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国际金融论文1200字

2023-12-07 22: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国际金融论文1200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面临着巨大变革,相对于社会进步的其他方面而言,中国金融业发展制约了整个经济的进步。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分析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分析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国金融监管问题分析

  一、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金融监管主要新动向

  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是至关重要的,2007年以来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尤其说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创新需要合理有序的金融监管。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为了应对这次百年难遇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各个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性组织都出台了新的监管政策。回顾一下,可以发现,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金融监管主要有一下几个新动向。

  (一)强调以宏观审慎的态度来监管控制系统性风险

  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产生以前,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理念过于注重微观审慎监管,而对宏观审慎监管重视不够。过于注重微观审慎监管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有效应对金融市场的新变化,不能有效应对不同市场、不同机构之间的风险蔓延。随着此轮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改革方案不约而同地提出,设立独立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或者增强现有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金融监管从顺周期监管向反周期监管转移

  国际社会认为,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使得金融监管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警和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扩散,而缺乏反周期缓冲措施则放大了危机的破坏作用。因此,开展逆周期监管,平滑顺周期效应造成的市场波动,成为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关注资本制度的顺周期特征,到逐步引入反周期机制和相应的工具,完善反周期监管措施以提高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能力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先后发表了三个重要的监管指南,都与调整金融监管从顺周期监管向反周期监管转移有关。

  (三)扩大监管范围,减少监管豁免,强调全员监管

  为降低监管豁免对金融危机的深度和规模的影响,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已就加强金融监管、扩大金融监管范围达成了共识。美国政府认为,所有可能给金融系统带来严重风险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受到严格监管。因此,应将监管范围扩大到所有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的企业,除银行控股公司外,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也将被纳入美联储的监管范围。而欧盟则认为,混业经营的银行体系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自我膨胀,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承担主要责任,必须强化对所有金融机构的监管。

  (四)改革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成为共识

  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改革来看,在2009年4月举行的G20伦敦峰会上,与会成员国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将金融稳定论坛扩展为金融稳定委员会,并赋予后者更强的制度基础以及促进金融稳定的更宽泛职能。同时国际国币基金组织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个以G20为重要平台,以金融稳定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要支柱,以国际证监会组织、巴塞尔委员会、八国集团等为主要辅助的国际监管合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而在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方面,危机爆发以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呼声高涨。欧盟和美国的改革方案都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加以强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密切协作成为各国的共识。

  二、当前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的金融监管也慢慢和国际接轨。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受到的主要冲击在于外需下滑带来的出口需求下降,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金融监管没有问题,相反,为了履行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金融市场也需要逐步对外开放。在这种背景下,审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金融监管框架不完善

  虽然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但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环境,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调整自己的金融监管体系,何其相比,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框架显得不够完善。首先是宏观金融监管执行者的定位问题。央行的目标定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的规定是:央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但对于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督又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承担,这种目标与手段不平衡的现象不利于宏观监管目标的实现。其次是宏观金融监管在跨行业维度上的问题。这主要在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大规模开展混业经营,同时又有很多金融机构经营业务同质化,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跟不上金融市场的变化,导致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三是宏观金融监管在跨时间维度上的问题。主要是我国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资本要求缺乏动态性监管和逆周期性监管。

  (二)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与金融监管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及一些与金融监管有关的部门规章制度。我国没有专门的金融监管法,如果将这些零散分布的作为金融监管依据的法律法规统称为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话,这个体系也具有巨大的缺陷。首先是法律法规覆盖面不够广泛,如私募基金和产业基金,就没有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其次一些法律法规条文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另外,金融立法滞后,金融立法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立法缺乏前瞻性。总之,我国有关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三)金融监管标准与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差距较大,协调性不够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金融的国际化趋势尤其明显。金融的国际化要求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为使金融监管更具公平性,让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具有同样的约束,以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一些权威国际组织公布了一系列金融监管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指导性文件都是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但是,我国由于金融业发展起步较晚,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也较多,使得我国现在的监管机构对一些发达国家监管部门所不能容忍的问题放宽了监管标准。随着我国加入WTO时承诺的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时间的临近,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标准,争取早日和国际金融监管标准接轨,增强国际监管的协调性势在必行。

  三、提升中国金融监管水平的对策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针对在这次危机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应对办法,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金融监管的最新成果。针对我国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完善宏观金融监管框架体系

