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
“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
“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
“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议论文思路的八大技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总分开路
开头总提问题,然后话分两头剖析,结尾归纳论点,全文构成总分总的关系。中间分说依据一分为二、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2纵深开路
根据论点逐层论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考。一般用于需要深层剖析事理的文章。
3横向开路
围绕论点向横的方向思索,把论述的广度逐步扩大,最后再收拢来。一般用于议论文的事实列举。要注意的是:一则必须紧扣论点展开,一则不能堆砌,展开的各面务必分属不同角度。上举佳作《我们》即是这一思路。
4纵横交错开路
一般用于比较复杂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全文的间架上,在一个段落内极少见到。
5对比开路
其中一个方面是正面的,一个是反面的。往往是用反面的来突出正面的。行文过程,一般是先正后反;但如果是用正面的来论证反面是错误的,行文过程又往往是先反后正。
6类比开路
通过讲故事、打比方或引用成语典故,对某些属性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阐明问题,论证论点。行文结构,一般总是先概述用来类比的故事、寓言、成语典故,再引申到要说明的道理上来,进行类比阐发。最关键之点是借以类比的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要有共同的属性,要类比得合乎逻辑,要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材料作文基本采用这种思路。
7逆转开路
先从一个方面论述问题,后面忽然来个逆转,否定前面的看法,论述另一种看法,思路发生了大转折。一般常用于对某些错误认识的分析批判。
8生发开路
有些议论文,上文从正面立论,直接阐明了作者的主张或见解,下文针对某些人不同意作者主张的看法进行驳斥,从而间接论证作者的主张,我们把这种思路称之为生发开路,或叫“生发开,驳异论”。这种辩证开路不但使正面立论更充分更周详,而且有妙笔生花之效果。
1 原型启发法
大多数同学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常有赖于“原型启发”。凭借范文和优秀习作作原型,进行启发,不仅易于打开思路,还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我们在学了《荔枝蜜》、《白杨礼赞》一类借物喻人的文章后,为了做到读写结合,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熟悉的事物中有哪些像蜜蜂、白杨树那样的,可以用它的特点来比喻人的高尚品格的。
2 追思回忆法
作文要经历摄取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记录信息——整理信息——完篇的过程。
作文的关键是如何打开头脑的信息储存器,使之面对题目能有材料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从容下笔,挥洒成篇。如《童年忆趣》、《家乡新事》这类题目,可尽量追思回忆,在脑子里放一放“电影”,既回忆与题目有关的人和事,又回忆读过了哪些与之有关的诗文及其写作方法;然后再选择一、两件印象最深、最切题意的典型事例来写。
当卡壳的时候,就要立刻改变思考角度,不要盯住命题想,先丢开命题的束缚,回忆轻松、愉快的情景。这种情景并非与作文毫无关系,只是不从主题范围去考虑,例如构思“假如我是济公……”,你可以暂且丢开“抑强扶弱、惩恶扬善”的有关主题,而去回忆看济公电视剧中轻松、愉快的情节。
总之,就是回忆自觉得有趣的情景,心理上便得到轻松。它可以使人精力集中,思维积极,思路活跃;当愉快情景浮现在脑海时,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就会接二连三地从记忆库里跳出来。当记忆闸门打开后,再按有关主题的要求收集信息,就会收到思路流畅的'效果。
3 缘情联想法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因生活中的感觉所唤起的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思想飞跃。恰当展开联想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还有助于抒发优美的情思,创造诗的意境,深化文章主题,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构思作文时,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审视命题后,脑海中很快回忆起一则与主题有关的信息材料,但再也想不出第二则第三则,但是文章如果单靠这一则信息材料,内容又显得实在单簿,这时,丢开命题要求,而对已获得的一则信息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材料联系的方法,可以联想与之有关的信息,可以联想这则信息的前因后果,可以从信息的反面去联想,诸如此类的联想为思维运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可以使思路四通八达,其构思速度会大大加快,同时也能提高作文质量。
4 逆向思维法
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
5 时空开拓法
时空开拓法,就是根据题目特点,想想人或事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可回顾过去,看看现在,展望将来。例如写《荒山植树》,可想想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样子,树木长得怎么样,有无鸟兽出没,过往的人多不多;想想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绿树成荫,花果飘香,鸟兽在林中嬉戏,人们在林中游玩。想过去现在要切合实际,想未来要新,要美。
6 重新思考命题
有时审视命题后,脑中跳出多则与主题有关的材料,然而作文有字数限制,不能都写进文章里去。丢掉哪则材料你都会感到可惜,想来想去,竟没有一则可丢,也不知该丢哪一则?似乎都与主题有关,可又理不出清晰的线索,脑子里乱纷纷,思路就是在这几则材料里兜来兜去,难以深入下去。
这时你要立刻让思路从材料束缚中跳出来,杀“回马枪”,重新审视命题。
快速作文多是奉命而作,总有个基本的主题要求。但初次审视命题时理性的思考是不深刻的,对主题只有一个肤浅的、初步的认识。而当你回忆了若干材料后,在形象思维基础上再审视命题,则不仅仅是加深对命题的理解,而是对主题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经这一反复,你的理解记忆材料的水平必然提高,会集中考虑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而使其他材料“淡化”。
从认清命题目标出发,回忆与主题有关的形象,记下来(可用各种符号快速表示),可能在记的过程中,脑子里又浮现与主题有关形象、想法、再记,然后又回到命题目标考虑。这样反复,会创造出新的思想。反复愈多,效果愈好。
当然,快速作文受时间限制,难以多次反复,但在被多则材料困住的时候,让思路返回到命题出发点重新思考,就可改变思路受阻的窘境,摆脱羁绊,以退为进。
7 纵横交叉思考法
比如我们要到某城去,垂直思考只出现一条笔直的大路,或者弯弯的小路,而纵横交叉思考展现的不只是一条路,还会出现与路有关的事物——车辆、行人、交通警、天气、时辰以及各种各样随时变幻的人和景,出现地域风光、时代色彩、风土人情乃至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化交合起来的一系列人文景观,出现来自作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一系列感知世界,出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愁等一系列情感氛围。唯如此,才能“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篇》)。
8 图景式思考法
写记叙文常常出现干巴巴的叙述,仅仅交待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因而缺乏感人的力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会将语言思考变为图景式思考。只着眼于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不去再现本来活龙活现的生活图景,不去重新体验色彩斑烂的感知世界,只有“五觉”俱全地展现作者意象中的图景,文章才会产生炙手可热的活生生的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再现和升华丰富多彩的生活。
很快又是一年中考、高考时,学生们都投入了紧张的复习之中。在语文中,议论文阅读往往是同学们头疼的地方,如何做好议论文阅读题,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呢?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些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快来学习吧!
