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论文的选题题目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师论文的选题题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亲历、探究、感悟——指导学生西瓜栽培的实验案例
2、学生喜欢语文书,却不喜欢语文课——一次发书后的反思与实践
3、让语文作业与“大头贴”同具魅力
4、“蝴蝶”飞起来了——浅议一堂新课标下的自然课
5、培养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浅谈写“数学日记”的意义
6、沉默是金,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静思默想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7、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特殊的葬礼》教学随想
8、感悟评优课《神秘的地下宫殿》
9、让学生变成“读书郎”——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初步尝试
10、“课改热”后的“冷思考”
11、德育,需要教师“共同遭遇”
1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冷思考
13、自编教材,其乐无穷——记一次数学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14、大拇指教育的智慧——浅析赏识教育
15、掀起你的盖头来——是是非非话“奥数”
16、沟通,预约语文教学的和谐有效——一次特殊的语文回家作业引起的思考
17、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18、数学课堂的生命——走进学生生活——低年级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19、不急着演——苏教版第八期《推敲》教学片断反思
20、诗意地栖居,幸福地享受——浅谈语文课堂诗意地追求
21、让考试的感觉象春天——小学体育学科考核评价的探索
22、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23、情感元素,让德育课堂洋溢生命的气息——从执教《有多少人为了我……》谈起
24、让你不再“听”数学——浅谈提高探究有效性的三点做法
25、小组合作,你准备好了吗?
26、论小学教育中的“赏”与“罚”
27、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艺术课《猜猜我是谁》教学案例与反思
28、书山有路“疑”为径
29、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收获
30、课堂:因朴实而精彩!
31、关注学生:从现象走向本质
32、透视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33、用爱心营造阳光——刍议“新时期孤离学生”与教育的急功近利
34、当数学课遇上网络——从一堂数学网络课说开去
35、让“作业”和“自由”共舞
36、错误,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
37、教育随笔——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38、羽化课堂生命
3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化解读
40、感悟快乐的课堂情绪——谈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41、给孩子一个金话筒——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42、收放·适度·并重·反思——三年级乘除法竖法计算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43、寻回教学目标在教师心中的位置
44、爱可以这样表达——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讨
45、“做数学”,让智慧出在指尖上
46、让童心在校本课程学习中浸润和飞扬——浅谈校本课程的开放和使用
47、在缘情会文中还“语文味”于课堂
48、老调需重弹,钻研是真经
49、活起来的“精彩”——作文课教案从“有”到“无”的思考
50、数学离生活究竟有多远?——有效使用生活素材,创设高效合理的数学课堂
51、太仓市小学体育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52、构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脚手架
53、让爱“导航”,请严“护航”——试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
54、在文本中成长——《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55、优化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谈《角》的教学
56、绿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57、语文教育呼唤人文性
58、让批评充满人情味
59、让阅读课“写”起来
60、“协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61、亲近“白纸黑字”:谨防阅读教学平面化
62、爱的吐蕊
63、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
64、校本课程“识字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的生成和实施
65、融入生活,超越文本,碰撞情感——我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初浅认识
66、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67、一颗被丢弃的红五星
68、儿童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和反思
69、多渠道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70、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
71、构建绿色音乐课堂,把音乐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
72、让作文充满生命的绿色——浅谈小学生个性写作的培养
73、让语文教学走向智慧
74、从新的视角探究儿童画教学的指导方法
75、低年级语文课引导学生“倾吐”的`做法和体会
76、用语文细节创设书香四溢的班级文化点滴谈
77、读书——永远的情怀
78、小学教师课堂困境成因的社会性探析
79、晨会,一道可口的精神早餐——通过晨会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80、我们怎样开始上课——关于“上课开始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81、体验:让阅读教学课堂绽放生命之花
82、对“生活英语”打假
83、丑小鸭在这里变成天鹅——浅谈一年级新生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的培养
84、浅议教学难点与难点教学
85、“温柔”是一剂良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人性化教育例谈
86、给学生一对能遨游书海的翅膀——浅谈小学快速阅读教学
87、课堂,让语言与能力同构共生——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88、我和秋天有个约会——小学语文《秋游》教学例谈
89、课堂: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小学语文学科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9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塑音乐新课堂——浅谈师生角色互融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91、给予什么
92、别让精彩与课堂擦肩而过——例谈语文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利用
93、论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
94、理解:语文课堂生活的诗意状态
95、三思“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
9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97、有效教学,源于“适度精彩”——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若干过度现象的反思
98、基于理解的朗读才有生命力——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三引领”
99、回归生活,紧贴教学,触及心灵——“构建生活课堂,实施生活德育”研究初探
100、让每一片花瓣都散发芬芳-案例研究四则
101、还学生言语的权力
102、短信,让心灵“零距离”
103、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104、打造校本教研文化,提升课程实施品质
105、一个都不能少——浅谈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106、成就真而美的课堂——美术公开课教学本质的突围与坚守
107、真实,在过程中凸显——堰桥中心小学校本教研阶段性回顾总结
108、增强生活体验,让学生享受“绿色作文”
109、生成: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诗意所在
110、谈谈小学生的数学阅读
111、智慧在这里徜徉
112、智慧课堂:让课改向理性深处漫溯——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之文化书写
113、从纠缠到和谐——与品德学科的两组课程对话
114、生命之花在文化严霜的摧残下凋谢——应试教育对生命的摧残及其文化归因
115、终极关怀:现代教育应有的视界
116、从课本、课堂、课程的基本含义看教育的三种境界
117、数学教学应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兼对课改实践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118、新课改,让数学课本默默地离开?
