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小城镇建设论文的参考文献

2023-12-09 02: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小城镇建设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中,应把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作为我们当今工作中的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优惠的政策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1�0发展,以便更好发挥城乡经济的功能,为大城市建设卫星城提供良好的模板�1�7  关键词: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二元化结构
   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是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1�0生态环境状况�1�0农村面貌�1�0农民生活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1�7在建设新农村这个大背景下,建议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先抓点,后扩面�1�7要壮大小城镇人口规模,提升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统筹城乡的功能,真正加快小城镇迅速发展�1�7
  
  一、支持全国重点镇,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效应
  
  2004年2月,建设部等六部委从2万多个建制镇中确定了1 887个全国重点镇�1�7选择结果无疑证明它们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表明其在“质量”上走在了全国小城镇发展的前列�1�7应当强调的是,重点镇是小城镇衔接大中小城市形成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必须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格局中明确重点镇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努力达到抓好一个点�1�0带动一个面�1�0影响一大片的效果�1�7
  在对重点镇的扶持上,国家开发银行优先对全国169个小城镇提供信贷支持的探索,是实现党和政府发展目标�1�0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的一种金融形式,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示范和样板,为党和政府在更大范围内有效指导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1�7
  
  二、整合小城镇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工作格局
  
  小城镇发展需要按照综合协调�1�0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规划�1�0建设�1�0国土�1�0农业�1�0交通�1�0水利�1�0扶贫�1�0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把环境整治�1�0精神文明�1�0农房规划�1�0生态农业以及扶贫等职能工作加以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1�7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从中央到地方把小城镇发展全面纳入支持三农的各类规划�1�0计划中,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1�0繁荣小城镇经济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1�7
  当前,特别应当重视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加快小城镇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1�7
  
  三、重视小城镇规划,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规划在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小城镇发展离不开规划水平的提高�1�7应当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科学规划”的理念,体现“因地制宜�1�0节约用地�1�0延续特色�1�0简明适用”的原则�1�7按照改造镇中村�1�0合并小型村�1�0缩减自然村�1�0拆除空心村和节约村庄占地总量的要求,优化小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置生产�1�0生活�1�0生态空间,合理布置教育�1�0医疗�1�0文化等服务设施,并与小城镇外部的基础设施�1�0生态环境�1�0交通道路�1�0产业园区�1�0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1�7建议部分农村公路建设�1�0农村电网改造�1�0通讯建设放缓步伐,与小城镇整体规划相协调,以免通了公路�1�0电网�1�0通讯的村庄可能被撤并而造成浪费�1�7从原则上来讲,小城镇规划管理重在解决地脉�1�0人脉�1�0文脉�1�0经脉“四脉”问题�1�7小城镇规划是不是成功,主要看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是不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1�7
  针对小城镇有关扶持资金不完备�1�0不配套的情况,应当通过立法形式,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多予�1�0少取�1�0放活”的方针,把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1�0推进反哺与支持机制的资金逐步制度化�1�7
  
  四、完善小城镇功能,实现人居环境的逐步好转
  
  要加快小城镇交通�1�0通信�1�0能源�1�0供排水�1�0园林绿化�1�0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处理�1�0供排水�1�0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1�0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小城镇覆盖�1�0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小城镇辐射�1�7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呼吁?小城镇畜禽养殖污染�1�0农药化肥污染�1�0废水污染和工业“三废”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还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1�7因此?研究制定小城镇污染控制技术方案和政策法规体系?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1�7 五、繁荣小城镇经济,构建城乡互动产业格局
  
  小城镇的核心问题还是经济发展,应立足当地资源条件�1�0环境优势�1�0人文特色等?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小城镇二�1�0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1�7
  有必要指出的是,以内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竞争力培育正在成为小城镇�1�0尤其是资源缺乏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1�7根据自身条件�1�0竞争环境�1�0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通过知识学习�1�0技术积累和人才培育,做出相应的战略性产业选择,可以帮助小城镇实现长期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小城镇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1�7从长远考虑?应当在小城镇构建合理的城乡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框架,形成城乡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1�7一方面要引导乡镇企业把适合于在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向小城镇集中;另一方面,城市要在加快产业升级的同时,把技术成熟�1�0产品成型的劳动密集型�1�0资源密集型产业,采取技术转移�1�0设备转移�1�0兼并联合�1�0设立子公司或建立新厂等形式,向小城镇转移�1�7
  