  危机后各国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思想均是加强宏观监管的审慎性,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也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完善宏观金融监管框架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重新明确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定位,扩大央行权限,以监控系统性风险。尽管央行已经依法具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缺少一个监测并防范宏观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专门机构。可以借鉴美国扩大美联储权限的做法,扩大央行权限,赋予央行识别、监控、预警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的职能。其次,强化逆周期金融监管和动态性金融监管。2010年1月13日,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这是强化逆周期金融监管的一个很好的尝试。而为了强化动态性金融监管,我国可逐步全面采取动态拨备的制度。

  (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强有力的监管体制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巴塞尔核心原则》明确指出,适当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是必要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公共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框架体系。针对缺乏监管的监管对象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将现行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进行整合,形成金融监管法律框架体系。其次,要加快制订有关法律的具体实施细则。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只有实施细则明确了,金融监管才能落到实处。同时,在建立健全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时,必须提高我国金融立法的前瞻性和适用性。

  (三)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

  我国金融监管的监管主体多,并且金融监管的协调性较差,这会在金融监管的工作中形成监管真空,必须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首先,健全“一行三会”联席会议和磋商机制,进行渐进式的金融监管改革。我国目前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上,而不是重新建立一个“大一统”的金融监管主体。其次,扩大金融监管协调的主体。借鉴西方国家建立有效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经验,我国可以成立一个体制健全的金融监管协调组织。该组织除包括“一行三会”外,还应包括行业自律组织。同时,我们还必须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标准,和国际接轨,努力按国际金融监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28-261.

  [2]胡祖六.如何看待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01).

  [3]高山.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02).

  [4]王自力.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中国的对策[J].银行家论坛,2009(09).
  金融分析论文范文篇2
  金融衍生品组合分析

  摘要: 本文以外汇期权为例对隐性市场和显性市场的关系从理论及实例两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详细阐明衍生品组合的优势。本研究对我国现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人民币持续升值,外汇市场避险快速发展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外汇期权;隐性市场;显性市场;外汇避险

  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步的阶段。来自于监管制度不健全的外部因素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尚未成熟的内在因素共同导致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效率低下,我们常常无法在目前的已有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找到符合我们投资或避险目的金融衍生工具。然而,金融衍生产品的本质就是金融市场中各类基础产品的组合,因此我们可以灵活利用现有的金融产品的市场进行组合来达到第三类市场的目的。此类组合的原理就在于,在两个显性市场的组合中,往往隐含着第三个市场,而这个隐性市场就是我们进行市场组合的目的。接下来,我们主要以外汇期权为例,阐述期权市场,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的组合关系。

  一、外汇期权概念的界定

  外汇期权(Foreign Exchange Option),又被称为货币期权(Currency Option),是指此金融衍生产品的买方有权利在合同规定日或者之前以合同的执行价格买或卖出合同相应金额的外汇资产的权利1。一般而言,在市场对期权持有者有利时,期权持有者会行使权利,即买入或者卖出合同中的此项外汇资产;在市场对期权持有者不利时,期权持有者则会放弃行使该期权的权利。期权卖方收取期权费,若买方决定行使该权利,则买方有义务卖出(或买入)期权买方买入(或卖出)的该种外汇资产。

  外汇期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外汇期权为美式期权,由美国费城股票交易所(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承办,共有五个币种,德国马克、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日元。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频繁以及金融市场汇率的波动,出于外汇避险的考虑,外汇期权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基于对外汇期权的分析,我们来看显性市场与隐性市场的关系。

  显性市场就是指人们出于投资的目的而进行实际交易的市场,例如在投资股票时所涉及的股票市场,在进行外币兑换时所涉及到的外汇市场等。隐性市场是指我们在投资中并未实际发生交易的市场,却在同时投资于两个市场时所隐含的第三类市场,例如我们在货币市场上进行借贷同时在现货市场进行交易,在这两项交易中所涉及的货币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隐含着另外一类市场――期货市场。这样在我们对显性市场与隐性市场含义明确的基础上,具体利用外汇期权进行进一步的市场组合分析。

  二、市场组合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即为各类金融基础产品组合而设计出的相关产品,因此其定价方式以响应的基础产品的定价为依据。在此,我们首先从理论模型出发来进行分析。 Feiger和Jacquillat对外汇期权债券的研究中发现,在期权市场外汇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中存在这样一种关系:

  其中,P为在时间T 时支付$1或£p的债券的价格;

  B在时间T 时支付$1的零息债券的价格;

  c为在时间T 时以1/p的美元价格购买£1的欧式买入期权的价格。

  等式的左边代表双货币外汇期权债券,等式的右边表示单一货币债券与外币期权两者的组合。通过这个等式我们看出,如果我们投资一个双货币的外汇期权债券就相当于同时购买普通债权与外汇期权。Feiger和Jacquillat的研究虽然没有得出一个精确的外汇期权定价公式,但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仍旧为我们研究外汇期权市场提供参考,结合我们所熟知的经济理论及现象我们可以利用外汇期权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市场创造出第三个市场。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两个显性市场即已知市场的运作来达到并未实际存在的隐性市场的作用。

  为了更加直观的表明期权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外汇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如果一人在欧洲债券市场(Eurobond Market)买入一家英国公司所发行的、在时间t到期的A美元面值的债券,此债券的美元年利率为r%。在债券到期后,此人既可以选择持有这部分美元,也可以选择按照时间t时的汇率x $/将债券到期所得到的美元收益兑换成英镑。倘若,即期汇率为y $/£,且y高于时间t时的汇率x,即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那么显然此人在债券到期日选择收入英镑比收入美元的获利要大。具体做法为,此人在预计时间t时的英镑收为[SX(]A[]x[SX)],于是他在即期外汇市场按([SX(]A[]x[SX)])×y的价格卖出英镑,由于远期汇率大于即期汇率,此人在时间t时的选择收入英镑获利更大。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将此人持有的英国公司所发行的,美元年利率为r%,在时间t到期的A美元面值的欧式债券(Eurobond)看作是价值A美元,票面利率为r%的普通债券与价值为[SX(]A[]x[SX)]英镑,行权价为x $/£,在时间t到期的买入(看涨)期权的组合。在以上的例子中主要关注的外汇买入期权,及外汇看涨期权,我们知道对汇率的双方来说,外汇的升值就同时意味着本币的贬值,因此在证明外汇看涨期权的原理也同样适用于本币看跌期权。通过以上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的组合达到外汇期权市场的效用。也就说明了利用两个显性市场的运作来达到一个隐性市场的可行性。

  三、市场组合的优势

  以上对于以期权市场,外汇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三者为例的金融市场组合分析为我们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避险提供了一种思路,即我们可以利用现在已有的两个或多个显性市场组合的投资,达到我们对于目标市场的期望。这样,虽然此类金融市场并未真实存在,但此类市场已然隐含在两个显性市场中得以显性化。所以,即使目前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体系并未健全,只要我们灵活运用现有市场进行交易,完全可以弥补此类不足。

  除此之外,市场组合还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优点。

  第一,利用市场组合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

  新的一类金融市场的建立就意味政府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应的监管法规、交易制度和程序,投资者要花费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分析研究如何利用新的金融市场来投资获利,而各个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等则会根据新型市场的特点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因此,在一个新型金融市场出现,带来金融市场的多样化的同时,也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们带来了进入市场的成本压力。所以,参与者一旦由于某种原因而终止,则会使之前的投入成为沉淀成本。同时,来自于竞争的压力会使参与者陷入经典的博弈之中。然而,利用现有的市场的组合来达到同样效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问题,并且对现有市场能在风险控制等方面提供更大的帮助。

  第二,市场组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在进行如期货等标准化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来避险时,常常因为合约标准化的限制,只能达到部分避险,无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利用此类金融衍生品进行完全避险,这样就导致了风险敞口的存在,若在险资产占的比重较大时,“厚尾”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此时,避险的目的显然是无法达成的。而利用不同种类金融市场中的工具进行组合的这种思路使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两种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进行组合,在达到此组合中隐含的第三类金融市场的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因第三类金融市场中工具的自身缺陷可能造成的损失。

  第三,利用市场组合可以发挥避险优势。

  在以上的两个优点中,我们主要侧重于用两个金融市场组合的效用复制隐含在组合中的第三个隐性的金融市场。这个思路启示我们,如果进行反向操作,即在我们已经持有一类金融衍生品的同时,在对应的两个市场中的投资组合,可以对冲已持有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以此文中的外汇期权为例,如果我们持有一份看涨外汇期权,为了对冲其外汇下跌的风险,可以选择在即期外汇市场卖空,并同时在债券市场进行投资。这样一来,在外汇下跌时,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理论上,在风险中性(risk-neutral)的情况下,此类的对冲后的收益与投资组合的资产价值在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收益保持一致,即为市场利率。因此在第三类金融市场已为显性市场时,我们可以利用前两类显性金融市场组合的方式为风险对冲服务。

