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乌克兰危机论文2000字

2023-12-05 21: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乌克兰危机论文2000字

对乌克兰问题的认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乌克兰根本问题在于经济。乌克兰作为一个西方国家,经济总量跟东盟最穷越南差不多。上海的人均GDP差不多等于乌克兰4倍!俄罗斯仅靠卖资源,GDP也达到1.4万美元。乌克兰GDP才人均3700美元,不到俄罗斯的零头。这是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
乌克兰以前(90年代)号称要做欧洲的芬兰,2000年以后由于经济不景气,指标调低了,号称要做欧洲的波兰,现在指标调的更低了,只能做欧洲的阿富汗......
再例如,国民党为什么9合1选举失败,无非就是经济没搞好,大家(尤其是年轻人)收入下降

2、政治不稳定,经济就搞不好。
乌克兰是寡头政治。民众说了不算。近10年的历史,就是一场乌克兰的三国演义。尤先科、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三个人当政10年,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看下面历史事实:
2004年的时候是尤先科和季莫申科联手搞掉了亚努科维奇。
2005年以后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联手又搞掉了季莫申科。
2007年尤先科和季莫申科联手又把亚努科维奇搞掉了。
2009年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联手又把季莫申科搞掉了。
2010年季莫申科和亚努科维奇又联手搞掉了当时的总统尤先科,亚努科维奇上台。
2011年,亚努科维奇又把季莫申科送到监狱里。
2014年,乌克兰动荡,亚努科维奇仓皇出逃俄罗斯.....
所以,要想发展经济,就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3、历史及民族的问题也很重要。
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亲俄;
西部靠近波兰,亲欧,所以对立严重。
如果乌克兰经济很好,则能掩盖危机,但是乌克兰经济不咋地,又在政治上在亲俄、亲欧之间摇摆,所以就爆发了危机。
所以一定要搞好民族问题、历史问题。

4、美国欧洲的干涉,是世界最大的不稳定。
美国从伊拉克走了,伊拉克变成烂摊子
美国从阿富汗走了,阿富汗变成烂摊子
美国到南海来了,南海成了烂摊子
法国打击了利比亚,利比亚成了烂摊子
英国美国力挺香港,香港就凌乱了

