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一、 中日关系的现状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二、中日关系的症结
1、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2、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感情摩擦",以致围绕对华政策的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微妙,甚至连经济界也不便将希望发展日中经济关系的"心里话"痛快地说出来。这种为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3、日本的认识问题。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歧视性经贸组织;(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3)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认罪有损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
三、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友好本来是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敬,才慢慢达成的境界。出于战略、策略之需,或者历史要素来演出友好气氛的手法已经太陈旧,太权宜,也太表面。中日之间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但是,这不是坏事,因为这种碰撞也是使事物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一般来说,外部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的效果往往大于中日两国的直接互动的效果,这可能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规律,我们沿着这个规律探讨中日关系的未来,关键可能还得从外部的整合入手,才能有效地解决中日关系的矛盾与问题。换言之,中日矛盾的解决并不在中日关系本身,而是在于双方是否具有战略眼光,首先致力于亚洲的整合,第一步当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最大希望在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东亚地区合作是中日化解历史恩怨、走出信任危机、克服安全困境、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一方面地区合作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具影响的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地区合作也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因为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在双边层次上难以消溶,但是,中日都参与地区合作,这就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有利于两国建立信任之外,地区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减轻国内压力的积极因素,为领导人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提供更大余地。
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和日本。中国的人口占东亚人口60%以上,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60%以上。东亚联合要求中日合作,不能排除任何一方。如果日本与中国最终走向对立,将会改变整个东亚的战略形势,并使这种形势向着有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如果中日关系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无法在政治层面上获得突破,那么中日经济合作也可能走向"泡沫经济合作"。事实上,这样的动向已经显现了。日本开始寻找下一个替代中国的市场。日本技术和投资转向印度、俄罗斯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东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