119、音乐,让美术课堂更多彩——浅谈美术教学的情趣教育
120、善待错误,点“石”成“金”
121、作文,要说爱你也容易
122、我的一堂标点教学课
123、赢在起点——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
124、数学游戏是儿童获取数学礼物的最佳方式
125、煎、炸、烹、妙——美味英语课
126、小学生社会交往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对策的浅析
127、关注生成,保留课堂真实本色
128、直面心理惩罚
129、让“流行”的课堂多一点理性的思考
130、抓契机,重渗透——谈小学低段作文意识的培养
131、让学生在日记中获得精神的成长——新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132、让计算教学“活”起来
133、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
134、若想取之,必先予之——谈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
135、教师成长:滴水穿石的守望
136、口语交际教学的再思考——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症结及对策
137、学名师上课
138、学海泛舟心有舵——课堂生成问题处理的导向
139、真诚对话,让阅读充满人性关怀
140、作业“变脸”,价值提升
141、教学资源:从“被动使用”到“有效开发”
142、听的精彩,听的收获——培养学生听力阅读的心路历程
143、我们在对话中成长——校本教研案例一则
144、悟出语文学习的灵性和情趣,练出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价值
145、让课间活动成为孩子生命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146、换一种评价——小议“即时性学生评语”
147、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
148、从“文本”到“人本”——谈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149、痛着,并成长着——我对挫折教育的一点认识
150、打造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底气
151、当前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152、课改不需要作秀——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问题
153、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154、让智慧奔涌在笔端——学生撰写“流动日记”随笔
155、让学生的“自主”不浮于表面
156、花开有声——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早恋”情结
157、倡导有生活意义的语文对话
158、语文,再语文些
159、课改,盲目跟风要不得
160、慎防“泡沫改革”
161、用文化的力量引领教师的发展
162、课堂,激情的旅程——浅谈语文课堂中有关动态生成的几个问题
163、开启思维之窗,让风自然流动——语文学科思维训练之我见
164、过程——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165、授“语”以“渔”——谈如何拓展中年段学生言语实践的空间
166、自己摘的果实最有味儿
167、反思,魅力无穷——记《观察物体》一课某一片断的改进过程
168、课改,更应演绎常态课的精彩
169、谁为我们的成长负责——教师成长的困惑与反思
170、让孩子真正拥有“权”
171、二次讨论,打开语文课堂一扇窗
172、守住文本价值的底线
173、低年级学生也能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174、“得寸进尺效应”给我们的思考——我对转化“差生”的一点想法
175、期待的美丽——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176、合作时机选择:从“随手拈来”到“恰到好处”
177、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五大突破
178、警惕评价中的负面效应——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价现状的思考
179、小学生职业志向的调查研究
180、用对话式教学重构语文课堂
181、别忘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对私拿他人物品行为的个案干预
182、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执教《摆的研究》一课后心得体会
183、我爱我的读书卡——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思考与实践
184、切合实际的才是最好的——从一个案例谈课堂活动
185、在文本价值与独特体验之间寻求平衡
186、面对“麻烦学生”的教育反思
187、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从一堂识字课看探究学习
188、教学的成功从“课前预设”开始
189、感悟不能,让训练走开
190、“读”占鳌头
191、赏出“水”来,品到“渠”成
192、梅花香自苦寒来——抓校本教研,促教师成长
193、少讲新奇典型,但求平常真实——谈学生习作的取材
194、浅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
195、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使用的研究
196、领悟语文教学的春天——浅谈构建语文新课堂
197、在课改中重建我们的校本科研文化
198、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199、“学生插嘴现象”的理性思考与应对策略
200、从视觉文化角度看课文插图的现代教育价值
201、几经风雨,初见彩虹——开发校本课程《小公民》的实践与思考
202、“教学机智”的养成与实践
203、于细微处解读学校团队精神
204、数学课中“挑战性问题”设计之初探
205、“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
206、数学学习别“冷落”了课本
207、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求平衡——谈新课程下的课堂常规
208、让孩子拥有阅读的三大礼物:兴趣,方法,习惯
209、数学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210、让课堂流程在动态生成中“变奏”——谈《长方体的体积》的两种不同教学方法
211、网络教学热的冷思考
212、让“别样的声音”变得精彩
213、“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实施有效教学,关注预设与生成
214、情感,还朗读美丽的容颜——从学生的朗读谈朗读教学
