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上层建筑,尤其是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1 改革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近几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成功的经验就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添砖加瓦。我国当前的实际是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各阶层的矛盾突出,这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既要符合我国政治体制的总体要求,又能协调好各方的利益,解决好各种矛盾。这就要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国情的整体“大数据”,将大数据与改革的政策相融合,并运用于指导改革的过程,推动改革的发展与完善。
1.2 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兼顾
党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者,更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的大方向不动摇,将改革稳步推进。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对政府机构进行合理配置,对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科学分配,加强政府运营制度的建设,革新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共同推进政府体制的整体改革。
1.3 重视民主的基础性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政府出台重大改革决策前,必须发扬民主的基础性作用,要深入到群众中,深入到基层,将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创新思路和改革方法实践到改革中。忽视甚至反对民众的心声,闭门改革是注定会失败的。同时,要约束政府改革的权力,严禁个人和部门的利益影响改革政策,保证改革过程的规范化和改革成果的制度化。
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法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需要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更需要注重科学的办法,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在方式方法上注重以下4个方面的统一。
2.1 统一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改革各项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妥善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改革筹划者具有统一的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规律是客观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然要求。而行政管理体系的发展规律就是一种矛盾论,是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的衍生与解决,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推动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发展。改革筹划者在筹划整个改革体系时,应当将在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规划,同时也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思维,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地去解决问题。
2.2 统一近期重点目标与长远目标
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需要坚持的任务,贯穿于整个社会化进程的始终。因此,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非常重要,只有将目标明确、把方向把握好,才能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少走弯路。同时也应注意到,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也不同,改革具有阶段性。将每一个阶段五年一规划,十年一计划,将每一个规划与计划完成好,一步一个脚印地使改革有序推进,最终实现改革的深化。
2.3 统一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只有注重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提高。行政体制改革更是如此,每一届政府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颗螺丝钉,看似渺小,却是必不可少。只有每一届执政者针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一定的举措,才有为改革最终的成功作出保证,否则只能是保持不变甚至是向更糟糕的方向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体制改革并不要求执政者大刀阔斧地改革,声势越大、动作越大,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改革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需要有一个缓慢的适应阶段,而“大改革”恰恰只注重了改革这个行为,并没有将成果进行巩固,最终可能导致旧习、陋习卷土重来。
2.4 统一上下的参与和推进过程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次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进和百姓的积极参与。行政体制改革不仅需要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被动改革变为主动改革,减少改革的阻力,将鸡蛋由内打破爆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样的改革才能成功,才能使我国的行政体制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与实事。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并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相协调,最终推动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完善,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的规范化。
中国电子政务对策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对62个国家(其中,39个为发展中国家、23个为发达国家)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竞争中的竞争力要素之一;也是提升国家和地区全球竞争力,争得经济和社会发展“先机”的关键。
