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是形态各异的,这既有内在制度结构差异的原因,又有外在的社会交往情况、自然条件不同等原因。总体上看,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很难肩负起民族地区发展的重任,单一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也是难于解决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严重不足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问题的。云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云南省民族旅游开发已经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绩,对民族旅游进行理论思考及对云南特色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路径及意义的考察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注意问题的理解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也是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该课题组按原计划完成了公开发表三篇论文及一个研究报告的任务,就研究计划中提出的“民族旅游的政治—经济分析”、“文化差异与文化产业”及“乡村文化业发展的道路”等三个问题做出深入研究,并公开发表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紧密相关的三篇学术论文:(1)“民族旅游的政治—经济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6期;作者:马翀炜。(2)“‘云南十八怪’与民族文化产品开发”,载《文化遗产》2009年第3期;作者:孙信茹。(3)“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及意义——以云南省为例”,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cssci来源期刊)第6辑。作者:马翀炜、孙美璆、李德建。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该课题认为,云南省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能够在近年来获得较快的发展,是与云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紧密相关的。基于此,要真正理解云南省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问题就有必要对民族旅游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民族旅游的政治—经济分析》一文认为:追求自由的旅游与现代社会建构的强调控制以及牟利的旅游业之间的冲突是民族旅游中具有根本性的矛盾,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旅游中的重新编码是民族文化产生变化的一个直接原因。民族文化产品进入主流文化消费系统的意义则在于通过交往而使不同文化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文化价值的相互承认。改变现实交往活动中的不合理性的可能路径在于文化拥有者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参与旅游业的行为能力,并参与到交往制度的修改与制定中。《“云南十八怪”与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一文以独具特色的“云南十八怪”文化现象及围绕“云南十八怪”进行的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十八怪”是外地人贬抑云南地方性文化的形象表达。近二十年来,“云南十八怪”以商品符号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云南十八怪”所包含的文化意蕴随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云南十八怪”文化符号效应经历的有轰动到平淡的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现,地方性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有可能通过积极的参与而获得进入主流社会及主流经济活动的机会。而这些地方性文化以及以这些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民族文化产品要改变其边缘性的地位,就必须努力使这些地方性文化逐步成为主流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结构性要素。《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及意义——以云南省为例》一文从大量的田野调查材料的研究入手,对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及意义得出如下认识: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现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依托旅游业发展、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云南乡村文化产业化逐步探索出了如下几种路径:日常生活用品向民族工艺品转化;民族歌舞转化为民族歌舞演艺业;独特的民俗风情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结合开发;传统民族艺术品转化为文化产品;传统的民居的开发利用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村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而且使社区的组织结构得到了改善。乡村文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报告《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在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点面结合的介绍。认为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到目前为止,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是与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或者说是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对这一个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其次,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了多样化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在走过了村民自发性参与、政府倡导发展和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发展的20年的乡村文化业发展历程后,乡村文化产业已经探索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日常生活用品向民族工艺产品的转化。