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例字

2023-12-06 02: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例字

外文:

This shows that in the retention of title transactions, although the buyer has not yet made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ownership, but because it has actual possession or control of the subject matter, and subject matter for the possession, use and income. If the seller to the risk of the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obligations, it will lead to "the beneficiaries do not take risks, to take risks do not benefit from" the rights, obligations imbalance phenomenon, contrary to civil law and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In addition, in theory, and risk are closely linked, and neither the ownership nor the creditors or the debtor's position, but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possession. Based on such consider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also provides for the sale in order to retain ownership of the delivery time as a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time standards for risk transfer. Therefore, in the subject matter of delivery, the buyer shall not be objects of the damage or loss to avoid the remainder of the loan payment obligations.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risk of loss may result from natural causes, or it may be man-made reasons, we are discussing here is only limited to a third person against the subject matter of man-made losses after the allocation of damages in the case. Because the buyer has to continue to price the seller to pay the remaining obligations, and to assume the risk of loss of the subject matter, so should be allowed to request to the infringement damages. After obtaining the compensation price to the seller to pay the balance.Here mainly relates to two situations: First, where the subject matter of all the loss, for example, a value of five million yuan Xi A B buildings have the right to hire-purchase transactions, if B had been paid 150 million yuan, non-payment of the remaining 3.5 million yuan. And C deliberately burned down the whole house, and the value of the building was only 400 million, while C to B should be paid four million yuan as compensation.Because the subject matter of B should bear the damage, the risk of loss, so it should be paid to a surplus of 350 million, for the remaining 50 million dollars as the right to expect of their losses. If because of market fluctuations in the value of the building was only three million yuan, while at this time, B in addition to three million yuan will be delivered to A, it should also pay 500,000 yuan. The second case is part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loss, or in the above example, the C deliberately set fire to buildings, but because of the timely rescue, only some of the losses caused by buildings.Calculated the total loss of 200 million will be at this point in the delivery of C B 2 million yuan compensation, may continue to pay a price to obtain the remaining ownership of the building. To sum up, I believe that retention of title from the seller and buyer in the sale of the risk burden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of a third person against damages, they can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buyers and sellers, but also clear the two sides the relationship is, after all, a good policy.
四、结语
Retention of title in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buyer the right to civil law in Germany to discuss the most problems in 1900 from Germany, China and Franc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ght to expect sentences of hundreds of scholars of the theory is the more voluminous. Professor Bauer has made: "In civil law, the did not have a problem, such as retention of title in the buyer's right to such a depth look forward to the researchers."142 This shows that on the retention of title in the buyer's expectations right to the civil law theory, a major difficulty, only the in-depth study before thinking of a title retention system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service in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中文:

