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比较》(提纲)
前言
批评不是批评的目的。
一, 现代、当代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环境
1, 1百年轮回;
1,2 30年的断层;
1,3 现代文学创作的知识分子化以及潜革命化;
1,4 当代文学创作的伤痕起点、先天不足及其异化;
二,现代、当代文学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价值观的`区别
2, 1西方文化的鲜花在封建的牛粪上怒放 ;
2,2 不知不觉中的狼奶哺育出不完整的人 ;
2,3 愤怒是当代文学的助产士 ;
2,4 在栏架前因伤退却的当代文学 ;
三、 现代、当代文学的传承和类同
3,1 在拒绝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发育不良的物种 ;
3,2 对强权或物质的臣服是现、当代文学的殊途同归 ;
四、 百年文学的未完成越狱;
4,1 十年黄金时间对三十年的反动的反动 ;
4,2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千年政治宗教造成的一种群体症候
4,3 摸着石头迷失在路上 ;
五、 扭曲了的当代文学之路
拓展知识:数学论文提纲格式
一 目录
引言……………………………………………………………………2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理论………………………………………… 2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 2
二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3
二数学思想方法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5
一中学数学常用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5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22
三、几点思考……………………………………………………………23
一数学思想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3
二思想方法的教育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需要………………………23
总结………………………………………………………………………24
参考文献…………………………………………………………………24
文学论文写作提纲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前言
一, 现代、当代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环境
1, 1百年轮回;
1,2 30年的断层;
1,3 现代文学创作的知识分子化以及潜革命化;
1,4 当代文学创作的伤痕起点、先天不足及其异化;
二,现代、当代文学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价值观的区别
2, 1西方文化的鲜花在封建的牛粪上怒放 ;
2,2 不知不觉中的狼奶哺育出不完整的人 ;
2,3 愤怒是当代文学的助产士 ;
2,4 在栏架前因伤退却的当代文学 ;
三、 现代、当代文学的传承和类同
3,1 在拒绝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发育不良的物种 ;
3,2 对强权或物质的臣服是现、当代文学的殊途同归 ;
四、 百年文学的未完成越狱;
4,1 十年黄金时间对三十年的反动的反动 ;
4,2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千年政治宗教造成的一种群体症候
4,3 摸着石头迷失在路上 ;
五、 扭曲了的当代文学之路
5,1 全民的泛物质化,告别阅读时代 ;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侮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的性格复杂,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雷雨》 繁漪 封建社会 悲剧形象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说以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任务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本着对艺术的一种追求,他笔下诞生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深深的思考。下面就对《雷雨》中繁漪的形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繁漪的叛逆精神
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①。正因为如此,使她走上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道路,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享受不到人权,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然而,由于繁漪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的时候,她奋起,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
“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可繁漪这个“中国旧式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她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进行困欲望斗的反抗,她不甘心,她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发起进攻,进行报复。②
然而,新时代潮流过于迅疾、过于猛烈,使她根本来不及从容地吸取新的精神营养,于是,她们不得不以 “半新”的姿态,乃至以传统的、病态的思维方式、斗争方式去寻求个人幸福。但她身上折射出的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是周朴园这个死寂家庭的一场雷雨、一个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当她的灵魂终于勇敢地发出一声强烈呼喊:“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那是时代的觉醒,是“五四”的声音。她一生为这追求,生命为这燃烧。
二、蘩漪的性格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蘩漪之所以像所有的大宅院中姨太太一样的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并不是因为她天生的变态,而是环境所迫。在她平时接触的人中,无人可爱。她不愿也不敢走出家庭,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自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她不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她与周萍的相爱,除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报复。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
然而,她最终还是被周萍抛弃了,并对她厌恶不已,蘩漪沦落到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其实周萍主要会抛弃繁漪并不是因为四凤的出现,其本生就没有真正地爱上繁漪,由于长期的环境压制,使他形成了一种病态的性格,所以当他刚见到繁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所带给她的那种来自女性的柔情,以及繁漪每天所经受的那种同样被压抑的境遇,使周萍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他引诱了他的后母,做出了“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③的事。其结果,和所有畸形的爱一样,这种爱不过是一种畸形环境下孕育出来的怪胎,是经受不起生活的考验的。很快,周萍就开始厌恶他们的这种关系。
繁漪是执着的,“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狠狠地吃了你。”④这种极端的心态在她的行动上都有所表现,爱起来像团火,恨起来像把刀,也就形成了她的悲剧特点。到最后一幕,她只剩下近乎绝望的乞求,是繁漪从来没有过的,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
“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⑤
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最后的、无力的挣扎,也显示出繁漪性格中旧式女人的怯弱,色厉内荏的一面,最终繁漪在爱与恨都燃尽之后,走到了她的末路,完成了她的悲剧。
繁漪在旧制度,旧家庭里是被侮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在她的思想性格中,杂合着积极的和变态的因素,她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因而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繁漪在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作的绝望反抗和斗争中,虽然失去了一切,但却有力地撕破和捣毁了周朴园处心积虑建立的家庭的“圆满”秩序,冲击和促进着封建王国的溃败。