  六、深化小城镇体制改革,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小城镇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也直接触及农村上层建筑变革�1�7应加快职能转变,发挥好政府经济调节�1�0市场监管�1�0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把小城镇政府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1�7应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1�0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1�0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体系,探索农村宅基地有效流转方式,研究农村房屋产权登记与流通政策;完善小城镇公共设施投入与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资产变股权�1�0农民当股东,确保农民带着资产进入小城镇,并享受集体资产的股权收益;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小城镇执行国家土地政策问题上,应当完善土地承包政策,推进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确保进入小城镇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在土地经营权上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失地不失利�1�0失地不失业,让农民在小城镇发展中得到实际利益�1�7
  
  结论
  
  为了解决小城镇发展中遇到的农民居住分散�1�0生活配套设施欠缺�1�0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应根据小城镇的区位特点�1�0经济状况和村庄实际,有针对性地推进小城镇村庄整治进程�1�7坚持由点到线到面,一个镇一个镇地整体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包办代替,不搞盲目攀比�1�7
  小城镇的发展在追求当前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同等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型经营的经济发展观念,选择强化清洁生产,注重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绿色和可再生能源,保持稳定�1�0持久和健康的发展模式�1�7
  参考文献:
  [1] 李文学.建设和谐的新农村[J].农村合作通讯,2006(11).
  [2] 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J].城市管理,2006(3).
  [3] 冯春燕.三农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及解决途径[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 杨守春.新农村建设要做好五篇文章[J].今日浙江,2006(2).

帮忙找点论文的参考文献

1/100
在高速增长中寻求健康发展——江苏城市化的理性选择
徐海贤[1] 邹军[2]
城市规划.2007,31(3).-35-39
2/100
江苏省县域城市化发展浅析
王冉 陈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25-6626
3/100
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研究——以江苏省8个县级市为例
段兆广[1] 张伟[2]
城市问题.2007(4).-2-6
4/100
江苏南通:创新机制 放宽政策 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

城乡建设.2007(4).-45-46
5/100
关于农民失地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A市B区为例
韩露露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21-23
6/100
浅析江苏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土地问题
邹伟[1] 何孟飞[2] 吴群[1]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89-192
7/100
江苏省未来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效应的多情景模拟
刘耀彬[1,2] 李仁东[3]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2).-61-64,79
8/100
城市化进程中江苏省耕地资源非农化转化的实证分析
许恒周 吴冠岑
广东土地科学.2007,6(1).-44-48
9/100
交通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孙爱军[1,2] 吴钧[2] 刘国光[2] 庞金亮[3]
城市交通.2007,5(2).-42-46
10/100
江苏省吴江市芦墟实验小学——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教育硕果累累

上海教育科研.2007(3).-I0003-I0003
11/100
江苏:产业化、市场化推进城市治污:大力推行产业化 促进污水处理事业健康发展
徐学军
城乡建设.2007(2).-6-9
12/100
江苏“十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问题透视
赵志凌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1).-50-52
13/100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拟及调控策略——以江苏省为例
刘耀彬[1] 陈斐[1] 李仁东[2]
地理研究.2007,26(1).-187-196
14/100
江苏1546万农村劳动力成为“新市民”——江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做法
李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4-8
15/100
江苏节水制度研究
顾向一
江苏水利.2006(12).-23-25
16/100
江苏省城市化研究
杜国平[1] 钟太洋[2]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05-6607
17/100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优化布局

