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博物馆方面的论文题目

2023-12-10 12: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博物馆方面的论文题目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描写博物馆作文_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次去上海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电影博物馆。我们拿好票之后乘着电梯到了四楼。我一走出电梯,就响起了音乐、掌声和欢呼声,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我走上了“星光大道”。好像我真的成了明星!

然后我正式开始了参观,先把我吸引过去的是巨大的电影名人墙。上面有各个时期的电影名人的照片和关于他们介绍。在这里我认识了更多的电影名人和了解了很多妈妈小时候的电影,很多都是黑白片,但那也是妈妈小时候梦寐以求的事!看来我比妈妈幸福多了,看的都是彩色片,有时还是3d的!

接着我又去看了上海电影的发展史,电影先后的制作过程。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拟音室和五花八门的电影制作工具。在这里我了解到了电影中很多播放出来的声音可能是拟音室里通过一些道具模仿出来的。还有动画片也不是说那些卡通人物真的会动,只是由一张张画快速翻动后形成的一种视觉效果。

电影博物馆既好玩又让我增长了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呀!

昨天,我们学校组织了秋游。我们去上海航海博物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郑和下西洋中的宝船。宝船很高,用几块木头支撑着,桅杆差不多有三十多根,在船头的`后方就是升降桅杆的东西。船头是观景区,人们可以站在甲板上享受大海的清新空气。船的正前方是一个用木头雕刻成的龙头,看起来栩栩如生,差点吓了我一跳。船舱里还载着一艘小船,这是用于逃生的。船尾就是郑和和官员水手们住的地方了,一共有两层。第一层是水手们的房间,第二层就是郑和和官员们住的房间。由于此地禁止进入,所以只能听讲解员说了。我从船上下来的时候,内心由衷地敬佩郑和和水手们,他们度过了重重难关,终于达到了终点。

这次秋游的收获真大呀!让我看到了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海上的信号旗等等!真是大开眼界了啊!

上个星期,我们四年级师生一同去了上海玻璃博物馆,在车上,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因为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新开的玻璃博物馆,所以下车大家像出了笼的小鸟似的一拥而上。

一进去,大家就随这老师去了第二层,只见,里面有着鲜艳的光,让我们的嘴变成了”o”字形。大家又看到了用玻璃做的艺术品,让我们纷纷用照相机拍了下来,大家不禁感叹道真美!这时,老师让我们过看个视频,原来,这是一个制作高脚杯的视频,先是把废玻璃和矿石料拌在一起、然后放在火炉里在吹,再冷却……一个高脚杯就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又看一个又一个的玻璃艺术品,大家一次又一次的兴奋。最后,我们又在门口拍了一张集体照。

这次,我们知道了玻璃能回收利用,也可以当艺术品。

本人在写毕业论文,题目是<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研究>,但老师要求要写以下内容.想破头也拼不出来啊.有谁能够帮

  一、博物馆旅游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全球范围内
  来看,著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业时,几乎无不依仗博物馆的建设,并以此闻名于世,吸引大量的游客。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2006 年共接待参观者830 万人次,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人数也在460万人次左右,上海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接待量也大约在106 万人次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 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1]。休闲时代的到来,也使
  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诉求。博物馆旅游
  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正迎合了文化旅游的潮流,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和青睐。由此,笔者认为,博物馆旅游可以定义为: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暂时只能找到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急求博物馆基础知识

  我也不知道博物馆基础知识是什么,我自己找了一些资料,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博物馆基本知识
  1、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博物馆的特征

  以实物为基础,组织形象的陈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实物性、直观性同学术性的相互结合构成博物馆的显著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共分为5大类):

  历史博物馆、纪念博物馆 、文化艺术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 、综合性博物馆
  2、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发展】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

  缪斯神庙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公元5世纪时被毁于战乱。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

  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2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的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还有一种说法:“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日语中的“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的场所。

  在古代希腊,另外有一种与现代博物馆性质比较接近的专为保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它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它的国家也有发现。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国慕尼黑,两种不同名称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博物馆类型】
  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划分博物馆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博物馆藏品、展出、教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其次,是它的经费来源和服务对象。

