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选书原则(1)能在厦门大学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和郑振龙《金融工程学》上找到概念的和理论论述的部分,坚持用这两本书。如果要博弈的话,今明两年厦门大学的资料值得关注。(2)除此之外关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资料。 (2)全国高校基本上使用这本书作为本科教材,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所有经济专
一、选书原则
(1)能在厦门大学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和郑振龙《金融工程学》上找到概念的和理论论述的部分,坚持用这两本书。如果要博弈的话,今明两年厦门大学的资料值得关注。
(2)除此之外关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资料。
二、西方经济学部分
1.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尽管这本书我觉得不好),
理由:(1)感觉的大纲的目录和这本书的目录相对比较吻合。
(2)全国高校基本上使用这本书作为本科教材,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所有经济专业(除了金融专业)都统考西方经济学,们制定的就是这本书。注意上海财经大学也是联考单位。
2.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历年试题
理由:上海财经大学是联考单位,如果是上海财经大学负责西方经济学部分的话,可能出现惯性。
3.《习题》复旦大学,尹伯承
这本书内的有些东西超了点纲,但是由于复旦大学也是联考单位,我们也把列为重点关注的书目中。
第—部分 利率机制
一、金融学的基本内涵
二、利率的基本种类与基本计算
三、利率水平的决定
四、利率的结构
参考: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6章 利率机制(一、利率概述;二、利率水平的决定;三、利率的结构)
第二部分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
一、金融市场概述
二、各个主要市场其主要工具
三、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参: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1章 金融市场概论 第2章 货币市场 第3章 资本市场
第4章 外汇市场 第5章 衍生市场
备注:以上完全够用,但是可以去看如同《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之类的专业杂志。关注下今年一年来我国各金融市场上的改革,比如资本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要有了解。这样在论述题时,角度多,信息量大,有深度,这样高分也就来了。
第三部分 主要微观金融理论
一、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三、套利定价模型(APT)
四、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五、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
六、资本结构理论
参照:1. 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1章 风险机制
第2章 风险资产定价
第3章 效率市场假说
2. 郑振龙《金融工程》
第6章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备注:资本结构理论部分还没有找到,等待中!或者去看看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红忠《投资学》里有没有。大部分财务管理的教材中也有介绍。我没有这方面的书,有朋友发现,请告知。
第四部分 投资分析与投资管理
一、 股票价值分析
二、债券价值分析
三、远期和期货价值分析
四、互换价值分析
五、期权价值分析
六、投资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估
参照: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10章 债券价值分析
第11章 普通股价值分析
第14章 投资管理
2.郑振龙《金融工程》
第3章 远期和期货的定价
第4章 互换的定价
第5章 期权市场及其交易策略
第五部分 金融中介
一、金融中介概述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三、其他金融机构
参照:1.上海人民出版社 易纲、海闻主编的《货币银行学》
第5章 金融体系概述
第6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9章中央银行
备注:这部分主要去找找《货币银行学》,这个推荐不是最佳的!
第六部分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创新
二、金融工程
三、金融风险
四、金融监管与巴塞尔协议
参照: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7章 风险机制
3. 郑振龙《金融工程》
第1章 金融工程概论
备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与巴塞尔协议”在《货币银行学》中有介绍,但是不一定很全、新、深。最好还参照下专业杂志。在复习时候是这些写这方面的论文。
第七部分 货币金融理论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层次的划分
三、货币制度
四、信用与金融工具
五、货币需求和其他货币理论
六、货币供给理论
七、国际金融理论
八、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第1~4问题参照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货币银行学》
第5~6问题参照上海人民出版社 易纲、海闻主编的《货币银行学》
第7问题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复旦大学出版社,姜伯克《国际金融学》
第8问题待续中,可以看看相关的专著和论文。
第八部分 中央银行与货币金融政策
—、中央银行
二、货币政策(参见“经济学原理”的第十四部分)
三、国际金融政策与国际金融制度
四、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货币金融政策(参见“经济学原理’’的第十五部分)
这部分很多与上面有重叠。
第3问题可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复旦大学出版社,姜伯克《国际金融学》
银行类论文参考文献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银行类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张磊.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研宂[J].商场现代化.2010,(6).
