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一德育开题论文3000字

2023-12-12 05: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一德育开题论文3000字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1.1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64.7%。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25.4%。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1.2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1.3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1.5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2.1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2.2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3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2.4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2.5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诈骗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谁有德育开题报告论文给篇啊!!急等!!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

开 题 报 告

通化兴华教育集团第二中学

一、课题名称: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目前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多年没得到根治的问题:首先,在德育目标上,具有不合实际的弊端,很少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将德育目标化作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其次,在德育内容上,习惯将德育定位于政治教育范畴,既忽略了对智、体、美、劳诸育中包含的德育资源的开发,又忽略了生理学科和心理科学的有效渗透。第三,在德育研究上,理论滞后于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关注的、困惑的反面的社会问题缺少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乃至老师感到茫然。第四,在德育方式上,往往采取说教方式,不重视引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即具体德育活动的实践磨炼。第五,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育人环境以及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甚至还将学校和教师置于与学生和整个环境对立的位置。第六,在德育时机上,学校德育常常是为响应号召、完成计划而做,很少对学生个体思想行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性研究和预测性分析,所以往往等到学生品行出现了严重问题,才匆忙应对。第七,在德育效果上,传统德育往往较多追求轰动效应,讲求立竿见影,所以对整体而言,有时重形式胜于重实质;对个体而言,较多采用惩戒处罚的压服手段,不能潜移默化。

鉴于此,学校德育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加强德育策略的研究,让教育过程自然化、情境化和自主化;让教育手段艺术化和技巧化;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达到品行共进,让学校德育工作最终达到潜移默化和长效化。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一句话,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第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使社会获得持续永久性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当代德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走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

第三、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第四、道德学习论: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关键在于主体建构,从依从性、认同性最终向信奉性水平发展。在道德学习中,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验、价值辨析和道德反思等模式,并基于各学科的特点发挥其优势。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开辟多种德育渠道齐抓共管,相互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2、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德育回归生活。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有利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突破应试教育模式。

五、课题相关概念解读

1、什么是和谐

和,乐之本也。如和平,平和;和气,和睦。

谐,和也,配合得当。如谐调,谐音,谐趣。

《新华词典》把和谐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协调。”

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的状态,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我们认为和谐在事物发展中有四大功能:

即多样的统一;关系的协调;力量的平衡;功能的优化。

2、什么是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系统的德育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健康、完整品德的教育过程。

3、和谐德育的含义

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线: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本课题组认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应该做到六讲:讲平安、讲学习、讲生态、讲文明、讲诚信、讲感恩。

2、教师线:通过对教师良好师德形成过程的研究,改变教师的德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德育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3、家长线:通过对家长家教水平能力的研究,增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效能。同时,改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建立平等、尊重、理解、和谐的家校关系,为提高学校德育效果奠定基础。

4、情感线:通过对情感线的研究,着力调整好以下五种教育关系的和谐程度: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

5、研究形成生活德育、兴趣德育、活动德育和环境德育等五种德育模式的理论框架、目标、评价、内容和操作方式。

七、课题研究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形式为“四线四育式”。

所谓“四线”是指学校德育工作应紧紧抓住四条生命线不放:既学生线中的行为规范、教师线中的师德规范、家长线中的家教培训与家校交流、情感线中的五种关系;所谓“四育”是指学校德育应成为一种有效性的、无声无息的但又能把德育做到孩子心里的四种育人模式:生活德育、活动德育、兴趣德育和环境德育。

(一)对德育工作的四条生命线的研究:

1、学生线: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初中学生实际问题,研究制定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的行为细则;搭建一个“天天5分钟德育”平台,真正让行为习惯教育落到实处。

2、教师线:学生的行为规范能否走入学生的心里,关键是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规范;据有关调查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后天的教育不当造成的,比如师源性心理障碍问题等。本课题将开展德育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同时开展一个“周周5分钟师德论坛”活动的研究,通过这一平台的实施,总结出提高教师育人规范及其效果的一些经验。

