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

2023-12-08 21: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全文如下:

【摘 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在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耳目一新。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播放农民劳作的影像资料,阐释粒粒来之不易的道理,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珍惜粮食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童话故事的视频、场景、话剧等,然后设置“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并不断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丰富,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不足,以完全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将课程内容、文本及动画等元素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表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信息技术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保守,比较抵制新生事物,很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应付了事,这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

2.忽略与学生的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计算机来唱主角,教师置身事外,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3.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信息化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直观生动,但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它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

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以往的形式主义,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信息化运用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优选课件,运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呈现出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转变效果。

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计算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间的互动性等,通过多方位的互动建构语文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网络链接,拓展课件内容的内容,实现课堂与网络的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

3.启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

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寻求知识的方法。这样一来,就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也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
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
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
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
■ 精心设计开放的生活化课堂
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实践性
强,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以操作、再操
作,实践、再实践为主要授课方式。
其实这门学科不仅仅只有技术,更有
其内在的文化。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
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
关操作培养“查找信息→选择信息→
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
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
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与
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
合理运用生活元素,预设开放的生活
化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率,增强学生热爱学科学习的兴趣。
笔者在教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设计了这样
的生活化课堂:
[案例]
(上课铃响)
师: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唐
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门新的学
科——信息技术课。到这里上课,你
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想知道什么叫信息技术。�6�8�6�8
师:很好,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以
后见到我会怎么说?
生:唐老师好!
师:你真有礼貌,那你是怎么
知道我姓唐的呢?
生笑:刚才你告诉我们的啊!
师:你真细心!那你能告诉我,
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那你知道他家住哪里吗?
生:不知道。
(师用大屏幕出示班级所有学生
的个人信息。)
师:现在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为什么?
生笑:屏幕上有啊!
师:现在老师来回答你们提出
的问题——什么叫信息技术。首先我
们应该弄懂“信息”的定义,其实就
在刚才,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触
了信息,比如老师说的话、屏幕上显
示的内容都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
来,信息无处不在!那什么是信息技
术呢?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使
用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
利用信息的技术。那么你能再举出一些信息的例子吗?
生:报纸上有信息,电视里有信
息,课本里有信息�6�8�6�8
师:说得非常好,所有的信息
都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眼耳
鼻舌等)被我们获取,下面请同学们
把教材翻开到第一课,利用5分钟时
间来获取信息。
(学生自学课文。)
师: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从课
本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指名汇报。)
师:同学说得很详细,其实在我
们获取了信息后,就自动进入了加
工、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我们不知
不觉完成的。刚才汇报的过程就是信
息传递的过程了,信息加工、处理得
越好,传递出来信息就越完整,越具
体。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
理解,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击鼓
传花》,谁被选中就为我们讲一段你
获取到的有趣信息。
�6�8�6�8
[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
这一学科的第一课,而且“信息”和
“信息技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又是
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
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引出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形
象直观地诠释了本来虚幻的定义。一
个“谈话式”生活化的课堂不仅具体
了本来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让学生亲
身感受到了“信息”,触摸到了“信
息”,既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
堂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 构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
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教育应该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应让学生
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
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主动进行学习。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
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
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
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笔者在教学程序设计中的排列
组合时,考虑到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创
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摸奖游戏。
规则:一个纸箱里有5 个玻璃
球,其中只有两只红球。每次只能摸
两个球,如果谁能同时摸中两个红球
就能获奖。
再加上诱惑性的“海报”,上面
写着:
然后,我先组织学生一起来讨
论:这样的摸奖划算吗?为什么?
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
论,通过分析后,发现摸奖者获奖的
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很小。接着我
又顺势引导:刚才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中的排
列组合算法。接下来我用系统的理论
知识将学生分析讨论时零散的思维整
合起来,他们很容易就搞懂了排列组
合的知识,同时我还以此为契机教育
引导学生,在这场不公平的摸奖游戏
中,大多数摸奖者注定了会失败。
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创
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轻松地完
成了学习任务。
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
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作为课堂的设
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应该
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让学习也和孩
子的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
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
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
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
每一位学习个体自我的全面发展。

寻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

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 ○郑 珠1,侯 友2(1.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角色变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纪之交的全球性浪潮,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这次浪潮中异常活跃,新的课程标准已相继出台。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其独特的身份让人耳目一新,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与教师长久形成的、原有思想观念和思维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也就显得日益紧迫,培养一批具有优秀教学艺术风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当务之急[1]。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开发、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为其他学科打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不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只可能是一小部分,但信息素养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又十分必要,因此只能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在各个学科教育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主要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习良性互动起来,使学生学到的各学科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借助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等模式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内化,使知识结构更加有序,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2.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于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更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这是因为,在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学科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3.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创意思考能力。台湾辅仁大学的赖丽珍教授认为:教师创意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将创造力运用于教学专业的过程,改变过去关于教学的想法、方法及策略,进而发展出新的想法、方法及策略,使得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成效亦有增进的能力。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非常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4.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需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偏重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特点,专业课、学科课占的比例大,公共课、文化课比例小,使得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弱。二是学校分科教学的结果。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