这表明,在保留所有权的交易,虽然买方尚未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而是因为它已经实际占有或控制的事项,以及标的物的占有,使用和收入。如果卖家的风险的责任义务,这将导致“受益人不承担风险,承担风险并没有从中受益”的权利,义务不平衡的现象,违背了民法和公平的原则。此外,在理论和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没有所有权或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地位,但标的物的占有。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的“统一商法典”还规定,出售,以保留所有权的交付时间,以此为基础确定的时间标准的风险转移。因此,在标的物交付时,买方不得物体的损害或损失,以避免剩余的贷款支付obligations.Under正常情况下,标的物的损失的风险可能是由于自然原因,或者是可能是人为的原因,我们在这里讨论只限于第三人对标的物的人为损失后的赔偿金分配的情况。由于买方继续价格卖方支付剩余的义务,并承担损失风险的标的物,因此应允许请求侵权损害赔偿。在获得补偿的价格向卖方支付balance.Here主要涉及两种情况:第一,在标的物的所有损失,例如,一个价值500.00万元西安建筑公司有权租购交易中,如果B已支付一万五点零零万元,不支付剩余的三百五十点〇万元。和C故意烧毁了整个房子,和价值的建设是只有400亿美元,而C到B应支付400.0万元作为compensation.Because的主题事项乙应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害,损失的风险,因此,它应盈余350万美元,其余的5000万美元的权利,期望他们的损失。如果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建设只有三百点〇 〇 〇万元,而在这个时候, B的除了三百点〇 〇 〇万元会运去,它也应支付50万元。第二个案例是标的物的损失,或在上面的例子中,在C故意放火焚烧建筑物,但由于及时抢救,只有部分造成的损失buildings.Calculated总损失2亿将在这一点上提供的CB二百点○万元补偿,可能会继续付出代价,以获取剩余所有权的建设。总之,我认为,保留所有权从买方和卖方在买卖的风险负担的角度研究问题的第三人对损害赔偿,他们可以平衡各方的利益,买家和卖家,但也很清楚双方的关系,毕竟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四,结语
保留所有权的期望,买方有权在德国民法,讨论的问题在1900年大部分来自德国,中国和法国实施以来有权期望两句数百学者的理论是更大量的。教授鲍尔了: “在民法,没有问题,如保留所有权的买受人的权利,这样的深度期待着研究人员。 ” 142这表明,在保留所有权的买受人的期望权利的民法理论,一个主要困难,只有在深入研究,然后思想所有权保留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个制度的效益,服务于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或者看看这里: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变化在架构上处理的对塑造的研究倾向於集中於这份鉴定的影响的原素一种变化的成功处理,并且最永远导致指导在变动管理过程中的实践。
这样的指导的例子工程变动管理的一个概念 [2],最好有效的控制改变的惯例 [3],一一般
发布一个更换命令请求的程式 [4],一个分析降低建设更换命令的总的比率的方法[5],一本最佳实践指南提出最佳实践建议对於在工程上的变化的有效的管理来说 [6],并且一项先进的工程改变管理体制 [7].关於变动管理和评估的上述文学主要使两者中任何一个聚焦在变化的鉴定上处理,控制改变的最佳实践建议在工程生命周期期间,或者关於对变化的评估
对一个单个的工程参数的影响。
大部分讨论是用无条件模式提出同时小注意被支付塑造依靠的数据或者类比反覆的循环
从未预料的产生的并行设计和建设变化和他们的对工程性能的随后的影响。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有一个清楚的需要调查研究工作的工业集中於塑造这从属性,特别为多学科的因果,和计画这样的反覆的任务。
为变动管理发展的一些电子系是描述设计资料的综合系统,记录设计
基本原理,使设计协调和变化变得容易,和通知用户把归档变化。
这些系统被开发主要处理无功的变化,特别是设计变化。
研究在这文章内提出集中於两前摄和无功的变化。
无功变化描述事件什麼时候一变化发生和要采取行动补救的工程组织开始这种变化的结果。
当前摄的变化时描述事件什麼时候一变化很可能发生在里一稍后阶段和项目研究小组计画使破坏性的效应减到最小这些变化。
因为总是的变化的影响关心开业医生,在被提议的系统方面的变化影响的概念被在以后的章节里提出。

毕业论文 用英语怎么说?

毕业论文的英文翻译是thesis,音标是英 [ˈθi:sɪs]   美 [ˈθisɪs]  。

n.论文,毕业论文;论点,论题;命题

1、There is no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his thesis.

他的论文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

2、How well does this thesis stand up to close examination?

这个命题经得起推敲吗?

3、He has finished his thesis.

他的论文完成了。

4、She's finished writing her thesis.

她那篇论文写出来了。

5、Please write an abstract of this article 〔 thesis 〕.

请写一份这本书〔这篇论文〕的摘要。

The article has a clear-cut thesis and arguments, but lacks reasoning.