[2]谭莹,李舒.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
[3]包爱丽,曹朝龙.结构性基金产品创新探讨,国投瑞银基金公司,2008.
[4]陈蓉.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设计、定价与风险管理研宄[D].厦门:厦门大学,2005.
[5]陈博,《结构型银行理财产品定价与设计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08 .
[6]区良伟.看涨期权型理财产品的对冲策略研宄[J].金融技术与工程,2010(2).
[7]任学敏,李少华.收益与汇率变化范围挂钩的存款产品定价[J].同济大学学报,2005(4).
[8]黄晋渊.带你走入结构性产品[J].中国外汇管理,2004,(10).
[9]李景欣,刘楠.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m,法商研宄,2007(5).
[10]李畅.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研宂[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1]李赋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2]杜平.论银行理财产品合理品种结构的构建一从零收益,负收益现象谈起[J]理论月刊,2008,(11 ).
[13]陈建超.余磊.2008年上半年投资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分析,衡平信托有限责任公司,2009:12-13.
[14]李明.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0,(11).
[15]King S. R, Remolona. E. M., The Pricing and Hedging of Market Index Deposits [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Quarterly Review, 1987(12〕.
[1]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J].金融研究,2003(12)
[2]余敏.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08)
[3]陈琼.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0(22)
[4]黄浩.个人理财概念及理论基础浅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5)
[5]张桥云.中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创新研宄[M].中国金融出版社,2
[6]李文.从香港看国内理财业务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银行,2006(11)
[7]崔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0(7)
[8]胡斌,胡艳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J].新金融,2006(05)
[9]胡云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后分析[J].上海金融,2006(09)
[10]乔滢.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8(32)
[11]王淳.国内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07)
[12]凯伦.D ·哈尔彭.认识金融:货币、资本和投资[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3]Gerry Ward .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 for individuals and femilies [J]. ISO Bulletin, 2003
[1]陈晓莉,杨杨.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0,(11):22-28
[2]陈建斌,龙翠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5) :99-104
[3]刘少波,贺庆春.货币错配下的央行行为选择:一个多重均衡模型[J].财经研究,2010, (6): 4-13
[4]陈建波.中国货币错配的非对称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19-21
[5]葛艳丽,刘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经济,2008,(6):39-40
[6]贺庆春,宋健.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绎济研究,2009,(2): 127-136
[7]陈守东,谷家奎.我国境内银行货币错配比较研究--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化不确定性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3,(9): 1-11
[8]乔海曙,李远航.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11): 16-22
[9]谭本艳,周先平.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徵观效应--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
[10]陈晓莉.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一个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2006,(7): 36-95
[11]陈文玲.论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从崭新的视角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月刊),1998,(6) :33-42
[12]陈守东,谷家奎.中国货币错配程度综合度量及影响因素实证检验[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2,C1): 48-71
[13]唐伟霞,朱超.货币错配与净值损失:来自银行部门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2007,(8): 40-45
1.Gerschenkron A.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A Book of Essay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 Leland H,Pyle D.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 Journal of Finance, 1977,(32): 371-388.
3.Boyd J.H. and Gertler M .Trends,cycles,and policy.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J] Us commercial banking ,1993
4.Berg S. A., F. R. Forsund, L. Hjalmarsson and M. Suominen, Banking efficiency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3
5. Douglas W.Diamond,p.h.d. Bank Runs,DepositInsurance,andLiquid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6):401-419
6.涂永红等.个人理财方案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05,(5)
7.张磊,沈水辰.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新金融,2007,(8).
8.贺坤.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5,(24)
9.仲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细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5,(36).
10.陈全,卢长宝.拓展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财政金融,2007,(9):44-45.?
11.刘楹,杜胜,谢丽娟.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西南金融,2007,(6):22-23.
12.刘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金融论坛,2008.
13.谢怀筑,陈利敏.美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7(11):61-62
14.李姝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1)
15.易宪容,肖滔.当前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问题和出路.西部论坛,2005(5)
16.李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J].中国金融,2003(32).