215、莫让“人文”虚化了语文——教《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有感
216、什么样的数学吸引学生?——《角的认识》教学片断及反思
217、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对公开课的一些思考
218、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
219、让语文走向生活
220、“孩子,别趴下!”——防止“差生”向“接受失败者”转化的策略
221、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
222、将新闻引入语文课堂的尝试
223、校长追求什么?——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
224、以意逆志,活化对话——新课程视野下阅读对话的价值审视
225、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浅谈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226、对话——生命因你而精彩
227、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三“心”二“意”
228、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
229、渗透数学文化,丰富教学内涵
230、让孩子过有道德的网络生活
231、自主参与,探索创新,享受学习,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232、让学生插上“积累”的翅膀——浅谈新课程下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实践
233、建立记录袋,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234、给小草开花的时间——谈课堂教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
235、生命化教育:对“流行的激励”的理性思考与追问
236、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堂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7、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238、思维——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几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对比思考
239、数学课堂,我们迷失了什么?
240、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天游峰的扫路人》反思与评析
241、要给孩子的学习补充心理营养
242、再现生活,享受快乐——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43、班级特色文化——学校德育的新天地
244、以“境”促“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在低年级实施“创设情境,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模式
245、沟通与交往从容,谈吐与智慧齐飞——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46、让数学和文学联姻
247、《小班探究性阅读教学片断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248、给我一个“支架”,我将……——浅谈“支架式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49、“亲近母语,快乐阅读”——低年段“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阶段性研究报告
250、让音乐课堂在“人文评价”中前行
251、在数学教学细节中体味多元评价的魅力
252、表扬或批评,我们应该持怎样一种态度?
253、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艺术的价值
254、浅谈小学校本人力资源的管理
255、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果分析
256、浅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策略
257、陶行知的经验论及其现代启示
258、一切从“心”开始——创设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生命课堂
259、小学思品课旧大纲与新标准之比较研究
26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农村小学古诗文诵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61、心灵相约——做一位教育的艺术家
262、不可低估的动漫魅力——将动漫引进美术课堂中
263、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孩子?——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思考
264、实践“对话”课堂
265、从对话的理想到理想的对话——由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话想开去
266、一次交换试卷的风波
267、童真,童趣,童心——童谣与儿童美术教学的研究
268、《小学语文生活化导学片段的设计与实施》结题报告
269、巧妙运用“相似论”提高教学有效性
270、让“问题教学”彰显新课程理念
271、新课程下,寻找数学教育的平衡点
272、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牵——打造“心心相印”的班集体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策略
273、追寻最美的阳光仙——由心理辅导访谈带来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思考
274、音乐始于人自身内——有感于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275、语文创造力构成的心理因素及培养
276、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把低年级数学教学童趣化的几点做法
277、“诺亚方舟”是否有我们的风吹过——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研究与对策
278、当心,别让表扬变为美丽的“谎言”——论表扬孩子的误区
279、精彩源于学生的“错”
280、基础教育场域中教师对学生的“新”评价
281、理性思考,诗意创作——从创作《月光启蒙》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82、课前调查——你开始了吗?
