,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

3、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从战略层面上,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规避经营风险,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第三方物流借助自身优势,降低物流复杂性,提高对顾客的响应能力,有效解决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时间和空间管理上的难题;再者,第三方物流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弹性;同时,选择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四、结束语

在连锁企业飞速发展的市场背景下,合理的配送模式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整合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的配送模式以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为主,而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商的配送能力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我国连锁企业整体的配送效率低、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为连锁企业解决这些配送问题的想法,对连锁企业典型的配送模式进行分析,从而为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者寻找适合自身的配送模式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以广西西江水铁联运为例丁伟中南大学2012-05-01

关于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竞争和物流管理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改变了物流管理方式和模式,其中供应链物流管理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

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

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物流的需求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的物流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整个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整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想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就在于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送货及时、精准并且能够使得顾客很满意。所以说以前的交通运输也在物流发展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的运输在管理的体制、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组织的衔接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交通运输建设来看,政府也是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对交通运输的整个资源进行整理,并且对组织的关系进行梳理。在2013年的时候,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负责人说一定要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建设各个交通运输方式联网售票的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的整个物流公共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的效率。构建出一些应急的机构,确保公路以及铁路等运输方式能够有很好的应急措施。

二、国内目前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在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方式上是采用纵向的管理体制,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职能。但是缺点就是会使得很多部门之间不协调,工作的效率很低。对于这个缺点我国管理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制对于综合物流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的成本提高

对于前几年来说,我国的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都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但是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是对于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除此以外,全球的通货膨胀也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就目前物流行业整个的需求看来,形式并没有很乐观,再加上近几年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非常大,使得物流行业在利润方面的提升很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外国的一些企业也是争抢着在我国发展物流企业,这样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很差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划和行业指导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就比如说在一些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加强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发展物流行业的无序性问题应该得到改善。

(三)过多的税费总类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很高

在我国运输车辆都需要交很多各种各样的税费,这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交安委的管理费用、养路保险的费用、车船的税务,还包括了民工的建勤费、货运的附加费以及停车的费用,各个行业都想在这个运输当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时候罚款还要分为超限的处罚、路政的处罚、环保的处罚等等一系列的费用,这样看来一般情况下一辆运输的车子每年都需要交纳差不多7万的税务费用,这样高额的税务费用使得整个物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高。

(四)缺乏协调能力

一般情况下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不仅仅是要涉及到一些交通、贸易以及工商等等部门,还要涉及到海关、公关和税务这一系列的政府部门。物流涉及到的这几个部门管理权限都很大,但是在管理的方式以及管理的制度上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物流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想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这样就会导致很大的竞争,最终会使得很多政策的制定不合理。并且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规划都不统一,加上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很差,国家部门与一些地方部门在枢纽设施和服务设施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国家的政策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交通运输建立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其中很多在运输方面的政策并不具有可行性,城市的交通政策与城乡之间的交通政策并不统一,这样就是的整个物流的费用大大增高。

(六)物流的供应和需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观念和一些信任机制匮乏的影响之下,国内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通过企业自己的物流来完成,除此以外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并没有完全的打开。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就是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并没有实现社会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并且目前物流的企业一般情况下规模都不是很大,综合方面的实力也并不是很强,所以一些企业就对于这些物流企业没有很大的信任。

三、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

(一)国外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特点

1.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在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都是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也就说中央的政府统一来设置水运、陆运、空运这三个运输方式的部门。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也对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完善

一般情况下,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在对交通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对于交通发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将一些管理运输的设置以及一些运输的政策都提升到了立法的高度。比如说:日本目前就是通过自己以前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对目前的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使得物流企业在运输方面更加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运输的效率,节约运输的成本。

(二)将国内的交通运输现状与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

1.加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综合的物流运输体制进行规划,并且加强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这些薄弱运输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点,使得最后的综合利益能够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一些与物流有关联的运输枢纽和集疏运的投资,2012年时我国在仓储行业、交通运输的行业以及邮政行业的投资力度都大大提高,并且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一些目标都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建设的决心。

