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声乐鉴赏论文3000字

2023-12-06 19: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声乐鉴赏论文3000字

  音乐欣赏论文选

  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我 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以及音乐的发展史。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我爱音乐,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我愿在音乐中成长,脱去一切的伪装,卸下繁重的行囊,洗尽铅华,依偎在她博大而温暖的怀抱中。往日,音乐使我远离孤独,摆脱空虚。每当一个人悠闲无事的时候,我喜欢安静地靠在椅子上,细细地聆听莫扎特的《小夜曲》、舒曼的《梦幻曲》……合上双眼,随着高高低低的音符放飞自己的思绪。每当一曲终了,心中早已填满了惬意和满足。我喜欢听古典的钢琴曲,那晶莹透亮的声音,清脆而又不单调,它饱含了人性的温暖和母性的慈爱,仿佛使我找到了心灵藉以避风的港湾。每一支精致的曲子,犹如山涧清溪潺潺流淌,总能令我感到心旷神怡,那种感受真能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来形容。
  在这繁忙的大学课程中我很有幸的报了《音乐欣赏》这门选修课程。能够听他上《音乐欣赏》可真是万分的荣幸。我们的课程是在浙江艺术学校上的,艺校本来就是以音乐为主的学校.而且我们在艺校最好的欣赏教室上,那有优秀的设备能让我们听到最好的音效。我真的感到很幸运有这次机会。
  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张明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一样,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层境界。就拿今天老师给我们听的《梁祝》来说吧,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步入高等学府,继续着我的又一学习阶段,头一次接触了〈〈音乐欣赏〉〉,颇觉新鲜。竟脱离了一部分初中时的单调乐理知识,进入音乐欣赏的世界,倍感舒适,犹如置身于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使人的情绪也为之感染。

  热爱音乐,其实这是人类的通性,人们因音乐而产身产生共鸣。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发明了这神奇而又美妙的音乐呢?是谁奏出了第一个音符呢?他是最伟大的发明机发明家。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无论你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只要你懂得音乐,世界是属于你的。当然,我也属于爱乐人的一分子。

  〈〈音乐欣赏〉〉的第一课是从中国民歌开始的,中国地大物博,中国的56个民族中,出现了不少民歌。民间音乐是人们在生活、劳动、节庆、娱乐中需要表情达意,随即产生了各种口头创作或即兴创作并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演唱(奏)者的即兴加工,从而产生许多变体与体裁样式,使其巧妙的与本地域文化相适应,它是群体创造的成果。

  我对江南小调、内蒙古以及西藏等地的民歌较为欣赏,也许是与我喜欢那里的地域风情、文化有关吧!虽然两种民歌由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创造形成,却各具风味。例如:江南小调中的〈〈茉莉化〉〉,曲调优美,舒缓,听来细致,动听,符合江南人的生活色彩。而内蒙古以及西藏等地的民歌听来粗犷,神秘,让人联想到了蓝天白云,骑马驰骋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上,望着两旁星星点点分布着的羊群,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创造的一幅无与伦比的杰作。听着音乐,不仅感叹起音乐的伟大,造物主的神奇!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步入音乐的创造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