283、蓄情·体情·抒情——浅谈阅读教学的情感流程
284、别“伤”着孩子——当今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隐性伤害”的一点思考
285、用“延时评价”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
286、让课外阅读成为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餐后甜点”
287、今夜没有暴风雨
288、让课堂变“水平如镜”为“波澜起伏”
289、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数学
290、自觉进行“知识教学的革命”
291、以生活为本,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292、我会和一年级小朋友说话了——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表达
293、创设“听”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294、《小学“学习地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95、晨会,您有效利用了吗?——晨会活动开展现状剖析及整改策略
296、在学生眼前悬一把“青草”——让“草香”飘逸在课堂始终
297、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诗意的栖居”
298、沟通往来于文字之间——谈谈数学作业的批阅方式
299、别让文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300、不该小视的——课堂“小结”——浅谈《品德与生活》课堂小结环节的设计
301、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爱上写作的理由——从作文评语入手指导学生写作
302、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
303、“亲情、和谐、创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304、对新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几种误区的诊断及治疗
305、演绎数学文化,倾注人文关怀,构建生态课堂——为数学课堂画上文化的坐标轴
306、潜心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动态生成过程
307、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308、论学校形象的审美设计
309、数学“生态课堂”建构刍议
310、演绎数学文化,倾注人文关怀——为数学课堂画上文化的坐标轴
311、议教学中学生的从众行为
312、“数”山有路巧激趣,学海无涯“乐”作舟
313、小学语文课上渗透人格教育——浅谈学生自信培养
314、关注课堂生态,构筑生态和谐课堂——由教室中出现的“中间地带”说开去
315、金玉当作外,败絮勿为中——浅谈合作学习之“橘”
316、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初探
317、从“必然”中求得“自为”——班主任工作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的深入研讨
318、让儿童的“梦”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回归
319、《小学班级特殊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研究报告
数学是整个小学 教育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的弱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论文题目
1、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 教学 方法 的案例研究
2、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
3、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4、农村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5、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6、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7、激发兴趣对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影响的研究
8、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9、《几何画板》在小学平面图形上的教学应用研究
10、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11、培养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12、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研组建设调查研究
14、小学阶段教师对数学评价任务的认识研究
15、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
16、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小学 四年级数学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调查研究
18、农村小学 三年级数学 体验式教学调查与实验探究
19、农村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20、小学课堂环境改善的行动研究
21、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2、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23、小学五年级 儿童 数学学习策略干预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
24、小学生数学 创新思维 的培养
25、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
2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2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3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1、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2、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33、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4、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35、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36、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37、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38、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39、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40、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41、不拘一格育“鸣凤”
4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3、 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44、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45、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46、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47、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8、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49、《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50、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51、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52、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53、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54、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55、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56、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5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58、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59、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最新小学数学论文题目
1、基于DEA-Tobit模型的中国西部农村小学效率研究
2、中美职前小学教师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比较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和纽约城市大学为例
3、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
4、基于数学 文化 观的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研究
5、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历史文化向度的思考——以竖式乘法为例
6、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初等数论课程例题和练习题的几点思考
7、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8、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教学突出专业特点的研究
9、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高数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考
10、高师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
11、小学教育专业理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12、用初等数论知识巧解小学数学题
13、Floyd算法在中心小学选址上的应用
14、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研究
15、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学教育专业有效高等数学教学的探讨
17、关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课程目标的思考
18、整合数学类课程,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数学素养
19、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核心课程体系探析
20、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个例
21、浅谈微积分学习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的作用
22、基于数学文化观的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研究
23、论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思维上的相通性
24、高师小学数学微格教学的 反思 与实践
25、新建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教学初探
26、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7、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探索
28、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高等数学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29、师范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30、五年制师范小学教育专业《高等代数》教材初探
31、实践取向小学教育理科方向高等代数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优先出版
32、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的链接点
33、学习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改革小学数学教学
34、小学教育专业微积分教学设计探讨——以《微分的概念》教学设计为例
35、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相关性的研究
36、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的思考
37、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审查说明
38、对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
39、小学职前教师概率课程教学研究
40、试论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革——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小学生数学论文题目与选题
