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国际金融1000字论文

2023-12-11 07: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国际金融1000字论文

  美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自身的管理和制度等存在的问题,使美国银行业在本次危机中深陷泥潭。随着住房和信贷危机升级,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银行业出现18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美国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2008年第四季度共亏损262亿美元,为199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季亏,也是FDIC开始此项统计25年来的最高季度亏损额。2008年全年,美国银行业共实现盈利161亿美元,为1990年以来最低,2008年创造了1000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839亿美元。   2008年对美国银行业是极其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美国金融市场的信托活动下降,受托管理的资产总额在2008年下降了1.1万亿美元,非管理的资产减少了3.5万亿美元。净信托收入在2008年比2007年减少了1.1万亿美元。而同时用于破产和援助所产生的交易在2008年却达到15年来的最高。2008年全年共有78家保险机构通过合并并入其他机构,292家被兼并,25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被关闭,5家大型机构接受救助,这也是自1993年以来最大数量的机构倒闭和救助交易数额。在全美约8500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中,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末,共有252家被列入“问题银行”名单,远高于第三季度末的171家;银行业“问题资产”(即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从前一季度的1160亿美元升至1590亿美元;而2009年年初以来。又有14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被关闭。   数据显示,美国银行业从历史的比较来看,盈利能力在下降,从资本收益率与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来看银行的盈利能力,美国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在2008年创下自1987年以来的最低。说明美国银行业受次贷危机影响严重,在2008年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了重创。   从2008年的整体经营情况来看,数据显示,美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总利息收入比2007年下降了80667亿美元,净利息收入比2007年仅有少额的增加,非利息收入下降了8.1%。债券收益在2008年亏损了14083亿美元,2007年债券已经出现亏损,但2008年亏损额度大幅增加。债券的巨额亏损对美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下滑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美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在2008年为24341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73289亿美元。具体季度数据变化为:2008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没有出现亏损,但是利润额从第一季度就开始在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都比较大,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下降幅度为58.37%。第四季度,美国商业银行亏损29497亿美元,导致全年净利润下滑至1990年以来历史最低。从人均利润来看,2008年美国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仅为1.25万美元,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74.95%。   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情况来看,大银行仍然是美国银行业的主导力量。根据2008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共有512家,占全部商业银行的7.23%,但创造的利润却占整体银行利润的81%,而资产在1亿美元与10亿美元的中等商业银行和资产在1亿美元以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创造的利润分别为16.9%和2.2%。美国银行业在2008年整体利润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出现利润亏损或下降所致。   美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防御能力。从资本充足率指标来看,2008年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自2002年以来的最低,银行业风险防御能力在下降。从美国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来看,美国商业银行和存储机构贷款损失准备在2008年第四季度为69.3亿美元,是2007年第四季度的贷款损失准备32.1亿美元的两倍还多,贷款损失准备金占了整个净营业收入的50.2%。可见,在2007-2008年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银行业贷款损失和资产负债表中计提的贷款准备金不断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在2008年全年达到151235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了93925亿美元。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银行的信用成本,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增加说明银行的信用成本在不断提高,美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

谁提供一篇关于国际金融的论文,

国际金融业的电子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创新浪潮推动下,西方商业银行出现全面改革。他们长期实施的是以提高盈利为宗旨的服务竞争机制,随着银行间竞争日趋激化,金融风险增大,银行现代化改革出现重大变化,即国际金融业的电子化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与国际接轨,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竞争、求生存,势必要熔入国际金融业的电子化时代,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电子金融服务。 在西方,金融业与工商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注重市场营销,将市场营销观念作为指导银行业务经营的基本思想。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顾客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早期银行的市场营销,基本上以联系与争夺客户、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随着银行之间兼并加剧,竞争激化,单纯用礼貌、周到的服务,已较难进一步拓宽顾客渠道。银行为了在信息技术时代求生存首先也是要争取顾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促使银行服务手段现代化。银行致力于采用新技术,为银行与银行间以及银行与客户间的联系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促进了银行内部管理的电子化。 一、建立客户综合服务网络 客户综合服务网络是针对金融行业这种特定行业的相关服务而设计建设的,客户通过一定的通讯手段(电话、传真、计算机通讯等)与服务网络中心取得联系并得到身份确认后,即可享受系统所提供的相应金融行业信息服务及有限定范围的账户操作服务,如获取金融行业政策、法规、业务办理通知信息,查询新业务开办方法,客户账户往来查询,查对用户相关社会服务行业收费账单,用户进行限定范围的账户转账和指定收费单位的简单付费,以及其它某些相关行业特别业务操作,等等,也有人把它称之为银行服务呼叫中心(BANK SERVICE CALL CENTER)。