求对一个音乐作品鉴赏的论文~!!急!!3000字

舒伯特艺术歌曲鉴赏
圈伯特是近代艺术歌曲(Lied)的奠基人。他在海短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他的词唱同一旋律的分节歌,音乐优美动人,充满抒情气息。
歌曲常常是和诗人交沐思想感情的产机
当他读到一首诗,情动于中,不能自己,诗
的音乐形象也就闪现在面前了。为了有效
地表现诗的内容和境界,他扩大了旋律与
和声的表现力,并提高了钢琴伴奏的作
用。抒情歌唱性旋律在他的歌曲中占有重
要地位,但富于语言表现力的朗诵调也同
样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将英国女高音歌唱
家玛格丽特·普赖斯(1941一)演唱的21
首舒伯特歌曲择要介绍如下(汉译歌词是
笔者所译,可以配谱演唱):
《夜与梦)}(。卜43No津.0827)
(/霖黔黔默言诗升邺
神圣的夜马上要消近
温馨的梦也核沉沦,
皎洁的月光照进房里,
照亮人们静悄悄的心。
当她听到白昼已睡醒,
当她听到白昼已睡醒,
不禁声声呼唤
回来吧,神圣的夜!
把温馨的梦找回来!
音乐悠长缓慢,轻柔婉转,描写夜
深人静、似梦似幻的精神境界,是一首二
部曲式的抒情歌曲。
((欢笑与哭泣)}(op.59No.4,D.777)
歌词是德国诗人弗里德利希·吕凯尔
特(Fridc逾土Rt比ert,1788一18肠)的诗
1.我对变幻莫测的爱情保持冷静,
变得时而欢笑,时而哭泣,捉摸
不定。
早晨怀着希望欢笑,为什么
要在晚上对着落霞哭泣悲伤,
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自己也不知道。
2.我对变幻莫测的爱情保持冷静,
变得时而欢笑,时而哭泣,
捉摸不定。
晚上还在哭泣伤心,为什么
早晨醒来忽然面带笑容,
我要问你,我的心,我要问你,
我的心。
音乐是一首变化分节歌,两段歌词
前半唱同一曲调,后半稍有变化。每逢歌
词说到哭泣时从大调转入小调,突出调
性色彩的变化。
《春天的信念》(Op.20No.2:D.686b)
歌词是德国诗人路易·乌兰德
(LudwigU拟and,1787一1862)的诗,
描写图宾根附近尼卡河沿岸的山谷里,
春天绿树成荫、山花烂漫的景色,洋溢着
乐观主义精希电
1.柔和的春风已苏醒,
簌簌地吹拂昼夜不停,
它装点万物,除旧布新。
啊清音燎亮,啊香泽氦氯!
可怜的心灵别‘优愁!
如今一切都要变更。
2.世界一天比一天美丽,
不知道要达到什么境地,
鲜花常开无尽期,
开在遥远的深谷里
可怜的心灵别忧愁!
如今一切都要变更。
舒伯特为这首诗谱写了一首两段歌
《致音乐)}(。p.88No.4‘。547)
歌词是舒伯特的朋友法朗茨·冯
·

伯(Franzvonschober)的诗:
1.高雅艺术,我常常心烦意乱,
许多凡夫俗子把我包围,
您在我心中点燃起爱的火焰,
使我在美的世界中神迷心醉,
美的世界,神迷心醉!
2.你常在琴中发出一声叹息,
奏出神圣而又甜蜜的和弦,
带我走进尽善尽美的夭堂里。
高雅艺术,我对您深深铭感,
我对您深深铭感!
舒伯特把这首诗谱写成两段歌词唱
同一曲调的分节歌;歌唱性的旋律深情
婉转,妩媚动人。
《西尔维亚.她是谁?》(oP.88No.4,
D891)
歌词选自莎士比亚的双维罗纳二世》
(由鲍伦菲尔德译为德文),是维罗纳青
年瓦伦廷赞美米兰公爵之女西尔维亚的

1西尔维亚,她是谁,
青年们一致赞美?
圣洁、秀丽而又聪慧;
这般天赋的温雅,
使她为人一致钦佩,
使她为人所钦佩。
2.她很秀丽,也很和气,
因美和善是兄弟
慈爱来到她眼睛里,
救助盲目的人儿,
得救后住在一起,
_
得救后住在一起。
3.让我们来歌颂伊人,
歌颂她超绝群伦,
她胜过茫茫尘世
居住的一切众虫
我们要用花冠献敬,
要用花冠献敬。
舒伯特为这首诗谱写成三段歌词唱
同一曲调的分节歌,音乐优美流丽,活色
生香。
见与上帝喜相逢,
走完人间崎岖路程
和平安宁归千万灵。
舒伯特为这首诗谱曲,写成两段歌
词(原有三段)唱同一曲调的一首分节
歌。音乐悠长缓慢、庄严肃穆。
生活的欢情。
一心倾慕着
你我心心相印,
唉,这就是苦痛
所以产生!
《死神与少女》(OP.7No3,D531)
歌词是德国诗人马蒂亚斯·克劳迪
乌斯(Matt扭aselau山us,1740一1815)
的诗,分二节,拟写少女和死神的话:
[少女】快走开,唉,快走开!
狰狞的骼骼,走!
我还年轻,走,朋友,
不要向我追求,
不要向我追求。
〔死神】伸出手来,你美丽的芳体!