  第四,市场组合的运用可以促使新的金融工具的产生,推动金融创新。

  人们利用市场组合的目的往往是通过这个组合形成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市场,以达到避险或是获利的目的。这说明,此类市场的需求是存在的。当需求量足够多时,就会推进此类市场的形成。根据规模经济理论,此类市场利用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此外,市场各类参与者的增加会加快人们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因此,积极利用市场组合对金融创新的发展,新型金融工具的产生就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当前,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形式下,积极灵活运用各类金融市场进行投资、避险已经成为企业等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逐渐增加。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仅仅在单一期权市场进行组合运作就可以为企业提供避险方式。而市场组合具有灵活性、资源节约等更多方面的优势表明,如果我们合理选择两个或以上市场进行组合,不仅可以成功的避险,还能获得相应的收益。虽然,市场组合为我们对于避险工具的选择带来了多样化,我们还应看到许多因对市场误判、工具错误选择等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的实例。因此在进行市场组合时应谨慎分析,关注各类风险,使市场组合更好地在金融活动中发挥其作用。
猜你喜欢:
1. 金融本科生论文范文

2 有关金融本科毕业论文例文

3. 金融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4. 金融论文范文

5. 金融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我需要一篇中专生国际金融专业的论文2500字 以(金融危机)为话题

