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音乐论文敕勒歌艺术特点

2023-12-07 08: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音乐论文敕勒歌艺术特点

      《锻勒教》是北朝民歌中比较著名的一篇,《乐府诗集》把它归在《杂歌谣辞·歌辞》里。敕勒,又叫铁勒,古代民族名称。初号狄历,本是匈奴族的后裔。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敕勒歌》就是敕勒族人所唱的民歌。

        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我国丰富浩繁的古代民歌,更是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性格和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敕勒歌》正是通过对富有动态和生命力的辽阔草原景色的描绘,表现出我国北方人民那种豪爽旷达的性格特征。气象雄伟,意境宏阔。

        “敕勒川,阴山下。”这两句属交代文字,旨在说明敕勒川的位置。但是联系后文,不难看出,这两句更有其独特之处,仿佛画家在作画,起首先勾出背景:广袤无际的敕勒平原,衬以绵亘千里的阴山,显得辽远宏阔,从而为下文描写打好了基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上面的勾勒之后,紧接着又把视线移到天上。天就像浑圆如盖的毡帐笼罩着四方。这个比喻十分奇特,不仅比出了上天笼罩四野的形象,而且连人也比进去了。茫茫平原里,天笼其上,人处其间,空寂、渺小之感油然而生。这是一幅立体图景。然面作者并没有到此为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几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极尽其妙。既有人们感慨的抒发,又有静中之动的景物描写,从而使全诗充满了动态的情趣,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天苍苍,野茫茫”既是感慨又是对前几句意境的概括和揭示,更给画面涂上了一层色彩。结构上紧扣天似穹庐,视线由上而下,把天上和地面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种特殊的意境:苍茫,阔远,深邃,恬静。从而进一步烘托出人们处在这种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空寂和渺小。但是希望就在眼前,“风吹草低见牛羊”,真乃绝妙之极。本来是一副空旷寂寞的静态画面,未免使人悲凉。然而大自然就像变魔法似的,一阵风吹来,辽阔的草原上顿时绿浪翻滚大风吹的嫩草或而倒下,忽而起来,当野草倒下的时候,原先没在绿草丛中的牛羊,一下子显露出来了,这是多么美好的动态画面!这里“低”字用得极妙。“低”是“见”的前提,没有这个“低”字,就不可有“见”字。“见”是“低”的结果。由此全诗的境界顿时为之活跃起来,功夫就在一个“低”字可见我国古代民歌的艺术水平。

        清代文论家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显然说的是词,但用来评价这首民歌是不过分的,它通过对大草原辽阔苍茫景色的描绘反映了我国北方民族的生活风貌和人格精神。结构短小,妙笔生致。诗中先写静景极尽渲染烘托之能事,在步步铺垫的基础上轻轻一点,写出动景,动景的出现,使画面顿时变得富有生气。静动结合,相得益彰,意境好,有情味。在语言上并不像这一时期的其他民歌和文人诗歌,四句五言,整齐划一。而是长短不齐,但这并不影响诗的意境,据说这首歌词本来是鲜卑语,后来由北齐的斛律金汉语并演唱。也许句式不够整齐的原因正在于此。

如何看待《敕勒歌》这首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有学者认为《敕勒歌》长短句的句式及韵律,还深深地影响了唐代以后的诗词【1】。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张廷银. 北朝乐府《敕勒歌》研究综述[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51-56.

敕勒歌的鉴赏评价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是鲜卑人的后裔,他读了《敕勒歌》也深为赞赏:“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明代胡应麟云:“此歌成于信口,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苍莽,使当时文士为之,便欲雕缋满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在论及此诗时说:“语言简练而有味,全诗一气贯注,音调浑壮,即使在民歌中也是很突出的”。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也作了相近的评价:“语言浑朴自然,气象苍莽辽阔,如同画家大笔挥洒,顷刻之间,便在笔底出现一幅粗线条的塞外风情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