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创新的政治小论文

2023-12-12 00: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创新的政治小论文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2.2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2.3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87.8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7.9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8.3%,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1.35%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3.45%,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0.75%;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39.8%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

创新 政治小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的世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发展以及是否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如何。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注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最近,我读了一些关于介绍陶行知的文章和他的名言录,深刻地感知着陶行知的伟大教育思想,体会颇深。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提出了他的一整套思路。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对于创造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坦诚地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学生创造力以从事创造之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小孩子是有力量的。只要加入到孩子生活中去,便会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创造对小学生而言,只是指创造的结果是别人已有,而对本人是前所未有的、有意义的新发现。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培养。作为教师应确信:一般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潜能。如何去挖掘这潜在的能力呢?如,我在作文教学时,就时时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一件难忘的事》这篇习作时,我将作文题目改为《一件 的事》,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上中心词。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填“高兴”的,有填“委屈”的,也有填“后悔”的。这时,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将这个作文题目改为《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 》更合适。”我听了,不觉为他的提议而叫好。这个题目,不仅将难忘表现了出来,还点出了文章的中心。这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 二、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自尊心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挫伤了自尊心,失去了自信心,也就要丧失了“超常”的思维能力。而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正是学生好奇心与自信心充分表现的“温床”。我在教学中总是深入学生之中,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做一个引导学生探究真理的导师。在教学中,学生发表意见时我认真听;当学生的意见正确时,我给予肯定;当学生犹豫不定时,我给予鼓励;当学生意见错误时,我不及时否定,而是让其他同学补充意见,从而使有错误的学生从同学那里明确正确的东西,学生没有心理压力,问题也相应得到解决。

初中政治“创新文化我之见”小论文怎么写?500字,观点要正确。

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务。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认识音乐,获得审美的满足,并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
创新的普遍存在对于企业乃至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只有不断将创新应用于各个方面,才能不断发展,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青年一代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部分,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能更好的推陈出新,而非只是简单的继承。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应开展更多的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创新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推动社会发展。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 。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创新的基本含义是突破陈规、推陈出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创新也是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源泉。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丰富发展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丰富北京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内涵,增添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人文元素和科学元素。创新精神体现了北京人民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北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无不是与北京人民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紧密相连的。概括地说,北京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为从市民主体观念上看,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具有的思维、理念和态度,它本身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体现,从社会行为目标和结果看,创新是城市发展要努力达到的新成果、新境界,它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达到,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看,创新是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动力,如果离开了创新,社会与人的发展就会停滞或落后。创新精神与爱国、包容、厚德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创新要承载国家发展昌盛的使命,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蕴涵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创新的议论文800字作文

我们要学会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走向成功之路。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创新的议论文800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我们需要创新

创新是现代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与世界接近的一个链子,我们应该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它。不管是从事高新技术工作还是基层工作,而要推动它的进步,都需要将创新理念溶入到工作和生活实践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创新,创新不仅仅是在工作中得到锻炼,而是我们需要认真的去制造创新。创新是在原本的基础之上,再加上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来的东西。

创新让我们的创作欲望有了新的空间,对知识的求新有了更高的热情,它能让我们的脑细胞能够有更活跃的因素存在,它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更能体会到生存的价值。不管怎样,我们都始终要充满***的去生活。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让我们在工作或是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发现自己,也能从中培养自己多方面兴趣,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

创新是一个企业、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年代里,我们个人要有危机感,要有竞争的意识,而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少有人将各种主意、构思表露出来,并付诸于实践,这样做实际上埋葬了许多初萌发的创新闪光点,习惯了用新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实际上激发出一些创新构思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真正利用这些构思所做出卓有成效的实际创造性工作相对很难。在实际坚持理念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到底,你就一定可以尝到成功果实的甜味。

而我也相信,任何一个想好好生活的人都会去考虑怎样去创新,创新念头也是一种力量,它能让你淋漓尽至的发挥你的潜力。其实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优势,而你怎样为你的优势找一个舞台,那很重要。这个舞台能让你与他们拉开距离。再者,我认为我们学来的知识和技能是为社会服务的。当他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花了那么多的精力所学来的东西可能就是一种浪费。可是当一旦你有了创新的这种意识。你就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你就会行动。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很迷茫,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心情我根本没有办法学进去,因为我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创新都需要一个过程,当你有了这个相法以后,行动了,而未能一下子成功,你需要坚持,不懈的坚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完成你最初的梦想!

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到生命绿洲的快乐。创新的过程是美丽的,充实的。孕育着希望与憧憬,它因此魅力无限。吸引着我们为之奋斗,让梦想的翅膀劲舞苍穹,领略搏击长空的豪迈与洒脱。

学徒阿信没有按客人的要求而选择了更适合她的发型,虽然客人大发雷霆,但得到她朋友的肯定后登门道歉并指名要阿信理发。创新要敢于尝试,才能积累成功的财富,让人生闪耀别样的光彩。创新可能一开始并不被认同,但时间的洪流会带来最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有一种驱动力去促使人们更上一层楼。在尼罗河边散步的阿基米德看到农民提水浇地相当费力,经过反复研究与尝试,发明了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一种用螺旋在水管里旋转而提水的工具。阿基米德凭借着对机器的热爱和来自生活的灵感,敢于创新探索,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总有一种色彩令人为之倾倒,达芬奇为了画好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鸡蛋,细心琢磨弃而不舍。用画鸡蛋开创了全新的绘画生涯也由此创造了以独特手法勾勒出因神秘的微笑而著名的蒙娜丽莎。达芬奇经历了岁月风霜的考验,采撷到那最迷人的色彩。

总有一个方向促使人们向它发出挑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助手先后用了六年时间,做了三千多个杂交组合,像神农尝百草一样,日复一日地在一簇簇野草堆里搜寻。终于找到了他心中的野败。袁隆平凭借着这份执着与追求,开创了震惊世界的一次绿色革命。因为他坚信,只要有对执着追求的激情与行动,就会有创造的果实。

大凡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有一颗善于洞察一切的心,他们不会忽视生活中任何一个异常的元素,而会将这作为难得的创造机会深入研究,从而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如果不去创新,虽然避免了辛劳与失败,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跌倒一万次第一万零一次仍能微笑站起来的人生活永远难不倒他。也许奔流掀不起波浪,也许攀援却达不到顶峰,但我们毫无怨言,因为勇于创新,人生无悔。

生活需要创新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功夫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 美是生活,美是创新。 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创造,今天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造,抛弃创新呢?创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