  ■外国博物馆

  外国博物馆,主要是西方博物馆,一般划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类。

  ▲艺术博物馆,包括绘画、雕刻、装饰艺术、实用艺术和工业艺术博物馆。也有把古物、民俗和原始艺术的博物馆包括进去的。有些艺术馆,还展示现代艺术,如电影、戏剧和音乐等。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有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
  ▲历史博物馆,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历史的博物馆,在考古遗址、历史名胜或古战场上修建起来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秘鲁国立人类考古学博物馆是著名的历史类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内容涉及天体、植物、动物、矿物、自然科学,实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发现宫等都属此类。
  ▲ 特殊博物馆,包括露天博物馆、儿童博物馆、乡土博物馆,后者的内容涉及这个地区的自然、历史和艺术。著名的有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斯坎森露天博物馆等。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和天文馆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内长期设置的保管机构和展览厅都划入博物馆的范畴。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在1988年前都是被划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三类,国家统计局也是按照这三类博物馆来分别统计公布发展数字的。

  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主管部门和专家们认为,在现阶段,参照国际上一般使用的分类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是适合的:

  ▲历史类博物馆以历史的观点来展示藏品,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等。
  ▲艺术类博物馆主要展示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如故宫博物院、南阳汉画馆、广东民间工艺馆、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天津戏剧博物馆等。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以分类、发展或生态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体的方法从宏观或微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台湾昆虫科学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等。
  ▲综合类博物馆综合展示地方自然、历史、革命史、艺术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山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3、什么是博物馆?
  什么是博物馆?
  (英)彼得•伍得希德,杰弗里•斯坦思菲尔德 宋向光译