考点一、明确中心论点
方法指导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通常不用比喻、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怎样准确找出中心论点呢?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a.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b.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的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在题目上加“是什么”,文中回答的句子便是论点。如“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思考格式:标题+“是什么”)
(2)从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的,大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4.辨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即提出论述的对象,“分析问题”即对论述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证,“解决问题”即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中心论点。由此可见,通过对议论文写作思路的分析,往往也能找到中心论点的“踪迹”。
5.识结构
文章内容的不同,议论对象的不同,都会导致文章结构的变化。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一般说,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往往最后提出中心论点;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常常在总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对照式的论证结构,中心论点经常在对照两方面的突出方面。
6.认要素
这里所说的“要素”,指的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与论证。通常情况下,论据不是论点,可以排除;论证不是论点,也可以排除;剩下的句子,如果是被全文证明、阐述的,那就是论点。
注意: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题: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它规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和重点,不表明是否正确。
论点: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主语、谓语。
考点二、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方法指导
1.辨别论证方法,可从最常见的方法入手:
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排除,这样可以快速确定且保证万无一失。但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的运用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是两种或几种方法兼用。包含文章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且鲜明地论证了论点的自然是主要的论证方法,反之则次之。在答题时要把握由主到次的答题顺序。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议论文的做题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考点一、明确中心论点
方法指导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通常不用比喻、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怎样准确找出中心论点呢?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a.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b.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的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在题目上加“是什么”,文中回答的句子便是论点。如“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思考格式:标题+“是什么”)
(2)从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的,大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4.辨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即提出论述的对象,“分析问题”即对论述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证,“解决问题”即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中心论点。由此可见,通过对议论文写作思路的分析,往往也能找到中心论点的“踪迹”。
5.识结构
文章内容的不同,议论对象的不同,都会导致文章结构的变化。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一般说,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往往最后提出中心论点;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常常在总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对照式的论证结构,中心论点经常在对照两方面的突出方面。
6.认要素
这里所说的“要素”,指的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与论证。通常情况下,论据不是论点,可以排除;论证不是论点,也可以排除;剩下的句子,如果是被全文证明、阐述的,那就是论点。
注意: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题: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它规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和重点,不表明是否正确。
论点: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主语、谓语。
考点二、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方法指导
1.辨别论证方法,可从最常见的方法入手:
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排除,这样可以快速确定且保证万无一失。但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的运用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是两种或几种方法兼用。包含文章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且鲜明地论证了论点的自然是主要的论证方法,反之则次之。在答题时要把握由主到次的答题顺序。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什么什么的事例,具体地有力地证明了什么什么的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信服力。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论点,进而证明了什么什么的中心论点,增加了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什么比作什么什么,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把什么什么与什么什么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强调了什么什么的论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注意:在辨别文章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时,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对比论证一般需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三、论据分析
方法指导