云南少数民族的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因其具有较为浓厚的民族审美文化特色,在现代市场条件下,其实用功能逐步被审美功能所取代而开始转化为旅游工艺品;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将民族歌舞转化为民族歌舞演艺业;利用特有的民族民俗风情,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开发乡村旅游;对传统民族艺术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引导这些艺术品走向市场是一些地区进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方法;利用传统文化古镇、民居发展文化旅游业也是云南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第三,在乡村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培养乡土人才;第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第五,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改善了有形和无形基础设施建设。尽管云南省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态势,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投入不足,基础较为薄弱,规模不大,单打独斗,人才不够,缺乏管理经验以及精品不多,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提出如下一些建议:一是以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二是进一步找准乡村文化产业定位;三是加强乡村人才培养,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四是充分认识市场规律,整合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要素;五是采用政府授牌的方式,打造乡村文化产品品牌;六是延长产业链,联动产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七是以“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使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更多的动力来源。该课题研究从理论上对民族旅游、民族文化产业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对民族传统文化对现实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点面结合的调查研究,研究基本呈现了云南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该成果对于扩大文化产业研究的领域是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的。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十分丰富,传统文化正在以形态各异的方式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是需要大量的实地考察的。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经费和更多的人力投入是不可缺的。这些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只能留待今后完成。
数据采集
通过查阅2002~2011年的《云南统计年鉴》,提取了云南生产总值(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有经济投资3项指标的10年数据,并分别以“云南生产总值(GDP)”代表云南经济发展指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代表投资指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一栏的数据代表“国有经济投资额”。此外,还收集到云南某综合型国有投资公司2001~2010年的投资数据,以此判断国有投资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具体数据见表1。
变量间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从图1可以初步判断各变量间发展趋势基本呈正向相关关系。根据经验分析,GDP与投资、国有经济投资和国有投资公司投资之间应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投资、国有经济投资和国有投资公司投资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及强度大小,我们尚不清楚。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当把超过1个的自变量加入模型进行多重回归时,不仅要处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还要兼顾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1]。如果自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变关系的话,则会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2]。这样,原本希望更多自变量的加入会提高拟合优度,从而提高预测的精确度,但结果却可能是拟合优度的确提高了,而同时估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却降低了,这反而又会降低预测的精确度[3]。因此,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本文首先对云南生产总值(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有经济投资和国有投资公司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利用SPSS11保巴臣品治鋈砑,我们得出变量间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3个变量与GDP之间的线性相关度均在0保梗匆陨希为强线性相关。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线性相关度最高,达到0保梗挂陨希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联系紧密,同增同减。同时,从表2中也可以看到,3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也均在0保福狄陨希而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如果两个自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r比较高,譬如超过0保坊颍蔼保福那就意味着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4]。由此可以断定,在未来模型的构建中,为保证模型的拟合效果,增强对现实情况的说明程度,3个自变量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模型中,而只能建立单一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进一步验证各变量对GDP的影响和贡献大小,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以下将分别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逐一探讨。
