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丧失的领土和主权增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条件。
第二,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内地。还有对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第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影响是很深远的,表现在:
用句以前历史书上的话么可以这么理解 这是英国侵略时候站在非正义基础上所带来的对我国的客观进步性 很多落后国家都是被侵略之后才开始自强的 比如日本就是其中的楷模
第一次鸦片战争:
1.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英国割占香港岛,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协定关税,中国的关税自主要遭到破坏;侵略者取得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美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中国的领海遭到破坏。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的拥有领土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时,这个国家的主要完整就遭到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第一个危害——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
2.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危害呢?请同学们看教材中安徽径县人包世臣是怎样记述当时情况的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棉纺织业出现“无纱可纺”、“布市消减大半”的局面呢?(引导学生首先从史料提供的情况得结论)英国价低代廉的棉纺织品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冲击了这一带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五口通商,通商口岸增加;协定关税,英货关税极低,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在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取代了中国手工棉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位置。男耕女织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当机器生产出的价格便宜的洋纱洋布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不少农家妇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纺纱织布,原来自己织布解决个家着的人,也到市场上买洋布了,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将答案落实到教材第三个子目中的第二段。突出鸦片战争的第二危害——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开始变为半封建社会。)鸦片问题在《南京条约》里悬而未决。事实上,战败了的清政府对鸦片走私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结果,五口通商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继续外流,银价不断上涨。劳动人民的负担又大大加重了。从经济上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合法”的通商向中国转入商品,还是鸦片走私达到猖獗的程序,白银继续外流,都反映出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破门而入和中国封建经济的逐渐解体,既没有给中国带来经济繁荣,也没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是使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由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变化。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第三个危害。
3.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性质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逐步变化的。中国社会原有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没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而消失,反而更加尖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又增加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这两对主要矛盾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两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开始担负起双重革命任务,要同时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至1844年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及队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开始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和自给自中的封建经济。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没有正常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对满清王朝刺激较大,开始痛定思痛,进行“洋务运动”。
6、 《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镇压内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深远,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步性
(一)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 。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与专制社会,广大民众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到了满清的后期,这种封闭性与落后性以及腐败性更加突出,当世界在发展,特别是欧洲经济经过近几百年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和现代文明,给欧洲民众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还带给了欧洲民众较多的自由和民主,使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差距更大,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封闭大门时,采用了“鸦片”和“大炮”两种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进程.
(二)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由于《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五市的开市和开埠,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旧日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起的商业中心上海最为繁盛,其他次之,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扬坊等人,这些拥资百万的商人,尽管有些商人是依附于外国人,但是毕竟是中国较早的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商人,他们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
(三)带来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和技术
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步被打开,一些外国的文明与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张,也开始在中国大陆产生.比如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也研究了“鸦片战争”的过程,提出了对外关系方面的几个原则.第一是“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互市”,这就是允许合法贸易,反对鸦片贸易.第二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所指“夷之长技”虽然主要还是指枪炮.魏源等人的这些主张已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较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自这以后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新产品也开始陆续地进入中国,中国民众也开始在逐步认识西方世界.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2]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2]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请采纳
培养近代技术人材。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在华企业雇用中国职工,受中国聘用的技术人员,接受中国留学生等各种渠道,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近代人材。这里只举福州船政局为例,便足以说明。左宗棠于1867年创办福州船政局时,即同船政局法国正副监督日意格、德克碑签订培养人材合同,议定5年限满,教中国员匠能自按图监造并能自行驾驶,即加奖日意格和德克碑银各2.4万两,加奖各法籍师匠共银6万两,计定奖格银10.8万两,另再加精神奖励。至1873年5年期限届满时,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督促法监督日意格,逐厂试验中国员匠制造技术,洋匠逐步撤走,交给中国员匠放手自造,正副匠首都选中国工人担任。经过半年多的考核试验,于合同期满后,洋匠全部遣散回国,按合同规定给予奖赏。该局撤走外籍技术人员,在本国技术人员主持下,陆续制造了十余艘兵商轮船,基本上已具有独立制造能力。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起的压迫与抑制作用是:
——仗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特权,加速扩大外国在华资本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民族资本压得抬不起头来,不能获得正常的发展。据统计,外国在华资本在中国资本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是:1894年占60.7,1913年占80.3,1920年占70.4,1936年占78.3。也就是说,外资要占中国资本总额的60~80%左右。在中国不少重要近代产业部门,外资均处于垄断半垄断的优势。中国新生的民族资本,多方遭受排挤和限制。例如早期以英国资本为主在上海、广州等地兴办的几个船舶修造厂,便挤垮了中国具有千余年传统的旧式造选业,压抑着中国民族资本经营的新式造船业,长期垄断着中国船舶修造工业。前面提及的上海最早举办的民族资本发昌机器厂,便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又如早期俄国资本在武汉、福州等地兴办的茶砖厂,便挤垮了福建好几家新生的民族资本茶厂。20世纪后,外国资本已逐步趋向垄断,对中国资本的排挤、压抑直至并吞,更十分明显。例如外国资本对中国近代煤矿的控制和垄断,不仅压抑着民族资本的中小型煤矿喘不过气来,连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经营的大型煤矿,也逃避不了外资侵吞或控制的命运。英国资本骗夺开平煤矿和并吞滦州煤矿的过程,便是最典型的史实。外国资本对中国铁路运输的垄断和控制,事例也很突出。从1896—1914年间,外国资本对中国铁路的直接投资总额达2.92亿美元,在修筑成的1万余公里铁路中,外资占90%以上。清政府和北洋政府修筑的铁路,大部分是借外国资本。“商办铁路”,虽然一度呼声很高,但在外国资本勾结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压力面前,毫无成就,民族资本铁路所占比重,微不足道。至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更是长期被以英国汇丰银行为首的外国银行所垄断。外国资本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是中国资本主义不能获得顺利发展的根源。
——长期控制和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工业进口农副产品出口之间,进行不等价交换,加上早期的贩运鸦片,从中吮吸着中国人民的大量血汗,使中国陷入贫困的境地。关于进出口商品的不等价交换,找不到全面的估算数字,根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一书的估算,仅1926—1936年的10年间,我国在进出口商品总值中所遭受的不等价交换的损失总额,高达当时币值50亿元余,每年平均损失达5亿元,当时每年的进出口商品总值为20亿海关两左右。约折成30亿元,年损失比重为1/6。如果以此类推,中国近百年来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不等价交换的总损失,该是何等惊人!(参见《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1—62页。)早期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是外国在华洋行攫取暴利的重要手段,如老牌的怡和、太古、旗昌等洋行,大都靠贩卖鸦片起家。据估计,怡和洋行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每年仅从贩卖鸦片一项,即可获利400万银元左右,(当时鸦片年输入量约5万箱,每箱利润约400元,恰和至少占1万箱。)利润之高可以想见。
——巨额的战争赔款,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银元,开了战争赔款的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