中国农村教育.2006(12).-F0004-F0004
18/100
江苏推广焚烧技术有效处理城市污泥
王华
城乡建设.2006(11).-38-39
19/100
江苏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李泽楼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5).-39-41
20/100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耀彬[1,2]
生产力研究.2006(10).-110-111,141
21/100
生产要素市场化与江苏城市化动力机制演变
吴莉娅
地理科学.2006,26(5).-529-535
22/100
1996年~2004年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空间演变分析
欧向军[1] 吉婷婷[2] 蒋田南[3] 史冬防[3]
规划师.2006,22(9).-56-59
23/100
关于中小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的探讨——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杨二俊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0).-83-84,108
24/100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马晓冬[1,2] 徐建刚[2]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3).-68-74
25/100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义乌、江苏昆山为例
饶宝红 徐维祥 陆央央 沈阳松
经济问题探索.2006(9).-149-152
26/100
城市化进程中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创新机理探析——以江苏省无锡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为例
陈志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76-80
27/100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
徐梦洁 孙雁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18-19
28/100
江苏、上海城市化战略的调整及对浙江的影响
张才方
今日浙江.2006(11).-38-40
29/100
城市化中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江苏无锡为个案
志新
求索.2006(5).-76-78
30/100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
刘耀彬[1,2]
经济地理.2006,26(3).-456-462
31/10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靠什么?——江苏省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任博
当代陕西.2006(5).-26-27
32/100
江苏全面小康指标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6(1).-34-34
33/100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关性研究
刘坚[1] 黄贤金[1] 赵彩艳[2] 翟文侠[1]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198-201
34/100
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江苏无锡市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例
陈志新
江苏农村经济.2006(4).-48-49
35/100
基于SD的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情景分析
宋学锋[1] 刘耀彬[2]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3).-124-130
36/100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赵翠薇 濮励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169-173
37/100
流动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黄润龙
西北人口.2006(2).-15-18,25
38/100
江苏:投资450亿元用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6(4).-18-18
39/100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刘耀彬[1] 宋学锋[2]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2).-182-187,196
40/100
江苏人口城市化空间结构研究
周玉翠
江苏商论.2006(2).-11-12
41/100
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研究
欧向军
现代城市研究.2006,21(3).-45-50,55
42/100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产权的界定——以江苏无锡市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例
陈志新
江苏农村经济.2006(1).-55-57
43/100
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规律分析
刘耀彬[1] 李仁东[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47-51
44/100
浅谈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投资——以江苏省为例
程征贵[1] 林子文[2]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208-209
45/100
江苏村镇建设工作思路
张泉
小城镇建设.2005(12).-33-33,77
46/100
乡村城市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张婷 杨山 梁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38-2139
47/100
外资集聚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以江苏为例的研究
程进
上海经济研究.2005(11).-116-121
48/100
江苏省城市照明设施防盗情况综述
罗庆
道路照明.2005(4).-45-46,39
49/100
江苏城市化的科学发展观思维
戴军 张京祥 曹荣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100-104
50/100
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陈志刚[1,2] 王青[2]
生态经济.2005(11).-42-44
51/100
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判断

江苏楼市.2005(10).-8-11
52/100
透视当前江苏城市发展问题
赵志凌
江南论坛.2005(10).-10-12
53/100
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在江苏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上呼吁:政府要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

前进论坛.2005(9).-10-11
54/100
江苏城市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白先春[1] 朱龙杰[2]
江淮论坛.2005(5).-49-53
55/100
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傅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A01).-265-271
56/100
江苏小城镇发展构想
王志强
小城镇建设.2005(8).-91-93
57/100
全球化、外资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江苏个案研究
吴莉娅[1] 顾朝林[2]
城市规划.2005,29(7).-28-33
58/100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动力研究
王志强
城市规划.2005,29(7).-34-38
59/100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刘坚[1] 黄贤金[1] 翟文侠[1] 赵彩艳[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3(2).-223-227
60/100
小城镇唱响城市化的和谐主旋律——江苏吴江市震泽镇见闻
徐得立 李坤民
中国城市经济.2005(4).-72-74
61/100
江苏:今年城市化进程提高两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经济.2005(4).-83-83
62/100
江苏人大代表呼吁修改《土地管理法》

