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工程前沿智能建筑论文

2023-12-11 02: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工程前沿智能建筑论文

智能建筑包括六大系统

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

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系统配置分项宜分别以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为系统技术专业划分方式和设施建设模式进行展开,并作为后续设计要素分别作出技术要求的规定。

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

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年,行业经历了初创期、规范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及产业链,智能建筑工程已经普及到了各种类型建筑并延伸到了城市建设及相关行业。地域上,智能建筑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推广,未来将普及农村、生态园、工业区等领域;技术上,由机电管理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随着时间、领域、技术三个维度的扩张,智能建筑覆盖领域逐渐增加,行业发展迅猛。

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5537.6亿元

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主要由新建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和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两部分组成。新增建筑面积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占据了市场的主要需求。

在存量智能建筑规模测算方面,我国每年约3%(平均改造周期30年)的住宅以及6%(平均改造周期15年)的工业、公共建筑会进行智能化改造,按住宅每平米80元、公建150元的平均改造成本计算,2018年我国建筑智能化改造市场规模为2356.55亿元。

在新增智能建筑规模测算方面,随着建筑智能的提升,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增建筑中的比例从2012年的25%提升至40%左右。以住建部公布的房屋竣工面积为基数,按照前瞻调研的智能化建筑平均新建成本,以住宅150元/平方米,厂房仓库250元/平方米,办公商业服务用房350元/平方米的建筑智能化成本计算,2018年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新建市场规模为3181亿元。

综上所述,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总市场规模为5537.6亿元,且未来,随着行业市场的需求增长,智能改造成本的上升,行业市场规模还会逐渐增大。

行业发展潜力大,市场占比逐步提升

当前,智能建筑行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期,行业发展潜力大。2018年,我国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仍远低于美、日等成熟智能建筑市场的占比,前瞻预计未来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仍将保持每年3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速度,到2024年,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有望逼近55.8%。

——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

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是新科技的代表,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智能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出现时,智能化系统会有序的、科学的分布在建筑的应用中,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以下是我整理的人工智能的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建筑智能化设计的相关探讨

【摘要】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是新科技的代表,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智能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出现时,智能化系统会有序的、科学的分布在建筑的应用中,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智能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科学管理、综合考究、有效安排、合理利用。以求达到最佳效果,确保建筑项目安全施工。本文将综合阐述有关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概念、以及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是随着信息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当分析智能化系统的发展状况,吸收开放的先进设计理念,以完善智能建筑功能的发挥。

(二)可靠性。在智能化系统设计时应当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智能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相互隔离,以确保在部分子系统发生故障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或链路的正常运行,由此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三)标准化。随着智能化系统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系统设计标准也相继制定。在系统设计中应当严格按照系统标准进行设计,以方便系统的施工与维护。

(四)实用性。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当能够充分实现接收有线电视、图像、监控设备、多媒体通信、安全防范、语音、数据等功能,确保其在完善用户的信息沟通与娱乐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户环境的安全性。

(五)经济性。智能化系统内部包含着多个子系统,其子系统又包含多种构件和设备,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当在考虑质量保证的同时尽量节省投资成本。

(六)扩展性。在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状况下,当前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约束与局限。所以,在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时应当考虑设计内容的可扩展性,确保智能建筑能够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下得到更新扩展。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

(一)供电系统设计

智能化系统的子系统通常需要进行单独供电,因此需要重视供电系统的设计。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会采用UPS 进行集中供电,在不间断电源机房其供电出线也需要进行集中供电,而供电进线则满足一定的容量要求即可;对于未使用不间断电源供电的的工作站,也应当采用单独回路进行供电,以避免电路混用危害系统运行,如安全防范系统应当使用单独回路进行集中供电,以保证其与消防联动系统在应对紧急情况时能够正常工作。

(二)接地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的接地将直接影响到设备与工作人员安全、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信息传输的质量等。在建筑接地系统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的功用与智能化系统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保证能够为其在应用部位提供响应接地端。其需要安装的有静电接地系统、辅助等电位铜排、防雷接地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系统、工作接地系统、直流接地系统等部分。其包括两种接地方式:

1、联合接地方式,其在应用中需注意:由于计算机等设备的抗雷击性能不高,且其系统包含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容易造成抗高频干扰差,很可能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干扰,所以应当对计算的直流电源采用单独接地的方式;在使用联合接地方式时其接地电阻有可能会大于1Ω,所以对有特殊要求的智能化子系统均要采用单独接地。