17.刘敏.新形势下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城市个人金融,2002,(11):9-10.
18.吕全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与风险控制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
19.张颖.个人理财教程[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20.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1998.8
参考文献:
[1] 陈萍.饭店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与定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5.
[2] 黄晓虹,梁玉.北部湾银行模式探讨[N].广西日报数字报刊,2007-9-4.
[3] 刘兵.基于年薪制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EB/OL].
[4] ]苗向阳.我国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7.
[5] 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汤明.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创新刍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0).
[7] 杨新立.包头××纺织公司薪酬制度再设计[D].内蒙古大学,2005.
[8] 张小华.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6.(责任编辑:admin)
[1]宋路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投资与合作》,2011 年第 9 期
[2]周晓庆: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9 年第 11 期
[3]李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研究--以 A 银行为例.《山东大学》,2012 年
[4]许谨良:《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年
[5]詹原瑞:《银行内部评级的方法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年
[6]祝清泉:中信银行沈阳分行公司贷款分类标准设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9 年
[7]魏峻彪: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用评级的构建.《南开大学》,2005 年
[8]张栋兴: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实施的困难及对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杨琳: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10]李晓慧,何玉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谷冰茹、刘春:《企业或有负债的分析与建议》,《中国市场》,2014 年 01 期。
[2]连平:《21 世纪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版。
[3]伍德里奇:《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4]艾迪。凯德:《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版。
[5]朱巧:《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 年。
[6]张晓峒:《EViews 使用指南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版。
[7]高铁梅:《经典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刘寒冰:《浅谈或有事项在评估实务中的确认、估值和披露》,《会计之友》,2011 年 32期。
[9]桓宇:《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调整行为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0]周开国、李琳:《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11 年 5 月。
[11]徐爱军:《浅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金融经济》,2012 年
[12]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13]刘孟飞、张晓岚、张超:《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相关性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2 年 08 期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论文。
[14]乔雪利:《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和风险相关性研究》,《中国商贸》,2013 年 19 期。
[15]萧政、李杰:《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16]杨正良:《浅谈银行或有负债的核算》,《财会通讯》,1998 年 10 期。
教材: 1、〈西方货币银行学〉(主编之一),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2、《货币金融学》(主编之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学术论文: 1 、“边际分析法的科学内与经济学的变革”,《经济学动态》,1987年第4期2、“西方银行资产投资行为的理论与模型”,《国际金融研究》,1987年第4期3、“金融深化论及对我们的启示”,《经济学动态》,1988年第5期4、“购买力平价论与利率平价论的综合及应用”,《国际金融研究》,1989年第11期5、“论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的恶性循环”,《世界经济研究》,89.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1990年第2期转载。6、“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困境及对策”,《财贸经济》,1990年第2期7、“土地税与经济发展”,《财政研究》,1990年第6期8、“九十年代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际金融研究》,1991年第1期9、“90年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世界经济研究》,1991年第2期10、“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经济评论》,1992年第4期11、“产权改革与银行企业化”,《财贸经济》,1994年第1期12、“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与人力资本的增长”,《咨询与决策》,1993年1期13、“经济增长中的产权问题”,《经济学家》,1994年第1期;论文被人大《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1994年第4期转载,14、“产权与通货膨胀”,《金融体制改革》,1994年第第6期;本文被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保险》1994年第11期转摘。15、“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状况恶化的根本原因及对策”,《经济体制改革》,1994年第4期。16、“我国宏观经济的矛盾及根本的解决措施”,《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1995年第6期转摘。