首先,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不行。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在东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要极力摆脱争夺领导权的思维,而以东盟为主导先建立合作机制。领导权并不是拼命争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领导权的争夺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未来的亚洲不可能是中国的亚洲或日本的亚洲,只能是联合的亚洲,亚洲的中国和亚洲的日本。中日的和解与合作又将大大推动东亚联合的事业。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感受日本公司“六大怪”
笔者在东瀛呆了几年,渐渐对日本的公司有了一些了解,发现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公司颇有些特立独行的传统。总结这些怪现象,人们可以对日本人的民族个性有更多的了解。
第一怪 女士为男士开电梯
笔者第一次到日本公司办事,大有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外企的感觉。因为日本公司的女职员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三十多岁者都少见。她们多打扮入时,举止得体,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
笔者起初对此颇为疑惑,久之才明白,日本公司的女职员年轻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日本女子有结婚以后不再工作的传统,二十六七岁的女职员一般就“光荣退休”了。小泉政府以前,只要太太在家做主妇,每年就有几十万日元的“主妇补贴”。但由于近年来日本劳动力严重不足,小泉政府取消了这一政策。另外,随着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以及一些在日外国企业招收已婚日本女性的影响,在今天的日本公司里,也开始出现女部长、女经理了。
但这并不能改变在日本公司里男女地位不平等的传统。男性被认为是日本社会的架海金梁。在日本公司,如果有男女职员同时乘电梯,肯定是女士按住电梯按钮殷勤微笑,男士捷足先登,双方都很自然。
在分配和升迁上,男性更有天然的优势。同时进入公司的男女员工,男员工的工资往往比女同事多几万日元。女性员工多承担的是秘书、出纳等事务性工作,很少进入涉及公司命脉部门,想升入管理层,则要比男员工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二怪 日式英语成标准
笔者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因为业务需要,英语是规定的办公语言,我的日本同事都能用英语写方案,在一些英语水平考试中,也普遍能考得高分。但他们个个都是“哑巴英语专家”。
在一次公司的电话会议中,日本员工几乎都噤若寒蝉,没有翻译根本不能理解会议的内容。更有趣的是,他们对笔者的英语发音颇有意见。一位日本同事告诉我,Rail这个词,我的发音是“锐欧”,“正确”的发音应该是“赖鲁”;Saying,我的发音是“塞英”,日本同事则认为应是“塞英鼓”。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不少日本人学英语是用“片假名”字母来标英语单词的发音,这就形成了今天只能在日本人之间交流的“日本味英语”。
然而,就在我找来了美国同事,试图纠正日本同事的发音。一位日本同事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现在是在日本,所以大家说英语时,还是请按照日本的发音吧。”
第三怪 下班前大唱“悲”歌
如果说中国企业会多,那日本公司就是“礼”多了。为加强企业凝聚力,日本公司发奖、过年及辞职调工作等都要举行个正规严肃的“典礼”。
大多数日本公司上班的时候有“朝礼”,每人都要参加,员工站在一起听训、鼓掌和喊口号,以表示工作即将开始,大家振奋精神。下班时,很多公司有“夕礼”,员工要静立听老板鼓励和感谢的话或唱企业之歌。最后老板说一句:“诸君辛苦了,今后还要继续仰仗。”员工们回道:“也请您多关照。”才解散回家。
笔者一次和某洋人老板去造访一家日本大公司,正赶上“夕礼”。该公司的企业之歌是其创始人亲自审定的,为表现创业之艰辛,歌曲的旋律充满悲壮之情。我们刚进入该公司,就看到员工们肃立听“悲”歌。那位洋人老板立刻面露沉痛之色:“看来我们来得不是时候,他们公司的某个重要人物刚刚去世……”
新员工培训,日本公司多采取“合宿”的方式进行,相当于我国足球界的封闭式训练,在封闭期间,每天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礼”。因为经过了专门的培训,日本企业的员工,都堪称“礼”的专家。
第四怪 “自愿”凑钱喝酒去
除了礼多,日本公司还有一多就是聚会多。聚会,在日本公司不具有私人感情的性质,而常是日本公司增进员工感情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通常是星期三左右,公司的小干事给希望参加活动的员工们发通知,交待聚会的事由和时间地点,同时还会附上餐馆的地图。表面上,这种活动是自愿参加,实际上不参加者会被视作异类。于是,每到周末,日本的餐馆总是宾客盈门。
这种活动看似多余,但对日本人却是极重要的。日本的公司最讲究集体主义,但日本人际关系却比较冷漠。喝酒唱歌聚会,就成了联络感情的好方法了。日本人一喝酒就会撕去面具,本无联系的员工喝过酒后就成了好同事了。但这种有益于公司的活动,公司却不会拿出经费来,而是同事们自己掏钱凑份子。我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说,他每月都要拿5万块日元做应酬费用。
