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分析一种语言现象论文

2023-12-09 18: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分析一种语言现象论文

在如今生活中一些类似“表、酷、汗、虾米、酱紫、稀饭”等词常常进入我们视线,在chat中也常常离不开“有木有、杯具”等网络语言,校园中青少年们也常常将“偶、晕、白白”等网络词汇挂在嘴边。显然,目前网络语言深受到广大学生和网民的欢迎。  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和形象传神是如此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同时,网络语言幽默诙谐、随意性和调侃性。网络世界是一个崇尚个性,追求创新的新颖世界,在网络交流中人们追求新鲜,网络语言的幽默感放松了忙碌人们的身心,也富有趣味,调皮活泼,很好迎合了网民们多元化的个性表达需求。  
网络语言窜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来,在给生活增添鲜丽色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尴尬和困惑。不了解网络语言的家长们对于孩子笔记中的“哟西、PK”等词显得一头雾水,往往求助于孩子们才恍然大悟。例如有个这样的帖子,有位家长在听到孩子与朋友谈话中提到“坑爹”,结果紧张听了半天,过后问了孩子,才明白“坑爹”和他并没有实际关系,只是一种网络语言的感叹词而
对于网络词语的不断更新,许多大龄网民纷纷表示出了压力,刚刚理解并接受了这一类词语,又出来了新颖的词汇。网络语言也有着粗俗泛滥的弊端,有些网络语言语意模糊,过度求新,已失去了原本的韵意,和诚意,表达不出语气和情感。冷冰冰的文字缺少了准确和丰富,也失掉了真实语境的感觉和内涵。所以一些表示表情的图片火热流行,带给人们在聊天时更多的动态感。  
网络语言有利也有弊,我们大可不必拒之门外,也不应对其听之任之。要提高自身对现代汉语的结构美和节奏美的赏析,懂得鉴别,吸收、接受健康的网络语言,对待污秽的网络语言应该排斥。这个网络时代的活力向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总之,关键在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持以赞同的角度,合理接受并加以合理运用,才是我们做为网络主人的应有的做法。

试论大学生语言僵化现象成因及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外语学习 僵化 成因 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僵化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语言现象,它往往会导致外语学习者在获得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后停滞不前。本文从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动机、学习策略、情感因素)和外部因素(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分析了大学生语言僵化现象的成因及对应的教学策略。
  
