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五位一体之文化建设论文

2023-12-11 06: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五位一体之文化建设论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及关系
  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位一体”,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逐步深化、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转变过程,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充分体现了党治国理念的新发展和新突破。
  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涉及不同的建设领域,有着各自特殊的内容和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道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发展的勃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设,全面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满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围绕社会突出矛盾,人民关心的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完善社会事业,逐步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的文明社会,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围绕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突破了以前只注重经济发展和增长,忽略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片面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从单一追求经济现代化逐步转变为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更为全面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经济发展强劲有力、政治环境民主畅通、文化发展繁荣多样、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和生态发展健康持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氛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协调、全面推进,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新阶段。
  2、“五位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五项内容虽涉及不同领域,有各自特殊的内容和规律,但它们之间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前提基础,其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同时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就是根本,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继续推进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就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愿望,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及和谐的社会,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政治建设就成为了重要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化建设就成为了灵魂,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新生活;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被提高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民主,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的最终目的和结果,不断创新了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利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基础,为其他领域提供了幸福、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讲,经济建设产生物质文明,政治建设产生政治文明,文化建设产生精神文明,社会建设产生和谐文明、社会文明,环境建设产生生态文明。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物质动力和理论源泉;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和政治、制度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提供生态基础、环境条件和丰富的资源;[6]社会文明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最终要求和结果,就是为了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五位一体”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承的统一整体。这一战略布局,是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方法,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中国绿色发展、绿色跨越的道路,为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重要指导。
  布局就是路径,布局就是指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继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明确回应,坚持“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一定能够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当代中国必定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必定会实现新的跨越。

论“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3000字)

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世界观。
意义: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五位一体表示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五位一体是标志着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自约和相互依赖的哲学范畴。人类社会也是普遍联系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科学的发展证实了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总的原则和方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指导实践,杜绝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的观点。

五位一体中的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

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