2、单独接地方式,在使用统一接地时主要利用自然接地体,若不再使用人工接地体其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接地电阻应当在1Ω以下,即小于规定值;建筑基础内部的钢筋应当互相连接形成电气通路及闭合环,且闭合环英应当与地面保持0.7m以上的距离;建筑基础表面未设置绝缘防水层。由于单独接地方式具有施工简单方便、接地可靠、节省成本等优点,因此在智能建筑接地系统设计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三)智能化管理间与智能化竖井

通常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于数据通信线路有必要的长度与性能要求,在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中,一般使用铜质双绞线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水平线路,而铜质双绞线会影响到网络传输的带宽,所以根据布线标准与规范,应当保证网络交换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的铜质双绞线长度在100m的范围以内;根据管路的弯度与竖直条件,智能化管理间到建筑物的边缘距离应当在60m的范围内;在网络管理间应当安置相应的网络机柜,其周围要留设合理的安装与维护空间,其平面面积应当在5~10m2之间。

(四)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一般的语音电缆或水平子系统数据电缆应当采用支持带宽100M的D级别系统和5e类的UTP电缆,以满足大量用户的扩展要求;其水平线缆的总长度应当在100m范围以内,其中水平布线电缆的最佳长度为90m,电信间配线架上的跳线与接线软线长度应当不小于5m,对于情况不明确的公共空间其电缆应当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102-H)/1.2 W=C-5

其中H表示水平电缆的长度;C表示设备电缆、工作区电缆与电信间跳线的长度总和;W表示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其值应当在22m以下;D表示设备电缆与电信间跳线的总长度。

三、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一)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

现在占据国内智能建筑市场的产品仍然属于国外的几家公司,如美国的江森自控、IBM、朗讯科技和Honeywell等。国产系统集成产品没有主动权,这就很难使智能建筑完全真正地适应中国国情。

(二)技术障碍

在整个智能建筑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缺陷,比如网络频宽的限制:数据传输量迅速增加和多媒体的使用,要求有宽阔的通讯空间;使用天线局域网络也要重新分配宝贵的音波频律。在新网络科技如ATM、Frame-relay等问世后,通讯空间的问题可获部分解决,但缺乏全面而完整的数据模型,各个建筑物自动化和应用系统之间仍然无法有效地交换数据。另外数据安全性和无缝话音与数据通讯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很多机构非常关注其内部资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保护其电脑和话音系统免被非法接达的问题,但如果把某建筑物隔离起来提供保护的话,就会导致无法使用更先进的通讯工具。

(三)人才缺乏

从事智能建筑的人才包括设计专门管理人才、安防产品技术支持工程师、布线、安防产品开发高级工程师、销售工程师(负责安防、综合布线产品的区域市场销售工作)、防盗报警、监控产品、大屏幕开发高级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主要负责楼宇自控系统软件开发),而最为紧缺的是智能建筑系统设计管理人才。它需要懂得电子、通讯和建筑三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智能建筑项目来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两个方面。而既懂工程设计,又懂施工方案的人,却是少而又少。设计与施工如何衔接和连贯好,关系到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智能建筑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人才培养应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只有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设计与技术紧密结合,施工与产品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智能建筑人才。

四、结束语

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智能化系统是一项科技水平高施工难度大的高科技建筑,无论是对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还是对其进行管理,都要进行优化控制,以达到智能建筑的最优化设计。智能化系统施工设计质量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智能建筑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相关研究和设计人员应当加强智能化系统的综合分析与管理, 总结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的 经验 与问题,以不断提高智能化系统施工设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翟伟盛,浅谈智能化系统管理及维护,消费导刊,2009年10期

[2] 金红峰,浅谈智能化系统管理及维护的一点心得,艺术科技,2007年03期

[3] 邵胜华,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管理探究[J] 理论研究,2010(7)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人工智能的论文

关于建筑概论的论文(2)

  关于建筑概论的论文篇2
  试谈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引言:

  从当前我国不同城市的经济状况来看,建筑发展速度已经表现出十分迅速的景象,而建筑消防给排水的施工发展速度显然不能与建筑发展速度相比,这无形中让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建筑消防后期投入使用的安全可靠性,那么从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着手,及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消除,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