也有一些日本员工喜欢自己跑出去喝酒,喝到半夜回家。这是让家人安心的做法。因为在日本人的传统观念里,加班是受重用的体现。如果丈夫早回家,妻子会担心他没出息。
第五怪 三七分头不穿黑袜
在日本,公司职员的着装有着严格的传统。穿白衬衫、黑皮鞋、深色领带和深色西装,再把头发理成左边30%、右边70%的“上班头”。这是日本白领典型的形象。
三七头的发型是很重要的,有人开玩笑说,日本黑社会也是白衬衫黑西服,只不过发型五花八门,光头、染发或寸头,如果只看衣服不看脑袋,是很容易把“暴力团”当成工程师的。
但在外国人眼中,统一着装不免给人拘谨之感。但日本人对西服领带有一种特殊的钟情,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这样的穿着是他属于日本社会中坚阶层的象征。
另外,在传统的日本公司,其职员西服左侧前襟都要别一个公司的证章。还有的日本公司职员不穿黑色袜子。因为日语里“黑色”的发音与“痛苦”近似,穿黑色袜子被认为会带来不吉。
第六怪 吃饭说话不抢风头
前面这些条条框框还算是皮毛,日本公司内部的等级森严可谓最突出的怪现象了。
在日本公司碰面打招呼,上下级问好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因此,迅速判断双方的等级是一门必备功夫。中午吃饭要集体行动,落座时要把级别最高者安排在中间,吃饭期间大家的谈话,都要按照级别高低顺序发言,既表示参与又不能抢上司的风头。
普通员工对工作绝少革新。领导讲话后多会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这纯属套话,极少有日本员工出来提问或表达意见。
另外,上司加班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下属不能先走。我曾闲来无事,下班后在公司上网,到深夜才发现我的下属全部坚守在岗位“加班”。
日本人处处讲“规矩”
日本企业文化中的若干怪现象,其实深刻浸润了日本人传统的“型文化”:凡事都按照规矩方圆。把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调整到这个社会规范上。
日本的“型文化”其实是日本传统社会的产物。江户时代,人们按照身份划分为士农工商,之下为“秽多”、“非人”等。虽然明治维新后废除了身份制度,但是,这是一个下级武士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虽然社会发生了巨变,但在道德意识领域,并没有大的变化。社会生活中,传统的上下关系仍然保留,例如“茶道”“花道”都有家元制度,世袭而就。尽管时代变迁,但其社会的上下尊卑关系,并无根本改变。
在这样一个“型文化”社会中,每人都按自己的身份行事。只要你恪守社会对你的角色要求,那么你会活得自在。日本家长很少对孩子灌输“宏大志向”,他们对孩子教育倾注的,更多的是守规矩,与人合作。
在“型”文化之中,日本人感到很安全。尽管时代已经变迁,但一两年就跳槽寻求高工资的工薪族还是少数。
“型文化”的好处是,所有规则都是明确的,就连同事结婚你该出多少贺礼,日本也有社会通则。按照亲疏远近、尊卑长幼支付,整个日本都差不太多。遵守规矩,人们不会累。责任小,负担较小;职位高,负担较重。而且,出了大事,当头的跑不掉,说不定还得剖腹谢罪。这也是规矩。
日本人用泡澡水洗衣服
来到日本一年了,这期间记者充分感受到,日本人的节水意识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厕所、浴室、厨房里,到处有节水设备的影子,从学校到博物馆,节水知识的普及和节水意识的教育随处可见。
泡澡水连着洗衣机
在家庭生活中,日本人也很注意节水。日本电视台曾播放过一些节水的节目,介绍的都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处节水的知识。如洗完菜后要注意先关水龙头,然后再把菜放好,而不是先把菜放好再来关水龙头;做油炸食物后锅里沾满了油,洗起来很费水,要先用纸把油擦净后再用水洗,这样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吸了油的纸作为可燃垃圾,燃烧时可增加回收的热量。
日本的水龙头大多有伸手即出水的自动感应装置,不少水龙头是像淋浴喷头那样通过许多细孔喷水,这样既可满足洗手用水,又不浪费。总之,日本人节水注意从细节做起。
日本的各大企业都在竞相开发节水产品,如节水洗碗机、节水洗衣机等。记者参观过日本的家电展,发现各企业在家电节水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洗碗机从各个角度喷出细细的水流,用水量仅为用手洗碗的几十分之一。一家公司开发的洗衣机,滚筒上方呈斜面,可节约一半的用水,深受人们的欢迎。另外日本的洗衣机还有一项“用洗澡水洗涤”的功能。众所周知,日本人喜欢泡澡,泡澡的水也不能浪费,浴缸可以连接到洗衣机上,用泡澡水洗衣服。
有人可能要说,泡澡本身就很费水啊。其实,日本人泡澡是先用淋浴洗干净,再去泡的,而且一家老小都用那一缸水泡,泡完以后还有专门的盖子盖在浴缸上,第二天只需加热,又可以再泡了。
厕所用水颜色发黄
先看日本的公共厕所,日本的厕所很注意节约用水,有很多地方冲洗厕所用的都是再生水,大多是工厂废水循环利用。再生水不能像自来水那样直接饮用,但用来冲洗厕所不成问题。这种使用再生水的厕所多在高速公路休息站。记者就有一次到这样的休息站里上厕所,因为再生水的颜色发黄,一进去的时候还以为是前面用过的人没有冲水,后来看了墙壁上贴的告示才明白,原来使用的是再生水。
