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和专业就业有关的论文

2023-12-08 09: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和专业就业有关的论文

大学的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直面自己所即将面对的就业挑战,思考自己未来的职场之路应该如何进行的积极态度,要比那些为了回避就业的现实挑战,而近乎盲目地进行考研准备的同学们的选择要更加现实。同时,也不由得为他们没能很好地将自己的专业学习与今后的就业进行很好的结合而担心。

专业选择应与就业紧密结合。我经常和年轻朋友们强调职业规划应该尽早进行,如果能够提前到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则会好处多多。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选择上盲目性较大,甚至出现对所报专业的职业含义及未来就业前景究竟如何一无所知(例如那几位工程管理的女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及其家长们对上大学与就业的关联性认识不足所致。他们的认识误区就在于总是跟着潮流赶时尚,听说现在的IT人才吃香,就一窝蜂地报计算机专业;看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气很望,就一窝蜂地又去学管理;看到房地产业赚钱多,就一窝蜂去学建筑工程。他们忽视了个人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等因素,而这两条恰恰是在专业选择时必须着重顾及的重要内容。那种在选择专业时盲目跟风赶浪头的功利倾向,由于忽略了个人的具体条件及社会需求状况的变化,势必造成以后专业学习上的兴趣反差与供求失调状况的发生。因此,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应该注重选择自己喜欢和向往的专业,同时应该在这个专业的选择上具备一定的就业前瞻性。否则,盲目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对于个人的学习兴趣而言就是个很大的遗憾,也很难深入地学进去,学习效果定会大打折扣的。同时,社会就业市场也是受价值规律左右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太多了,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就业的难度自然就加大了呀。

对专业的理解切忌形而上学。随着这些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在向综合性大学演变,这就给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例如上面提到的工商管理专业,如果你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仅仅机械地完成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修够了相应的学分。那你在拿到毕业文凭的同时,可能却丧失了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鲜明的职业竞争能力。据我所知,大学里工商管理专业的规定课程有几十个科目,如果你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总是满足于通过考试、拿到学分的不求甚解,那实际上等于大学学业的荒废。我这里强调的是,一个理性的大学生,在目前高等教育存在严重体制缺陷的情况下,不能让自己单纯跟着学校教学大纲的指挥棒转,成为十足的应试机器。而是必须按照社会职场的现实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学习,我当然不是鼓励大学生放弃一些不那么实用的课程学习,而是应该适当地突出重心,比如你喜欢信息化管理的课程,那你则应该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应用、电子商务等课程上深入钻研,而非仅仅满足于通过考试。并且在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上予以高标准的要求,形成一些自己擅长的职业专向技能和实践认知。同样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你具备某项突出的专业技能,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必然会凸现出来。这样的道理,当然适用于其他任何专业的学生了。

社会欢迎复合性人才。按社会职场的需要学习,这是大学生们在应对目前就业日益市场化趋势变化所必须面对的挑战。从一般的道理上说,大单位的研究性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是专业学习的深度,而在中小企业中对人才的标准恰恰相反,是越杂越好,规范的说法就是必须是一专多能类型的。而我们目前所面对的就业市场的实际状况是,中小企业和社会基层岗位的用工需求,占到整个社会用工总量的80%以上。这样的需求状况就决定了,我们大学生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这种特殊的商品要适销对路,才能被社会职场所接受。而要使自己能够成为适销对路的劳动者,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背景和职业技能,则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意识到这个挑战的紧迫,频繁地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力求拿到更多的各类证书。对此我想提醒的是,这种紧迫感和主动性固然可嘉,但切勿陷入盲目考证的误区。如果你在拿到相应技能证书的同时,此项技能状况却仅仅停留在应试的层面上,那这个也许就是一种无用功了。毕竟,职场是最讲求实际的,仅有形式上的证书而没有实际的技能在身,这样的包装对你的求职努力也许是适得其反。因此我想强调的是,参加职业培训很必要,但目的必须明确:在拿证的同时,要将真正的职业技能学到手!