1、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浅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3、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4、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5、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6、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7、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8、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9、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10、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11、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2、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13、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4、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15、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6、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17、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8、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9、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20、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21、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2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3、运用CAI技术,优化素质教育
24、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5、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2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7、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8、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9、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30、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31、“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3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3、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34、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35、创新从习惯抓起
3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7、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38、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39、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0、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41、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方能启思
42、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43、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44、提高元认知水平培养自学能力
45、“圆的面积”的教案
46、圆柱的认识
47、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48、组织课堂讨论优化课堂教学
49、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0、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51、倒推转化巧拿硬币
5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53、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4、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55、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56、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57、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58、启动学海搁浅之舟-- 转化数学学习后进生的体会
59、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60、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2)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范文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小学数学应用题论文(2)
★ 小学数学课题方案
★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 小学数学建模的优秀论文范文
★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 班主任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大全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得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能一蹴而就。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别重要,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所获,而是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
题目直接拿主题命题太平淡了吧,不能吸引眼球,还是应该自己定个有新意的吧,与主题相符就行吧,
一、 教材内容介绍:
这册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认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常见的量要认识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简单物体的三视图,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安排4次操作型活动与1次场景型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二、教材特点分析:
⒈教学内容的选择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
⒉教学内容安排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里,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结合,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尽量把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力求让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得以落实,让教学内容更加有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把几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有利于各领域的教学互相支持,形成有机体,这是个亮点,也是我们教学中所追求的。例如,数与代数领域中的许多数学活动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条形图与线段恰当地应用到数与代数领域,能直观地显示数量间的关系,有助于发现规律;统计与概率中对“可能性”的理解与把握,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其他领域的内容时,思考更全面。
⒊教材的编写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富有数学内容的事情作为教学材料,并以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陌生,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愿望与热情,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例题的编写着力于安排教学活动的内容、线索与呈现方式,给创造性地“教”与“学”留出了必要的空间。例题一般不直接呈现和现成的解题方法,而是突出情景中的数学内容、指向解决问题的操作与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独立探索后的相互交流。练习的编写注意到学生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需要适当的练习量,同时避免机械地模仿、记忆与重复训练。经常设计一些题组,让学生对同组的几道题进行比较,分析异同,自主构建认知结构;教材中还出现不少的开放性题目,提高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本册教材开始,教材增设了“你知道吗”栏目,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史料,以及和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感受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中,出现了适量的提高题,体现教材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教学建议:
⒈紧扣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由于其算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相同, 09—10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容易实现有效的迁移。教学时,教师不必呈现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如在教学除法验算时,也不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想到: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这样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⒉关注学生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放手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创新得以落实。如在教学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时,不出示例题,而是在认数后的“想想做做”中出示相应的练习,教师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探索算法,交流体会。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先尝试口算出结果,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使自己的算法得到确认或修正;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知识经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⒊培养学生“数感”,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说明这一点。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可以通过数正方体上的小方块、拨计数器等方法来理解数的组成,让学生感受不同方式表示的万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估计。如购买一些物品用100元或用200元够不够等等。教学中,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或开发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或习题让学生去估计。如第40页的第6题,先估计谁走的路近,再算一算;第42页的第5、6题,都是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计算。有了这样的安排,特别是通过估计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也让学生觉得估算有用。
⒋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活动中,首先应让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其次,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所学的内容,在“想想做做”、练习及复习中适当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发展应用意识。如教学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创设有趣的场景,让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由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买6袋球一共要用多少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单元的最后,安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情境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孩子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意志力,感受数学的严谨,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和观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分享同学的活动成果。
⒍让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例如,既要评价学生对乘法、除法计算方法等知识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也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 一、 教材内容介绍:
这册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认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常见的量要认识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简单物体的三视图,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安排4次操作型活动与1次场景型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二、教材特点分析:
⒈教学内容的选择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