我有,发给你吧。是pdf格式的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思考
林正平①
摘 要:美国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
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坚持改革开放,
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坚持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等举措,都
将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改革开放;新兴市场国家;政策主导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768(2008)12-0017-0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
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告诫全党增强忧
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最近美国经历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机,对国际市场造成的严重冲击和对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我们要以国际视
野和战略眼光,审视这场危机的起因、过程、负面效益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冷静观察,认真
应对,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应对危机中着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同
时,负责任地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我们应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发,继续推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症结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具体包括贸
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投资跨国化、金融全球化,其中贸易、生产的全球自由化是全球化的基
收稿日期:2008-10-11
作者简介:林正平,男,福建中诚信信用评级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
国际金融危机专栏
18
础。由于经济运行日益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金融关系为纽带,所以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
核心,并成为全球化新的主导动力;也因此金融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三者之中
的主导力量。在这样特定的新国际环境中,美国为挽救经济推行了一种借钱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
利用美元霸主权地位和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滥用金融衍生品。在无力监管的情况下,通过
各种金融工具诱导人性的贪婪与投机,在消费模式上,从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模式向以资产为基
础的储蓄模式转变,不断扩大消费信贷,带来了大量的透支消费和高负债;金融职业道德上,高
薪激励离开了合理边界,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无限制地放大,大搞金融冒险,设计的金融
产品无限延长了信用链,不断升高虚拟性,信用关系高度复杂化,产权关系越来越模糊,可控性
越来越低,风险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危机已经开始扩散,如花旗、美林、瑞银等大型金融机构出
现巨亏,市场流动性骤减,还继续推出金融资产违约保险。所谓“信用违约互换”(CDS),这个产
品说是保险,但担保对象不透明,已经看不到其价值所在,不能定价,也不能很好地在市场上交易,
实际已经异化为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最后风险爆发,根本不能避险,反而加剧了信用危机。
二、透过危机看中国经济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二战以后全球经济最好时期。这个时期全球经济的特点,基本是美国凭借其相
对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先进技术,依托资产价格泡沫的财富效应,支撑了亚洲制造圈的迅速扩张,
进而带动了中东能源及国际大宗商品供应国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最终造成全球经
济增长潜力的过度消耗。国际收支表现上基本是东亚国家输出实体商品,资源国家输出资源,美
国输出美元及金融产品以换取商品和资源。在这场全球产业大转移中,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既求
生存,又求发展,以政策性开放为主导,选择了国家主导性的市场经济模式,并以渐进式区域开
放为经济转型的主线,实现了开放与改革的良性互动,使整个经济向开放型转变。这个阶段中国
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付出资源环境代价,依赖扩
大出口来平衡国内储蓄,通过商品输出消化吸收国内过剩的储蓄资源,从而迅速提升了国家工业
化水平,也壮大了整体经济规模,为继续发展打下了结实基础。无疑这是一个必然而成功的选择。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实现了从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进出口贸易增长104 倍,在世界
贸易中的位次从32 位到2004 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从1978 年的不
到1%提高到2007 年的8%;从1993 年起,连续15 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到
2007 年底,全国外商直接投资以年均20.1%的速度增长。
近几年全球经济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发展循环,是建立在支持经济平衡的新兴市场国家自身不
平衡的基础上。我国的政策性开放的发展路子得到了利益也带不少问题:首先,世界出现了以美
国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的过度消费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的结构
失衡。那些过度消费模式的欧美国家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条件下,长期奉行低利率政策,货币
过度发行,加剧了金融体系乃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脆弱性。而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推进了
投资,压抑了本国消费,加剧了经济结构不平衡。改革开放的开始年份,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拉动
作用基本交替变化,其规律是出口增长快、经济高速增长年份,投资对经济增长率贡献高于消费;
经济比较正常年份,消费贡献率则高于投资。但2001-2006 年消费增长拉动力明显减弱,进出口
对任务贡献率在1999 年前呈起伏不定,往后年平均在7%左右,2005 年开始稳定在20%到24%
之间。而消费率却低于50%,有的年份只40%左右,一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 个百分点。其
19
次,由于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我国进入世界资源型产品的最大生产国、
最大需求国和最大消费国的行列。2007 年以来虽然重要矿种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如原油、铁
矿石等仍在50%以上,已出现大量的资源环境问题。第三,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不仅总量规模快
速增长,而且已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为特征的势头,2000-2007 年国际收
支总顺差逐年扩大,2007 年达4453 亿美元,年均增长53%,顺差占同期GDP 的比例越来越高,
平衡状态偏离度在逐步扩大,给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带来越来越大压力。
现在我们处于更加开放和伟大变革的时代,我国出口已占 GDP 的37%,而美国这个比例不
足10%。这种结构已被世界各国走过的历程证明,非常容易受外国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
断深入,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还在继续延伸,而全球市场是一种零和博弈,市场变
化最终都表现为财富和资产的转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改革开放,把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平台。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改革开放是
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根据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我们应该用发展创新思维来转变引导社会
的思维定式,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实践特色,继续
解放思想,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立足自身是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有效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一)认识自己,增强信心,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这场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风险前所未有,机
遇前所未有,我们要在困难中发现机遇,在风险中寻求发展。目前金融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转移,
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外部风险加剧。虽然目前我国各项经济指标都很健康稳定,我国金融市
场体系相对独立,受到这场危机的直接冲击要好于欧洲等其他国家,但要看到我国经济的负面问
题,已经越来越表现为经济下行的风险。欧美需求减缓,由于价格成本和改革开放时间的长短,
以及认识深化等原因,我国的外部需求减缓程度可能更甚于全球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目前中央已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作为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当前的
问题是:(1)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受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资产财富缩水、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尚待时日、农村改革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等因素的制约;(2)我们在践行科学发展中,要重新
定位和纠正过去那种牺牲劳动者利益、损害环境、滥用土地、削弱经济自主性等行为,必然要推
高劳动成本、环保成本,甚至必要时提高农产品价格;(3)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可避免要
经受一个与国际价格体系接轨的长期痛苦的通货膨胀。
美国是黄金储备大国、石油储备大国和农产品出口大国,从次贷危机看,不否认美国通过降
低美元利率的预期,促使大宗商品暴涨,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美元今后会不会再次走弱和大宗商
品阶段性上涨,如何判断美元走势,已成为我国外汇增值以及与外汇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产业、企
业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当前我国国内能源、土地矿产资源等重要资源紧
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相互叠加,给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造成巨大
的压力,进而给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币值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目前
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有条件、有能力抵御外部冲击。但是目前我国还是依赖出口和外资的经济增
20
长模式,近年来我国每年10%左右的GDP 增长中有2~3 个百分点来自外需贡献,国家统计局初
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回落2.3 个百分点,其中有1.2 个百分点来自出口减速。财政收入8
月份增速还能坚持两位数,9 月份回落到3.1%,而财政支出压力在不断增强。外汇储备也出现异
常现象,9 月份新增214 亿美元,低于FDI 和外贸顺差之和,一反过去高于而且有的月份高很多
的现象。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在全球化和遭遇全球性危机的冲击,还显得比较脆弱。所以,发展仍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速增长仍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当前首先要减少、消除危机
冲击的损失,进而利用危机削弱竞争对手的机遇,建立巩固国家和民族资本对国内市场的主导,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在不断调整,各国经济增长模式都应不同发展阶
段的经济背景条件变化和要素约束而变化。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条件,要把发展理念、措施、
政策引导到真正的经济增长上来,不断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不能无限的增加投入。经济工作
要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在推动经济三大轮子中,坚持“三架马车”均衡拉动,三大产业协
调运行。在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投资与出口以及利用外资方面都不能偏废,着重点在加快
结构调整。投资仍是目前保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资本/劳动力比率还远低于美国、日本水平,城
市化率不仅低于韩国,也低于菲律宾。同时铁路、公路等大项基础设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
总结1998 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甚至允许财政收入有稳定来源、财
政盈余稳定的省市发行地方建设国债,增加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房地产业在投资中的
比重约1/4-1/5 之间,涉及50 多个行业,对于保增长和劳动就业有许多积极作用,仍要作为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重在结构调整。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目前仍处于重要地位,至今我国作为
全球重要制造业的基本地位没有改变,出口的比较优势还没有消退。现在贸易政策上应有战略作
为,要着力于通过政策制定培育我国经济的竞争优势,稳定出口,同时加强外贸产品和区域的结构
调整。据海关统计数据,1996-2007 年我国与欧盟15 国的贸易增长还超过中美贸易增长,亚欧之间
经济上互有需求是增长合作的主要动力所在,同时要大力开拓拉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二)坚持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这场危机给世界各国一个重要警示,那种认为政府对经济“无为”的自由主义经济的英美模
式再次接受检验而适当淡化,中国模式引人注目。市场确实具有高效、自我平衡和自愈功能,但
自由市场经济引发的道德风险在这次危机中得到全面彻底暴露。充分说明市场功能还不足以与市
场自身的问题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相抗衡,政府管制是必须的,宏观调控更需要贯穿市场经济的
全过程。改革三十年来我国选择政策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不改变国家的控制和管理,由国家主
导工业化和管理资源、能源产业,政府是强大的经济组织力量,体现了国家经济的控制力和政府
管理的主导性作用,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同时也要看到近几年全球化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
外部环境,发达国家基本吸纳了我国由于日益增长的、庞大的国内储蓄,通过庞大的投资活动而
形成日益增长的产能所产出的剩余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外部失衡掩盖了内部失衡。今天我们要
从战略上解决现阶段生产过剩的矛盾,不能长期用价格管制和政策性补贴的方法应该理顺价格市
场形成机制。不然,扭曲了市场,扭曲了企业利润,还扭曲了许多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问题会
越积越多。
(三)深化金融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和行业风险的逐步暴露,流动性风险将越显突出。前一段物价上涨,
某种意义上是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成熟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效果要好于周
边国家,统计数据已出现CPI 连续五个月的减缓趋势。虽然目前还不能因此对物价控制放松,但
21
当前信心是第一位,在实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中,应该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保证金融体系
尤其是银行的流动性。预计短期内我国仍然保持负利率时代,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在进一
步完善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应顺应宏观调控政策,履行社会责任,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
增加流动性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现在的难点在于既要考虑货币的波动,更要考虑由此带来
的信心散失问题,这就是宏观调控科学性所在。
这场危机暴露了美国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最后变成祸害社会的“洪水猛兽”。我国
今天则完全不同,虚拟经济整体还处于浅层次阶段,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总体还有较大的距离。虚
拟经济的适度发展,不但可以使经济社会中投资与金融商品的货币需求量增加,推动储蓄转化为
投资,还可以吸收过多的流动性,而且可通过金融产品发现价格和定价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益,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特别是在开放条件下,在一个国际化环境中,一流
的企业更需要一流的金融服务。目前当务之急要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多层次、能适应各种所有制、
行业、企业金融需求的金融体系,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目前应该解除一些不必要的
金融管制,解决金融压抑问题,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否则,只能成为金融风险的被动
承担者。当然,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有一个稳定关系,不能无限延升信用链和过高的杠杆比率,
假使过多的脱离实体经济,必然要造成庞大的泡沫。金融业要炼好内功,尤其要完善治理结构,
明晰产权关系,加强内控机制,使每个从业人员都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同时让所有市场参与者
承担风险,并在承担风险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四)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新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而努力
由于全球化的深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不断加深。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
升,我国将在全球的经济、汇率、环境乃至防病卫生等方面负起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责任。面对
这场危机,我们同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应对这场危机作出经济努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
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当前国际和国内都是一个转折点,都要关注美国这样一种债务帝国
的发展方式能不能持续下去,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是否会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走势如何,美元
能否回归现实,等等。目前这些问题还难以回答,但必须看清其大体走势,从长期看必须呼唤公
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新国际货币体系,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话语权;从现阶
段看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关注国际资金在全球流动的监管,同时从中发现蕴藏着的发展机会,并维
护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这些方面的努力是长期的,也是艰苦的,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谁提供一篇关于国际金融的论文,