大学生就业方向的论文

2017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向的论文2000字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五、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六、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 [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求关于就业方面的论文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面对的就业压力。这学期学校组织了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指导课中我受益匪浅,同时我的就业观念也有所改变,面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以改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目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 今年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我们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的就业观应如何转变呢?接下来我想就我个人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的就业观。首先:面对市场经济,一职难求的现状,我们要有一种就业为先的心里,我们要清楚的看清自己的能力,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适当降低要求先就业再择业。这几年应届毕业生每年都有所增加,而各招聘企业人数却有较大幅度下降,有些大型单位仅招一二个人。本来毕业生就多,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不能像当初自己设想的那样,完全按自己的学历找工作,还非要找个好工作不可。目前头等大事就是先找个工作,先养活自己,然后继续不断努力学习,等到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再按自己的要求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第二、把握机遇,自我推销,对于我们毕业生而言“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也面对着“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的现实情况。所以说学会“把握机遇,自我推销”是我们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我们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上网浏览一些招聘与就业的相关信息。抓住每一次就业的就会,即便招聘会上遭到冷眼相待也全当是给自我推销积攒经验而已。柘宽就业的思路,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西部大开发政策,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去,因为那里对大学生的需求,要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或其他的地方。但是不少大学生因为那里的工作条件不好,气候环境不好,以及西部比较贫穷,等原因不愿意到西部去工作!而这样的原因也许就是我的一个好的就业就会。这段时间在学校听辅导员说过大学生毕业报考村官就业的上岗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歧视到农村工作。我们刚由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出来找工作,自己就如同是一件商品,我们自己要学会推销自己,调整好就业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要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招聘单位,再者我们也不要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意愿,要以社会与单位及个人的发展为重。第三、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可悲什么呢?可悲的是:如果没有目标,你就像《未来水世界》电影中大海里没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到达美丽的陆地,甚至越航行离陆地越远。 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可能今天换一个工作,明天换一个工作,一年换几个单位,甚至换几个行业。而其实,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做不到两年,你根本无法真正学习到这个公司的专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东西;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待不上三四年,你根本把握不到这个行业的感觉,感觉都找不到,你何谈在这个行业取得人生的成功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时,第一:专注去做这个行业;第二:在这个公司坚持做好几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努力的为之奋斗!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金融危机以前,在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看来,外企或国家单位是我们眼中的香馍馍,可是今年,只要能找到一个栖身之地,也许我们都不会怨天尤人,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于是出现了“零工资就业”这样一种说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还能说什么。现在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则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与能力。我们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学习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总之,面对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就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分析论文3000字范文(2)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范文篇3
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和实践研究,分析了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特点,从社会宏观、学校以及学生自身提出了促进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舞蹈专业 大学生就业 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舞蹈专业的办学规模而不断扩大,随着扩招而来的是越来越多舞蹈专业毕业生,他们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是社会、学校以及舞蹈专业大学生自身不可回避的。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

一、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从我院实际情况来看,根据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艺术教育等不同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去向,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进入文艺团体。表演专业的学生通常身体素质和专业仅能都很好,外在形象较好,可以从事相关表演工作。我院在扩招以前,学科建设和培养目标都不完善、较单一毕业生很大比例都在从事该类工作。

第二,从事教育工作。该类学生通常为舞蹈学专业理论成绩较好的学生。教育岗位对学生的 文化 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对于学生的外在形象要求相应的比较低一些,但由于学生选择教育行业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从事教师的难度。

第三,编导专业社会需求量相对 其它 专业较少,通常有较大面积的改行或者该专业的现象。

第四,艺术教育专业,是一个有较大就业空间的新增专业,主要针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要求培养,专业辐射面较广,但是不需要高精尖的专业技能。

第五,继续深造。由于就业面广度的限制,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舞蹈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 考研 或通过其他途径继续深造,这方面主要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且由于我国现在对考取硕士学位的要求较为严格,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也有一定的阻力。

第六,自主创业。由于舞蹈专业的局限性,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不多,但是随着我国国民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和中、小学美育教育的普及,将为舞蹈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预计几年后我院自主创业的人数将大大增加。

第七,转向其他行业发展。有一些舞蹈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转行。这些人会通过各种关系作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如参军入伍、进入事业单位、企业做一些简单的文职工作或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等等。

二、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

通过结合实际工作,我们抽样问卷调查了我院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并结合文献研究,对当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

由于舞蹈类专业多为应用型的专业,就本、专科阶段而言,人才的选拔特点与文史理工类专业“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学历越低就业率越低”的特点不太一致。用人单位在用人的标准上主要还是注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在部分专业,专科学生的就业率甚至高于本科学生,除了学生的就业期望有所差别外,也与舞蹈类的专科毕业生有着较为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不无相关。总体来说,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与专科学历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差别不大。

在此次调查中显示:女性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男性毕业生。但是从签约率上看,女性毕业生的就业难于男性毕业生。另外根据其他相关研究也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性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3.2%,女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男毕业生低9.5%。由统计结果反映出:在舞蹈类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和就业率相对比女性毕业生占优势。女生的就业呈现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于男生的特点。