文章论点、论据鲜明,但缺乏论证。

毕业论文英语翻译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语翻译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英文化妆品的翻译

摘 要: 名称的翻译对于化妆品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寻找一个汉译英文化妆品名称的好方法。作者首先介绍了翻译对品牌的重要性,接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了讨论,然后介绍了中英翻译的四种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为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翻译 品牌 化妆品

品牌是由制造商或商品经营者确定的产品徽标。一个良好的品牌翻译将提升该产品的价值,它会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购买热情,甚至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为了迎合消费者,在新的市场,品牌名称应翻译得当。

根据奈达的等价翻译原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杨朝燕,2001:45)。广告业的大师黄�先生也曾说过:“作为业内人士,我们的工作是要富有创造性的翻译。”(周兆祥,2000:55)因此,在翻译品牌名称时,译者不仅要知道英文单词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理解它的文化内涵。这样翻译时才能够正确理解英文品牌的含义,解决文化冲突,吸引消费者。我以外国品牌化妆品为例,讨论翻译的方法。

1.影响英文化妆品品牌翻译的因素

品牌与文化就像是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亲密朋友,哪里有文化,哪里就会有品牌。品牌实际上是一座搭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之间连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一般来说,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标准、价值观、认知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已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品牌的翻译变得非常重要。

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品牌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会限制品牌的文化内涵。虽然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西方和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他们更喜欢使用人名、地名或《圣经》中的词汇来命名一个品牌。但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集体主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给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寻求统一的概念,而西方则充斥着价值膨胀和冒险精神。举个例子:“安娜苏”,这个是一个国外化妆品品牌,也是它创始人的名字。这就是一个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很好的解释。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审美标准是指衡量、评价对象审美价值的相对固定的尺度。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产品,译者必须认真翻译品牌,才能使翻译的化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认知和审美心理。例如,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著名的香水“Poison”,这个是迪奥公司在1985年专门为西部妇女设计生产的,以满足她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该产品在西方市场销量极好,“神秘和令人难忘的”是西方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共同感受。但是在东方,女性往往更温柔、安静,它被翻译成“百爱神”而不是“毒药”,说明译者选择了适应其民族特点和文化价值的语言。总之,在翻译前译者应该先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在全球市场上更好地翻译。

2.翻译方法

品牌名称的翻译是一个转换和再造的过程。追求同等价值的信息是成功翻译的关键因素。

2.1音译

音译是指根据其目的语发音用近似发音的汉字进行翻译。以“Maybelline”为例,中国将它翻译成“美宝莲”。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含义,“美”是指它将会让使用它的女性变得美丽动人;而“莲”是指莲花,表明这个美容效果会使消费者像一个美丽的莲花自然清爽。这些都表明它的功能是让消费者比以前更漂亮。

“Clean&Clear”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该品牌被翻译成“干净清透”,它就会失去翻译之美。该品牌被翻译成“可伶可俐”,与品牌原名一样使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也有一个类似的原始发音。同时人们将永远清楚这个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是可爱的年轻女孩。

“Dove”的本义是鸽子,在国外这是一个温柔和可爱的象征。但在中国,鸽子只是一种鸟类。作为皮肤美容品,如果翻译为“鸽子”,很难被公众接受。因此,在中国它被翻译成“多芬”,意味着更多的芬芳。

还有更多的例子:“EsteeLauder”被翻译成“雅诗兰黛”,“SISTEIN”翻译是翻译成“希斯汀”,“Elizabeth Arden”被翻译成“伊丽莎白・雅顿”等。

2.2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品牌的内涵来翻译,有利于消费者记住该品牌。相比较音译,意译更加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例如,化妆品“BIOCEAN”被翻译成“碧欧泉”。“BIO”是指“生物”,“OCEAN”的意思是“大海”,将海洋生命之美延伸至自然之美,但如果使用音译,将会翻译成“比奥希昂”,显得烦琐和不雅,而“碧欧泉”则避免了这些缺陷。

“Uriage”是一个化妆品的名称,也是阿尔卑斯山中一个温泉的名字,那里的温泉专门用于治疗皮肤问题。作为一个化妆品品牌,“依泉”是一个好的翻译。翻译品牌的同时也展示了该品牌的组成成分和产品功用。

