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中地理论文关于南北饮食

2023-12-07 07: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中地理论文关于南北饮食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俗习惯。而南北的饮食文化就名列其中。广为熟知的就是南米北面,还有各具特色的小吃。这一期小编就从“饮食”一词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喝和吃两个方面。有兴趣的小伙伴们赶紧来看看吧,方便以后向外国朋友讲解中国饮食文化。

一、饮
南方人喝茶也叫饮茶。南方人饮各种各样的茶,北方人只喝花茶就够了,觉得花茶既香且浓,但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方人专门放进去骗北方人的。北方人不懂欣赏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龙井、碧螺春,以为太淡,要细抿慢嚼才似乎有那么点味,不适合牛饮;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二、食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北方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南方人喜欢吃青叶子菜,几天不吃就屙不出屎;北方人无所谓,光吃肉也能拉屎。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这是他们对中国饮食的最大贡献。南方人喜欢吃馄饨。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祛湿,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南方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干辣、酸辣。北方人吃得简单,与地域物产有直接关系。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
因为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个饮食结构以及吃法的巨大差异。南方和北方,除了食米食面、食鱼食肉的差异。在烹调习惯、口味风格方面亦有巨大不同。比方稀饭,北方就是小米粥、大米粥,最多放几颗枣。但南方人,不仅粥里放菜,就连火腿、变蛋,一鼓脑往里放,甚至粽子都裹香肠、变蛋等。另外南方人喜甜,北方人喜咸。南方人吃菜喜欢分别炒,北方人偏爱一锅熬等等。“
总的来说,北方饮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细。你要听到一个北方人会做菜,那才奇怪,就跟听到一个南方人吃得随随便便一样。南方人一吃得随随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方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地吃一餐。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南人与北人,各有各自的理念,各有各自的绝招。从而使得南北方的菜肴各有千秋。
南人的菜肴,多以精致细微见长,并格外讲究情致,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料讲究。也许是因为南方山水清秀、色彩丰富的缘故,南人的美学理念也多以柔和淡雅见长。南方的菜肴自然也打上这鲜明的地域烙印,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盘的细节装饰,当然也包括就餐的环境,格外讲究,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如今国内各大城市内稍有档次的中餐馆,大多装潢都是南方风格,便是明证。就烹饪方法来讲,无论是烤、是焖、是蒸、是炖,还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杂而讲究的程序,追求的是个鲜、嫩、香、滑,以求满足味蕾的各类微妙体验。
北人的菜肴,则以色艳味重取胜,最大特点就是就地取材,讲究火候。北方做菜的原料没有南方的种类丰富,也没有太多花样,可便是极其普通的东西,北方的厨师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譬如说兰州有名的烤羊头,先将羊头煮得半熟,然后一刀剁成两半,刷上一层羊油,再放在烤炉上用急火烧烤。烤羊头的整个工序很是复杂,共计要刷油九次,刷酱油两次、醋两次、孜然两次,辣椒油三次,洒茴香粉一次、胡椒粉一次、芝麻一次,加葱花一次,香菜末一次,加洋葱末一次。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大功告成。整个羊头呈紫黑色,虽不是很好看,但香味却格外诱人,入得口来,感觉更好:羊眼脆而多汁,羊脑软嫩香滑如豆腐,羊脸肉吃起来更是有北极贝的味道,便是那有点糊黑的羊皮,嚼起来也别有一番味道。若再佐以大蒜,冰啤,那感觉更是爽到家了。
烹饪菜肴,北人在用料、刀工和花色上,很难与南人相抗衡,但唯独火候,北人方有资本和信心一争高下。譬如北京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肉等,就非常讲究烤烧的用料和烤工。便是北方民间,也常有令人叫绝的”烤方“,譬如”选尺余见方的细皮嫩肉的猪臂一整块,用铁钩挂在架上,以炭火燔炙,时而武火,时而文火,烤数小时而皮焦肉熟。上桌时,先是一盘脆皮,随后是大薄片的白肉,其味绝美。“一块普通的上好的猪肉,只要因为烤工了得,处理得法,竟也成了一道上等佳肴。与南人挖空心思琢磨用料相比,我以为北人在饮食方面”物尽其用,功尽其美“的理念更值得提倡。毕竟,口腹不是实验场,不能什么都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总而言之,为了自身饮食的需求,南北方的人们靠自己的双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南北方造成饮食差异的原因和南北方的饮食习惯

原因:

1、地理因素: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造就了中国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中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2、民族因素: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因此他们不仅在生活活动上存在差异,在饮食文化上也深深烙上了各自的特色。

汉族聚居的东部平原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被称之为“鱼米之乡”,因此盛产的大米和小麦是主要的食物。类似这种耕作方式的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锡伯族、傣族、壮族、独龙族等。居住在中国北部的蒙古族、鄂伦春族和怒族以及西南部的牧区藏族,由于气候寒冷,多食以高热量的肉类,从而抵御严寒。

习惯:

1、南方人爱吃米饭和米粉,传统北方人(华北、西北)喜面食。

2、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

扩展资料:

南北的其他差异:语言差异。

南繁北齐。中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中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昆明虽地处南方,但语言分区为西南官话区,西南官话即北方方言的分支)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则中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

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北差异

中国南北方饮食习惯之异和原因

南北方饮食差异

NO.1 精细与粗犷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NO.2 小而精与大而少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NO.3 喝汤先与后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NO.4 豪饮与细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NO.5 南碾米来北抹面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NO.6 葱与蒜 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
NO.7 腌菜各不同 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
NO.8 鸡和鸭 北方人多喜欢吃鸡,南方人多喜欢吃鸭,这是由于南方水多,出产鸭类多,而北方陆地饲养鸡类容易,不过北京烤鸭似乎是个另类。
NO.9 咸与淡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口味越来越咸,味道越来越重,或许是因为沿海鱼类里面本 来就含有很多从海里带的盐的原因吧!
NO.10 甜与麻、辣 沿海喜欢吃甜,而四川等内地喜欢吃辣,吃麻。 八个字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 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 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 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 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 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 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 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 统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 原、 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 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 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 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 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 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 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 “麻辣烫”更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 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 大概也基于此。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 东北的朝鲜族当 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真地处盆地,更是 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曰”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 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 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 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 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 有了爱吃辣的习惯。 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了,鲁迅先生说“胶东的 白菜运往北京,便用红头绳系了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美其名曰‘胶菜’”,就是 指此。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 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 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 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 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 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 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 但口味一旦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 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当然, “南甜北咸、 东辣西酸”只是个笼统而又相对的说法, 我国地大物博, 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 民族习俗和个人习性也有重要关系 重庆、四川:人喜欢麻辣、油重味浓的食品,爱吃火锅,多以牛肉、猪肉为主。川菜 居菜系之首。食用川菜人居多主食以白米为主。四川有特色面食:担但面、麻辣烫、四川凉 粉等。人口味太极端,麻、辣、咸是重庆饮食的 山西、内蒙古:一带的人,口味是咸中带酸除了加醋之外,还爱吃香油之类的香料。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 东北生产大米, 而且久负盛名, 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 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 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 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 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 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 多, 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 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 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 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 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 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 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 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 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 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 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 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八个字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更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真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曰”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 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了,鲁迅先生说“胶东的白菜运往北京,便用红头绳系了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美其名曰‘胶菜’”,就是指此。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当然,“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是个笼统而又相对的说法,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民族习俗和个人习性也有重要关系 一就主食方面,大家肯定都知道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当然,成都也是以米为主,呼市以面食为主。其实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个饮食结构以及吃法的巨大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 地理 急!!!

北方
人口和
南方人口
不好分得,但是北方多以种植
小麦
为主,特别是长城以北多以种植春小麦,
南方
多种植冬小麦和水稻。并且南方多位于
亚热带
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利于种植水稻。
主食
的不同,造成了整个饮食结构以及
吃法
的巨大
差异
。总的来说,北方饮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细。你要听到一个
北方人
会做菜,那才奇怪,就跟听到一个
南方人
吃得随随便便一样。南方人一吃得随随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方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地吃一餐。
八大菜系
,南边占了绝大部份,流派纷呈,只给北边剩下
京菜

鲁菜
两个系,严格说来,还是为了保留北方人的
粗犷风格
才给划出来的,根本不能与
粤菜

川菜

湘菜

淮扬菜
相匹敌。南方人到北方开餐馆,是丰富和弘扬
民族

食文化
;北方人到南方开餐馆,不过是让鲜活玩艺儿吃腻了的乡亲们
别忘了
家常
口味
,有点象开忆苦餐。
北方人喜欢大块
吃肉
,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南方人喜欢吃青叶子菜,几天不吃就屙不出屎;北方人无所谓,光吃肉也能拉屎。北方人喜欢
吃饺子
,这是他们对
中国饮食
的最大贡献。南方人喜欢
吃馄饨
。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
调料
齐全,一口只咬半个。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吃
泡菜
,北方人吃
咸菜
;南方人吃
辣椒
是为了
祛湿
,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南方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干辣、酸辣。北方人把吃读成“痴”,痴痴地只管吃。南方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夹”,叫“塞”。南方人喝茶也叫饮茶。南方人饮各种各样的茶,北方人只喝
花茶
就够了,觉得花茶既香且浓,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方人专门放进去骗北方人的。北方人不懂欣赏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龙井、碧螺春,以为太淡,要细抿慢嚼才似乎有那么点味,不适合牛饮。
北方人吃得简单,与
地域
物产有直接
关系
。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
程度
上也是地域
特点
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有一股可疑的霉味。北方人喜欢毛皮,耐寒。南方人不喜欢,灰扑扑的见了就
打喷嚏
,容易
生虫
。南方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北方人洗澡叫搓泥,要积出泥一样的肥垢来了才去搓一次。南方人洗澡叫冲凉,一冒汗就去冲。南方人睡床,北方人睡炕。北方人来客都往炕上请,客人留宿与主人一大家子济济一炕。南方不兴这样睡觉,睡不踏实。最后
南床
统一了北炕,至少城市是如此。
现在北方人来客,也不是动不动就请人家上床。
(具体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