江苏农村经济.2005(4).-11-11
63/100
村庄建设与城乡统筹——江苏村庄如何建设?
丁国华
小城镇建设.2005(4).-100-100,25
64/100
城市化中的用地问题——一组来自江苏的报道——积极稳妥推进江苏沿江地区农村城市化
王荣炳
中国城市经济.2005(2).-8-10
65/100
江苏沿江开发中失地农民的出路与建议
张启祥
中国城市经济.2005(2).-16-18
66/100
江苏新一轮城市化形势分析与战略思考
周游
江海学刊.2005(2).-70-75
67/100
区域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白先春[1] 凌亢[1] 郭存芝[2]
人口与经济.2005(1).-39-43
68/100
江苏城市竞争力的对比评价与提升途径
方维慰
学海.2005(1).-124-127
69/100
城市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_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例
白先春[1] 凌亢[1] 郭存芝[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91-95
70/100
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欧名豪 李武艳 刘向南 谌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5).-408-412
71/100
苏南乡村经济精英流向城市现象考察——江苏扬中个案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
姚俊
社会.2004(5).-12-16
72/100
异地城市化——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现实选择
黄雪琴[1] 张士杰[2]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1).-21-26
73/100
江苏省城市化物元模型综合评价
张丽霞 施国庆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210-214
74/100
江苏: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
牟维旭 郭奔胜
半月谈.2004(2).-27-29
75/100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对策——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为例
杜殷兴 陈谋勇 钱莉莉
城乡建设.2004(2).-31-32
76/100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差异及其特征分析
孙亚范[1] 余海鹏[2]
南京社会科学.2004(1).-91-96
77/100
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测度方法探讨——以江苏无锡市、泰州市为例
李爱军[1] 谈志浩[2] 陆春锋[1] 张一飞[1]
经济地理.2004,24(1).-43-47
78/100
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发展研究
王志宪 虞孝感
经济地理.2004,24(1).-53-56,66
79/100
共创品牌 协同发展——访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
汪杨
上海经济.2004(1).-10-11
80/100
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选择——以江苏南京为样本的研究报告
赵小谛 郭霖
唯实.2004(10).-25-27
81/100
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
牛星 欧名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6).-729-734
82/100
海外华文媒体联袂解读江苏
张圣荣
华人时刊.2004(11).-2-2
83/100
绿色江苏新亮点——发展江苏城市森林的思考
谢友超[1] 王欢[2]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85-88
84/100
小城镇污水规划应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以江苏无锡硕放镇为例
周巍峰
小城镇建设.2004(9).-98-99
85/100
未来江苏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略论
贺文瑾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47-50
86/100
当前江苏城市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
赵志凌
改革与开放.2004(7).-6-7
87/100
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江苏城市化
周游
中国改革.2004(5).-71-71,73
88/100
倾力打造文明进步的新江苏
周描坤
华人时刊.2004(5).-4-6
89/100
城市化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
王芳[1] 王景东[2]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9(3).-61-63
90/100
城市化进程的实现途径与制度创新——以江苏南通为例
刘建芳
小城镇建设.2004(4).-45-47
91/100
小城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江苏江都市邵伯镇为例
张新华
小城镇建设.2004(4).-52-53
92/100
江苏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研究
陈彬 杜玉兰 封潇
江苏商论.2004(3).-106-108
93/100
江苏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黄卫
城乡建设.2003(3).-42-43
94/100
21世纪初的江苏经济: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
黄健
江苏经济.2003(12).-8-9
95/100
“第一方阵”勇争先——江苏与广东经济发展的比较
吴权
江苏经济.2003(9).-68-69
96/100
“绿化”江苏经济——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述
徐山瀑 王鲁沛 余宏霞 马恩兵
江苏经济.2003(8).-4-7
97/100
关于江苏省中等城市发展的思考
马继刚 沈正平 沈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3).-117-121
98/100
江苏城市化与城市规划的趋势和任务
顾小平
江苏建筑.2003(B11).-16-21
99/100
江苏省区域经济考察报告
李勇 张文浩
青海经济研究.2003(6).-11-15
100/100
江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严翅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57-63
1/67
发挥区域优势 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16次会议在宁举行