3、家长线:家长在学生德育中和教师一样占据主导地位。但实际生活中,家长的家教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效果。所以,一方面,加强对家长培训途径、内容与方法的研究,提高家教水平;另一方面,要改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建立平等、尊重、理解、和谐、互信的家校关系,畅通家校交流渠道,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与合力。本课题将开展建立特殊学生家校联系本研究。每班级单亲家庭的学生和品德、学习有问题的学生都要由班主任准备与家长的联系本。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学生本人、学生家长三方面填写,每周填写一次。主要目的在于沟通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让老师老师多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发展趋势,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建立三者之间和谐相融的关系。

4、情感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相融共济的。我们的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我们要带着“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意识走进每一天的课堂。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德育高效化的一个前提。为此我们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开展“三个告诉”的研究,让学生有困难告诉老师,有矛盾告诉老师,有疑惑告诉老师;其次是开展“爱校如爱家、爱生如爱子”活动的研究;什么是真爱?不同的教师同样有不同的回答。本课题组提出的回答是: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热爱学校,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如果每位教师能真正能用心去做教育,那么教师所表现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真诚的、最感人的、也是最有实效的;再次是开展“天天5分钟聊天”活动的研究,也就是普通教师每天应有计划的找一位学生聊天5分钟,让师生充分体验彼此的关系是朋友式、亲情式、平等式的。

(二)对四种德育模式的研究:

1、生活德育模式:学校搭建“天天5分钟德育”平台;学校每天开设一堂5分钟的德育课,内容涉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每一个项目(如两操习惯;集队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课堂内外习惯;以及好人好事等等)。通过生活德育,让学生努力去做一个讲文明的人。

2、兴趣德育模式:本课题组认为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德育的过程,我校准备每年在学校开展兴趣特长培养工程,让每位学生在学校都能有两技一能;通过兴趣德育,让学生更加地爱学校、爱学习,做一个讲学习、有特长的人。

3、活动德育模式:本课题组认为学校开展活动过程也就是对学生德育的过程,我校每学年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如感动校园人物评选、主题德育月活动、班级篮球联赛、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平安节、班级风采展等;通过活动德育,让学生觉得人要讲平安、讲诚信、讲感恩。

4、环境德育模式:向教师与学生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建立人文化的环境氛围,会让教师和学生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快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本课题组着重研究两种环境对德育的作用及效果,一是对学校的外部环境对学生德育的研究,要让我们的墙壁成为学生书法、绘画等个人作品的展览窗;让学校的每一块空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游乐场;二是学校的舆论这一大环境对学生德育的研究。要通过开设校园电视台、校园之声广播电台、“历史上的今天”栏目、展窗以及国旗下的讲话的舆论氛围,形成一个无声与有声相结合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认识到要讲生态;讲诚信、讲感恩。

八、课题研究计划

准备阶段:2007年9月—10月。

酝酿、制定实施方案,通过集体讨论等形式,就该课题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征求意见,修改实施方案,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

(1)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议,邀请专家指导,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的、意义、目标、内容及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

(2)成立和谐德育课题领导小组,落实课题所涉部门职责任务,排出和谐德育具体工作责任分解表。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10年6月

第一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围绕本课题目标,对四线四育式和谐德育形成一个常规化、具有可操性的和有实效性的实施细则。

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进一步修订完善研究目标和操作细则,深入研究和总结实施本课题对德育长效性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搜集课题实验有关资料,为课题结题作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4月。

(1)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研究报告,归纳总结实验研究成果。召开课题成果汇报会。

(5)呈现学校研究亮点、成功做法、经典案例,汇编《四线四育式和谐德育研究论文集》。

九、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1、课题主体报告。

2、有关调查报告和论文。

3、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文字、音像实录资料。

急求一篇大一大学生德育开题论文

在线搜索KK文案 找他们帮忙吧 他们很专业 很讲信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