GDP与投资的回归模型
为验证云南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线性相关程度,首先利用散点图做一直观判断。从图2可以判定两项指标明显线性相关,下一步,本文将建立回归模型,从定量角度具体研究二者关系。首先,假设GDP为因变量y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自变量x1i。利用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两个变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如表3所示。输出结果表明:所拟合的回归直线方程的截距为1565保担玻常斜率为1保埃叮保从而直线方程为y^i=1565保担玻常1保埃叮保1i(式1)。由表4可知判决系数为0保梗福罚表明式1的拟合效果很好,因变量GDP变异性中的98保罚タ梢员蛔员淞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解释。由表3和表5的分析结果看出,模型t=24保常保担F=591保玻埃场H舾定显著性水平α=0保埃保结合自由度n=10-2=8,查t分布表可得ta/2=3保常担担唤岷戏肿幼杂啥龋剑保分母自由度=10-2=8,查F分布表可得F得上侧分位数F0保埃保剑保豹保玻丁R蛭t=24保常保担荆唱保常担担F=591保玻埃常荆保豹保玻叮均落在拒绝域内,表明模型无论回归系数还是回归方程均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据此,根据近1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有99%的把握断定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其拟合直线回归方程为式1。
其他变量间的回归模型
采用与上文同样的计量方法,本文又分别建立了GDP与国有经济投资、GDP与某国有投资公司投资、投资与国有经济投资、投资与某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国有经济投资与某国有投资公司投资的5个模型,且均通过了在显著性水平情况下的t检验和F检验,即根据近10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均可以有99%的把握断定各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其拟合直线回归方程如表6所示,受篇幅所限,本文省略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列表,仅将最终的模型结果如表6所示。五、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通过回归统计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部分对GDP的贡献超过了投资整体的贡献,表明国有经济投资效率较高通过对式2和式1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常数项较为接近,对模型整体影响较弱的情况下,同样投资1元钱,国有经济投资可以实现2保常玻副兜姆糯螅而在加入了其他投资后,该放大倍数则缩小到1保埃叮北叮即同样是1元钱,若纯粹由国有经济进行投资,可实现GDP增加2保常玻冈;但若考虑其他投资,则仅可实现GDP增长1保埃叮痹。由此可以看出,国有经济投资的效率明显优于其他投资,对GDP的贡献更为突出。云南的投资整体放大倍数尚不足国有经济投资放大倍数的一半,究其原因在于部分非国有资本的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部分资本由于逐利的短视行为,导致有些投资形成重复建设,或者尚未发挥效应就半途而废,甚至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使得后期政府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修复,徒耗了国民财富而对经济社会发展没有贡献,甚至形成负效应[5]。因此,对云南而言,应当进一步加强国有经济的投资示范作用,引导非国有资本的理性投资,减少或者避免无效率甚至负效率的投资。
国有投资公司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投资的关联带动效应最强首先,通过式3与式1和式2的比较可以看出,国有投资公司对GDP的贡献更大、效率更高、弹性更强。即在不考虑常数项影响的情况下,由国有投资公司进行的投资,可以对GDP产生近50倍的放大效果。其次,由式4与式5的比较可以看出,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在促进全社会投资方面的作用(其放大倍数为44保福玻叮┰对陡哂诠有经济投资(其放大倍数为2保玻玻梗,为其20倍,表明国有投资公司投资所产生的边际效应更大,带动力更强。再次,式6表明国有投资公司在带动民营资本投资的同时,亦对国有经济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投资国有经济的情况下,每1单位的国有投资公司资金可以产生近19倍的放大效果。因此,国有投资公司在云南经济发展中既在市场前沿扮演着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捍卫国民经济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市场人”角色。同时,又在帮助政府完成诸如修建铁路、公路、机场、医院、农田水利设施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这些项目均为弱盈利甚至“无利可图”,国有投资公司能够在此投资则是充分体现了其作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使命感,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正是其区别于非国有资本的根本所在,也是其能够发挥投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的源泉,并且为后续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在延伸产业和横向扩张上继续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打开了通道。
