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区域经济学论文看什么书

2023-12-11 00: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区域经济学论文看什么书

首先佩服你的勇气,上财不是那么容易考的;其次希望你能坚持到底,考研最后拼的只是毅力,制定一个长期作战计划,然后每天按部就班的完成每天的任务,别担心自己的发挥、别在乎自己的能力,只要过好每天、做最好的自己,这就够了。祝你考研成功。

初试指定书: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著 上海三联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曼昆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试指定书:
《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 商务印书馆
《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英)阿姆斯特朗、泰勒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参考书(以下只是别人的建议,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斟酌吧~):
《2014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
《2014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冲刺宝典》
《2014上财经济学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
《名校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汇编》(2010版)
《名校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汇编》(2011版)
《名校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汇编》(2012版)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著作

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国》(185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区域经济学》出版后,标志着这门学科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编辑推荐

本丛书的核心成果《区域经济学原理》作为一本区域经济学者的理论研究著作,在主体内容结构上,包含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和区域发展中社会经济要素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两大组成部分。在这两个主体部分之下,又包含了现代区域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领域,如均质空间和非均质空间的划分,要素禀赋的空间分析,区位、区位选择与集聚经济,集聚经济与经济区的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区域经济的自组织功能,区域治理等。因此,在内容结构上,系统性和理论性均比较强。应该说,该书概括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新的领域。作者对国内外这个领域的发展有清楚的分析脉络和理解,也具有自己的评价。该书还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例如,将地理要素差异和环境特点作为非经济因素用于对区域发展的评价;针对不平衡问题,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周期演变规律,揭示了不平衡发展的内在机制,探讨了协调发展的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区域经济学原理》是这套“区域经济学丛书”的纽带与核心,清晰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框架。除带有总论性质的对区域经济分析的逻辑前提和方法论进行探讨的部分(《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1、2章)外,这个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由五部分有机构成,而这五个部分又可以相对独立地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共同支撑《区域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第一部分是区位与区域形成,这部分内容涉及《区域经济学原理》中的第3、4、5章。高进田博士研究完成的《区位的经济学分析》在反思传统区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区位观,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区位区位选择聚集经济一经济功能区——经济区域的历史和逻辑的演化机理。第二部分是区域发展理论,对应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6章。王建廷博士研究完成的《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动力机制》在经济区域形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聚集为核心的时空相结合的内生动力模型,揭示了始于要素禀赋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跳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简单沿袭宏观一般经济增长理论的路径。第三部分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对应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7章。金相郁博士研究完成的《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不同要素对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古典经济学的自然要素禀赋纳入分析,提出了要素适宜度概念,阐明了由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第四部分是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对应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8、9章。金丽国博士研究完成的《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力图从区域微观主体的空间行为视角来构建区域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和揭示空间经济演化的微观组织机理。由于主体经济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与不平衡问题,所以这部分的研究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不平衡发展研究的一个补充。第五部分是区域治理,对应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10章。孙兵博士研究完成的《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强调区域内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互动,依据区域内各个主体的利益需求,调动微观区域主体的积极性,进行区域的有效治理,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

读经济学有那几本书比较好

读经济学比较好的书有:
1、亚当·斯密:《国富论》
2、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3、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4、 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
5、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6、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7、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
8、贝克尔:《人力资本》
9、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
10、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
1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2、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
13、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14、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15、德姆塞茨:《(中译本)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第一卷)》
16、迪帕克·拉尔:《“发展经济学”的贫困》
17、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
18、多马:《经济增长理论》
19、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
20、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
21、费景汉、G·拉尼斯:《劳动过剩经济的发展》
22、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
23、格哈特·门施等:《资本价值变化与创新偏好》
24、霍利斯·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25、基思·格里芬:《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
26、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
27、贾塔克:《发展经济学》
28、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29、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
30、康芒斯:《制度经济学》
3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
32、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33、拉格纳·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
34、莱斯特·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
35、劳·普雷维什:《外国资本主义》
36、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37、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
38、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9、罗纳德·卜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
40、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
41、罗森斯坦一罗丹:《略论‘大推进’理论》
42、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
43、罗伊·哈罗德:《动态经济学》
44、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45、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
4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
47、麦多斯:《增长的极限》
48、摩尔根编:《劳动经济学》
49、尼·康德拉季耶夫:《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
50、钱颖一:《企业理论》
51、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编著:《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
52、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
53、萨·阿明:《不平等的发展》
54、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55、樋口美雄:《劳动经济学》
56、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
57、瓦连捷伊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人口理论》
58、汪丁丁:《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
59、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
60、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
6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6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
63、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
6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65、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
66、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
67、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
6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
69、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70、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71、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72、李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
73、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
74、瓦尔拉斯:《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
75、宠巴维克:《资本实证论》
76、克拉克:《财富的分配》
77、凡勃伦:《有闲阶段论》
78、庇古:《福利经济学》
79、缪尔达尔:《货币均衡论》
80、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
81、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
82、希克斯:《价值与资本——对经济理论某些基本原理的探讨》
83、熊彼特:《经济分析史》
84、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85、萨缪尔森:《经济学》
86、萨缪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
87、米德:《国际经济政策理论》
88、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89、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
90、施蒂格勒:《产业组织》
91、施蒂格勒:《公民和国家》
92、弗里德曼:《最优货币数量和其他论文》
93、弗里德曼:《消费函数理论》
94、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
95、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96、加尔布雷思:《经济学和公共目标》
97、加尔布雷思:《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
98、加尔布雷思:《丰裕社会》
99、莫里斯:《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100、道格拉斯:《数理经济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