  一、 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概述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本身会牵涉到多个专业方面,像电气专业施工、暖通专业施工、装饰装修专业施工以及给排水专业施工等等,而建筑消防给排水其实质就是给排水专业中的另一个方面。具体来说,建筑消防给排水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后期投入使用安全、火灾等意外情况下安全逃生及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在建筑中进行消防专业的相关施工,而对于现代技术水平来说,用水进行灭火或消除烟雾是其采取的主要手段,因此从这个方面出发,在建筑中进行消防方面的给水及排水施工,从而达到相应预期的效果,即为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

  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其主要目标是在火灾等意外情况下,能够及时将水输送到火灾地点,及时将火熄灭。从近几年来的一些资料的统计数据来看,每年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因为疏忽等原因发生失火事件不在少数,而后期调查中存在一部分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不完善,不能真正发挥及时补救效应,从而导致经济财产与生命的损失。由此可见,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在建筑整个施工中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的施工质量安全监控不容忽视。

  二、 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存在问题

  1. 消防给排水管网方面

  从我国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的有关设计标准及验收规范来看,建筑消防给排水管网应在最终施工完成后施工布置成环状行路,具体来说,环状管网的进水管应布置为两条或两条以上,但至少应存在两条管网,对于管网源头引入应为不同的两条市政给排水管网,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火灾发生的危急情况下,当两条管网中的一条发生故障而无法及时供水时,另一条管网能够确保供水正常。在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设计中,设计图纸及设计规范都对这个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其实际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或其它原因,最终出现只有一条给排水管网,有的施工单位虽然施工了两条供水管网,但其管网引水源头实则为统一市政接口,这样会无形中降低进水的可靠性,为后期留下安全隐患。

  同时在消防给排水管网中,还存在着施工中没有严格依照设计方案及有关要求进行功能性试验检测,或检测不合格进入施工下道工序。在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给排水管网一般需要进行严密性试验与强度试验检测,其目的是确保在强大的水压力作用下,管网不出现渗漏与不会发生爆裂状况,而实际上,部分施工单位走关系不进行管网试验,有的仅仅进行了严密性试验,而未进行强度试验检测,这让管网后期安全运行状况无法预估。

  2. 消火栓系统方面

  从当前建筑消防给排水的室内施工来看,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组合式消火栓箱盒并嵌在墙体内,这样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往往因为忽略了箱盒洞口设置过梁的重要环节,在其受力作用下使得箱盒体发生变形,严重导致箱盒体门开启不灵活或无法开启。同时消火栓系统方面还存在擅自改变消火栓预留孔位置,导致消防栓出水口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从而对水带出水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方面

  在建筑消防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是依靠感受火灾时的温度而出发其喷水指令,在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喷头与楼板距离过大,导致感温部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而使得火势得到进一步蔓延而难以控制。或者存在进行建筑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的时候,不能依照建筑房间本身的功能及格局合理施工,而形成喷水死角,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 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存在问题防治策略

  1. 建立健全建筑消防维修以及养护机制。很多施工单位技术施工结束之后,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保证给排水设施性能的发挥,这使得很多设施因为长期的使用逐渐呈现老化的状态,但是有因为没有及时维修,这种老化的状态越来越严重,到关键时刻,这些给排水设备根本不能发挥作用,耽误灭火时间,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单位结束施工之后,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维修以及养护的机制,定期对给排水设施进行维护,尤其是一些经常使用的灭火设备,比如灭火器,要保证其有效期,定期对其进行更换。

  2.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依照设计及有关要求组织施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质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管理能够排除不利因素,进一步消除问题。建筑消防给排水阶段性施工完毕后,应聘请专业且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或专业人员进行检验,这样能够及时避免二次检验形式化、不能检查到重点部位等。检测应采用多种形式的结合,像眼观、尺测、借助仪器进行检测、破检等等,这样才能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保证了建筑消防给排水设施性能的安全可靠性。

  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搞好维护保养。一套完整的消防设施在通过检测、验收合格后,要想使其正常投入使用,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建设单位从领导到维护管理人员都要制定专职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保证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到位。确立的维护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并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熟悉掌握系统的性能、操作方法及一般故障的处理等知识。

  四、 结束语

  从以上可知,鉴于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对其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依据设计规范及实际环境情况,合理制定其防治策略,对确保建筑消防安全,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猜你喜欢:
1. 房屋建筑概论论文

2. 有关智能建筑概论论文

3. 关于土木工程概论论文范文

4. 关于传统建筑的论文

5. 房屋建筑学概论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