江苏改革.2003(11).-4-5
2/67
江苏省城市外商投资环境的定量分析
朱传耿
现代经济探讨.2003(7).-61-63
3/67
以信息化推动江苏城市化进程
方维慰
现代经济探讨.2003(1).-23-25
4/67
2002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工作回眸

江苏国土资源.2003(1).-8-12
5/67
加快江苏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黄卫
城市规划.2003,27(6).-42-43
6/6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
钟钰 孙雪峰
农业经济.2003(10).-29-30
7/67
江苏产业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黄德春[1] 许长新[2]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4).-14-18
8/67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以江苏无锡市惠山区为例
杜殷兴 陈谋勇 钱莉莉
小城镇建设.2003(7).-24-26
9/67
江苏城市化战略构思与政策调整取向
郭忠兴 曲福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5).-26-29
10/67
论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和江苏省城市化道路
吴良镰[1] 吴唯佳[2] 武廷海[3]
科技导报(北京).2003(9).-3-6
11/67
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步意见
钱志新
现代管理科学.2003(4).-3-4,6
12/67
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人口城市化目标的实现
许萍 陈锐
现代管理科学.2003(3).-90-91
13/67
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探讨
王志宪[1] 虞孝感[2]
城市规划汇刊.2003(5).-86-89
14/67
量身定做 绘就“三圈”蓝图——江苏省全面完成三个都市圈规划
王学锋
建设科技(建设部).2003(2).-57-57
15/67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思考
邱建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55-58
16/67
从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看江苏省城市化道路
吴良镛[1] 吴唯佳[2] 武廷海[3]
现代城市研究.2003,18(2).-50-54
17/67
江苏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
赵晓谛
学海.2003(2).-128-133
18/67
长三角与江苏区域发展战略
张颢瀚
江南论坛.2003(1).-23-24
19/67
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于水[1] 严新明[2]
理论月刊.2003(8).-64-66
20/67
工业化、市场化与江苏区域发展
蒋伏心
江苏经济.2003(1).-11-11
21/67
小城镇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十大问题及对策——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
陆华
规划师.2003,19(10).-32-36
22/67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探索和创新——《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回顾剖析
王学锋
规划师.2003,19(2).-72-76
23/67
江苏城市现代化思考
张峰
中外企业.2002(3).-102-104
24/67
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启示
蓝绍敏
唯实.2002(8).-144-150
25/67
论高速公路建设与江苏经济发展
顾为东
现代经济探讨.2002(12).-61-63
26/67
江苏经济呈现三大新亮点
顾雷鸣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2(4).-F003-F003
27/67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吴群 郭贯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3).-95-99
28/67
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推进次序—江苏的实践及其启示
秦兴方[1] 吴进红[2] 等
管理世界.2002(3).-101-106
29/67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意愿考察—对江苏的实证分析
蒋乃华[1] 封进[2]
管理世界.2002(2).-24-28,73
30/67
江苏省轻道交通发展战略
秦雁 李玉琦 等
综合运输.2002(8).-24-26
31/67
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转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钟太洋[1] 蒋鹏[2] 等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2).-55-59
32/67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与思考——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为例
杜殷兴 陈谋勇
城乡建设.2002(12).-21-22
33/67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反思及战略构想
汤茂林
城市问题.2002(1).-23-26
34/67
对江苏城市化发展的思考
李宗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24-28
35/67
三大亮点照亮江苏经济
锦辑
空运商务.2002(24).-28-29
36/67
与时俱进铸英师——江苏省消防总队队伍正规化、业务规范化建设写真
李玉美 唐团结
火警.2002(11).-3-8
37/67
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启示
蓝绍敏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6).-90-95
38/67
江苏城市现代化思考
张峰
中外企业.2002(59).-102-104
39/67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无锡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