  “博物馆”一词源于古希腊文“mouseion”,该词原意为“思考之所”或“缪斯的宝座”。罗马时代,“博物馆”指从事哲学讨论的场所。刘易斯的研究告诉我们,“博物馆”一词在十五世纪被重新使用,当时用以专指“伟大的罗伦索”的私人收藏,罗伦索是文艺复兴时期统治佛罗伦萨城邦的梅迪西家族的成员之一。十七世纪,“博物馆”被广泛地用于指称私人鉴赏家的收藏。十八世纪以后,“博物馆”的词义发生明显的变化,重要用来指那些专门从事保护和陈列社会所有的收藏品的文化事业机构。
  十八世纪末,“博物馆”一词的释义为存放和陈列文化遗产的物品的建筑,而不再仅仅注重藏品自身。近年来,随着露天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发展,由于此类博物馆的藏品不仅包括大量的实物物品,也有许多建筑物,因此,馆舍要素在博物馆定义种的重要性逐渐削弱。在当代,一般认为“博物馆”一词还包括“艺术馆”。
  历史上,人们还曾使用过其它一些词汇,它们常被作为博物馆的同义词。“画廊”一词在十六世纪时使用较为普遍,它源于意大利语“galleria”,用以特指那些平面为长方形的,且常用于陈列绘画和塑像的房间,与意大利语的“museo”一词不同。“museo”是指那些主要用于陈列青铜器皿、雕刻艺术品和其它珍稀艺术品的场所。“密室”一词则用来形容鉴赏家的私人收藏和存放装饰艺术品的房间。德语中也有一些用于区分自然标本收藏、艺术品收藏和历史标本收藏的专有名词。
  由于自名为“博物馆”的社会文化事业团体的表现形式异常繁多,以至于使人们很难把握它们的共同之处。当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博物馆定义见于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该章程于1974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1届国际博协会员大会上被通过。这个定义是: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陈列有关人类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证。”
  博物馆的定义服务于多种目的。那些为博物馆专业团体所采纳的博物馆定义,其主要作用是规定团体成员所应具备的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为精确的博物馆定义为这些团体所接受,其主要作用是在工作准则中对博物馆职能的规定,以及用于对博物馆资格的审查,同时也作为促进建立专业人员标准的一个重要步骤。英国博物馆协会于1984年通过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博物馆定义:
  “博物馆是为公众的利益而收集、记录、保护、陈列、阐释物质证据与之相关的信息的机构。”
  这一定义于1988年为英国博物馆与美术馆委员会所接受,作为该委员会组织起草的全英博物馆登记办法中的“博物馆”定义。
  美国博物馆协会于1962年通过的博物馆定义是: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组织临时性展览,该机构应享有免交联邦和州所得税的待遇,向社会开放,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机构进行管理,为社会的利益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和陈列具有教育和欣赏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标本,包括艺术品、科学标本(有机物和无机物)、历史遗物和工业技术制成品。符合前述定义的机构还包括具备上述特点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象厅、历史文化学会、历史建筑和遗址。”
  美国博物馆协会于1970年制定的“博物馆资格审查办法”中“博物馆”定义的文字表述于此略有不同。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博物馆定义均有附加解释条文,对定义正文中的某些词汇加以进一步的规定。此外,博物馆定义中还经常有一些小的改动,以反映博物馆事业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还需明确的是,上述博物馆定义多指公共博物馆,即由公共经费支持的博物馆。但是,许多私立博物馆和“独立”博物馆同样适用上述定义。我们应记住这样一个事实,即公共博物馆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许多当代公共博物馆源于私人收藏,那些私人收藏主要是为了满足收藏者个人的兴趣。
  什么是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研究的缘起似乎可追溯到十八世纪时关于博物馆工作方法的讨论,其中最重要的时尼克里阿斯撰写的《博物馆技术》(1727年),该书讨论了藏品分类、藏品保护和藏品资源等问题。
  尽管有关博物馆学史的研究尚不充分,且缺少这方面的专著,但在一些国家中已开始探讨博物馆学研究的初期情况及发展。英国莱斯特大学第一位博物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蒂勒的博士论文题目为“博物馆学及其传统:英国的经验,1845-1945”。这篇论文回顾了英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历史。美国的卡士曼(1984)和马尔特(1987)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表明,博物馆学研究的早期工作主要是由博物馆个别工作人员进行的,对他们的首创精神和成果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描述。
  “博物馆学”一词的使用时间并不太久,在大学中开设博物馆学专业课程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博物馆学”是一个比较概括的词汇,它包含博物馆学和博物馆技术两项主要内容,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博物馆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各个方面的一门学问。刘易斯曾指出,博物馆学和博物馆技术这两个词汇的出现是比较早的。如1776年门德斯•德•考斯特在其著作中曾使用“博物馆技师”一词。1878年,德国垂斯登曾刊行一份关于博物馆学的刊物。国际博物馆协会在1972年曾对“博物馆学”和“博物馆技术”作了如下解释:
  “博物馆学是关于博物馆的科学。它致力于研究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研究,藏品保存,教育和组织机构的特定组织形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种类博物馆的分类研究。简而言之,博物馆学是一门分支学科,它主要注重对博物馆的目的和组织的研究。”
  “博物馆技术是与博物馆学有关的技术方法的总汇,它包括博物馆各方面工作的方法和实际操作。”
  当代博物馆学反映着博物馆的两项最基本的且又相互关联的职能,其中之一是搜集和保护自然标本和文化遗物,另一项职能也是与此紧密联系的,即通过陈列、教育、阐释等活动使公众能接触、利用这些物品,达到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和时间使博物馆学的一项主要内容,近年来得到逐渐完善,其内容也日渐复杂,这是由于博物馆必须遵从日渐增多的国际和国家法规、协议、公约,以及有关搜集活动和文化财产所有权转移的准则。博物馆藏品管理事务受到重视,也反映处公众对用公共经费支持的文化事业机构日益关注的现实。
  一些“高、精、尖”科学技术更多地被博物馆所采用,这对博物馆藏品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反映在藏品保存工作范围的扩展。尽管藏品保存工作历来被看作是藏品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近年来藏品保存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学科,有本专业的专家、培训课程、专业组织和学术理论。藏品保存工作内容也有明显的改变,从侧重对物品的维护、修复,转变为“预防性藏品保存”;以及从对博物馆环境(光线、气候、和环境因素)的调控,发展到使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藏品劣变降低到最低限度。藏品保存工作已发展为专门学科,例如,1987年成立的下属于国际博协的国际博物馆藏品保存委员会包括有25个工作小组,涉及不同门类的博物馆藏品以及藏品保存工作的不同方面。