(二)就业思想理性、就业目标明确。

在针对舞蹈类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就业准备、就业地域选择等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四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在大三就确它了自己的目标,即希望通过考研等方式继续深造,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筹码和专业素养;90%以上的毕业生有过较为正式的实习经历,并且大部分表示实习的经历对目前的工作有所帮助;以往的学生通常是读大三以后才会考虑这些问题。在大部分学生看来,考上大学不是终点,自己的人生发展才刚刚起步,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我规划意识。同时,大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呈现出更加务实化的倾向,许多毕业生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在媒体的相关行业如电视台、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平面媒体或 广告 策划公司实习。到大四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了快速上手的专业技能。

(三)专业对口程度低、就业选择多样化。

从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部分毕业生更多关注的是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就业能否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多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越来越不强求所从事的职业是否专业对口。在对被调查毕业生问及在确定工作单位首要考虑的因素时,选择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晋升的占50%以上;选择是否能提供好的工资水平及福利的占40%以上;仅有20%不到的毕业生择业时强调专业必须对口。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只要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相关即可,甚至只要能就业即可专业是否对口无所谓。由此可见大部分毕业生对于专业不对口的接受态度理性和务实。

三、提高舞蹈专业就业率手段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更多的学生能找到工作,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以下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一)宏观层次:为学生就业提供坚实后盾。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政府和社会要重视艺术、舞蹈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采取一定措施,这主要可通过如下两方面执行。

一方面,制定相关就业政策,保障弱势学生利益。立法部门需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就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立法中强化对有关问题的规范力度或者针对毕业生就业专项立法,比如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加强有关毕业生就业的立法工作。我国现有的就业政策和立法在内容上比较全面,但如果将这些规范或政策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则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当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现行法规的盲区和误区,查缺堵漏,配合有关立法机关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就业法案。从而更好解决舞蹈类毕业生中弱势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帮助和扶持舞蹈专业学生顺利就业。

另一方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广阔就业平台。目前第三产业的相关行业已成为吸收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途径,而以商务服务业、休闲娱乐软件产业、动漫业、影视广播产业、文化艺术业、传媒产业和研发设计产业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则是舞蹈类大学生就业的最佳去处。我们应当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发挥出来。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方式,来为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平台。

(二)学校层次:调整工作重心保障学生就业。

从学校来看,应多方面出发,保障学生就业。

首先,学校要正确对待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当前对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在一定的程度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应该做出如下调整。其一招生和就业并重。在扩招的前提下,学校的重点工作不仅仅应该围绕招生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也应该把学生的就业问题纳入整体布局;其二是加强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平时可以加强有关就业课程的指导,并在学生临毕业前强化指导;其三是将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当做工作目标之一,提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些观念的转变,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培养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教学改革应以就业适应为依据。当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强调要尽量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重视基础学科;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三是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强调教学效率的提高。

这样的方式忽略了对就业适应性至关重要的实践技能、 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从育人目标上确认重视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在安排舞蹈课程和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时,还应该注意通才与专才的结合,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实践的结合,并注意锻炼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并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也应该充分考虑今后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此外,教学计划中应该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几乎是众多学生的一致意见。为了加强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环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强社会实践课,并安排一定的学分,列入对学生的考核指标;第二,学生工作中应适当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与指导,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提高实习的实效性。

(三)学生角度: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从学生自身来说,也应该为就业问题早考虑,早打算。

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独立的创业能力。毕业生要明确发展方向,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地面对就业。舞蹈类大学生的专业比较小众。所以更加需要服从社会需求,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毕业生应全面客观地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不单纯地追求既得利益,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校期间,舞蹈类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利用就业指导机构,做出专业 职业规划 。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在大一、大二阶段,可通过学校帮助,了解专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在大三、大四阶段,可逐步对自己的社会实践、求职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学习,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

总之,社会各界包括学生自身都要本着负责的态度,为舞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打破原有的各自封闭状态,尽量控制人才市场;在学科设置、专业理论上互取长短;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就业观念。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莉,李晓红.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5,(05).

[2]汤娟,向炯.形体舞蹈选修课与大学生气质的培养[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3]潘滨.高校舞蹈教育现状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6).

[4]李大.试论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7).