但是,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一样,不是一件轻易就能成功的事情。据StandishGroup的报告,美国2000年所有的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技术项目中,就“预算”、“功能”及“按时完成”三个指标衡量,大约只有28%算是成功的,23%的项目被撤销,其余的项目只能说是部分成功,不能完全按上述三个指标完成。因此,如何实现由“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过程。世界各国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硬件>软件>应用,即重硬件轻软件。应用开发严重滞后。现在,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如何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确实值得探讨。
国外:经历了四个阶段
当前,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第二个特征是,就电子政务的内涵而言,更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两个主要的特征,是由于发达国家经过近50年的信息化进程,政府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种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从而有可能利用互联网将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和功能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互联网为重新构造政府和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
政府在网上发布信息是电子政务发展起步阶段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主要是通过网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手册、组织机构、联络方法等。
2.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
政府除了在网上发布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这个阶段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户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政府制订的表格(如报税表)。
3.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
政府与用户可以在网上完成双向的互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户可以在网上取得报税表并在网上填完报税表,然后,从网上将报税表发送至国税局。
而政府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就某个非政治性的议题(如公共工程项目)在网上征求居民的意见,使居民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决策等。
4.网上事务处理
援用上面举过的例子,国税局在网上收到企业或居民的报税表并审阅后,可以向报税人寄回退税支票,或者在网上完成划账,将企业或居民的退税所得直接汇人企业或居民的账户。这样,居民或企业在网上就完成了整个报税过程的事务处理。
政府的许多作业原来是以纸张为基础的,现在则变成电子的文件了;政府与居民的“接口”原来是在办公室,或者在柜台和窗口,现在则转移到计算机屏幕上了。因此,需要调整原有的某些政府部门及某些人员设立一些新的部门及新的岗位;重组政府的业务流程。只有这种改造实现了,电子政务才会真正地趋于成熟。
信息技术在中国各级政府中的应用起步较晚, 许多政府部门不仅还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管理信息系 统,甚至在许多地方,数据处理的能力也还十分落后。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有利于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文化。电子政务的发展,无论在它的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阻力,特别是当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某些部门或集团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对策一:
审慎规划,小步快走
“想得要大,起步要小,扩张要快”是全球对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一个共识原则。
“想得要大”,是根据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期,审慎地确定电子政务长远的发展目标。这个规划的目标应该是产出明确的,可以测量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规划要“大处”着眼,“远处”着眼;要有充分的洞察力和想像力。“起步要小”是要以小的、容易实现的、效果明显的项目起步,确保初战必胜;或者,将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项目组织实施。
“扩张要快”是在已经取得经验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系统扩张的步伐,尽快拿下这个系统所应有的全部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策二:
合理设置优先级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问题,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能力的建设。
从经济效益出发的优先级设定
经济效益显著的电子政务项目可以列举下面一些例子:
(1)增加税收:包括各种税收管理系统以及各种费用管理系统。
(2)财务管理:包括工资管理、支付和开支管理、各种投资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等。
(3)资源和计划管理如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信息系统、土地与地产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系统等。
(4)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如工商企业管理系统、经济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以及各种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及服务系统等。
从社会效益出发的优先级设定效益比较明显的电子政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面向居民的各种服务系统:如居民登记系统、护照发放系统、驾照发放系统、证件防伪系统、社会保障系统等。
(2)警察与公安系统:如出入境管理系统、罪犯管理系统、监狱管理系统、毒品管理系统、交通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及其它的公安管理系统等。
(3)公共教育和文化系统:如电子入学管理系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明查询系统、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社区公共信息中心等。
(4)医疗与保健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网上挂号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网上药物销售系统、器官移值信息中心,血液中心、医疗保险系统等。