在去年爱知世博会现场,记者还见到一个“生物厕所”,这个厕所没有废水,冲洗厕所的水经过处理后反复利用,在世博会期间可节约用水1000多吨。当然,像这样的厕所成本很高,现在很难付诸实用,但至少体现了日本人的节水意识,预示了未来节水的方向。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日本人如厕的时候很不好意思被别人听到声音,因此喜欢在如厕的同时放水,以掩盖声音。为了达到既节水又不尴尬的目的,日本公共厕所里都安装有一个“音姬”,一按就可以发出冲水的声音。全世界的厕所可能只有日本有这样的设备吧。
想尽办法利用雨水
日本宣传节水非常用心。在许多用品上都有宣传的标志。例如,学生使用的铅笔、尺子上印有“节约用水”,家庭主妇上厨房用的围裙上也带有节水标记。小学四年级课本里,有水的知识和节水内容,中学课本里介绍大量的“水和人的生活”资料。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但在日本还是“节水日”。这也许是为了说明节水事关子孙后代,要从娃娃抓起。东京还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水道纪念馆”,让人们了解水来之不易。
在节水的同时,日本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行积蓄雨水、利用雨水。日本人用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槽,然后流入蓄水池,然后提升到中水(再生水)道里,供冲洗厕所等使用。与中水道、工业废水处理场相比,雨水利用设施的有利之处在于规模小、技术处理简单、维修容易,而且水质较好。目前,东京都、大阪府、福冈市、千叶县、香川县等不少地方政府都相继制定了条例,通过各种办法积极促进对雨水的利用。
恨不得让孩子早点恋爱
一日下班回家,见林大姐在我家门口转着圈等人。林大姐是天津人,三年前随丈夫来到伊丹,附近中国人不多,两口子常带着儿子小龙来我们家玩,两家关系极好。看林大姐的表情,八成是有什么事要兄弟帮忙了。
果然,林大姐紧张地告诉我:小龙早恋了。我一时沉默。说实话,早几个月我就看见小龙和一个叫由纪的女生在街上走,勾肩搭背关系很不正常,但这事儿我没跟大姐说。理由也很简单,我上中学时,学校对早恋管得跟犯法一样,难免落下逆反心理;再者,由纪姑娘明眸皓齿,是日本少见的大眼睛女孩,让小龙娶了也不是坏事。
我安慰林大姐“肥水不流外人田”,可大姐不干了:哎呀小萨啊,话可不能这么说,小龙才十五岁,过两年就考大学了……再说,那女孩儿太大胆了,居然大模大样地自我介绍是小龙的女朋友!还天天早上给小龙做盒饭,她父母不但不管,她妈出差还给小龙带巧克力!
末了,大姐要我去做小龙的思想工作,推辞不下,我只好答应了。我妻下班听说这件事,自告奋勇要去劝劝林大姐,让她对女孩好点儿,多让人家到家里玩。我讶然,这哪是去做思想工作?分明是去做媒婆。对我的抗议,妻大笑,她告诉我,对日本人来说,小龙的“早恋”是很正常的事情。
原来,日本高中生的“早恋”成功率极高。说到底,这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使然。
在传统的日本人看来,生活和工作是分属不同性别的,男人只有工作没生活,女人只有生活没工作,两性没有交集。虽然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变,但日本男人上班以后接触异性的面儿仍然很窄,一般只有办公室的几个女同事。另外,上舞厅结识女性的机会也很少,因为日本人不接受交际舞,舞厅里都是独舞,根本没有男女拉手跳的。我刚到大阪时参加一个晚会,听见音乐习惯地请旁边女同事跳一支曲子,却把对方吓得花容失色。
所以,不少日本姑娘小伙子高中就定情了,上什么大学“小两口”要商量着来,以为将来人生作计划。到了大学,条件好的男生女生多半已经被“批发”,剩下的多是“歪瓜裂枣”,工作以后,连“歪瓜裂枣”都不好找了。只好上酒馆泡女招待——那当然是没法当老婆的……
晚上九点多妻才回来,一脸的志得意满,还带回来了几个甜瓜,说是任务完成,林大姐送给我们吃的。
日本人饮食生活之怪
日本整个国家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9%,这个数字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低得相当惊人!而且,如果抛开蔬菜之类不算,只拿五谷杂粮计算的话,日本粮食的自给率可怜到了28%的地步。
美国128%、法国122%、加拿大145%、澳大利亚237%、德国87%,由此可见,日本粮食的现状已经到了不得不想想出路的时候了。
说起来也怪,造成这一惨状的不是别人,而是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无独有偶,最近一份公开的网络调查报告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这份调查报告针对日本人每天中午吃什么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中饭吃面食的占51%,吃牛肉饭的占28%,吃汉堡包和三明治的竟然也占27%,这跟过去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的传统已经背道而驰,甚至包括中小学校的食堂菜谱也增加了很多面食,而且这个倾向越来越严重。日本小孩儿不喜欢吃大米几乎是一个常识!