民营资本对云南的投资,需要有国有经济的前期投资作铺垫由式4可以看出,其常数项为负数,表明在国有经济投资较小时,投资总额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只有在国有投资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带动民间资本跟进,从而拉动投资规模的提升。这又从另一方面佐证了云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层次低、关联性弱、带动性差,产业利润率低,投资回报少,资本增值能力弱,从而导致民间资本投资欲望小,而只有在国有资本完成弱盈利甚至无盈利的前期投资后,民间资本才肯进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若要真正实现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充分释放其带动经济发展的效能,则首先应对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国有投资公司有正确地理解,在充分认识其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应充分肯定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不能只看到风险,一味打压。其次,应加大对国有经济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国有投资公司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划拨、税收减免、资源配套等方式,帮助其发展壮大,促使其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自然化解财务风险,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投资放大效应[6]。第三,为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府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应对国有投资公司有所倾斜,更多地通过资金划拨的方式由其将财政资金作用于市场,以此达到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双重作用,使财政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7]。
云南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发展
〔摘 要〕 从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镇)发展的角度,对云南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和城市(镇)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扩大云南边境城市(镇)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边境贸易;边境城市(镇);口岸
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和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2003年7月1日开始
实施《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简称“10+
1”协议)后,云南的经济地位从原来的边疆少数民
族贫困地区上升到中国与东盟对外开放的前沿。云
南边境地区也从原来处于全国经济的末梢变为了中
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开展自由贸易的结合部。本
文探讨在这一新格局下,云南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
发展的关系。
一 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发展的关
系
1·边境贸易对边境城市(镇)城市化水平的影
响
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家接壤,边境线
总长4060公里,双边航空对接、陆路相连、水路
相通,共有8个边境州市的26个边境县市与3个
邻国的6个省(邦)32个县(市、镇)接壤相
连,有着特殊的地缘、亲缘关系。目前国家在这些
区域共设有11个一类(国家级)口岸(其中有8
个陆路口岸, 1个空运口岸, 2个水运口岸); 8
个二类(省级)口岸和90多个边民互市通道、
100多个边民互市点。口岸、通道涉及到的城市
(镇)有20多个。
由于历史、社会、政治因素的长期影响,云南边
境地区的城市建设滞后,城市化总体水平低。云南
8个边境州市除西双版纳州外,城市化水平均低于
省内平均水平和全国水平,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城市
经济最不发达的区域(见表1)。
由表1可见,作为区域内部边境地区经济中心的8个一类陆路口岸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边境贸易发展历史长,贸易流量大的口岸城市,城市
化水平高,如河口县、瑞丽市、腾冲县、孟腊县的城市
化水平都超过30%以上,而边境贸易发展起步晚,
口岸升级慢,贸易流量较小的口岸城市,城市化水平
低,例如红河州一类口岸城市的金平县、麻栗坡县,
因边贸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于河口县30多个百
分点(见表2)。
2·边境贸易对边境城市(镇)产业结构的影响
边境城市(镇)的崛起、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边
境贸易的带动。与传统的用工业化实现城市化的道
路不同,边境城市(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
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城市(镇)
的产业发展具有典型的贸易促动特征。云南与周边
国家因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贸易互补性强,交流频
繁。随着双方商品交易量的逐年增加,当地物流、交
通运输、宾馆、饭店、修理、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等
行业渐渐发展起来。河口、瑞丽、畹町、腾冲、景洪等
口岸城市凭借特殊的地理优势,聚集了众多商贩、商
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中低档商品市场和物流中心,
通过划地兴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仓库和优惠政
策的实施,使城市(镇)也有了一些加工工业进驻。
如腾冲、瑞丽的玉石加工、贸易在国外都享有一定的
声益。云南边境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品结构历来单
一,除粮食外,主要种植甘庶、茶叶、橡胶、咖啡,技术
含量低,加工落后,主要以初级产品形式参与国内、
国际交易。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和这些产品在
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农业种植、农民增收的后劲不
足。相反,边境贸易形式多,投资小,见效快,经济回