可以说她的不幸命运暴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则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同时也说明在利已主义的发条上产生的反抗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不能持久的,通过追求个性自由产生的爱情,她并不是美丽的,当她破坏着自己的罪恶家庭时,也在破坏着别人的幸福;当她要求着自己的自由时,也在损害着别人的自由,所以她不可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亦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①选自《雷雨》,作者曹禺,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选自《文学名著导读之<雷雨>》,作者臧恩钰,辽宁大学出版社 ③选自《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④选自《曹禺选集》,作者曹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 ⑤选自《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文学类论文提纲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和范围
1.要求:(1)论文的选题限定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内;(2)要尽可能选择课程范围内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课题;(3)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4)选题要考虑论文所要求的理论性和深刻性:(5)选题宜小不宜大,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切忌选择内容空泛、大而无当的问题。
2.范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题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古代文学方面;(2)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3)语言学方面;(4)汉语方面(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5)文学理论方面(包括文学的基本理论、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6)外国文学(尤其是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7)比较文学方面;(8)美学方面。(可参考《汉语言文学专业选题参考》)
二、论文程序和时间分配
从2006年x月x日开始, x月x日前结束。以下是具体程序和时间分配建议:
1.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x月x日至x月x日)。所谓“适当”,是指符合选题要求的课题。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并经指导教师认可。论文选题的程序和方法是:首先在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浏览相关研究资料,并向他人请教,了解这一范围的研究状况,同时进行积极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真正选好课题的标志是形成解决这个课题的设想。
2.收集资料和写出提纲(x月x日至x月x日)。在选题阶段广泛浏览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阅读的资料,对有的资料要精心研读。需要记录的资料,要根据资料的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采用摘录、提要、心得札记、复印、网上下载等形式随时记录下来。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对课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课题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就应该能写出论文提纲。提纲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认可。如果指导教师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要认真修改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提纲的内容包括:题目、论点、论述思路的逻辑架构,主要论据(资料)。提纲应分条列项,并尽可能详细:提纲的详细程度反映思路的'成熟程度。
选题和收集资料是整个作业过程中两个最关键环节,只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并获取充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论文是水到渠成之事,不要误认为写作成稿是最主要过程。 3.撰写初稿、修改定稿(x月x日至x月x日)。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
4.答辩(x月x日至x月x日期间)
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应符合通行的格式规范,要求必须具备如下格式:题目、署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题目要明确地揭示论文内容,切忌摸棱两可或不知所云。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控制在2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300字。不
要分段,也不要分条列项。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专业术语或具有专业术语性质的词语。一般三至五个,最多不超过八个。
正文一般包括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文中一般不出现“引言”、“本论”、“结论”字样,但一般应有引言段和结论段。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或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不能仅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表述必须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论文要求使用准确、简洁、规范、平易的书面语言,不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学修辞。
论文正文不得少于6000字。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足以支撑本文论述的资料。格式如下:
期刊类:序号、作者、篇名,刊名,期号和出版时间。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网页类:序号、作者、篇名,网址,发表年月。(如果网上文章来自期刊或专著,应以书面文献为准)
定稿的论文要求打印装订,请参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打印格式》。
四.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要通过答辩确认论文的真实性,评定论文成绩。为使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应充分做好答辩准备。答辩分论文介绍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做答辩准备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论文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原因,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的意义何在。二是研究背景,说明前人对这个论题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等。对研究背景的介绍能够直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对论题的研究程度,因此应是论文介绍的重点。三是对论文本身的介绍,主要介绍论文的的创新之处、基本观点和论述思路,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等。在准备论文答辩时,应该就这三个方面准备一份介绍提纲。介绍论文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对回答问题的准备包括熟悉论文与熟悉相关资料和知识两个方面。首先要认真地反复阅读论文,弄清楚文中使用的每一概念、尤其是重要概念的涵义,能够准确地解释每一条引用资料,发现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设想答辩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设想,如果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我怎样回答,这就要熟悉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和知识。
(提出答辩问题的两个原则:一是论文中已经写明白的问题不提;二是与论文无关的问题不提)
五、特别提示
严禁抄袭。如果指导教师发现论文为抄袭,将退回并要求重写;如果答辩中发现论文为抄袭,将判为不及格。如果论文为抄袭,将百分之百被发现!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在比较文学学科萌芽时就已经产生,主要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近年来,对形象学进行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学术热点之一。
接受学,文学接受的发生从对本文的阅读开始是读者在特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基础上,在特定接受动机的支配下,在特定接受心境影响下展开的。期待视野是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新闻记者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姚斯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之前,都已处在一种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的状态。没有这种先在理解与先在知识,任何新东西都不可能为经验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