(5)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系统如环保信息系统、气象预报系统,地震监测系统等。
3.从政府自身建设出发的优先级设定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列举以下几类:
(])提供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如安全情报系统、首脑机关的各种监控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公文流动管理系统、内部通信系统、信息与知识管理系统等。
(2)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如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瑚系统、电子采购系统、政府工程招标系统等。
(3)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
如各种法律信息系统、政令信息系统、文件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
对策三: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
从国外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央政府各部门,还是地方政府, 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均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逐个环节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固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不利于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政府的重构。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政府重新“梳一次辫子”。把那些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的辫子”先梳理出来。等到按照优先顺序排完后,“辫子”末稍的业务流就是要转变的政府职能;而那些没有梳理进“辫子”的部门就是要调整的政府机构。
对策四:尽早实施标准化
中国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此庞大的电子政务建设规模,如果采用个体经济的办法任由安全越好”。一个门需要几把锁,取决于门里放了什么东西。显然,锁越多,安全的成本就越高,门的使用效率就越低。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系统要求,实现“恰到好处”的安全。换言之,在设计系统安全措施的时候,必须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综合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之间的权重,并求得适当的平衡。
目前,国内有一种倾向,好像建一个系统要搞一个独立于互联网的专网,理由是要确保系统的安全。专网太多,不仅将使电子政务的投资急剧增加。而且,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专网太多,还给政府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造成许多壁垒,降低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信息系统的效率,给中央政府获取信息带来了很多困难,利少弊多。
2.安全管理体系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等四个环节来加以规范化并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1)安全评估
什么系统需要专网,什么系统不需要专网;什么系统需要加密措施,什么系统不需要加密措施,应该通过系统的安全评估来回答。安全评估应该从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确定系统中的信息究竟有多么重要,比如在安全上究竟受到哪些潜在的威胁?这些威胁有多么严重?如果信息或系统受到侵害将造成什么后果?……这样才能确定系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措施。
(2)安全政策
在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安全政策,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分类、与安全等级相对应的安全措施的要求、对参与系统开发和运行的企业(特别是外企)的要求和约束、系统安全的审计、安全问题的报告制度和程序、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应急措施等。
(3)安全标准
在电子政务安全政策的指导下,需要制订具体的、针对每一个安全等级的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系统的安全,运行的规范,数据和软件的备份,系统的物理安全等。有了标准,每一个政府信息系统只要“对号入座”,参照标准执行即可。这样,不仅有利于安全管理,还可以节省各个部门和系统在安全问题上耗费的人力和财务资源。
(4)安全审计
每一个政府信息系统在建成和运行的过程中,都应该接受部门的安全审计,以确保政府的安全政策和安全标准得到落实。
在中国,政府信息系统对于网络的使用可以考虑分为公用网、公用专用网(虚拟专网)、和专网(光纤网)三种登记。根据安全评估的结果,依照安全标准选择使用。
关键还是“政务”
实践证明,“电子政务”中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遇到两个主要难点:
一是电子政务的一体化问题,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既然要实现“一站服务”和“无站服务”,涉及跨部门和跨地区的政府业务处理就必须实现一体化。但是,由于职责的划分和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要实现部门之间以及地方之间的协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二是数字鸿沟的问题。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互联网为其基础设施,而电子政务也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事实上,那些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可能正是那些无法上网的人。为了克服这个难点,许多国家都想出了许多办法。如意大利的博格纳市向所有的居民提供免费上网和电子邮箱;加拿大和新加坡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计算机的补助。
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还面临两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其一是个人隐私问题,去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65%的居民希望电子政务发展的步伐慢一点,重要的顾虑就是担心隐私无法得到妥善的保护。虽然一些国家已经完成了相应的立法,如数据保护法,但是仍然无法解除居民的忧虑。另一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是安全和认证问题,特别是第三方的认证问题。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即把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当作是技术人员的事,认为给了钱,事情就可以办成。事实上,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回避。因而,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的关键还是在“政务”上。