2.加强对于运输服务的衔接

目前要对公路、铁路和民航等方面的运输政策进行统筹的管理,是互相之间的法律和法规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统一,并且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联网售票的发展,使得各个运输方式的效率得到提高。

3.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之间

组织的建设原则第一点就是根据我国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进行组织之间的建设。第二点就是坚持让政府与企业分开、依法行政、精简和统一的原则,对于政府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梳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第三点就是规范行为,权利和责任制度分明,每一个部门只负责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也都是独立的。第四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运作,对于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能进行一个好的协调,为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重视各个部门内部的协调。第五点就是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在对外国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借鉴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政府政策,同时制定出属于自己国家的好的管理体制。

4.加强对于综合运输管理的衔接

将很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力推广民航和公路网络售票的系统,对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构建一个好的物流公共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平台,能够很好地降低货物之间的换装时间,这样就能够提升物流的效率,与此同时构建一些好的应急措施,提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关于应急能力这一方面,有一些地方就是做得很好。就比如说,浙江省就正式建立了一个物流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结语

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免费物流毕业论文
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
现代物流与GIS融合
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
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
2)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
(物流设施、设备等
)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
(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4]。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
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
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1
物流配送过程
3
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
  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
  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
  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
  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
  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
3.2
系统总体结构
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
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
图2
系统网络结构图
3.3
系统模型设计
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
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
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4)
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
4
系统功能实现
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
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
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
3)信息查询
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
4)模拟与决策
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
5结束语
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愈来愈成为热点[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1、张铎
《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流通经济
2001.1
p12~13;
2、刘秉镰,姜国杰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2001.1
p2
3、屈春燕等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学报
2002.1p91
4、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当代经济科学2001.1
p51~56;
5、陈罕琳
《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
计算机周刊
2001.37,p14;
6、兰洪杰,沈家洪
《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2001.1
p10~11