17、“我国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对策”,《经济评论》,1995年第4期18、“中国转轨时期金融改革与企业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经济研究》,1995年11期;人大复印报刊《金融保险》转载,1996年第2期19、“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约束激励机制”,《经济学家》,1995年第4期20、“导致我国银行债务危机的赶本原因在于传统和产权制度”,《经济科学》,1996年第2期21、“债务、债权与产权”,《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8期22、“利率合理化的理论与实践”,《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第4期23、“中国国债市场的产权问题”,《金融体制改革》,1997年第8期;本文被《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转载24、“我国股票市场的产权问题”,《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第2期;本文被人大报刊《投资》1998年第6期转载,25、“论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26、“我国民间信用活动中的产权问题”,《经济科学》,1998年1期;本文被人大复印报刊《金融保险》1998年第4期转载。27、“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评价”,《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28、“利息理论与利率政策”,《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29、“我国的商业信用及商业票据中的产权问题”,《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30、“优化调整金融资产结构的基础条件”,《金融时报》,1999年4月3日31、“再论金融资产的定义及制度性质”,《金融时报》,1999年5月15日32、“产权改革、市场主体与市场规则”,《经济评论》,1999年第4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计划》1999年10期转摘,33、“中国利率实践中的产权问题”,《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6期34、“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产权问题”,《金融与经济》,1999,6;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9年第10期转摘。35、“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分析中的产权问题”,《银行与企业》,1999,7;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1999年第10期转载。36、“论金融的实质及制度前提”,《经济研究》,1999年第7期37、“产权改革为中国金融市场化创造制度前提”,《金融时报》,1999年8月7日38、“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制度前提”,《金融时报》,2000年5月7日39、《产权改革: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根本措施》,《金融时报》,2000年6月14日40、《产权改革、人民币自由兑换与WTO》,《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41、《产权改革与中国的投资需求》,《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第7期42、《中国信用不规范的制度根源》,《经济学消息报》,2001年10月12日43、《中国汇率市场化的产权问题”,《财贸经济》,2002年第2期44、WTO与人民币自由兑换”,《武大学报》,2000年第4期45、《多重视角看外汇储备规模》,《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5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转摘。46、《新制度金融学探索》,《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6期。47、《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产权问题》,《福建论坛》2002年第4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年第11期转摘。48、《中国价格问题的产权分析》,(美)《中国经济评论》2002年第2卷,第3期。49、《中国产业问题的制度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全文转摘。50、《中国货币政策中的产权问题》,《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第6期。51、《论货币自由兑换的制度基础》,《管理世界》杂志2003年第9期。52、《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2期。P77-8253、《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新制度金融学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4期。54、《中国超额货币的制度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55、《产权,法律制度与中国金融发展之谜》,《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8期。56、《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几点重新认识》,《福建论坛》2004年第9期。57、《人民币升值之争的理论反思:新制度金融学的解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本文分别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保险》2005年第2期全文转摘58、《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金融研究》2005年第4期。59、Robin Hang Luo and Chun Jiang, 2005. Currency Convertibility, Cost of Capital Control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United States), Vol.10, No.1, pp.65-8060、江春,许立成:《法与金融学的文献综述》,《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5期。6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顺序》,《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7月29日。62、江春,许立成:《法律与金融中介的发展:一个再检验》,《制度经济学研究》第八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63、《中国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新制度金融学的解释》,《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10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保险》2006年第1期全文转摘64、江春:《超额货币与人民币汇率》,《经济科学》2006年第1期。65、江春,刘春华:《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5期转摘。66、江春,刘春华:《货币政策的利率效应:来自中国过去20年的实证》,《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67、江春,许立成:《内生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财经科学》2006年第5期。68、江春,《中国外汇市场的新制度金融学分析》,《经济评论》2006年第3期。69.江春:《产权制度与收入分配的合理化》,《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9月15日。