有人试算过,如果日本人能像过去一样喜欢吃大米的话,日本粮食的自给率将提升到90%,因为日本是盛产大米的国家。
另外一个方面,由于日本人饮食习惯的变化迫使很多大米农户入不敷出,稻田被荒废,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目前处于荒废的耕地相当于整个一个琦玉县,实属可惜!
日本粮食无法自给,于是只能依靠进口,而且必须从比本国廉价的地区进口才能算出成本,包括鱼类、肉类、蔬菜类,深加工的和坯料都算在内,甚至包括饲料,无一不从日本以外的国家进口。
其实,早在1960年的时候,日本粮食的自给率还是80%,1980年是60%,这个递减的过程正好跟日本经济的腾飞构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日子过得舒服了,但口粮自个儿解决不了,只得从外面买进来。
说老实话,自个儿没有的东西老从外面买,这个滋味儿不好受!去年,日本一年大量发生了伪造食品的欺人事件,乃至京都清水寺的头牌和尚大挥书毫,用一个汉字“伪”形容了日本当代社会的危机!
往后再过多少年,也不知日本小孩儿是否还能跟他们的祖先一样喜欢吃大米?如果要是能扳回目前饮食的偏差,提高日本粮食的自给率,那对世界也应该算一个很大的贡献了!
(出自)
生活在日本的十大见怪不怪
第十位 汽车为了增加噪音,需要100多W日圆以上的改装费
有画好好说你们没听错,很多人觉得汽车发出的声音越大,越帅.所以他们会在排气管那里加一个扩音的装置,还要改装很多地方,让自己的汽车显得噪音巨大.来到日本的时候,听到有的汽车的声音比三台拖拉机加起来还要大,不要怀疑,这个汽车绝对是极品好车,而且车主是个爱车狂.
第九怪 水果,蔬菜,比肉贵
去超市你会发现,便宜的鸡肉的价钱只有蔬菜水果的三分之一左右.这里的西瓜,一个,普通的得80人民币,在中国,赶上便宜的时候,能买一车.
一般在日本呆时间长点的朋友,都会不同程度的发胖,因为光吃鸡肉和鸡蛋了,吃不到水果和蔬菜.
第八怪 日本的警察和政府权利机关真的很平易近人,真的是人民的公仆.
日本的警察和政府权利机关的人对待群众都非常客气.客气到了你不适应的地步.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就问警察就可以.比如问路,他们不但给你解释,实在不明白,还给你画图或带你去.我去中国大使馆,在门口排队的时候,竟然和门口的防暴警察聊了半天.并且你有不满,可以直接对他们说.
真的生气了,骂几句,他们也不会动你的.而且还会道歉.
第七怪 日本的山里有熊
有画好好说日本的山里面真的有熊,他们不但祸害庄稼,还咬人,每年这样的新闻都有很多.比较意外的是,在日本,杀熊是不违法的.你要是有能力的话,进山把熊杀了,取熊皮,熊胆,吃熊肉,是绝对没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被熊杀了,也没有办法.....................
第六怪 气温0度左右的冬天特别冷
来日本之前,听说日本冬天气温在平均一度,到零度左右,我都不想带棉衣来了.因为我们沈阳的冬天,平均零下15度左右,最冷的零下35度也有,0度对我来说,那不就是春天吗?我就穿个单衣服就够了,高兴了,我还穿短袖呢.结果来到日本才发现,冬天是真冷啊,虽然零度,但是那感觉和国内的零下
30度是没什么区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日本环海,空气潮湿,再就是日本没有暖气,得烧灯油的炉子取暖.日本的屋子的防冷做得也不好.我在日本的第一个冬天,让父母从国内把我过冬的全套装备都邮过来了.平时穿毛衣毛裤,外面还得套一曾单衣,最外面还得套上厚棉袄.那我还觉得冷呢.不过听我一个俄罗斯留学生说的一句话,我心里还算找到点平衡.他说:"丫的这破天,比我们西伯利亚还要冷.......!"
第五怪 在东京,中国话满天飞
我去过三次东京,前后住了两个多星期.最大的感触是,这里的中国同胞太多了,在电车上,仔细找,特别是早晚的高峰时期,每节车厢都能有两三个中国同胞的.走在路上,特别是新宿,新大久保等地,耳边传来的都是中国话,虽然什么地方的方言都有,但是听了倍感亲切.