  1前言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被称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 IL)。Nemser 把这种语言叫做近似系统,意思是说学习者只能越来越接近母语,但永远达不到母语水平。同样,如今的情况是大学生虽然已经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 学习英语 ,但是无论时间多长,无论他们怎么努力,最后仍然不能达到说该语言母语者的水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中介语会出现这样的过程:当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有所提高时,那些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的语言形式(语音、词汇、语法等)还是会经常出现,也就是永久性地留在他们的中介语中,成为学习者理解或产出语言的一种方式。这种凝固在中介语中的顽固性错误就是语言的僵化(fossilization)。
  语言的僵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二语学习者水平的提高。因此探究语言僵化的原因及教学策略对打破这种僵局以提高学习者目的语的熟练程度有重要意义。
  2大学生语言僵化现象的成因
  经过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对僵化的直接或间接的研究,一系列的因素已经被确定为导致学习者中介语僵化的原因。这些因素在整体上可被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内因可又分为认知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和社会情感因素等几个方面。其中与大学生有关的笔者分析归类如下:
  2.1 内部因素 (internal factors)
  2.1.1 学习者的动机(motivation)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分为综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综合性动机指的是学习目的主要是希望与该语言者交往,或对该语言的民族 文化 、历史等方面感兴趣;工具性动机指的是学习目的是为了某一实用功效。一般情况下,具有综合性动机的学习者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学习动机,其强度和持久性超过工具性动机。比如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进入英语国家,而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某一职位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资格或阅读科技文献等。所以一旦他们达到目的,那么他们的工具性动机便会消失, 英语学习 就会停滞不前。
  2.1.2学习者的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 学习 方法 、管理方法以及运用语言的各种活动。这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等。学习策略运用成功时可促进外语学习,反之,可导致僵化的产生。而这是学习过程出现僵化现象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记忆式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对外语单词词义的死记硬背,好像学习英语就是只是学习新单词的意思,至于怎样运用单词进行目的语交流并没有充分重视。产生的结果常常是学生在运用语言时想不起新学的知识,还是用以前在高中甚至初中的有限的、简单的语言形式,久而久之就引起了僵化现象。
  2.1.3情感因素(emotional factors)
  可导致语言僵化的因素主要有兴趣因素及意志力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外语学习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目前,我国从幼儿园到博士生都学英语,这种全国学英语的热潮从表面看似乎是中国人热爱学英语的表现,但事实上是不是如此呢?董燕萍(2003) 的调查发现:随着英语课战线的拉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1200名接受调查的骨干教师声称,喜欢上英语课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的88%降到六年级的75%。这就是说,我们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在经过了小学的英语学习后就已经不喜欢上英语课了。大学生在经过了初中、高中的学习之后,可能兴趣更会降低。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英语 教育 水平各不相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不足暴露出来,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基本使用英语授课,发现自己既听不懂又说不出,顿时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听不懂——学不好——不喜欢——更学不好,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僵化也由此产生。
  2.2外部因素(external factors)
  外部因素主要指环境因素,强调社会文化差异以及由其造成的心理距离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影响。
  2.2.1社会环境 (social environment )
  多年来中国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英语对我们而言不是第二外语,而是外语。我国内地不存在把英语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社区。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是在学校中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它或者是一个专业,或者是一门课程。
  2.2.2教学环境(teaching environment )
  关于教学和僵化的关系,一般都认为教学对加快学习进程和防止僵化起积极作用。但是教学也可能有局限性,如果运用不当,会起消极作用,促进僵化的形成。教学环境主要包括课堂输入(classroom input)、教学策略(pedagogic strategies)和练习的机会(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e)。
  1).课堂输入(classroom input)
  输入指外语学习者所接触的目 标语 材料。当学习者有机会接受目标语输入时习得才会发生,也可以说没有输入就没有习得。从形式上看,输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从发生方式看,输入既可以发生在双向的交际环境中,也可以发生在单向的非交际环境中;从性质上看,输入可以是正面语料,也可以是负面语料。
  在课堂中教师话语尤为重要。在欧美很多国家,英语教师都必须是以目标语为母语的,而在中国大部分英语教师是以汉语为目标语的,并且缺乏在英语国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任何 经验 ,因此他们也是二语习得者,课堂中的话语形式是中介语。如果不采取 措施 使他们的话语更接近目的语形式,那么学生的二语学习则会是负面的,例如中式英语的运用。老师某些僵化的语言使用是学生中介语僵化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教材编写中选用不地道的语言也是造成英语僵化的一个因素。许多大学采用的英语精读教程,尤其是听说教程都至少是5年前出版的,甚至是10年前出版的,与实际交流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语言使用中会拘泥于生搬硬套,过于呆板。
  2). 教学方法 (pedagogic strategies)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早已深入教师的观念中,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陷入满堂灌的误区。大学英语课堂一个班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教师很难遵循对话论的课堂教学规律,无法开展合作式和功能性操练,只能采用灌输式讲授,使学生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兴趣,导致中介语僵化现象。
  3). 练习语言的机会 (opportunity for practice)
  学生在课堂上以交际为目的使用英语非常有限,因此教学环境不足以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而在课外当学习者经常处于交际压力下,也就是外语能力不能满足交际任务的需要时,也会导致僵化。在实际交际环境下,大部分学习者注重语言的意义表达,而语言的正确表达形式往往无暇顾及。如果学习者表达的错误长期得不到注意和修正,便会永久存在其中介语中,造成僵化现象。
  3教学策略
  以上关于语言僵化产生的几个过程中涉及社会因素、感情因素、语言输入数量及质量等。对于这些因素的认识和分析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3.1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语言是一场漫长的 马拉松 赛跑,教师有责任给学生以心理和精神支持,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和使用英语,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不仅局限于应付考试,并逐渐产生对目标语文化的愿望。同时,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综合考虑该任务的难易度、趣味性、对学习者的挑战性以及学习者独立学习和判断的能力以确保学生既要完成任务又对此保持一定的兴趣,避免虎头蛇尾。
  另外,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树立近期的学习目标,制定循序渐进的 学习计划 ,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适时鼓励和夸奖,增强继续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实现。
  3.2改进教学策略,创造英语听说学习的最佳环境
  缺乏语言环境是我国英语学习者面临最大的学习困难。在教学方面,教师往往因为学生的被动反而放弃和学生的互动的尝试,而学生则有时因为对话题不感兴趣而变得被动,所以教师要重视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与学生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将英语学习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课堂教学时穿插英语的小幽默,时事新闻,文化背景知识等;课下可以组织有教师指导的英语角、英语 辩论 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文电影欣赏等。另外,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很受学生的欢迎。利用多媒体,教师可进行大量而丰富而地道的语言材料学习,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
  3.3注重语言的输入,加强师资培训
  语言的输入是与外语教师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环节。要确保学生接收的信息是最接近目标语的。比如应及时更换新版教材,以跟上时代脚步。 英语听力 材料应尽量从VOA, BBC 等英语母语国家中选择,尽量避免从 其它 非母语电台或电视台收集语料。把握好语言输入的难易程度。只有在输入水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并可转化为可理解输入,否则可导致僵化。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的语言熟练水平时, 应适当提高目的语输入的质量,即其趣味性、多样性和难度。这样能防止和避免学习者反复使用以前所学过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由于英语教师本身也是二语习得者,从理论上说,英语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英语,也是中介语。所以教师本人要谨慎地使用课堂用语,避免语用失误,使其更接近于目的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尽量从源头避免中介语的僵化现象。此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对学生的能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和任务。
  4结语
  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中介语的僵化现象,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找到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研究僵化的最终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作用,提高语言的质量和加速学习的进程。
  
  参考文献
  [1]Han Zhaohong, Fossilization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2]董燕萍. 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高云,朱景梅. 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及防止策略[J]. 外语教学,2005, 26(3): 41-43.
  [4]秦绪华. 中介语石化与外语教学[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 177-178.
  [5]姚凤华. 中介语的石化及教学策略[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8(5): 44-46.
  [6]张雪梅. 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 外国语,2000, 4: 44-48.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

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course.She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married.What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1.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1.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1.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1.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2.1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2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2.3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