70、江春,许立成:《法律制度、金融发展与经济转轨》,《南大商学评论》第九辑(2006年6月版)。71、江春,李征:《中国货币内生性原因新探》,《经济评论》2007年第1期。72、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中的制度因素:理论框架与国际经验》,《财经科学》2007年4期。73、江春,许立成:《制度安排,金融发展与社会公平》,《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74、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8期。75、江春,刘春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经验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 2007年第10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2007年第12期转摘76、江春,王鸾风:《制度与金融发展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4期77、江春:《论人民币汇率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财经科学》2008年第1期p1-9。本文分别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经济研究参考》第十八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6期转摘。78、江春《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变革与经济转型》,《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4期。P62-69.79、江春,杜颖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8期 p95-9980、江春,许立成:《中国金融发展与转型:从政府到市场》,《福建论坛》2008年第10期。81、江春,王鸾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制度分析》,《财经科学》年2009第4期。P1-9.国际期刊论文· Robin Hang Luo and Chun Jiang, 2005. Currency Convertibility, Cost of Capital Control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United States), Vol.10, No.1, pp.65-80· Chun,Jiang,Hsu, L.,and Chi, W.,2012: “Does Real Output Converge? A Regional Study in China”, Economic Computation and Economic Cybernetics and Research, Vol.,2(2012),pp.127-142. (SSCI)· Lin L.a, Hsu-Ling Changb, Chi-Wei Suc, Chun Jiangd,2013: ”Real Interest Rate Parity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Based on China with Flexible Fourier Stationary Test”,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5–26 (2013) 52–58(SSCI)· Chun Jiang , Xiao-Lin Li , Hsu-Ling Chang , Chi-Wei Su, 2013: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and risk premium convergence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Economic Modelling ,Vol. 33 (2013) July, pp.204–208(SSCI)· Chih-Wei SU, Hsu-Ling CHANG, Chun JIANG(Corresponding author),2013: “Does Wealth or Credit Effect Exist in China?”, Romanian Journal of Economic Forecasting .Volume 16, Issue 3, pp.104-114.(SSCI)· Chun Jiang, Tsangyao Chang, Xiao-Lin Li, 2015: “Money Growth and Inflation in China: New Evidence from a Wavelet Analysi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ume 35, January 2015, pp. 249–261(SSCI).· Chun Jiang, Mohsen Bahmani-Oskooee, Tsangyao Chang,2015: “Revisiting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n OECD”, Applied Economics, 2105, June, 47, 40, pp4323-4334· Chun Jiang, Yi Wang, Tsangyao Chang, and Chi-Wei Su 2015:“Are there Bubbles in Chinese RMB-Dollar Exchange Rate? Evidence from Generalized Sup ADF Tests”, Applied Economics (forthcoming, SSCI )
金融学考研党,建议学复旦经院何光辉教授的《货币银行学》
廖辉
相信很多货币银行学的初学者、甚至复习过多遍的考研党都有一个极大的疑惑:货币银行学似乎是一门没有边界的学科,从宏观经济学到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投资学甚至政治经济学都有涉及,更不用说有一个清晰的货币银行学框架,这对考研的初学者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我作为一个工科生,初次学习货银的时候,一直觉得懵懵懂懂。直到考研结束,才发现何光辉老师的《货币银行学》,幡然醒悟。此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货银学科框架体系,书中有许多当下金融热点解析。建议考研党多看这本教材,肯定对你有益。
看了何老师的书,我发现此书独辟蹊径,展示了一个严密完整的货银体系:
1、把握货币的数量和价格两个变量,从货币的起源开始,然后研究货币交换带来的信用发展,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货币价格(利率)的决定。
2、研究货币运行或者说交换的场所:金融市场和若干金融工具,同时研究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中央银行。由于我国一直一来是以间接融资为主,故该学科为《货币银行学》而非《货币金融学》。
3、在了解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管理后,我们便可以更好地学习作为监管者和国民经济调控者存在的中央银行,如何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熟悉货币政策,让监管和调控更有效率。
4、在深入学习了以上内容后,我们便可以开始研究货币的供求,到底是经济运行决定货币供给,还是货币供给影响经济运行呢,或者是兼而有之。
5、货币运动带来的危机和影响。
否则,你会像我一样走很多弯路,要看黄达的《货币银行学》、胡庆康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易纲的《货币银行学》、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还要疯狂地汲取相关的货币银行论文。经过这样的努力之后,还很茫然。犹记得当初对各类书上各种利率决定理论深挖细抠的过程,以及在看完货币银行相关热点之后,却不明白这些热点跟货币银行学有何关联。
或许,一开始带着货银的骨骼体系去汲取相关的知识,在合适的位置注入货银的血肉,会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1,商行借入货币当然基础货币就变多了,存支票对基础货币来说是一样的,当然如果用支票支出款项,基础货币就减少了
2,肯定相同了,这有什么为什么的,就像你用钱买东西,买谁都一样啊,因为债务又不是说你从商行哪里买可以打折,价格一样,当然影响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