是朋友,并不来要挟你。
尽管放心!我并不凶,
温柔地睡在我的怀里。
舒伯特采用二部曲式为此诗谱曲,
少女的曲调坚定沉着,死神的曲调以单
音为主,显得阴森暗淡,死气沉沉。1824
年3月,舒伯特把这首歌的音乐用于《D
小调弦四重奏抓D.810)第二乐章,作为
变奏曲的主题。
((迷娘之歌})(op.62no.4o.877no.4)
歌词是歌德的诗,作于1785年6月
上旬,后收入《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
代)},作为迷娘与弹竖琴老艺人的二重
p昌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能理解我的哀怨。
我孤身只影,
总是郁郁寡欢。
我只有凄然面对
那边的蓝天。
啊!我的知心人
远在天边。
头昏目眩像
火烧我的心田。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能理解我的哀怨。
舒伯特为此诗谱曲,写成了一首三
部曲式的抒情歌曲。音乐分四段,从缓慢
平静转向热情洋溢,最后又回到开始的
段落。
是否向林间去逃避?
一切一切都白费!
生命的花冠幸福无际,
爱,就是你,
啊,爱就是你!
舒伯特采用没有再现部的三部曲式
为此诗谱曲,用“无穷动”式的快速伴奏
表达不可遏制的热情。
《流浪者的夜歌》(。p,96nO.3D.76甲
_
歌词是歌德的诗,作于_178。年9月
6日夜晚,当时歌德居住在德国中部图林
《万灵节祷词》(0343)
万灵节是每年十一月二日(逢星期
日顺延一天)为死者祈祷的天主教节日。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德国诗人约翰·乔治·
雅各比JohannGeorgJaco悦的诗:
1.万灵享有和平安宁,
曾经遭受创巨痛深,
曾经做过好梦无数,
饱经沧桑历艰苦,
走完人间崎岖路程
和平安宁归于万灵。
2太阳已经收起笑颜,
忧心如捣难于人眠,
从皎洁的天光中
《无穷尽的爱分沁p·sno·ID.,3田
歌词是歌德的诗二1776年歌德因迷
恋着一个有夫之妇仁魏玛宫廷御马司之
妻斯坦因夫人)而深感烦恼,适奉大公爵
之命来到图林根山区的伊尔美瑙山城,5
月6日在雨雪交加中写了这首诗抒发爱
情的苦闷:
甘冒雨和雪,
甘冒寒风急,
穿越峡谷
中的雾气径直
向前走!向前走!
永远不停留!
我情愿自作
自受寻烦恼,
放弃享受许多
根山区的游览城市伊尔美瑙城西南基刻
尔罕山上的别墅里,他在别墅的墙壁上
题写了这首诗。其后在1813年8月29日,
刚过了54岁生辰的歌德又登山游览,在
别墅的墙壁上看到了三十三年前的题诗,
摩掌吟诵之余,用笔加深了墨迹。再过十
八年,在1831年8月27日,歌德在72岁
诞辰(也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诞辰)
的前夕,再度登上基刻尔罕山,回诵壁上
的旧题诗句,引起了无限的感慨,不禁喃
喃自语:“待一会,你也要去安憩。”啼嘘
叹息了一回,才拭着眼泪,慢慢离开别墅
下山。七个月后,诗人就与世长辞,这首
诗也就成了歌德抒情诗的绝唱(但并非
最后的诗作);后来曾由许多作曲家谱成
歌曲,总数在二百首以上,其中包括德国
作曲家策尔特、吕威、奥地利作曲家舒伯
特和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作品。
一片沉寂笼罩群峰,
所有的树梢都已停止摆矶
小鸟在林中默默地栖息,
待一回,待一回,你也要去安憩。
舒伯特在这首歌曲中用轻柔缓慢的
抒情笔触和简单朴素的乐段结构,表现
恬静安谧的诗的境界后乐句的反复,使
人感到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来自山间耕地。
我看见菩提树边,
有一群翩翩少年,
我把他们说服。
腼腆腼腆少年郎,
拘拘束束小姑娘,
都跟着我起舞。
有趣的游戏我同你耍,
五彩的花朵开在岸上,
我的母亲给你缝金衣裳。”

父亲啊,父亲啊,你听见了吗,
魔王在轻轻地同我讲话?”