  此外,在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和藏品信息再现方面也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是使用了电子计算机的结果,这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并且正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学科,已组织了专门组织、培训课程和发行了定期学术刊物。
  由于公众对博物馆事业日益关注,使得博物馆更加重视公众服务工作,这种状况使一些学者注意对博物馆观众、以及观众对博物馆和博物馆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反应的研究。近期的研究项目包括人口统计学研究,对博物馆观众(非观众)的动机和行为表现的研究,以及尝试测度陈列设计手法及建筑特色对观众的欣赏、学习和活动动机的影响程度。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中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已开始这些方面的研究,但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方面的研究终止了。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才又重新开始队商业性及临时性展览效果的评估研究工作,而且是有馆外的学者主持进行。现在,许多博物馆已将对本馆的陈列和各项活动进行评估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并由本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评估工作日益重视的标志之一是在1985年成立了国际博物馆观众研究图书馆。
  博物馆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依靠完善的组织管理工作,博物馆管理包括藏品管理、馆舍和设备的管理、以及人员管理。有关博物馆馆舍管理的研究已进行多年,第一部专著于1950年出版。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专著虽然多侧重建筑的形式,但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注意到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即如何改善藏品安全和保管条件,为公众提供适宜的设施,并满足在博物馆中进行的各种活动的需要。
  博物馆学课题的组织
  确定一种完善的博物馆学研究课题组织办法是相当困难的。国际博协于1946年编制了博物馆图书文献分类办法,作为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博物馆条目的扩充。国际博协的图书分类办法曾经过多次修改和扩充,这一办法还为国际博协编制的“国际博物馆学目录”年刊所采用,其中包括八项主要条目:
  一般博物馆学,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物保护,
  博物馆和社会,
  博物馆(管理、人员、馆舍设计和设备),
  博物馆藏品(搜集、藏品档案、研究、保存和保卫),
  博物馆,传播和阐释(公众、陈列、教育和文化活动),
  博物馆类型,
  国家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活动。
  博物馆学研究课题的另一种组织办法来自博物馆培训课程计划。国际博协人员培训小组和国际博协下属的国际博物馆工作人员培训委员会为博物馆专业人员培训制定了“国际博协基本教学大纲”(1980)。这一教学大纲已被广泛采纳,尽管通常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细微的改动。这一“基本教学大纲”包括九项主要条目:
  博物馆学介绍:发展史和博物馆宗旨,
  博物馆的组织、工作和管理,
  博物馆建筑、布局和设备,
  博物馆藏品:来源、相关记录、修复和搬运,
  科研工作、研究,
  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
  展示:陈列,
  公众,
  博物馆的文化和教育活动。
  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系在编制教学大纲“博物馆学学习要点”及相关参考资料时,采取了一种简明的办法,即:
  博物馆背景:涉及博物馆的哲学、历史和现实背景,包括博物馆的组织、法律、服务对象和专业。
  博物馆藏品管理:涉及到藏品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包括藏品搜集工作方针、搜集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搜集方式、藏品档案、藏品库房、安全保卫和保险、研究和利用。
  博物馆管理:包括博物馆管理机构的构成和职责、博物馆工作人员、博物馆馆舍和选址、设备和材料、以及工作经费。
  博物馆服务:主要关注于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服务,包括陈列工作方针和实践、博物馆教育服务、博物馆信息服务、“博物馆之友”、义务工作者和商业活动。
  博物馆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由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博物馆学必须反映这些不同的看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些人认为博物馆是艺术事业中的一部分,与戏剧和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认识从许多艺术事业管理课程中包括有博物馆内容上得到反映;但是,另一些人则认为博物馆属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那些负责管理保护自然保护区、历史遗址、历史建筑及历史纪念物、纪念地的组织有密切的联系,这是由于博物馆藏品只有在“原生地”才能被完全地了解和理解。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博物馆应属于旅游或休闲业,特别是那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博物馆更应归属于此。而对那些教育职能发挥充分的博物馆来说,则似乎应被视为是教育事业中的一个专门部门。
  博物馆学与一些专门学科,如艺术、考古、生物学、植物学和地理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一为考古类藏品的管理人会视自己为在博物馆中工作的考古学家;而一位艺术类藏品的管理人会认为自己是艺术史学者,而不仅仅是一位博物馆藏品管理人。
  此外,博物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必须紧密依托于其它相关专业学科。如博物馆藏品保存工作植根于化学和物理学;博物馆建筑研究则源于建筑学;博物馆陈列研究大量汲取了涉及理论和教育学的成果。鉴于很难将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与相关专业学科截然区分开来,一些研究者认为博物馆学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专门学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在这里讨论。重要的是,人们已认识到博物馆学是与其它相关专业学科紧密联系的,而且不可能与之相分离。

  原文载于《博物馆学资料举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