关于物流管理的论文

  【内容提要】电子商务和资讯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传统商务赖以生存的基础,形成了对传统营销策略和市场理念的冲击和挑战。然而交易的最终实现还有赖于后台的物流管理产业,传统的运输仓储方式在新的经济模式下,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本文通过围绕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业的关系证论,探讨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业(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引起的冲击,以寻求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摘 要 题】电子商务
  【关 键 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关系与策略
  【 正 文】 随着新经济时代来临,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交易活动,使贸易洽谈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解决,给传统经济带来翻天覆天的变化。然而交易的最终实现还有赖处于后台的物流产业,传统的运输仓储方式在新经济的模式下,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发现现代物流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运输仓储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重新整合的大势已经来临。然而,我国发展物流管理业的形势并不让人乐观。建立现代化物流业,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推动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
  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中,是电子商务改变物流,还是物流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物流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最终将会是电子商务改变物流,而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的全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所涵盖的范围却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识。和传统商务过程一样,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四种基本“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前面三种“流”的管理过程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包含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而实体流的过程必然涉及到渠道的物流管理。
  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物流仍然可以由传统的经销渠道完成。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试想,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势必会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
  由于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是不受地域限制的,那么对企业来说,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是能否吸引顾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所以电子商务时代,建设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管理体系,既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各个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现代化的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物流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严重脱节的问题。目前的电子商务只能是靠网络订货,靠物流体系送货。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物流系统的效率最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我国,物流设施落后,配送体系尚不完善,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应改造物流设施,建立与电子商务衔接的配送体系。否则,物流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最大的瓶颈。因此,建立现代化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首先,物流保障生产。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采购的材料要及时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相反,现代化物流的发展滞后,现代生产的全过程将难以顺利进行,便捷的电子商务贸易形式,也将是无米之炊。
  第二,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出现,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只要坐在家里,便可以在因特网上搜索、查看、挑选,完成购物的过程。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消费者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者所送的商品并非自己所购,消费者必然会回复到传统的购物方式,那么网上购物就难以发展。
  第三,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的方式、途径向需方(购方)转移。而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通过上岗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商流活动仍将是传统的买卖方式。
  综上所述,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三)电子商务促进物流技术的大发展
  所谓物流技术,是指完成物流任务所必须采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概念主要是指物资运输技术或者物资流通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是各种流通物资从生产者转移给消费者时,实现各种流通形态的停顿与流动功能所需要的材料、机械、设施等硬件环境和计划、运用、评价等软件技术。
  随着商品库存的积压带来巨大的商业风险,零库存物流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零库存商业系统的实施必须依托如下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有一个能够准确、快速反映市场需求的信息系统,其二必须有一个能够根据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进行生产调节或者采购的快速柔性生产系统。此外,还必须有一个货物快速配送系统。零库存概念的提出,似乎使物流技术的发展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矛盾。但电子商务的出现,便得到了解决,使物流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因特网技术的商业活动的形式。电子商务实现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用因特网技术以电子方式进行物品与服务的交换。电子商务所完成的功能不仅仅是订货和支付,实际上,电子商务扩展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务过程。电子商务包括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网同因特网的联接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是客户访问的入口,用户通过因特网,可以在这个系统上查看产品目录,翻阅产品资料,还可以通过电子定单系统下单和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结算。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不必再花费巨资进行产品信息采集了,企业决策层根据这些信息适时调整生产计划,适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客户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订货,即时反馈到企业,企业立即组织生产,最后通过配送系统即时送到用户手中。这样,企业就以少的投入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生产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势必取得长足的发展和应用,物流管理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畅其流”。
  (四)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重新认识物流过程,明确物流管理目标,进一步形成供应链管理
  有了完善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长足发展等前提条件,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经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一体化的“第三利润源泉”。此时的物流管理应是以生产企业为起点,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化的一体化物流过程,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对产品进行适时适地的递送,实现最佳客户服务与最低配送成本的组合。因此,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一次完整的电子商务过程包括厂家将产品生产出来,通过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到用户(消费者)的物流全过程。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之为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连接多个生产企业、运输业、配销业及用户,随需求、供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求系统管理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供应链物流系统从生产、分配、销售到用户不是孤立的行为,是一环扣一环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
  二、物流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与策略
  (一)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物流业相对于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关系仍不协调,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规律要求的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加强。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滞后,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够健全,大部分商品放开后市场流通秩序比较乱,物流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佳。国有物流企业从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经营方式等方面都不适应电子商务时代要求,市场占有率下降,主渠道地位发生动摇。
  1.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建筑。
  2.技术装备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3.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全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4.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强。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部门来负责。这对于物流人才的培训和信息化的推进依然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问题。