国际金融业的电子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创新浪潮推动下,西方商业银行出现全面改革。他们长期实施的是以提高盈利为宗旨的服务竞争机制,随着银行间竞争日趋激化,金融风险增大,银行现代化改革出现重大变化,即国际金融业的电子化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与国际接轨,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竞争、求生存,势必要熔入国际金融业的电子化时代,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电子金融服务。 在西方,金融业与工商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注重市场营销,将市场营销观念作为指导银行业务经营的基本思想。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顾客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早期银行的市场营销,基本上以联系与争夺客户、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随着银行之间兼并加剧,竞争激化,单纯用礼貌、周到的服务,已较难进一步拓宽顾客渠道。银行为了在信息技术时代求生存首先也是要争取顾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促使银行服务手段现代化。银行致力于采用新技术,为银行与银行间以及银行与客户间的联系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促进了银行内部管理的电子化。 一、建立客户综合服务网络 客户综合服务网络是针对金融行业这种特定行业的相关服务而设计建设的,客户通过一定的通讯手段(电话、传真、计算机通讯等)与服务网络中心取得联系并得到身份确认后,即可享受系统所提供的相应金融行业信息服务及有限定范围的账户操作服务,如获取金融行业政策、法规、业务办理通知信息,查询新业务开办方法,客户账户往来查询,查对用户相关社会服务行业收费账单,用户进行限定范围的账户转账和指定收费单位的简单付费,以及其它某些相关行业特别业务操作,等等,也有人把它称之为银行服务呼叫中心(BANK SERVICE CALL CENTER)。