第四怪 动物受到了良好的保护
在日本,很难有什么动物是会被杀死和驱逐的,日本的野猫特别多,因为他们到哪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食物.在日本的河里面,经常能看到鹤,天鹅,野鸭.并且都不怕人.经常出现的新闻是哪里哪里有一只野鸭带着十几只小鸭仔误上公路,被车冲散了.交通立刻堵塞,会有成队的警察郑重其事来帮忙找小鸭,直到所有的鸭子都找全了,才开车把他们送到附近他们适合生长的水塘.前两天看的一个专题,有一只雪狼被困在一个山边上了,不但很多关注的群众专程来看,就连自卫队也出动了,从高山上下来三个人专门解救它.
第三怪 自杀,过劳死经常发生
过劳死,顾名思义,过度工作的原因导致死亡.日本的社会竞争很激烈,工作压力也非常大,经常出现有人是因为工作过度劳累而导致死亡的新闻,因为工作失败而自杀的人也有很多,而且自杀的时候,还先把家族的孩子,妻子都杀死,原因是不想自己死之后让他们没了支柱受生活的折磨.这些和日本人的认真,
责任感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怪 国家领导,政治事件.随便评论
日本的电视台每天必备的节目,就是对这些领导人的评论.评论家,主持人可以大肆的批评,揭露,甚至讽刺这些领导人.比如小泉,从院选到现在,
各种各样的关于他的节目层出不穷,并且是毁多誉少.还有人模仿他说话的方式来转播棒球赛.几个政治要人的小木偶天天摆在评论桌上,做得十分滑稽.刚来日本的朋友,看这些节目真的要适应一段时间.
第一怪 巨型的高智商的乌鸦.
来日本之后,你会发现这里的乌鸦大的可怕,这里的满身漆黑的乌鸦的体型,能有中国乌鸦的两个那么大.应该和一只鹰差不多吧.或者说和一只公鸡的身长差不多.刚来日本的朋友都会被吓一跳的.
并且它们智商非常高,经常能看到一些日本人伺养的乌鸦能学会一些简单的问候的发音.另外日本人很少杀动物,造成乌鸦的猖獗,在日本每周扔垃圾的日子,你会看到垃圾堆边上有一群乌鸦走来走去,也不怕人.你扔完垃圾它门立刻去翻找事物,并且简单的封口它们都能用嘴轻易解开,经常是垃圾场边被乌鸦搞得一片狼籍.虽然是一大祸害,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消灭它们.只能驱?结果造成他们根本不怕人,有的甚至攻击人.
(出自)
日本妖精文化 ..
您指的是什么 ..
是指在那些人卖场的人吗 ..
还是那些年纪一把还依旧一副童颜的人 ..
据调查,日本近年来每年平均发生3 万多起自杀事件,其中许多与经济压力以及加班加点的企业文化有关。而且,据估计,由于加班过度,日本每年至少发生 1 万起令人震惊的“过劳死”死亡事故。何谓“过劳死”?国际上对“过劳死”的普遍定义为: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尽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过度加班,劳累而死,在此,笔者想从加班文化的背景以及形成原因来谈一下日本的加班文化。一、日本加班文化的背景加班对于日本人来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首先,看看日本的国情“,从战后的混乱期、复兴期,经过高速经济增长期、两次石油危乱,到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当中,日本的企业数和从业人员数的变化也受到经济形式的影响。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 1991~1996 年日本的企业数在战后以来初次减少,在 1996~2001 年继续减少。从业人员数在 1996 年以前一直保持增加,在 1996 年~2001 年初次减少。日本企业数和从业人员数供不应求,虽然 1996 年后从业人员数有减少的趋势,但市场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另外,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也造成了职位不足和升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拼命工作,努力加班也就无可厚非了。其次,日本的加班文化也是由其经济状况所决定的。日本处于经济低增长时代,无论怎样工作收入增加都很有限的。最后,日本的加班文化还取决于日本人的劳动意识。“日本人非常勤劳”———这一评价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已得到国际上的公认。有人认为,对于日本人来说,工作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利益上的丰收,而是从工作中找出自我价值。根据评论家山本七平的说法,“日本人的勤劳,其实就是佛教中所说的为了成佛而修行,经济利益被赋予了宗教动机,结果成了没有私欲的劳动,通过劳动所得到的利润就可得到大家的认同。在现代的企业活动中,这种勤劳的精神仍然存在,也是对日本人努力工作原因的一种解释。因此,日本人的劳动意识与经济报酬和劳动时间和应成对等价值的欧美劳动意识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说这种差异一方面创造出基于契约社会的企业经营;另一方面则产生了独特的所谓日本式经营。”