所以美国是世界最邪恶的国家。

怎样看待乌克兰危机?2000字

乌克兰“民主化”已经二十多年,最新一波全国性政治危机走向何方尚不可知,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危机过后什么也不会改变,新的危机随时降临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金帐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更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被迫并入苏联,丧失独立。不过在苏联时期,乌克兰自身的发展却迎来黄金时期,是强大苏联最发达和富裕的地区。随着冷战的结束,乌克兰再次获得历史机遇,独立建国。
当时的乌克兰对未来充满憧憬。在苏联时代,它是粮仓,整体生活水平远高于苏联其他地区。此外重工业和军工业也十分发达,就是现在也是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就来自乌克兰。拥有这样的优势条件,又摆脱了前苏联的包袱,再加上西方成功的民主制度,乌克兰自认将很快成为欧洲的新瑞士。
然而令谁也想不到的是,走向民主化之后,乌克兰经济却是灾难性的表现,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就是独联体其他地区都恢复增长,乌克兰仍然深陷泥沼,债务累累——到目前外债已达600多亿美元,超过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其外汇储备仅能勉强维持两个月。到今天,一个曾经如此富裕的国家,人均GDP仅仅三千多美元,属于第三世界。不仅如此,乌克兰腐败极为严重,德国透明国际直接把乌克兰经济和政治体制评定为将近世界上最腐败的,其排名一直在一百四十多位徘徊,以至于季莫申科担任总理时十分羡慕中国对腐败的打击手段。这样的国家自然也成为世界投资环境最差的地区之一(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投资环境排名,乌克兰在18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7位)。
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民主没有带给乌克兰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相反席卷全国的政治危机一场接一场地上演。西方的民主理论一直鼓吹,民主制度可以提供最为稳定的权力合法性,但在乌克兰却是奢望。当然乌克兰危机戳穿的民主泡沫还有很多。重庆事件过后,许多自由派人士故作惋惜地声称,假如是在民主制度下,这样有人格魅力的政治人物绝对不是这样的结局,所以实行民主也是在保护政治人物云云。可是乌克兰的政治领袖们,中毒的中毒,被莫须有关进监狱的关进监狱,还有目前被通缉的、合法选出的总统亚努科维奇。
短短二十多年能把一个雄踞世界的前苏联中最富裕的地区改造成如此模样,不得不令人惊叹西方民主的威力。也难怪西方如此热衷要把这套制度送给中国(不过海内外的华人自由派是何动机,百思不得其解)。
乌克兰走向民主所引发的悲剧,除了民主化转型必然要经历动荡、付出惨重代价的普遍规律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乌克兰西部和东部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东部和俄罗斯关系密切,对两个民族共同的历史源流——基辅罗斯公国有深厚感情;而西部历史上曾是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帝国的领土,“欧洲情结”浓厚,且相当一部分西乌克兰是二战后新获得的领土,当地居民对和俄罗斯一体化持抵触情绪。正是由于这一历史因素,乌克兰形成了亲俄派和亲西方派,双方势如水火,根本无法妥协。当现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决定倒向俄罗斯时(他五十岁才会说乌克兰语),亲西方派不仅立即群起抗议,甚至有西部地区干脆宣布独立。而当亲西方派强行非程序性夺得政权后,亲俄的克里米亚也宣布独立。显然,在一个对国家未来没有共识的地方,要想实行民主制度,结局只能如此。换一个角度说就是,民主根本无法解决一个国家重大的分歧。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乌克兰夹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每一方都通过乌克兰的民主制度全面渗透,分别支持自己属意的政治力量。于是乎,民主化之后,乌克兰开始不断上演革命,比如著名的橙色革命。显然一个夹在大国博弈之间的国家,实行民主反而更易被大国所操弄。由于大国利益不可调和,导致乌克兰民族自己也自相残杀,毫不妥协。这也是为什么尤先科中毒,季莫申科被关进监狱,现在的亚努科维奇被政变式推翻而被通缉。
从目前来看,乌克兰的出路有二。一是放弃西方这样的民主制度,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这里俄罗斯和中国都可称榜样。俄罗斯从十年的民主惨剧中醒悟过来,创立民主制度外壳下的强人普京模式,不仅实现了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经济也是迅速恢复和发展。虽然俄罗斯不再被西方承认为民主国家,但和国家稳定、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比就实在微不足道了。中国就更不用说,邓小平开创的后改革体制:定期的换人但不换党,不仅不同于西方社会和阿拉伯社会,更可称前无古人。当然由此创造的经济奇迹成为这种体制最佳的注脚。
二是如果乌克兰不想或无力放弃民主制度,就只能一分为二,解体为两个国家。原因很简单,内部矛盾不可化解,外部博弈也同样是零和游戏,民主更把这两种因素加以放大。本来此次危机,亚努科维奇和反对党曾达成妥协,签订和平协定。结果仅仅一天就被反对派以实际行动推翻。或许政党精英想妥协,但西方不答应,民众不答应,结果就只能是你死我活。
假如以上两点乌克兰都无法做到,那今天的乌克兰也就是明天的乌克兰。这一次,就算反对派成功推翻亚努科维奇,并且赢得随后的大选,但处于危机中的西方并无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只要乌克兰经济继续恶化,亲俄派就会借助民众的不满卷土重来。亲西方的尤先科就是这样被赶下台的。当然就是亲西方派内部也不团结。尤先科在橙色革命后成为总统不久即和联盟以及最重要的支持对象季莫申科决裂,其后更在2009年11月表示:“我相信,每个礼拜只要季莫申科还坐稳总理宝座,将带领国家走向灾难。因为季莫申科是个危机,一切的危机。”
今天的乌克兰经济高度依赖俄罗斯,仅天然气债务就高达170亿美元。急需输血的乌克兰却在西方借债无门。它想加入欧盟,不但当时得不到援助(只能得到15亿欧元的补助),反而面临极高的加入门槛和高昂的代价。假如反对党执政,俄罗斯必然高舞经济大棒施压,乌克兰经济危机迅速接近临界点。经济危机必然引发政治危机,一场新的动乱又将上演。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的是,西方只是把乌克兰当做对付俄罗斯的工具,而俄罗斯则是把乌克兰当做重要的地缘战略缓冲。所以西方不会对乌克兰付出真金白银,甚至乌克兰乱就符合西方利益。西方扮演的角色就是“成事不足败俄事有余”。俄罗斯则为了自身的利益,全力以赴,否则也不会同意乌克兰推迟偿债、付出150亿美元的援助代价以及下调30%天然气价格的举措。