求国际金融专业的论文

股票安全投资的必然逻辑

一、投资股票定位于投资企业能够消除投资的终极风险。
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讲,某种种群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生生不息的繁衍与进化,人类尽管创造了有别于自然的社会形态,但仍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其存在的意义归根结底是其生生不息的生存和发展,人们所选择的活动只要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也就能持续存在和发展,以投资企业的理念投资股票正是基于这个基本逻辑确定的。
人类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不同之处在于,人们生存所需物品不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而是从市场中间接交换而来,而满足市场交换的产品或服务大部分由企业所提供。所以,只要人类能够生生不息存在下去,企业就一定会存在下去。
人类的演进和发展是在波折中进行的,企业的成长当然也会时快时慢、时好时坏,但总体是持续演进和成长,投资人所要做的是,当眼前出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必然出现的而非猜测的美好前景;明天好起来的时候,则需心怀谨慎想到企业也会出现低迷状态。
人们称华尔街是由两种力量推动的,即贪婪和恐惧,但从人类演进的生物学考察,人们最脆弱的心理状态是生存恐惧本身,贪婪也来自于人们急于摆脱恐惧的心理诉求。恐惧是影响人们生存和正常决策的最不利的心理障碍,如果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有利于消除恐惧,生存状态就容易趋于稳定,心理压力就容易消除或减低。投资企业定位让投资人清楚,自己做出了终极没有风险的选择,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潜藏的恐惧心理,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容易趋近于理性和安宁。
二、投资企业是投资企业组合。
企业生存与人类发展的关联是指企业整体而非个别企业与人类发展的关联。并且从统计学的角度讲,从全部样本中抽出的样本数达到一定数量,抽样样本的表现基本接近于全部样本。这样,可以用组合投资替代对企业整体的投资。
在实际观察中看到,一个投资组合中,即使个别企业投资完全失败,也只损失几十分之一或十几分之一,但组合中投资成功的企业却能给投资人带来高额倍数的收益,这些收益在弥补若干失败企业的基础上仍然可以给投资人带来合理收益。
三、合理估值既是为了提高投资收益也是避免投资过程中发生过大风险而产生恐惧。
将投资股票定位于投资企业组合是从投资的终极结果考虑的,但投资过程的风险控制则体现在对企业的估值上,企业估值高时买进企业股票虽然也没有终极投资风险,但投资过程的较大损失仍然难以避免。反过来讲,企业估值低时买进企业股票,仍然可能由于市场进一步下跌而给投资人带来损失,但这时所发生的损失相对较小并有价值底线保证,投资人一般可以接受。这样,合理估值能够起到双向作用,股市上涨时可以带来合理的投资收益,股市下跌时可以避免较大投资风险。
合理估值从直接的目的是防止投资过程出现较大投资损失风险,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将投资人在投资微观过程中的心理恐惧也消除掉。
四、投资超额收益来源于投资的随机性。
投资企业、组合投资、合理估值下买入股票其目标都是避免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较低程度,而投资超额收益则来自于风险控制后的随机过程。大家常常看到的现象是,低估值的股票不一定比较低估值的股票涨得更多,投资风险底线可以控制,但收益就要交给市场的随机性了,所以我们反复强调组合投资而不强调优选企业投资,所谓优选是在组合中加以优选企业。只要组合整体有合理收益,即使组合中的个别企业选错或由好变坏导致个别投资失败,也可坦然接受。
五、证券市场的开放性是投资必然成功的条件。
需要时时提醒自己,证券市场是开放性市场,对你来说,你与那些炒股者不同的是,你没有将证券市场视为投资人相互之间博弈股票价格的封闭赌场。你的投资对象企业,大多数是在证券市场之外的,你在合理估值下购买的股票虽然暂时有可能下跌,但由于估值合理,不仅下跌幅度有限,而且你完全可以将自己和企业一样置身于证券市场之外,只要不在所买进企业股票下跌时将其卖出,所谓股价下跌所导致的损失只是一时的账面损失而已,等到价值严重高估时卖出时才是真实衡量投资结果的时候。
六、长期复利收益不仅取决于长期时间,而且取决于投资成本。
投资短期超额收益一般来源于随机性,投资长期收益则来自于复利收益,而复利收益的规则是,投资成本越低,长期的复利收益越高,也就是说,复利收益有时间和投资成本两项要素而不是时间一项要素所决定。