关于国际金融的论文怎么写

首先最好是能针对某个行业、某个地区、甚至是某个企业的经济现象做出调查、分析、论述、研究,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解决方法的题目:
如下:以汽车行业为例
1.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方法以 及作者提出的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框架。第四章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例,就贸易自由化背景卜汽 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
2.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与住房、旅游、汽车、教育、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相 关的服务业特别活跃。① 2.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状况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先行开放。制造业在竞争中迅速发 展壮大,使服务业相对短缺。 ...

3. 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包括国际间的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其他旅游、通讯等方面的劳务和服务输出,还包括了劳动力和资本的跨国流动。 本文所引用的国际贸易均为广义概念。 (二)国际技术贸易 ...

4.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

日益增多的贸易摩 擦和不断出现的因绿色贸易壁垒导致的贸易冲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的 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形势下,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 此,本文将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入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绿色 ...

5. 环境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而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又从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结构和规模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二,在众多的国际贸易条约中,涌现出许多环境条款,从而使国际贸易活动受到更多的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约束。 关于环境政策与贸易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 ...

6. 日本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汽车产业由弱到强,在国际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1955年,日本发表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制、外汇等方面扶植各汽车厂家引进底特律大批量自动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加速实现国 ...

7. 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接下来研究了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与环境?...

8.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国际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跨国界的内部贸易(以下简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经占到世界贸易的1/3,约80%的技术转让费支付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以其巨大的规模及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东道国、投资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跨国公司追求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结果...

9.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自己逐个主观的阐述清楚

10. 提高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真正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化经济的一部分。作为WTO的一员,中国在享受其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其承诺和义务。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将直面国际挑战。为此,研究外国大型汽车集团在华的竞争战略,研究如何在过渡期内提高我国...
我希望我只是给你提供参考也希望你自己写因为那才是自己的本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