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2023-12-06 20: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 刘凌.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2) . [2] 于承恩. 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绩效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1) . [3] 李明睿.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03) . [4] 章思平. 浅议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 现代商业, 2009,(02) . [5] 靳荣利.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模式实践的研究[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7]何谓第三方物流[J]. 广东交通, 2008,(05) . [8] 王玲玲,李晓萍.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01) . [9] 马普. 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 2009,(01) .

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宝珠,王颖. 基于ANP的企业物流外包服务评价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10,(2).
[2]彭本红,罗明,周叶. 物流外包中的最优契约分析[J]. 软科学,2007,(1).
[3]刘福华,陶杰,黄秀娟. 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与防范[J]. 物流科技,2005,(7).
[4]黄玉华.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物流外包决策研究[D].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2009.
[5]黄赪. 金恒利公司物流外包服务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10.
[6]徐娟,刘志学. 基于实物期权的物流外包成本风险[J]. 系统工程,2007,(12).
[7]熊吉陵,雷霆. 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及策略简析[J]. 中国市场,2008,(2).
[8]李桂艳. 物流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J]. 经济与管理,2008,(5).
[9]杨淼,邵鲁宁. 浅析物流外包[J]. 上海管理科学,2004,(3).
[10]涂筱兰. 生态坊化妆品有限公司物流外包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2004.
[11]陈文粤. 成都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物流外包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2007.
[12]戴一兵. 广州地铁运营物资采购物流外包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09.
[13]宗涛. 外包关系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绩效的影响[D].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2009.
[14]田宠. 家具企业物流外包的策略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10.
[15]张洁. 基于WNN的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测研究[D].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2009.
[16]刘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外包激励机制研究[D].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2009.
[17]姚卓顺,鲁雅萍. 基于企业物流外包的第三方物流选择[J]. 科技和产业,2010,(8).
[18]田宇. 从物流外包到物流联盟:契约机制体系与模型[J]. 国际贸易问题,2007,(2).
[19]罗勇,卿海锋. 物流外包和自营物流的比较分析——以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为例[J]. 物流技术,2007,(5).
[20]赵卫华. 物流外包——烟草商业物流的方向[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1]袁志锋. 企业物流外包与物流企业博弈探析[J]. 中国市场,2008,(10).
[22]洪怡恬,李晓青.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外包风险分析与评价[J]. 物流技术,2008,(9).
[23]顾睿. 生产企业物流外包中甄选最佳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模型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2008.
[24]曾叶. 物流外包及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2006.
[25]陈志. 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及物流外包决策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2007.
[26]马鹏,刘斌,徐国强,李秋香.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双向选择模型[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1).
[27]招莉莉.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D].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2009.
[28]记者 阮栩. 物流外包好看不好吃?[N]. 信息时报,2003-01-23(C04).
[29]程凯媛.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物流科技,2009,(2).
[30]田宇,阎琦. 物流外包关系中物流服务需求方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7,(5).
[31]胡从旭.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问题探讨[J]. 物流科技,2008,(11).
[32]刘联辉,王坚强.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3]王淑云. 物流外包的效益及外包区域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4,(8).
[34]记者 鲁松实习生 时琪. 淮矿物流大市场“第三方物流外包”成功运作[N]. 淮南日报,2008-08-10(001).
[35]杨树果. 物流外包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价[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0,(4).
[36]俞仲秋. 当代物流外包中企业战略关系矩阵的探索与研究[J]. 物流科技,2011,(4).
[37]俞仲秋. 当代物流外包中有效沟通系统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2011,(3).
[38]杨涛,孙军伟. 物流外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述评[J]. 价值工程,2011,(13).
[39]虞上尚,刘丹. 基于承包商视角的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 物流技术,2011,(7).
[40]王宇楠.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物流外包策略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41]周立军.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10,(21).
[42]郑平,何雪君. 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矩阵模型[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1).
[43]李朝敏. 浙江省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程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2011,(2).
[44]陈兰芳,吴刚.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7).
[45]公彦德,李帮义. 三级CLSC物流外包与废品回收的临界条件整合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10,(2).
[46]周湘峰. 生产企业物流外包决策行为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0,(5).
[47]刘艳锐,孙福田,索瑞霞,孙玉凤. 基于效益最优的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量化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10).
[48]怀劲梅,颜慧. 基于供应链环境的物流外包风险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6).
[49]余泳泽,马欣. 物流外包中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的治理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10,(12).
[50]包祖琦,杨斌. 非对称信息下企业的物流外包服务商数量选择模型[J]. 物流技术,2010,(12).