[5]张金英.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与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范文篇4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问题”

【摘 要】就业是每个人和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出。针对当前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作用与来源;紧接着分析了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巨大压力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渠道;措施

一、就业信息的重要性

从国内外关于教育方法与解决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方向的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通常会让刚刚迈出校园的学子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二者应当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提供的就业信息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从而灵活地调整教育模式。这样一来社会就能有效迅速的吸收高校输出的人才。[1]朱继光(2009)曾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关注当今就业的动态。根据企业的就业要求,发现的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弥补自己的缺陷。

当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企业是私人企业。2、学校校园网发布的就业信息。校园网就业信息具有参考性。3、社会人才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会所涉及的岗位多,信息广泛,是获取各种岗位有效信息的理想渠道。4、报纸或新闻媒体。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取的信息一般繁琐,缺少针对性。5、亲朋好友以及父母提供的信息。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逐步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此外,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国家相关政策和改革的影响

我国虽然已经由计划经济步入到了市场经济,但在户籍、社会保障和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制度的改革存在错位,这同样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例如:由于现在大城市的经济相对发达,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着良好的创业环境,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把目光都集中在那些较发达的城市。但许多大学生由于户口问题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创业申请贷款资金,梦想也就随之化为泡影。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不可能像国企那样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五险一金保障,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私企或小企业工作,从而形成了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高校扩招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严重失衡。传统关于大学生是宝的说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却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增长率与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悬殊甚大。

从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根据招生人数增长率和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可以看出每年的增长率均为正值,且2013年的高校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突破700万。这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范围。

除此之外,部分高等院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机制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高校应根据就业形势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模式,用新知识、新技能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总之,[3]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世纪的经济法则已经表明,未来的 职场 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三)企业的要求苛刻,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使得企业掌握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招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利用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来抬高用人标准,对一般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学生简历不屑一顾。他们打着“吸收高水平人才”的 口号 ,将目光集中在少数名牌大学,而忽视了其他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往往会使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不愿意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及不合理的求职方式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为影响很大,合理的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心追求高薪金、高福利、环境适宜的工作场所。同时,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滞后的就业理念就造成了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因此,社会中往往会出现“有业无人,有人无业”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任意放纵自己。

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中,能力没有得到较高的提高。此外正确的求职方式同样是获取理想工作的关键。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往往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求职的方式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求职方式主要有招聘会求职、网上求职以及电话求职。但对于不同的工作性质需要不同的求职方式,不同的求职方式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和途径。[2]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面对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岗位的不对称现象,当前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辅助、以学校推荐为媒介、以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根本”的就业机制。

1、 国家方面

首先,国家应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坚持为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于积极响应“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鼓励他们到贫困和偏远的地区磨练自己。

第二,要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完善和健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国家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为了实现大学生由岗位竞争者向岗位的开拓者的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贷款基金、法律援助等等。

这种做法使得创业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四、健全教育制度、调整培养结构。国家要根据社会需要做出合理的招生计划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并将相应的指标和政策及时传达到各个高校。

2、 社会方面

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了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最终使三大产业所能吸收的就业潜力也在逐年改变。因此,协调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配置问题已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每年的就业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第一产业每年的就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却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就业岗位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产业由2005年的44.8%下降到2012年的33.6%,下降了大约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2005年的23.8%上升到2012年的30.3%,上升了大约7个百分点,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31.4%上升到2012年的36.1%,上升了5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例。

3、 高校方面

刚刚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学子们往往由于涉社不深、缺乏社会经验、没有正确的定位,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处碰壁。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输出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要让所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让他们明白开设这门课程对他们将来就业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再者、高校要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实例分析,多用一些成功案例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对于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生,高校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产生对着门课程的兴趣。反之,如果所有的高校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最后,当面临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时,学生们应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方法和技巧是永远有效的。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一个动态的把握。事实上,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又可分为内职业生涯规划和外职业生涯规划,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各自的特点、范围和方式等。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所以高校在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让他们了解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4、 大学生方面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前为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依赖性较强,凡事都要请教父母或询问朋友,缺乏主见。但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们来说,正是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敢于争取的时期。他们理应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能提升人的内在动力。创新本质上概括了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

它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极大丰富和扩展了人自身的内涵。 江泽民曾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二点、要具备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能使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缺乏竞争意识,就等于没有了奋斗和进取的动力,那么他终究逃不过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竞争。第三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动机具有指导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同样受价值观的支配和约束,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5] 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其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其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朱继光:.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

[2]、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2002年

[3]、游一行:《狼性法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4]、李军锁、王胜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5]、李开复:《成功学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

2.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4. 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5. 浅议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