报高。参与边贸相关行业带来的高收入与农业生产
的低收入形成了强烈反差,给第一产业向城市(镇)
第三产业转移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口岸城市
(镇)聚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很多农民、国营
农场的下岗职工丢下锄头,从边民互市小额贸易、易
货贸易起家,不断积累发展壮大,开办公司,成立企
业,开展边贸和大贸经营,逐渐成为支撑当地私营经
济发展的主力军。目前,绝大多数口岸城市(镇)的
三次产业结构早已打破一、二、三次产业传统排序而
形成三、二、一的排序。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所占
份额不断上升,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也越来
越大。近两年来边境城市(镇)对外贸易的发展还
通过贸、工、农一体化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加工工业和
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在对外贸易特别是边境贸易的
带动下,蔬菜、温带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出口
的生产、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潜力,成为当地农民脱贫
致富的有效途径。
3·边境贸易的极化作用
边境贸易长期以来是边境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
形式,边境贸易的飞快发展使众多国内外客商聚集
边境口岸城市(镇),给边境城市带来了人流、物流、
资金流。2003年通过一类口岸出入境的人员有
830·7万人次,进出口货物268·4万吨,货值9·12
亿美元。同期从二类口岸出入境的人员有463·13
万人次,货物16·51万吨,货值2·37亿美元。
2004年,云南对缅甸、越南、老挝的边贸进出口
总额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1至11月,对缅甸边贸
进出口总额为3·495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对越
南边贸进出口总额为8915万美元,同比增长
19·4%;对老挝边贸进出口总额1379万美元,同比
增长25·1%。8个边境州市有6个州市的边贸进出
口呈两位数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边境贸易的发
展扩大了边境城市(镇)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聚集规
模,给边境城市(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
间。
二 边境城市(镇)发展的机遇与
挑战
1·机遇
中国与东盟的缅甸、泰国等7个国家都是WTO
的成员国,WTO的有关规定对边境贸易有例外安
排,即边境贸易所享受的各项优惠待遇不受WTO
的有关规定限制。在不违背WTO贸易规则的前提
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市场开放程度上比
WTO更进一步。例如,大幅度的关税减免和多领域
经济技术合作给云南开展同接壤国家地区的边境贸
易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合作空间。随
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以及泛亚铁
路、昆曼公路的开工建设,云南的国际大通道战略全
面展开,云南边境地区通过口岸与缅甸、越南、老挝
开展边境贸易和一般贸易,同其它东盟国家发展过
境贸易,并与东亚、非洲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将为
边境城市(镇)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2·挑战
———边境城市(镇)口岸出入通道建设严重滞
后。当前,制约边境城市(镇)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
出入通道建设滞后这一瓶颈。经过多年的投资建
设,边境城市(镇)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供
水、供电、邮电通讯等市政公共设施逐步齐备,城市
道路得以拓宽、修缮,城市绿化、美化质量逐渐提高。
但是城市(镇)的出入道路建设缓慢难以适应对外
贸易发展的需要。使得出入口岸的车辆、人员由于
道路等级低无法用大型货车进行运输,出入境物资
只能采取小批量运输。这造成了停留时间长,耽误
交货期,通行成本高的后果。特别在雨季,出入交通
的严重阻塞使众多国内外客商叫苦不迭。国际市场
风云变换,因交货不及时,交通成本超支导致商家血
本无归的情况也有发生。出入通道交通的制约,使
得众多客商望着本该便捷的最近通道却步,向省外
寻求其它通行渠道。受国家投资体制的制约和其他
因素的影响,边境城市(镇)的出入通道建设缺乏资
金支持,发展滞后。
云南边境地区各口岸间的连接道路多为塘石
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没有一条真正的沿边公路。
口岸间的联系往来大多采取绕道或改道通行,甚至
出现向外国借道通行的现象,大大阻碍了各大口岸
间的便利来往。云南边境城市(镇)的各类口岸、通
道相互之间的交往本来很频繁,若有便畅通行的沿
边公路存在,云南边境城市(镇)口岸的竞争力将大
为增强。边境城市(镇)的其他优势也会得到更好
地发挥。
———口岸建设发展落后于周边省份。目前,云
南边境口岸的综合竞争力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有待
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口岸的通关费用高和不合
理限制条件多,以及不齐全的口岸基础设施使口岸
整体综合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云南的某些口岸甚
至是国家一类口岸连基本的联检楼、货场、仓库、金
融服务机构都还没有配备齐全。而相邻的广西在这
方面的城市建设步伐要快于云南。由于云南边境口
岸交易成本过高,商家只得舍近求远,绕道广西口岸
出入境。如果云南边境口岸不尽快克服自身劣势,
加快建设速度,城市(镇)发展速度将慢于其它同类
城市(镇)水平。
———与周边国家对接口岸建设不协调。云南边
境城市(镇)的发展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也面临周
边国家口岸城市的竞争。与我国口岸对接的一些邻
国口岸所处的城市非常注重自身建设,发展口岸经
济的建设步伐快于云南。他们积极兴修公路,提高
公路等级,规划建设仓库、货场、宾馆、饭店,发展旅
游业、娱乐业、商贸业,用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优惠
的政策措施招商引资,以提高口岸吸引力。并增加
旅游者在口岸城市的消费额、消费天数和吸引外国
客商到该地投资设厂,发展加工贸易等其它产业活
动。例如,越南采取了一系列对边境地区发展口岸
经济的扶持政策,甚至动用总理资金兴建了一批功
能齐全、设施完善、规划统一、管理规范、政策宽松的
边境口岸,其招商引资的能力有大于我方与之对接
口岸之势。这对于云南边境地区城市(镇)长远的
综合发展是较不利的。云南只有抢先一步在边境口
岸建立健全服务设施、服务网络,才能促进双方市场
与产业、资源的整合和合作,才能形成中国与东盟更
深入的经济交融。