关于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论文参考文献

1 紧抓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 全文快照 汪丽 甘肃科技-2007年1期
2 第三方物流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全文快照 李延平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2X期
3 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VMI的机遇及对策分析 黎红 李莹 物流技术-2006年8期
4 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袁士超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8期
5 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陈牛生 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期
6 把握机遇 发挥优势 加快铁路货运代理向第三方物流转变 刘颖 科学与管理-2005年2期
7 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雷芳芳 北方经贸-2004年7期
8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面临问题及机遇 王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2期
9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加快铁路货运代理向第三方物流发展 智建乐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年B03期
10 货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 许伯年 水运管理-2003年4期
11 加入WTO后中国第三方物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林红菱 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12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机遇和要求 张作恩 煤矿现代化-2003年2期
13 抓住机遇,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黄海睿 上海港科技-2003年3期
14 第三方物流:企业难得的机遇 丁庆余 江苏企业管理-2002年7期
15 第三方物流带给邮政的机遇 杜振华 王永江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期
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李新 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B期
2 第三方物流公司面临新的挑战 王璇 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5期
3 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雷芳芳 北方经贸-2004年7期
4 奥运物流挑战中国第三方物流 韩运实 张晓丽 科技信息(山东)-2003年10期
5 加入WTO后中国第三方物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林红菱 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6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罗霄 吴凯 中国第三产业-2002年6期

第三方物流论文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

摘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实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动因, 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配送新概念、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方向、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和物流供应链资源、审视物流配送战略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手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

加人后,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明显加剧, 在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出现了诸如,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年月, 政府高层主管官员宣布, 中国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 并将逐步取消对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也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家分店。而巨头的物流配送无论从方式上、战略上, 还是在物流设施和配送技术上都是一流水平。研究第三方物流配送在物流业中的发展有意于我国企业提升物流整体作业水平, 更好地应对海外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冲击。