当然,日本人的这种劳动意识与中国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意识是有所不同的。二、日本加班文化的形成原因日本加班文化的形成原因,由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种因素组成。1.首先看它的客观原因,笔者觉得客观原因应该分为三点:(1)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这也是比较根本的原因。集团意识可以说是日本人最具特点的国民性。在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中,内外有别又是其重要的心理特征。在集团内部、对熟人,日本人讲究的是“和”,讲究的是礼仪周全,替他人着想,他们对集团内部的成员表现得谦和、彬彬有礼,但是对于集团外部的人和事,或者在没有熟人的场合,其行为却变得大胆无礼和无所顾忌。因此,日本人讲求的是归属感,他们喜欢归属于某个社会集团,喜欢与这个社会集团的成员在一起。他们总觉得孤军奋战是不会取得多么显著的成绩,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的话,日本人就像蜜蜂,就单单一个个体而言或许未必优秀,但是,一旦他们结成一个小群体、小集团后,协调默契的配合却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力量。这样就不难想象,为何日本人偏好加班了,因为加班既满足了他们的集团欲望也能够给他们的企业带来利益。(2)加班成了一种不自觉的惯性,也就是笔者所说的“加班文化”。有些人加班根本说不出原因,可能仅仅是惯性使然,就好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已经变成了必修课。许多人在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就被老板训练出加班的习惯,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什么原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至于到后来不加班就很不习惯。对于这些人,他们习惯于把下班时间延迟一小时甚至更多。(3)社会原因。日本的男人按时下班回家,会被老婆或者街坊邻居看不起的。邻居们会认为这个男人没有本事,老婆则会担心自己的老公在公司不被老板重视,这是整个大社会营造的环境。有的时候即使真的没什么事提前下班了,男人们还是不会回家,而是去街边的酒馆里小酌两杯,晃到个九、十点才回家。2.日本人经常加班且喜好加班的主观因素(1)本身的性格决定的。日本人谨小慎微,做事认真,同一件事情,中国人做可能是只需要一个小时,但日本人就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至于工作质量,或许会好很多吧。(2)工作效率低。很多人加班是因为工作倦怠导致了工作时间延长,或者是由于对工作的热情度不高,做事拖泥带水,使得工作时间延长。笔者觉得日本的加班族中大部分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加班的。第一天加班身体倦怠,第二天还没有恢复过来又投入到加班中去,天天如此,工作当然越拖越多,时间当然越拖越长,身体当然越拖越垮,成了一个恶性循环。(3)自我加压。像在东京、大阪这样的大都市,职场竞争就更加激烈,面对竞争,面对机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有出人头地的一天。由于这种自我实现的强烈欲求,相当一部分人群都处于超负荷的状态。(4)赚取加班费或讨好上司。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在一些加班费比较高的企业,这种情况就比较多,有钱赚谁不愿意呢?特别是新进职员,仗着自己年轻力壮,不把加班太当事儿。②这种情况是企业加班的成本很小,不需要做什么实在的内容,只要坐在那里装装样子即可。③上司没走,自己也不敢走,怕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只好陪着。有些日本职员还会故意在上司面前晃来晃去,以便让上司看到自己是在加班的。(5)告密。这一点在一些日剧里也是经常上演的。日本人在表面上好像很和气,对任何人都很友善,其实在私底下很爱搬弄是非。有的日本职员很喜欢向上司打小报告,汇报别人的一些举动,从而抬高自己,但在上班时间,由于同事们都在,不方便这样做,所以只好在下班之后,以加班为借口向上司告密。最近,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之类的企业组织正在呼吁公司制定比较灵活的时间表,以减少加班。他们指出,日本需要结束其加班加点的企业文化,企业高管和政府需要采取更多行动,将日本的工薪族“拖离”办公桌。参考文献:1.赵丽君.日本纵横[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962.论文发表网, http://www.qikan120.com3.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