论据有两大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史实、确实的数据等,可以写得概括些,也可以写得具体些;道理论据可以是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民谚,以及经过了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道理、定义、公理等。补写论据是近两年全国比较常见的题目,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必须要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要做好这类题,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平时还要善于观察生活。
答题步骤:
1.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选择补写的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所补写的论据形式及繁简、句式要与原有论据相似;陈述论据,确定要能证明论点;通读检查,避免失误。
2.论据的作用
分析论据的作用一定要和论点联系起来。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故论据必须和论点一致。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3.补写论据题
(1)判断清楚要补充的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
(2)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或分论点的观点一致。如果是为文章补充事例论据,要求是:补充的论据必须是历史上名人的事例或当前的社会热点,且事例要真实、可靠。补写的事例论据必须与文章观点一致。如果补充的是道理论据,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补写道理论据就是要补写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语、公理、俗语或诗词等,补写事例论据一般为: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考点四、论证思路及结构
方法指导
1.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过程),即先提出什么,再运用论据证明什么,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一般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证明中心论点。段落也基本上是这样的行文方式,来证明段落中包含的观点(或是分论点)。无论阐述全篇,还是段落论证思路,都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不能笼统概括。
2.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初中阶段常见的有三种:
①“总——分——总”式,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归纳总结。
②“总——分”式,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③“分——总”式,即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先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注意:
一、分析论证思路或论证结构时,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②抓语言标志。如有“还有”“另外”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有“不但”“而且”“首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
考点五、揣摩词句段
方法指导
“揣摩词句”通常考查两大方面。
其一,解说: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描述某些词句所指代的具体内容;解析凝练深刻、思想意蕴丰厚的句子的含义等。
其二,品味: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品味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特点,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品析体会词句所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等;品析衔接过渡的句子或结论性的语句的作用等。议论文的“揣摩词句”也会涉及到这些方面。
1.语句作用
开头的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
②提出论点。开头如果是故事,可以引发阅读兴趣,引出论点或论题,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
结尾的作用: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2.赏析词句
议论文中的重点词句赏析,一般都涉及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明、严谨、概括性强)。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题型一:某某词能否删除?说明理由。(常考词:几乎、常常、多数、将要等)
不能,用了“某某”词,准确地论证了某某(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删掉“某某”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某某,显得太绝对化了(删掉后原文文意发生了不符合实际的变化)。
题型二:简要分析这些加点词(画线句子)的含义或表达效果。
“某某”词(句子),用了什么什么的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表达效果)地论证了某某(论点)。
注意:无论理解词意,还是把握句子内涵,都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考点六、联系拓展运用
1.结合实际谈理解;2.阅读启示
方法指导
这类题目允许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调个性化表述。比如:对作者某个观点的评析,考生答题时,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观点都可以,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就行,一般答题形式为“观点+理由”。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联系原文内容或论点。
(2)要有明确的观点、确凿的论据。
(3)不要泛泛而谈,阐述理由时,要论据充分、典型,也就是理由恰当、全面。可以引用名言或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4)语言表达要体现议论文语言简洁、准确、严密、生动、鲜明等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写出真实的感悟。如果需要联系实际作答,原文切记不能丢掉。简要阐述原文的内容或具体句子中包含的观点,然后再结合实际作答。从考试要求来说,最好是结合学习生活,回答要积极、健康、向上。
其实大家可以采用以下这种六字联珠式,本式是一种议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它的特点是: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这六个层次概括为六个字:点 、正、 反 、深、 联、总。“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略写(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等)。“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范文: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应当怎样正确看待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呢?(点)提出论题——怎样看待逆境与成才的关系。
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曾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作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与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正)逆境可以锻炼人才,创造奇迹。
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的。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由此而沉沦。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 (反)概括举例:有的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抱怨,甚至半途而废。逆境对他们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