作为一名中国人,以悲悯的心态关注乌克兰人民的遭遇,同时不得不反顾自身。我不愿意看到乌克兰人民陷入血与火的乱局,但当下的局势确实给中国提供了巨大启示和机会。
首先,乌克兰的乱局再一次证明中国选择走自己的路并开创自己模式的正确性。它的二十多年民主实验,没能提供所谓的最稳定合法性,有的只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动荡与对立;它也没能解决国家内部存在的分歧,反而成为矛盾冲突的催化剂,国家的统一都受到威胁;它不仅不能推动经济发展,反而成为障碍;它不仅未能带来一个廉洁的政府,相反却成为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它也未能对政治人物提供政治安全,甚至最基本的人道待遇:季莫申科在监狱中长期受虐待,出狱后只能坐在轮椅中。
如果有人还要为这种制度辩护,还要想把这种制度搬入中国,那就先看看乌克兰吧。
其次,乌克兰危机,再一次把西方和俄罗斯逼入对决的第一线。本来普京执政以来,和西方在叙利亚、伊朗、斯诺登等问题上处处对立,现在又加上了乌克兰,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和对抗。俄罗斯和西方对抗加剧,一方面都再无力“关照”中国,另一方面还需要中国的支持。中国的外部环境面临的压力会相对减轻。特别是今天的中国由于迅速崛起而面临日本不怀好意的挑衅(日本恐怕还希望如同120年前一样,通过一场外部冲突改变中国内部的政治走向,打断中国再一次的现代化努力)。
最后,在两大外部强权博弈之间煎熬的乌克兰,也同样需要第三方力量。当今世界,除了俄罗斯,也只有中国有能力给予经济援助。当然中国的援助也是有条件的,只不过相对于俄罗斯和西方,实在微乎其微:转让或者提供军事技术而已。还有一点同样很重要。乌克兰危机再次显示了西方的双重标准。不久前,波黑发生了类似的民众抗议事件,结果西方一直站到政府一边,支持强力恢复秩序。但同样的事发生在乌克兰,西方就站在抗议者一边,甚至反对党通过非法方式获得政权,也迅速得到欧美承认。本来,乌克兰既然是采纳西方民主制度,权力的更替只能是选票,其他的任何方式都是非法。显然在利益面前,民主等普世价值也是可以交易的。只是此例一开,乌克兰就变成第二个泰国:任何一方都不再信奉投票箱里出政权,而是街头暴力了。
当然远望乌克兰,并不是期待中国火中取栗,而是坚定地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十年之后,不同道路选择的成败将以一种谁也无法否定的结局出现。或许到那时,中国已经无需再考虑国际环境变化是否是危还是机,是利还是弊。因为所谓的国际环境就是中国而已。

写一篇800字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论文

1、经济上。乌克兰根本问题在于经济。其一个西方国家,经济跟越南差不多。上海的GDP差不多等于2个乌克兰!而上海人口仅相当于乌克兰的一半。这样的一个国家,不思进取,天天搞政治,不完蛋才是天理不容。俄罗斯卖资源,GDP也达到1.4万美元。乌克兰当年多么牛,比俄罗斯过得好,现在依附欧美,GDP才3700美元,不到俄罗斯的零头。

2、外交上。蒙古跟乌克兰一样,夹在大国之间,其发展等距外交,经济靠中国,安全靠俄国,技术靠日本,自身安全有保证。乌克兰本应该如此,但是其一会靠近俄罗斯,一会靠近欧美,结果两方都没落到好处。尤其乌克兰要加入北约,更是犯了俄罗斯大忌。如果蒙古要加入北约,中国第一时间就大军开到。

3、政治上。其寡头政治。民众说了不算。尤其美国要挟要讲寡头们在欧美的资产扣押,寡头们立即集体反水抗俄罗斯,惹怒普京。招致此难。

现在已经快400字了,你整理一下,补充资料,加头加尾,也就够800字了。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启示>1500字作文,求学霸帮忙

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简介,乌克兰反政府武装骚乱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在这场政治危机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匆忙出逃,但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只是一场政治危机显然远远不止于此,又是这场危机印上了军事冲突危机,主权危机,更是可能引起国际政治危机,很明显乌克兰已经成为板上鱼肉,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乌克兰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而乌克兰位于东欧和中亚的过渡地带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约三分