军事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联接世界各地的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自动化的信息网络,极大地
提高了信息传输能力,在促进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在军事领域内正
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爆发了一系列高技术下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是用旧方式进行的
一场新武器装备战争,它是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的雏形。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可以看出,以微
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激光、传感器、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内的现
代信息技术是当代影响战争和军队发展的各种新技术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高技术,是未来"对
武器装备水平以及军事力量结构的发展起第一位推动作用的技术",是这次军事革命的核心和
基础。因此,高技术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信息技术的战争。
随着军事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部队的组织指挥机构已经从面向武器系统进行组织的战
斗集体转变成为面向信息系统进行组织的战斗集体。所有这一切必然提出非常严格的信息要
求,如何切实有效地收集、掌握、处理、传送和表现诸如战场环境、敌我友三方兵力编成、
武器性能、指挥员特点等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料,则成为未来信息高技术战争要突出解决的关
键问题。而迅速崛起的多媒体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解决上述问题中表现出不可替代的
作用,以致于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在军事领域内也相应地掀起一个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热潮
。
一、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历史上,许多新技术一出现便首先在军事领域中得到应用,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作战指挥与作战模拟
这方面的典型应用有作战指挥自动化(C3I)系统。该系统在情报侦察、网络信息通信、
信息处理、电子地图、电子沙盘、战场态势显示、作战方案选优、战果评估等方面均大量采
用了多媒体技术。其它如多媒体作战对抗模拟系统、多媒体作战指挥远程会议系统、虚拟战
场环境等也都大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
2.军事信息管理系统
多媒体技术主要用于军事信息查询以及在军事情报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送、检
索过程中表现出的多媒体化,即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这方面的典型应用有多媒体装
备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后勤支援系统、多媒体情报信息管理系统等。
3.军事教育与训练
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例最多。如军事院校自行研制了大量的军事基础课和专
业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了节省使用实际武器装备的费用,各军兵种均研制了武器装备操
作使用的多媒体仿真模拟系统,以及武器装备维护、保养等多媒体指导与训练系统。
4.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及应用
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数据和模型可视化技术,使武器的研制与
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差错率大大降低。在战斗机驾驶员座舱中,由于采用
了多媒体综合控制,有效地减小了驾驶员的紧张心理,提高了作战反应能力。
5.军事娱乐与游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档的军事型电子游戏光盘软件纷纷出现。操纵各种战斗
机的空战、驾驭舰艇的海上大战、反空袭的地空大战、两军对峙的坦克大战等,栩栩如生的
画面、绘声绘色的场景使人们在消闲中学到了现代军事技术和知识。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将多媒体的应用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从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模式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终端用户方式的应用
二是开发式应用模式;三是为面向军事应用而进行的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的研究。
当前,军事系统各部门、各专业都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为本部门学习和应用高新技术
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这种应用的成果也最直接、最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要注意应
用系统的开发策略与总体规划的研究,避免盲目性。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设备和资金合理投入
,所研制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升级性,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互联性强。多媒体应用系统
是一个资金与技术投入均较高的工作,各单位主管部门均要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多媒体开发平
台和开发工具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二、典型的军事多媒体应用系统
1.美军作战仿真网络SIMNET
该系统是一个分布式广域网多媒体仿真系统。这个系统将分布在美国和德国11个城市的
设备和人员用计算机网络联接成一个大的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了约260个地面装甲
车辆仿真器和飞机飞行模拟器,以及通信网络、指挥所和数据处理设备等。通过这个系统可
以训练多兵种多层次的军事人员和团组,也可对武器系统的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估。之后又在
SIMNET的基础上发展了DIS(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范围扩展到包括陆、海、空各军兵种武器
平台综合仿真环境,实现了体系对抗仿真。
系统在分布交互仿真、网络接口与通信、仿真客体的表现形式和数据传输、火力与兵力