⒉教学内容安排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里,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结合,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尽量把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力求让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得以落实,让教学内容更加有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把几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有利于各领域的教学互相支持,形成有机体,这是个亮点,也是我们教学中所追求的。例如,数与代数领域中的许多数学活动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条形图与线段恰当地应用到数与代数领域,能直观地显示数量间的关系,有助于发现规律;统计与概率中对“可能性”的理解与把握,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其他领域的内容时,思考更全面。
⒊教材的编写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富有数学内容的事情作为教学材料,并以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陌生,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愿望与热情,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例题的编写着力于安排教学活动的内容、线索与呈现方式,给创造性地“教”与“学”留出了必要的空间。例题一般不直接呈现和现成的解题方法,而是突出情景中的数学内容、指向解决问题的操作与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独立探索后的相互交流。练习的编写注意到学生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需要适当的练习量,同时避免机械地模仿、记忆与重复训练。经常设计一些题组,让学生对同组的几道题进行比较,分析异同,自主构建认知结构;教材中还出现不少的开放性题目,提高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本册教材开始,教材增设了“你知道吗”栏目,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史料,以及和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感受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中,出现了适量的提高题,体现教材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教学建议:
⒈紧扣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由于其算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相同, 09—10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容易实现有效的迁移。教学时,教师不必呈现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如在教学除法验算时,也不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想到: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这样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⒉关注学生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放手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创新得以落实。如在教学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时,不出示例题,而是在认数后的“想想做做”中出示相应的练习,教师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探索算法,交流体会。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先尝试口算出结果,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使自己的算法得到确认或修正;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知识经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⒊培养学生“数感”,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说明这一点。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可以通过数正方体上的小方块、拨计数器等方法来理解数的组成,让学生感受不同方式表示的万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估计。如购买一些物品用100元或用200元够不够等等。教学中,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或开发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或习题让学生去估计。如第40页的第6题,先估计谁走的路近,再算一算;第42页的第5、6题,都是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计算。有了这样的安排,特别是通过估计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也让学生觉得估算有用。
⒋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活动中,首先应让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其次,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所学的内容,在“想想做做”、练习及复习中适当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发展应用意识。如教学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创设有趣的场景,让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由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买6袋球一共要用多少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单元的最后,安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情境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孩子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意志力,感受数学的严谨,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和观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分享同学的活动成果。
⒍让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例如,既要评价学生对乘法、除法计算方法等知识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也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 一、 教材内容介绍:
这册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认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常见的量要认识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简单物体的三视图,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安排4次操作型活动与1次场景型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二、教材特点分析:
⒈教学内容的选择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
⒉教学内容安排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里,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结合,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尽量把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力求让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得以落实,让教学内容更加有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把几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有利于各领域的教学互相支持,形成有机体,这是个亮点,也是我们教学中所追求的。例如,数与代数领域中的许多数学活动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条形图与线段恰当地应用到数与代数领域,能直观地显示数量间的关系,有助于发现规律;统计与概率中对“可能性”的理解与把握,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其他领域的内容时,思考更全面。
⒊教材的编写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富有数学内容的事情作为教学材料,并以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陌生,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愿望与热情,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例题的编写着力于安排教学活动的内容、线索与呈现方式,给创造性地“教”与“学”留出了必要的空间。例题一般不直接呈现和现成的解题方法,而是突出情景中的数学内容、指向解决问题的操作与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独立探索后的相互交流。练习的编写注意到学生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需要适当的练习量,同时避免机械地模仿、记忆与重复训练。经常设计一些题组,让学生对同组的几道题进行比较,分析异同,自主构建认知结构;教材中还出现不少的开放性题目,提高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本册教材开始,教材增设了“你知道吗”栏目,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史料,以及和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感受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中,出现了适量的提高题,体现教材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教学建议:
⒈紧扣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由于其算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相同, 09—10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容易实现有效的迁移。教学时,教师不必呈现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如在教学除法验算时,也不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想到: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这样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⒉关注学生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放手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创新得以落实。如在教学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时,不出示例题,而是在认数后的“想想做做”中出示相应的练习,教师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探索算法,交流体会。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先尝试口算出结果,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使自己的算法得到确认或修正;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知识经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⒊培养学生“数感”,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说明这一点。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可以通过数正方体上的小方块、拨计数器等方法来理解数的组成,让学生感受不同方式表示的万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估计。如购买一些物品用100元或用200元够不够等等。教学中,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或开发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或习题让学生去估计。如第40页的第6题,先估计谁走的路近,再算一算;第42页的第5、6题,都是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计算。有了这样的安排,特别是通过估计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也让学生觉得估算有用。
⒋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活动中,首先应让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其次,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所学的内容,在“想想做做”、练习及复习中适当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发展应用意识。如教学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创设有趣的场景,让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由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买6袋球一共要用多少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单元的最后,安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情境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