———边贸企业缺乏竞争力。城市经济的发展,
归根结底有赖城市经济动力———城市主导产业的发
展。边贸企业是边境贸易的主体。边贸企业的经济
实力、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强弱与否,关系对外
贸易发展的全局,关系边境城市的持续发展。云南
目前800户边贸企业大部分为民营的贸易流通企
业,小部分为加工贸易企业,总体实力弱,人才缺乏,
组织化、集团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与此同时,
政府的扶持“门槛”过高,扶持范围窄,让很多边贸
企业可望而不可及。并且国家对边境贸易的政策较
多变,边贸市场常随之动荡。银行也对边贸企业的
贷款意愿提出更多的苛刻条件,甚至认为边贸企业
只能小打小闹,难成气候,把招商引资、放贷的兴趣
放在大贸和工业生产上。这种不太宽松的发展环境
让众多边贸企业观望思想严重,只能处于小规模、浅
层次,低水平发展的阶段,难以做大做强。同时,政
府也有一种担忧,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
后,边境贸易的优惠生存条件会消失,从而降低了对
边境贸易及边贸企业的扶持力度。
根据杜森伯利和诺思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区域输出基础模型和后来输出基础理论的发展,我
们知道城市(镇)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
基础部门,在内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城市经济的增
长和扩张主要由基础部门———输出部门通过乘数作
用实现。云南边境地区多为山区,粮食生产难以达
到自给自足,得靠区外输入一部分来满足需求,经济
作物生产、加工仅属一般专门化产业,加之云南工业
生产极不发达,技术力量薄弱,如果盲目上马发展周
边落后国家所需的中低档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工业
消费品生产,只会构成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不仅不符合国家产业
政策,违背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发展战略,也
不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分工要
求。所以当前云南边境城市(镇)能够参与国际、国
内专业化分工的,主要就是因开放口岸活跃起来的
边贸行业。有了边贸行业的发展才能有相关产业的
发展,才能有贸工农一体化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
展。
三 边境城市(镇)扩大发展的基
本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今后边境城市
(镇)需加快建设发展的几个方面。
———走贸易促动型城市产业发展的新路,积极
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一市场的建设,增强
边境城市(镇)经济实力。边境城市(镇)产业布局
应结合口岸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一方面,
不盲目上马国内其它区域已具规模和发展优势的工
业生产,而依据东盟市场需求,积极吸引、联系国内
其它区域的工业企业参与出口贸易,用贸易之长补
自身工业之短,通过繁荣口岸贸易促动区域经济发
展。同时依比较优势原则发展温带农产品、特色农
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增强第一产业的输出能力和第
二产业的增值能力,实现边境地区经济的增长。另
一方面,积极认真研究国内市场需求,根据自身接近
东盟的优势,快速、高效地开展进口贸易并在某些原
材料进口的基础上发展加工工业,服务国内市场。
这样一手向内一手向外使自己真正参与到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统一市场的建设中,谋划更大的发展
空间。
———加强边境城市(镇)出入口岸的基础设施
建设,发挥边境城市(镇)在国际大通道中的重要节
点作用。边境城市(镇)应在国家扶持建设云南参
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大通道的背景下,积
极争取国内外对出入口岸所在地的县乡(镇)公路
的投资改造以及沿边公路的建设,克服交通瓶颈,为
沿边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边境城市(镇)应以口岸连点串线带面,实
现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云南边境地区属典型的山
区,平地少坝子小,边境城市(镇)的城市用地扩张
空间有限,开发难度大、成本高,不可能仅靠某一或
某几个边境口岸的有限发展就能使聚集效应和规模
效应产生。因此只有各口岸城市(镇)加强彼此间
的经济联系,通过沿边地区密集的口岸交往、沟通实
现规模扩张,并带动边境城市(镇)其它区域的经济
发展。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构建边境城市
(镇)更快发展的软环境。各级政府在边境城市
(镇)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政府能否充分认识并发挥其相应职能是边境城
市(镇)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中央政府应对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的内容做进一步
的细化和具体的部署安排,加强和东盟国家的谈判
与磋商,加大对云南边境地区的资金、政策扶持力
度。地方政府应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
架》下充分考虑边境城市(镇)发展优劣势,辅助中
央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对边境城市(镇)
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定位作出科学的安排和规
划。
参考文献
1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 2003
2 贺圣达,王学鸿,宫占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
向东南亚开放.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3 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
战略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9
4 王燕祥,张丽君.西部边境城市发展模式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 2002