坚持合理估值下进行投资是确保投资人的初始投资成本合理,而交易则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短期内当随机性导致个别股票急速上升,不妨卖掉一部分将所持股票投资成本降低后再长期持有。
虽然主张优先投资中小企业,但一般是指是估值水平与大企业估值水平接近时,更激进的策略是稍稍放宽中小企业估值基准,但是如果中小企业股票估值过高却不应配置。
七、价值基准的选择既要符合实际又要考虑可操作性。
将内生价值(企业盈利所带来的净资产增长,沪深股市成立以来至2007年底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12%,即以净资产为基准衡量企业内生价值增长率为12%)和外生价值(由于企业增发股份或配股给企业已有股东所带来的净资产增长,与上述内生价值同时期沪深上市公司已有股东外生价值年均增长3%)作为价值基准虽然不如内在价值的提法那么漂亮,却十分有效。虽然主张以内在价值作为价值标准的人会讲,投资企业是投资未来,正确估计企业未来收益及折现值即内在价值是重要的,但估计企业未来收益时,因为事情还未发生,内在价值评价结果很大程度上受评价者主观因素影响,不确定性太大。而内生价值和外生价值是以过去发生的事实为依据的,不受任何人主观影响,数据可靠,具有可操作性。
八、一个需要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是“统计”。
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不依赖于某个个人的独特技能,而决定于可以复制的常识性方法,并得到统计支持,也就是说,溯及既往,无论谁投资,当初只要按照上述方法投资都可获得合理的投资收益。而且这种方法可以继续复制,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力圈”的差异,在基本遵循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特点适当加以调整。
九、人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信息传播中有一条定理叫“六档法则”,意思是说,人们向陌生人传达信息,最多只需经过6个人,信息就会传递到陌生人那里。西方还有一句话,“你所需要的消息无论如何都会到达你的耳朵里”。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思考,长期困扰一些人的所谓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有了答案。事实上,每天有很多人都在发布投资或投机的信息,我们都是要接受这些信息的陌生人,投资信息或投机信息都可能到达我们的耳朵里,也就是说,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那么我们到底会接受什么信息呢,这取决于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投机者,投机信息就会到你的耳朵里,如果你是投资人,投资信息就会到达你的耳朵里。
应该恍然大悟吧,为什么有人抱怨信息不对称,抱怨被虚假信息欺骗,其实,被骗者本身就是投机客,投机客需要的信息是投机信息,投机信息往往就不期而至。同样的,投资人需要的是投资信息,投资信息也往往不期而至。如果今后谁还会被虚假信息欺骗,不要再抱怨,而是要检讨,要醒悟你被骗是因为你还没有将自己定位成投资人,当你成为真正的投资人时,你会惊喜发现,你所需要的投资信息总是不期而至。这也是我在课堂上避免推介股票的原因,因为如果你真正成为了投资人,陌生人都会将投资信息传达给你。
十、警惕已有思维习惯的误导。
优秀管理者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优秀投资人的原因往往在于管理者固有思维的影响,成功投资人与管理者的思维几乎存在截然相反差异,可以概括为管理者是组织化生存的,而投资人往往是独立生存的。管理者和投资人有三个方面的显著差异。第一,管理者进行决策时,会预设情景改变能够预测的前提,管理者往往认为组织内部的改变是由管理者直接驱动的,组织外的改变则通过可预见因素改变的判定而预测;投资人虽然也承认情景可改变,但不认为情景改变可预测,因此,投资人并不以未来情景改变可预测进行决策。第二,管理者的决策一般都不是完全决策,除组织最高层的最高决策者进行完全决策外,绝大数管理者都进行有限决策,即在组织中其他决策者决策的基础上再进行决策;投资人特别是成功的投人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其它决策力量而需要自己的完全决策。第三,管理者可以在组织中寻求安慰,而投资人则需要自我救赎。这里再次重复已往讨论的内容,目的是提醒大家,投资规则与管理规则有较大不同,大家思考投资问题和观察投资人时要设法克服在管理中形成的固有思维的干扰。
当然,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总结,但最终想强调的是,投资依赖于对规则的认识和对规则的执行的客观性取胜,而不是依靠个人所谓聪明的主观性临机判断获得成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