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简介;乌克兰反政府武装骚乱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并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在这场政治危机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匆忙出逃,反对党领袖季莫申科昂首从监狱走出,俨然促成了证券的更迭。但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只是一场政治危机显然远远不止于此。俄罗斯的出兵,克里米亚的公投,又是这场危机印上了军事冲突危机,主权危机,大国的博弈更意味着这不仅仅是地区冲突,更是可能引起国际政治危机。事到如今,很明显乌克兰已经成为板上鱼肉,问题在于,俄国熊和欧美国家争夺到底要怎么分,才能让自己吃的更饱。那么如此突如其来的剧烈冲突中,又有哪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呢,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乌克兰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地缘政治
英国的哈尔福德麦金德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曾作出了惊人的论断,中亚和东欧是历史上的交通枢纽,谁控制了中亚谁就控制了亚欧大陆,谁控制了亚欧大陆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而乌克兰位于东欧和中亚的过渡地带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简介;乌克兰反政府武装骚乱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并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在这场政治危机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匆忙出逃,反对党领袖季莫申科昂首从监狱走出,俨然促成了证券的更迭。
但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只是一场政治危机显然远远不止于此。俄罗斯的出兵,克里米亚的公投,又是这场危机印上了军事冲突危机,主权危机,大国的博弈更意味着这不仅仅是地区冲突,更是可能引起国际政治危机。事到如今,很明显乌克兰已经成为板上鱼肉,问题在于,俄国熊和欧美国家争夺到底要怎么分,才能让自己吃的更饱。那么如此突如其来的剧烈冲突中,又有哪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呢,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乌克兰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地缘政治
英国的哈尔福德麦金德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曾作出了惊人的论断,中亚和东欧是历史上的交通枢纽,谁控制了中亚谁就控制了亚欧大陆,谁控制了亚欧大陆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而乌克兰位于东欧和中亚的过渡地带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分析,约三分之一乌克兰人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亲俄;三分之二讲乌克兰语,生活在中西部,倾向于靠近欧盟。从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分析,约三分之一乌克兰人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亲俄;三分之二讲乌克兰语,生活在中西部,倾向于靠近欧盟。 因此乌克兰的分化走向了必然,集中表现在了一战时期。乌克兰两派,分别加入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并参战。后来即使在苏联时期也有哥萨克骑兵进行反抗,在二战事情甚至不惜加入了德国阵营。
因此动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从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分析,约三分之一乌克兰人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亲俄;三分之二讲乌克兰语,生活在中西部,倾向于靠近欧盟。示威者主要来自亲西方的基辅地区和西乌克兰地区。反对党克里琴科,季莫申科的政治盟友亚采纽克参加了游行示威。示威者想要,第一废除现行宪法,还原2004年版宪法,限制总统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第二继续与欧盟签署联系协定,向西靠近。示威活动已蔓延至乌克兰数个城市,多位于西部地区,但支持总统的东部地区城市也发生了示威活动。欧盟和美国都对乌克兰昨天的流血冲突表示谴责。俄罗斯控制乌克兰长达数世纪,许多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攸关俄罗斯的战略利益。美国<<时代>>周刊认为即使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也不会解决乌克兰更深层次的问题:乌克兰与俄罗斯联系密切的过去仍然有着强大的力量,而欧洲在帮助乌克兰建设一个更为繁荣.和平的未来方面还未做好准备。
启示
中国的地缘政治和乌克兰有着巨大的不同,乌克兰作为一个在西方和俄国两大力量中心之间战略缓冲地带,如想维持其长期存在总的来说就是要搞平衡外交政策。然而中国则与之不同,比之要复杂的多。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最东部,在太平洋的最西断。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国长期在这里---东亚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中国周围却又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在中国周边存在以下几种力量,俄罗斯,日
本,印度还有无所不在的美国。俄罗斯由于与中国有较大的边境线,且受西方势力打压,其对中国既联合又压制,压制怕中国强大后,对其造成不利的影响。联合中国是由于受到西方势力的挤压。由于其军事力量的实力,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要把俄罗斯视为战略联盟,巩固中国北方广大地区,让北方变为中国的战略基地。日本由于历史原因,其对中国很仇视,是和中国存在潜在冲突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和科技军事具有一定基础的国家,西方出于均势理论和牵制中国的考量,鼓励和支持印度的发展,将是和中国存在潜在冲突的力量之一。美国由于其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对中国崛起采取多方牵制的策略。因此中国要想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 争取区域力量主导地位,形成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之一为主要外交目标,并相应布局全球势力范围,为下阶段全球主导地位和保证区域主导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要想成为世界一极乃至争霸世界,仅仅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中国必须改变以往的一些外交政策,如不见结盟政策。在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浪潮下已经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了,中国必须实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并结交一批可靠而有用的战略伙伴或盟友。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及相邻地区的地缘优势。
3. 继续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作为,对于大国韬光养晦,对于效果有所作为,这种胡萝卜加大棒型的中国式外交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乌克兰危机是怎么理解的?1000字作文