《浅析阻碍当前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摘 要】云南省因为地域因素、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职业教育存在很多缺陷,导致专业设置与学生就读就业产生很多无法调和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并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对云南省的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云南省经济结构、社会因素、学校基本情况、家庭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方面,分析当前云南职业教育的问题所在,希望能对云南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经济结构 专业设置 学生社会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176-02
据资料记载,我国的职业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最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来说,还有许多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本文谈谈笔者对阻碍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 经济结构因素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紧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又反过来有力地推动本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尤其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更加活跃,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杠杆。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个神奇而美丽、让游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但因为地理位置和其他诸多因素,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这几年虽然大批的新型轻工业不断崛起,但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中,真正靠农业为主的国家并不多,更何况我国“人口多”的实际国情。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又主要以农业为主,大多数人中考或高考落榜后,不愿意在家“务农”,都去发达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打工。这就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进入职业学校继续深造的学生生源。现在边疆农村常有句话:“现在年轻人想找个对象,都要到大城市去找啰!寨子里连个‘做种’的年轻男女都找不着了。”虽然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这在边远山区确实是个事实。为什么好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家乡呢?笔者经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云南省大部分人口主要居住在山区,父母世代以农业为生。这些年轻人经过十多年的读书生涯,通过书本或网络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不愿意继续操持父母的“事业”,都想到外面发达地方闯一闯,感受新鲜事物。
第二,虽然这几年云南的工业化在逐渐发展,但总体还是以农业为主。企业、工厂等提供不了太多的就职岗位,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而沿海发达城市的许多工厂和企业通过改革开放政策,这些年以惊人的速度在蓬勃发展,特别是许多私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所谓“只要有手有脚、智力正常”不管学历和文凭都可以上岗的岗位,所以大批毕业的学生,甚至文凭都没有的年轻人都涌入大城市“淘金”,这也相应地减少了职业学校的生源。
二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如聚赌、斗殴、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吸毒贩毒、封建迷信等,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又因青年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而某些落后的小群体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只要他们群体中有人不读书,这个群体的其他成员也会一窝蜂地跟着辍学,这也流失了一部分学生。现在社会上还普遍存在即使全家人用血汗钱供养出一个大学生,但毕业后他们连工作都找不到的现象,更何况是普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因此,社会上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何必紧巴巴辛辛苦苦去读书,还不如回家种地卖红薯。”
三 学校专业设置和办学软硬件条件因素
纵观我国整个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目前,无论是从构建系统、内容完整的职业教育学,还是从职业教育的体系改革和开发模式选择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而且我国对职业教育进行较大规模的调研并不多,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缺乏及时全面的把握。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调整职业政策,才能步入“快车道”。
专业设置的科学与否、合理与否,无疑是职业教育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省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大部分学校设置专业以计算机、电子信息、化工、广播、汽车修理等为主,忽视了设置适合农民子弟的专业。而要学这些必须要到特别的农业学校去就读,这类学校到目前为止又限定了毕业分数,而且就业分工也不尽如人意。笔者对云南省的职业教育发展有如下看法:
第一,应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应农村经济主体产业发展的专业,加上常规的几项专业,这样对有部分不想就业或没有岗位的学生,回到家乡也能有所作为。
第二,云南省各县市到目前为止都有中等职业学校,这本是件好事,但现在许多学校都面临着许多问题:要么学生很少,教师清闲;要么部分专业红火部分专业无人问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各县市的职业学校不要总是以老大自居,“两耳不闻窗外事”。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强做大其中较强的某个专业,对有些还不成熟或学生相对较少的专业,再与其他市县联合办学,采取在本校读一年的基础课,第二年把这部分学生送到与其联办的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学习。这样既不浪费资源,也可留住学生,减少教育经费投入并达到资源共享。
