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论文摘要:
厘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概念,比较两者涵义的异同,这有利于明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内外联系,有利于探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模式。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
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
“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
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
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
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
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
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
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
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
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
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
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
了的伦理纲领。
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
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
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
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
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
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
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
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
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
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
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
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
在约束机制。
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
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
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
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
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
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
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
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
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
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
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
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
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
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
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
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
自我价值的实现”。
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
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
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
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
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
现则是外在目的。
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
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
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
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
“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
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
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
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
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
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
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
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
化的知识困境。
(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
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
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
“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
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
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
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
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
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
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
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
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
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
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
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
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
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
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
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
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
不从心、捉襟见肘。
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
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
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
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
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
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
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
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
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
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
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
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
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
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
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
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
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
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
困境。
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
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
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
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
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
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
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
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
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
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
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
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
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
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
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
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
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
保障。
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
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
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
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
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
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
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
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
“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
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
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
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
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
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
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
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
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
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
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
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
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
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
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
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
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
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
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
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
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
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
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
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
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
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
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
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
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
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
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
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
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
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
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
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
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
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
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
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
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
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
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
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
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
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
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
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
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
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
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
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
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
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
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
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
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
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
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
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
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
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
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对于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而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愈来愈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需要。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1-01 作者简介:徐智静(1987-),女,浙江乐清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现实表明,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越高,他的教学水平也就越好。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各地区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以便通过教师专业培训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这是一个从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1. 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如今,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两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有课堂的高效率,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优化学科知识、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
3. 影响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然而,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不上,那教师还是原来的那个教书匠,而学生还是原来那个接受者。事实也证明,只有教师专业化,才能使学生发展最大化,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4. 社会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