江南论坛.2002(8).-47-48
40/67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
赵喜仓 吴继英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92-96
41/67
江苏省五大发展战略在苏北的实现途径
朱传耿
江苏社会科学.2002(1).-196-198
42/67
十三年辉煌看江苏
汤以伦
江苏经济.2002(11).-8-13
43/67
社会结构转型与江苏保险业
刘政焕
江苏经济.2002(11).-32-33
44/67
以入世为新动力推进江苏城市化
仲红岩
江苏改革.2002(9).-42-43
45/67
以入世为新动力 推进江苏城市化
仲红岩
江苏改革.2002(9).-42-43
46/67
江苏城市化水平再评估
田伯平
江苏改革.2002(3).-8-10
47/67
江苏省设立“江苏人居环境奖”
潘胜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1(5).-9-9
48/67
江苏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乡镇干部意愿的区域比较
秦兴方 汤学俊 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5).-3-8
49/67
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型第三产业发展探讨——以江苏省吴县市、邗江县、邳州
盛静芬[1] 邹欣庆[2] 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104-108
50/67
加快江苏城市化进程的实现途径与制度创新
王雪非[1] 范朝礼[2] 张小林[3]
江海学刊.2001(5).-25-29
51/67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中的思考与建议
张伟新 崔广柏
生态经济.2001(4).-31-33
52/67
江苏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问题与对策
徐琴[1] 娄欣[2]
现代经济探讨.2001(12).-19-21
53/67
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薛力
城市规划.2001(6).-8-13
54/67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的分析
向俊波 陈雯
中国经济问题.2001(4).-44-48
55/67
江苏商业与经济发展分析
胡荣华 晏维龙
江苏商论.2001(3).-30-33
56/67
江苏省乡村人聚环境建设的空间分异及其对策探讨
薛力 吴明伟
城市规划汇刊.2001(1).-41-45
57/67
世纪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江苏的启示
汤茂林
现代城市研究.2001(4).-55-58
58/67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团的行动逻辑:以江苏为例
秦兴方
中国农村观察.2001(5).-69-74
59/67
江苏城市化道路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杨根平
江苏社会科学.2001(4).-187-190
60/67
城市化: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张二震 方勇 等
江苏社会科学.2001(2).-181-185
61/67
促进江苏沿江地区协调发展
顾朝林
江苏经济.2001(8).-50-50
62/67
营造江苏城市整体优势
顾松年
江苏经济.2001(3).-31-33
63/67
江苏新经济增长极的塑战略
刘志彪[1] 王建优[2]
江苏改革.2001(5).-17-20
64/67
江苏城市化优先战略选择
张鸿雁
江苏改革.2001(4).-14-15
65/67
加快江苏城市伦建设的几个问题
王雪非 范朝礼 等
江苏改革.2001(1).-24-25
66/67
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以江苏省为例
萧竞华
南京社会科学.2001(11).-79-84
67/67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为何不导致城市化--江苏省城市化滞后原因实证分析
吴力子
南京社会科学.2001(7).-64-68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参考文献

[1] 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8,27(2):479-480

[3] 陈昭玖,周波, 唐卫东, 等.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

[6]李宾,张象枢.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环境问题成因研究[J].生态经济.2012(04):77-79
[7]陈芳.湖南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问题及其特色研究2008.04:15.
[8] 周强。推进“四化两型” 建设加快湖南科学发展[J]。求是,2011(16),23-25

[11] 秦晓薇,朱天舒.韩国新村运动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之比较.学术交流.2012(07):81-84

[13]黄莉.浅析台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经验及其启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01):17-20

[1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J].小城镇建设,2005,(12):16-21
[16]赣州新农村建设启示录[J].建设科技,2006(l):18.

[18]陈锡文,如何突破农村发展瓶颈.农业•农村•农民.2007(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