一、第三方物流配送何缘在物流领域盛行
进人世纪年代以后, 物流系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物流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环境变化使企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脱离现代物流管理的生产、销售活动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又使物流企业本身在急剧的环境变化中提高了管理能力, 并产生了对生产、销售的能动作用。
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进人世纪, 中国人的生活意识已从原来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转向追求小康和生活的质量。这种生活意识的变化, 在随着经济社会向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人口结构高龄化急剧转变的基础上, 推动了消费者价值的多元化以及生活类型的多样化,其结果是消费开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强化了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
2、多品种、少数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流行商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使得厂家要完全预测特定商品的流行程度十分困难。正因为如此, 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开展多品牌战略, 即将原来的产品加以改良, 附加各种机能, 形成产品间微妙的差异。实施多品牌生产和销售战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从原来厂商生产主导战略转向消费主导的商品生产战略。这种转换改变了原来专职单品大量输送、储存的物流管理活动, 要求物流既讲求效率, 又能促进生产、销售战略的灵活调整和转换。
为适应消费个性重点化、多样化要求, 一方面零售业中以家庭用品为进货品种广泛的连锁店、购物中心等业态的销售额急剧扩大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类型的多样性, 零售业中通宵营业的小时店便民店或以利用汽车购物为前提的郊外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也相继诞生, 并实现了快速成长, 这些都改变了原来的流通格局, 同时也推动了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和系统化管理的发展。
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
零售业中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厂商多品种生产相对应, 无论在百货店、超市, 还是小时店等新型业态中, 经营的商品品种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 由于政策、环境、房地产价格等原因, 店铺的规模和仓库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特别是在大都市中, 由于人口密度大、地价高昂、消费更新快、环境规制严格等原因, 更加限制了仓储点和仓储空间的扩大。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提高店内管理效率, 通过加快商品周转来抵消仓储空间不足等问题。如今国际上大型零售业的经营方针均已从原来通过新店开设寻求外延型发展, 转向充实内部管理和投资, 积极进行内涵型发展。除此之外, 另一个推动无在库经营的原因是, 由于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企业商品多品种、少数量生产,难以预测其实际需求量, 在这种状况下, 库存越大,零售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为了降低风险, 零售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压缩库存, 实现即时销售。
4、信息技术的革新
“ 无在库经营” 能成为现实, 首先是因为世纪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革新, 具体反映在系统和系统的导人。和系统自开发以后, 在商业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 并大大改变了流通绩效, 推动了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从带来的直接利益看, 系统的导人提高了现金流通作业的速度和正确性, 节省了人力成本, 实现了流通效率化。与此同时, 在软件利益方面, 通过对所蓄积的电子信息进行加工、分析, 可以作为经营战略决策的依据和信息来源。具体表现为, 可以据此及早把握“ 畅销品” 、“ 滞销品” 的状况, 提高商品周转率。此外, 将这种信息与顾客信息相连接, 可以推动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 进一步与系统相连接, 削弱在库水准, 使补充订货自动化成为可能。
5、进人世纪年代后, 流通领域提出3C概念, 即顾客消费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使得整个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企业面对一个快速变化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 为提高竞争力, 采取了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无疑, 物流配送要求更加及时迅速、方便快捷。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市场前景
第三方物流管理思想直到世纪年代才引起我国物流界重视。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 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1、物流集成商具有特殊功能
第三方物流有着物流集成商的特殊功能, 它提供的是一个计算机接口、一个接触点、一份合同, 买卖双方把所有与物流有关的业务交给这一个公司全权代理, 不管它是自己运作, 还是再去转包给别人。而第三方是与货主联系的惟一接触点。
2、第三方物流的利润空间很大
第三方物流除了给第一方、第二方带来利润以外, 自己也能获取利润, 如果利用更加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和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 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其赚取利润的空间会更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第期张卫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到国外办厂的同时往往也将第三方带去, 这样随着厂商市场的不断扩大, 第三方的市场也跟着扩大。
3、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性
由于第三方有现成的、比客户自己做要好得多的物流解决方案, 所以, 客户都非常愿意把物流外包出去, 从而, 第三方物流和客户之间就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供应链关系。据中国仓储协会年对全国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的企业将在未来一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 其中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 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
4、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渠道, 第三方物流迎合了这种需要
第三方服务的最大用户群通常是那些在杂货店销售的日常洗涤用品、纸制品、化妆品和食品等产品的制造商。市场领先的公司有一个重要趋向,就是把物流作为一个增值过程来管理, 反映了为赢得并保持顾客满意而采取的有力行动, 并在灵活性上做了额外的投人, 特别是适应特殊的或非常规的需求。这些公司存在着以下共同点这些组织力图通过物流的力量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 并通过运作一个有效的物流体系来支持此目标公司通过与服务供应者结成战略联盟来改善他们的资产。这些联盟使公司与其重要客户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些首先考虑到通过顾客满意来开发其市场机遇的公司, 努力与专业人员或第三方供应者一起确保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的根本能力。这样, 可简化流程管理, 而且通过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某些业务, 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本质上说, 物流联盟就是通过双赢, 力图使之作为整体的系统产生更高的效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