的计算生成等方面大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使"作战"参与者可以看到在地面
行进的坦克和装甲车,在空中飞行的直升机、歼击机和导弹,在水面和水下游弋的舰艇;可以
看到坦克行进时后面扬起的尘土和被击中时燃烧的浓烟;可以听到飞机或坦克的隆隆声由远
而近,并能从声音辨别出目标的方向和速度。参与者可以用自己驾驭的武器瞄准、射击上述
目标,也可以驾驭操纵各种仿真装备。总之,在作战或实战演习中的各种能被人感知的信息均
被系统以多媒体综合处理与表现形式再现出来,形成了一个逼真的战场环境。
2.飞行模拟器(Flight Simulator)
现代军用飞机是多种高技术集于一身的武器装备,其高性能的动力装置、精确的导航系
统及复杂的电子系统要求飞行员必须具备精湛的驾驶技术。由于在真实飞机上训练驾驶员耗
资大,又受到空域场地的限制,多年来人们都采用飞行模拟器来训练飞行员。在实现飞行模拟
器的种种技术中,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占有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地位。
一般飞行模拟器由下列四部分组成:
(1)座舱系统
具有和真实飞机(所仿真的飞机)一样的布局。主要包括:
·仪表显示系统 实时显示飞机的各种飞行参数和机载系统的运行状态。
·操纵负荷子系统 给飞行员提供操纵杆、舵时的负荷力的感觉,与在真飞机上一样,随
着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舵偏角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音响子系统 给飞行员提供如发动机噪音、气流噪音、轮胎滚动的隆隆声等各种音响
效果。
(2)视景系统
为飞行员提供座舱外的前视景象,包括机场跑道、田野、建筑物、灯光、河流、道路、
地形地貌等。还能模拟天气的能见度、雨、雪、云等气象条件以及昼夜景象、空中及地面的
活动目标的图像,使飞行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运动系统
为飞行员提供了动感。通常采用六自由度伺服液压系统将整个座舱托起,模拟飞机飞行
中的各种姿态。
@@50D19000.GIF;图1 SIMNET作战仿真系统网络@@
(4)计算机系统
是飞行模拟器的核心,其模拟训练软件具有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实时交互、控制、
表现等多种处理的功能,是一个典型的高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图2是飞行模拟器的原理框图
。
@@50D19001.GIF;图2 飞行模拟器原理示意图@@
飞行模拟器是最早,也是最全面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典型系统之一。由于其巨大的经济
和军事效益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有关单位也已研制了多种型号飞机的飞行模拟器。
3.多媒体导弹仿真训练系统
该系统是一套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导弹训练仿真系统。它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
和交互性,使操作手摆脱了第一代训练仿真器单调乏味、以字符文本为主的交互方式,代之以
生动逼真的实弹仿真操作控制台和操作训练环境,使训练人员能以更直观生动、方便的方式
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操作模拟子系统
采用触摸屏模拟实际操作面板。模拟面板上显示了实际操作面板的各种开关、按钮与扳
键等操作部件和系统的各种仪表、指示灯等反应体部件的图像。操作手根据操作规程(系统
可以语音形式提示)对导弹系统操作时(触摸有关操作部件的图像),相应的系统状态反应就在
反应体图像中显示出来。
(2)环境仿真子系统
逼真地显示或再现了实际操作现场的场景及各种音响效果。
(3)导弹原理与结构子系统
以多媒体形式供教员和指挥员对部队战士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是交互式课件系统。
整个系统不仅能真实再现训练场景及操作面板的外观布局,在操作训练中正确模拟各种
操作口令和控制面板上的各类响应及显示现象,还具有对错误操作系统的提示(语音及文字方
式)及评定训练成绩的功能。系统研制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所研制的系统软硬件稍
加修改即可用于其它以操作面板为主的训练器材中。
4.军队院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随着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军事训练和院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加快
了步伐。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适应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的"军队院校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最近在空军工程学院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图3是系统网络结构图。
@@50D19002.GIF;图3 系统结构图@@
系统采用交换式以太网、多级树状星型拓扑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1)控制台子系统 是整个系统的指挥调度部件,教师用其控制课堂的教学活动,系统的大
部分功能都是通过它来完成的。
(2)教师机子系统 是系统的主体用户——教师操作的部件,主要完成用于教学演示课件
的运行,以及诸如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工具的运行。
(3)学生机子系统 是系统的客体用户——学生操作的部件,主要完成教学信息的接收及
电子举手功能等。
该系统从全面培养人才素质入手,设计并实现了网络教学平台、网上常用操作、课件管
理等三个方面的系统功能。系统通过网络将传统机房或电脑教室的微机、各专业教室的电化
教学设备联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各种软件教学资源共享,尤其是各种教学课件的多媒体信
息能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共享,从而实现了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形象,提高了教学质量。网络与全军和国家教育科研网联网后可
进行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多媒体信息综合处理、实时传输、控制及表现等方面克服了一
些技术难点,达到了实时性的要求。
三、展望
在军事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从武器模拟仿真领域发展到作战指挥、军事信息工
程、教育训练、武器装备革新直至办公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应用前景日益广阔。但是,我们也
应看到,多媒体技术还是一门新兴技术,无论在其基础理论技术还是开发方法和工具平台等方
面都还处于逐步发展完善之中,也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关解决。当然,目前距离多媒体技术的
最终目标——多维信息处理的"人性化"(或适人化)还相差甚远。随着越来越多的军事技术人
员投身于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来,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多媒体技术在军
事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多媒体必将为新军事革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