  5.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另外,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物流业既然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就更应该重视它的总体发展规划。应当把物流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来抓,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分部门组织实施,使物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6.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仍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不再只对生产起一种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对生产起一种决定作用。我们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搞好流通、建设好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二)电子商务时代中物流管理的趋势
  1.由顾客服务转向关系管理。过去物流管理着重在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顾客的对应仍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评价管理绩效多数为定单周期时间的速度,供货率等。然而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企业逐渐转向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电子商务时代中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出现,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管理。
  2.由对立转向联合。传统商业通道中,企业间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往往造成企业间的对立局面。然而在追求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许多企业开始在各个商业流通技能上的整合,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电子商务供应链通道体系,使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3.由预测转向终测。传统的流通模式通过预测下游通道的资源来进行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但预测的准确性不高,因而浪费了商业资源。新兴的物流管理趋势是强调通道成员的联合机制,成员间愿意互换营运及策略的信息,尤其是内部需求及生产的资料,使得上游企业无需去预测,流通模式是逐渐由预测基础转向终测基础发展。
  4.由功能整合转向程序整合。在渠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更快响应上,下游顾客的需要,因而必须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营运,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统来运作。物流作业与活动具有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故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5.由垂直整合转向虚拟整合。在传统渠道中,一些大型企业会进行通道的垂直整合,以期对通道掌握有更大的力量。事实证明这并不成功,反而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并将主业削弱。今后企业必须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管理公司,形成虚拟企业整合体系,为主体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虚拟整合趋势下,供应链体系得以成功发展,物流产业也得到很大支持,得以配合主体企业商流之需,不断开发新的增值服务项目,形成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为市场提供更好、更多和更有价值的服务。
  6.由信息保密转向信息分享。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
  7.完善对物流科学的研究。物流科学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其内容相当广泛,包括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流通科学、运输科学、仓储科学、营销科学、再生科学以及机械、电子等方面专门技术。物流科学是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必然产物。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物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科学和理论的研究更具积极的作用。
  (三)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电子商务时代中,应根据我国物流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1.明确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物流行业的管理权也应该是统一的。我国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物流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使得物流业发展不快,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过去,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管理,政策缺乏统一与衔接。现在应当设立具有统一协调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了条件。政府应加强对物流工作的领导,建立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统一全国物流发展工作,使我国物流业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2.加强有关政策研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并存的环境下,制定正确的政策就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研究制订符合促进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将会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物流事业的积极性,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3.制定全国性的仓储法规和运输法规。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仓库法。过去,我国各个流通主管部门也制定过仓储方面的管理规定,但只适用于本系统,而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没有章法可循,不利于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网络化运输的发展。
  4.物流产业的发展要加快改革步伐,坚持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是专业化、社会化,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从各个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在资金方面支持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配送网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纳税;三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为生产与零售企业实行共同化社会配送,形成一大批服务社会化、经营专业化、内外贸易结合的新型流通产业群。
  5.各地区要抓住机遇,及时建立和发展适合本地区特色的配送中心,以抢得先机。
  6.将改组老批发企业和传统的储运企业结合起来,重点建设现代化批发网络,完善商品配送中心的功能,将集货、分货、仓储、运输、包装、咨询等服务功能结合起来。
  7.改善物流配送中心的网点布局。政府在市政规划中要将物流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统一规划。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应以现有物流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结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优质服务的配送中心。
  8.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我国物流业应积极多渠道引进外资与技术,加快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应注意引进环保型技术与设施。
  9.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我国在物流管理、配送中心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的培养就更显重要。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除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外,物流主管必须加大力度,将原以个别人员技能训练的方式转向知识基础的系统培训,并建立“注册物流管理师”制度。
  10.重视对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或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独立的。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各有关部门。按发展的要求开展专业化的研究,使我国物流业发展健康。
  三、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的研究和应用起步都比较迟,水平较低,在开展电子商务时,除了需要综合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外,还必须注意现代化的物流模式,才能顺利地完成电子商务的全过程。
  电子商务应该是包含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管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商务关系的建立、合同的达成与履行、客户关系的维持等。因此,对电子商务,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即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的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it)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生产、配送、储存、运输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
  所以,如何采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就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社会公用物流系统(如邮政快递185和其他众多速递公司)满足了某些特定商品配送(主要是网上购物b2c形式)的需要,但由于各自为政,业务割据,业务量相对较少,物流系统的运行成本过高,使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也较高,阻碍了电务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配送体系和物流设施还比较落后,基本上仍沿用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模式,即人工帐册库存管理,货物直接堆码或普通货架存放,人工或机械进行物料的搬运或装卸。这种物流管理和作业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用户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系统的要求,这种落后的物流体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国要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必须发展高效率的物流和配送系统,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扶持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全部商务作业流程。物流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最终将对传统物流形成冲击,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要重视前端的网络平台,更要重视后端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并必须配备具有物流配送的专业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