参考下吧,不是作文
虽然乌克兰危机表面上是军事和政治对抗,但如果不运用经济理论,尤其是博弈论,那就无法完全理解此次美俄冲突。以下提供几个思考的角度:
核威慑:根据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的博弈论,该冲突可以放在核威慑的框架中去理解。自1990年苏联解体之后,独立后的乌克兰放弃了从苏联继承过来的核武器,以换取其领土完整,俄罗斯和美国都对此签了字。
(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1000枚核弹头,是当时世界第三的核大国。但随后乌克兰与美俄达成协议,销毁了其核弹头以换取双方对其领土完整的承诺。美国承诺在乌克兰领土受到俄罗斯威胁时对其进行保护。)
那时看来,乌克兰这么做是对的,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然而,如今回过头来看,如果乌克兰如今还是一个核大国,那么显然不会再俄罗斯面前显得那么无力。
临界点:谢林在其著作《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中建立了临界点模型。该理论既适用于战争,也只用于经济、邻国间冲突和其他国内问题。在乌克兰事件中,事件从协商解决发展到政治冲突,如今克里米亚的事态又将局势进一步推向深化,将世界带入一个非常危险的临界点。
首先介绍一下背景:除了前南斯拉夫和格鲁吉亚,苏联解体后的东欧地区大体是和平的。边界的重新划定较为有序,政治交易也是基于各国领导人对本国利益的理性评估上。
政治学家Jay Ulfelder最近在一个博客中指出,过去25年中,全球的军事冲突比预期要少。但最近,和平解决冲突变得越来越难。这种变化可能只是数据统计中的随机事件,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冲突可能在变得更多。
为什么这么说?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争端越是得到和平解决,对和平解决的预期就越高。预期又回过来促成更多的和平解决。但反过来看同样成立。随着和平解决变得越来越少,国家间的信任下降,国际规则被打破,冲突变得越来越容易。于是,临界点越来越近了。
博弈论中存在一个“多重均衡”(和平预期和冲突预期),冲突中的每一个事件都会增加和平解决失效的风险。历史上,一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今,在诸多事件的推动下,和平解决的临界点很可能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市场威慑:这种威慑更加让人放心,在这里是指俄罗斯市场进入危机的风险。相比前苏联时期,俄罗斯更加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克里米亚占领后当天,市场就做出了反应,卢布跳水,俄股市暴跌超过10%。央行大幅加息150基点至7%来保卫卢布。这样的市场反应给俄罗斯的执政者敲响了警钟。而且俄罗斯也清楚,冲突进一步加剧可能会影响到其石油和天然气收入,这些占到了其出口总额的70%。
在乌克兰事件中,市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威慑力量。和政府主导的制裁不同,市场主导的惩罚降低了直接政治报复的风险。俄罗斯政府很难将市场价格下跌归因于外部强权的操纵。
公信力及其影响:如果美国不对俄罗斯的行动予以强有力的反击,在多大程度上会有损其公信力?这也是博弈论的问题。
达特茅斯学院政府学教授Daryl G.Press在其著作《公信力计算》中剔除,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只有在其自身利益牵涉其中的时候才是可信的。此前美国承诺的对乌克兰的支持和保护从一开始就不可信。再加上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势力和历史影响,美国此次没能保卫克里米亚并不会让全世界觉得其不守信用。
不过,美国公信力仍可能会受到净损失,因为全世界也不确定到底那里才是美国的利益所在。人们会想,当美国在与中国对抗,宣称将保护一些亚洲小岛时候,决心到底有多大呢?美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台湾独立?或者如何限制中国在南海的影响?这些答案似乎已经不再确定。
中国等其他国家看来,美国究竟会如何处理克里米亚的局势,将关系到美国在其他类似问题上的反应。出于这种考虑,美国可能还真的需要给俄罗斯一点颜色看看,而不仅是表表姿态。
不管怎么样,俄罗斯决不可能兴高采烈的转变态度,归还克里米亚。我们不妨观察一下从长远来看,此次乌克兰事件会产生哪些负面结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