第三,缺少相关的硬件设备。个别职业学校为了学校的命运和生源,到处做假广告,只要学生想读的专业学校几乎都有。但把学生招进来后,根本无法上课,连最起码的硬件设施、实践操作也没有,让学生失去兴趣,只好退学。这种做法不仅害了学生,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损害了职业学校的声誉和威望,对于个别职业学校的此种行为,国家应该坚决杜绝并给予严厉的打击。
第四,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目标不明确。有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技能,放弃或松懈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虽然学生在技能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但因品行问题,用人单位不得不将其解聘;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德育素质,没有把技能抓上去,使得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其岗位而被用人单位解聘。因此,要做到德才兼备、标本兼顾,学校需下苦工夫。
四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比重,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教育经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的不良影响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农民终于尝到了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甜头。边疆许多地方出现了有些家长为了供养子女和老人,双双到开放城市打工、挣钱,出现了“留守儿童”和“留守少年”现象。而留下的这部分少年儿童,在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必要的亲情管教下,逐渐变成“问题少年”。有些家长虽然在身边,但因为忙于挣钱,也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再加上社会的各种不良风气等,当学生出现违纪或出现厌学状态时,有些家长不会以积极的心态安慰和教育子女,相反用“不想读就别读,不听话就别读”等消极方法对待,也给职业学校带来了一定困难。
五 学生自身因素
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普遍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较重,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挫折承受能力差、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等。又因为用人制度的改革尚未完善,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对接尚不吻合,学不为所用,市场不能有效消化人才,部分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呈现出异样的特点。因此,有些学生即使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在理想、行为、纪律、自律、品德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校学习也不用功,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在学校混日子。这部分学生的恶习也影响了一部分其他学生。同时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六 结束语
纵观当今世界,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经济无论怎样发达,社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高素质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生产率和工资效应。但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对发展和繁荣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云南省属于边疆省,经济、科技相对落后,职业教育的起步比其他发达省份晚。因此,应该从实际出发,在遵循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下,切实有效地研究、制订出适合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方案(如所办专业与农村、农业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等),使学生从职业学校毕业后既能学有岗位、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同时,也能提高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区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促进云南省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首先,您应当了解学术论文的相关写作知识,所谓“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网上有一篇很详细地介绍如何写作与发表论文的文章:。
其次,网上论文网站多如牛毛,面对这些网站,我们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受限制太多,要么是收费,要么是一篇好端端的论文被分成数十页,相当地破坏了阅读的心情。
最后,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哪个领域的学术论文,我们应当参阅那些在该领域的著名学者、教授、研究员写作的或者已经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阅读他们的文章,一个最大的便利之处就是能跟踪学术前沿研究成果,何况它们本身就相当于一篇很不错的学术论文范文。
综合上述几点,我要向您推荐“CSSCI学术论文网”()。我觉得这个网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论文网站,除了完全符合以上几点想法之外,他们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免费找论文网”(),如果您在网上没有找到特定论文,您可以去那里发布寻找论文的文章,他们可以免费为您找到,不论学术论文,还是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只要是被中国知网或者万网收录了的。
至于产业经济学方面的论文,cssci学术论文网上有不少这方面的论文,我这里给您稍微列举一些栏目,剩下的就是您自己去查看啦:
工业经济
1、工业经济研究
2、工业经济概论
3、工业经济前沿
4、工业经济管理
5、工业经济基础
6、工业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