2.3创造性翻译

创造性翻译认为音译和意译都有一部分缺陷,为了达到音、义的完美结合,译者创建另一个单词或词组来充分展示产品的功能。让我们以“Plantesystem”为例。这个品牌是由法国最大的医疗化妆品厂生产的。它的中文意思是“植物系统”。但译者翻译成“欧萃碧”。这种转换不仅使消费者感觉良好,而且强调这是一个来自欧洲以植物为原料的化妆品。

2.4不译

不译即不进行翻译,只是使用原来的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汉字、少数民族语言、外来词和字母可以作为商标注册。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厂商在中国直接注册商标品牌。这样既可以节省翻译费用,又确保了该品牌的异国情调。“VOV”、“HR”、“DHC”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3.结语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认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翻译必须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保留其民族特色和品牌的魅力,使原来的语言承担所有的信息和功能。一个成功的品牌翻译,能给消费者深刻印象,而失败的翻译,会令消费者失去兴趣。为了更好地表明外国化妆品的魅力,译者应该寻求最佳的方式来翻译品牌。如果我们将市场比喻成一场战争,成功的品牌名称就像一面旗帜永不落。如果一家公司想打开国外市场,就必须打动消费者。因此,品牌名称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朝燕.跨文化广告传播与商标翻译[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4]周兆祥.翻译与人生[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摘要】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需要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差异及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完整,翻译出的作品才会忠实于原作。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差异;理解与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了解这些差别,翻译出的作品肯定会洋相百出、词不达意。因此,要想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难题,关键是要了解汉语与英语的区异。一般来说,所涉及到的汉英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语法结构严谨,汉语遣词造句形式灵活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汉语和英语的习惯用法不同。汉语中某一说法本来是很清楚的,谁也不会误解,但如果生搬硬套,逐字译成英语,就很可能词不达意,甚至还会引起误解,闹出笑话,或铸成大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在译文中增补适当的词,把原文中暗含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如果想当然地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贻笑大方了,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另外,汉语中的典故、谚语等,汉语读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语读者就不见得能懂,因此翻译时就得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性的词语。例如:

“班门弄斧”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译作Lu Ban, 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许人,因而也就无法理解本句子内在含义。

二、英语句子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汉语句子似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译文一听就是翻译腔调,语言色彩大打折扣。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例如:

原文: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for a long time?

译文: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了,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长时间困扰着我使我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绕嘴。

三、英语中被动式居多,汉语中主动式居多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被动式使用较少,我们叙述一种行为的时候常采用主动式。而英语则不然,大量的及物动词可以用被动式,不少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也可以用被动式。例如:

(1)English is spoken here. 这儿讲英语。

(2)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欢迎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

汉语的被动句子,从结构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如“被”、“受”、“遭”、“给”、“挨”等;另一类则不带这种标记。普通而常见的是后一类。但不论哪一类,译成英语时基本上都可运用被动语态。例如:

(1)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He wa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n.

(2)这个问题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now bEing studied.

但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动标记的句子都一定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式。比如“老太太被风吹病了”,若译成“The old lady was blown sick by the wind” 就成了中国式的英语了,而只有译成“The old lady fell ill because of the draught.”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思维习惯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it”之类的话,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而在我国, 自古就“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时爱说“吃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了,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没吃呐”,实际上是个应酬。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或“A:Hi! B:Hi!” 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对于“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分别意译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实传达原文的含义。

五、物指联想差异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动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从翻译的角度总体说来,动物比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译语与原语存在对应的关系,翻译时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现原语形象。例如:

(1)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个狐狸。

(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另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这种动物形象的转换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为另一种动物形象, 也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成人的形象,例如:

(1)Talk horse.吹牛。(horse译为“牛”)

(2)Black sheep.害群之马。(sheep译为“马”)

(3)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译成“人”)

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动物形象的喻体转换丰富了动物成语的内涵,同时,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别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

【参考文献】

[1]张道真2002《张道真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范仲英 1994 《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喻家楼 1991 《汉语成语英译词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