安静些,不要紧张,我儿,
是风吹枯叶瑟瑟作响。”
((诗神之子》(Op.92no,1D.764)
歌词是歌德的诗,抒写诗人在大自然中
的快乐逍遥。原诗分五节,每节六行,按
“裙韵”(Schwe汀reim)的格律用韵,六
如虎添翼的诗人,
穿山越谷有精神,
顿觉天宽地广。
活泼可爱的诗人,
何时再见到你们,
共度安闲时光?
舒伯特为此诗所谱的曲,是一首三
部一一五部曲式(ABABA)的变化分节
歌,中段(B)是同节奏的对比段落。全
曲自始至终保持着和谐、统一的节律,表
现诗人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乖巧的孩子,跟我来吧,
我的女儿在那里等你呱
我的女儿将陪你寻欢作乐,
每天夜里要为你唱催眠歌。”
“父亲啊,父亲啊,你看见没有,
他的女儿正在暗中转悠?”
,’)口阿,儿啊,我看得清楚,
那好象是灰色老柳树。”
行诗的韵脚是aabccb,笔者译诗也
用裙爵
我口吹一支小调,
在野外林间逍遥,
到处信步走!
受小曲节拍鼓舞,
被小曲韵律迷住,
大家跟着我走。
果真如我所预料,
花园里开花最早,
树上一枝先放。
我唱歌表示欢迎,
哪怕冬天又来临,
我为春梦歌唱。
《魔王})(Op.1D.328)
歌词是歌德的叙事诗。1781年4月,
歌德在图林根的极树旅馆听到一则传闻
前几天夜里,有一个库尼茨村的农民抱
着生病的孩子骑鸟去耶那,想请一位著
名的内科医生诊治,但医生对此病束手
无策,这位父亲只好抱着孩子赶回家去,
在没有到家之前,孩子已经死在他怀里。
歌德听到这个传闻写作叙事诗《魔王》
时,显然是受了德国诗人赫尔德根据丹
麦民歌改写的《魔王的女儿》一诗的影
响,不仅诗的内容受到赫尔德的启发,连
诗的命题和遣词措意都明显借鉴了《魔
王的女儿》一诗:
夜深风又大,谁还骑马?
是父亲带孩子赶回家
他抱住小孩在怀里安放,
紧紧地抱着,怕他受凉。

我喜欢你,你长得很漂亮,
倘若你不情愿,我要把你抢。”
“父亲啊,父亲啊,快把我抱住,
魔王抢我去,使我苦楚!”
父亲心害怕,他策马狂奔,
把呻吟的孩子在怀里抱紧,
回到家中,力竭精疲,
怀里的小孩已经断气。
歌唱远方的伊人,
虽然遍地已冻冰,
冬花开得艳丽!
尽管鲜花会枯死,
却迎来新的喜事,

我儿,你为什么这般惊惶?”
“父亲,你可曾看见魔王?
他穿着长袍冠冕堂皇。”

我儿,那是一阵雾光。”
“你,小宝贝,跟我来吧!
原诗分八节,每节四行。舒伯特的
叙事歌曲也分八节,按通谱歌的原则每
节歌都唱不同的曲佩一头一尾(第一和
第八节>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第二节是
父亲和孩子的对话;第三节是魔王引诱
孩子的甜言蜜语;第四节是孩子和父亲
的对话;第五节是魔王进一步巧舌如簧
的媚语第六节又是孩子和父亲的对话
第七节是魔王凶相毕露地最后威胁的话
语。每一节用不同性质和木同音区的曲
调来谱写第三人称的叙事性诗句和不同
人物的对话。孩子三次惊呼“父亲啊”,曲
调一次比一次高半音,使孩子痛苦、惊惶
的情绪一步步达到高潮。全曲从头至尾
贯穿着描绘马蹄声的伴奏音型,最后马
蹄声告歇,第三人称的宣叙调唱出了“怀
里的小孩已经断气”。刚

急求一篇音乐鉴赏论文 3000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摘要简介: 在选择课程时,不知道哪根神经被触动了一下,竟决定选了“大学音乐鉴赏”这样的课;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周二好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好象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家里和同学们也都夸我唱得好,因此我自己便认为自己对音乐有独特的天赋。其实不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因为是鉴赏,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买了几本著名作曲家的cd,课下的时候,自己听一下,加上老师上课所讲的,我自己开始对音乐有了更一步的认识。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贝多芬和莫扎特两个人的作品的一点感受。听《命运》,它还是在最近第一次打动我。其实用打动不如震撼来得准确。也许是经历了一些事以后,有了那么一点沧桑感,离它的音乐意境近一些了吧。   命运,沧桑的词语;《命运》,沧桑的作品;贝多芬,历尽沧桑的人。他也是个极端高傲的人,看不惯世事的浑浊,力图在重重困境中保持自己的清高,同时也毫不犹豫的反抗,给社会看他桀骜不可征服的一面。甚至嘲笑最忠实于自己的朋友的庸俗。于是世界也残忍的对待他。钟爱的侄子在他百般呵护下最终走向堕落;身为音乐家却失去了最宝贵的听觉;严重的疾病威胁着他的身体,有时甚至使得他没有能力动笔。其实我私自认为不能给他的高傲与世界的残忍排个先后顺序——《命运》里那般的压迫,那般的反抗,始终交织成不可分割的一体,让人不得不怀疑只有这样的激烈冲突,才会有那样孤傲的人。   莫扎特也是个历尽沧桑的人。那主要是他后一段时期的贫困带来的种种磨难。奇怪的是他的音乐一直平静而安详,听不出一点点的愤慨或者不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