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模具设计论文成本分析

2023-12-11 06: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模具设计论文成本分析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 周永泰[摘要] 近年来,模具制造成本不断攀升,所以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总会讨论一些如何才能降低模具成本的话题。因此本文试从模具制造各环节入手进行分析,以望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质量、价格、周期、服务,这是模具的生产者和使用者都十分关心的四大要素。近年来主要是由于人工费用的不断增加和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致使模具制造成本也不断攀升,而与之成反比的是模具制造企业的利润率却在不断地下降。曾有一些模具制造企业反映,目前生产的部分模具的质量和水平反而比五年前要差了。这乍一听确实令人费解:五年间技术进步了不少,怎么质量水平反而下降了呢?他们解释说:由于有些用户(或模具采购人员)片面地、单纯地要求压价,而对模具质量水平则漠不关心,所以只好被迫选用低价材料、低档模具标准件、不合理地简化模具结构和采用缩减工艺及加工成本的办法来对付了。所以这并不是企业制造不出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模具来,这实在是企业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在行业中虽然存在,但这种不正常的低成本制造不但不能提倡,而且应该进行疏导、抑止,所以我们要提倡在保证和提高模具质量及水平前提下进行低成本制造。一、分析可制造性,合理确定模具类型和结构,并按需选材。现在多数用户订购模具时都会向模具企业提供产品的数字信息,但由于使用模具的产品企业往往对模具不太熟悉,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可制造性,因此在工艺上考虑不周甚至根本制造不出来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在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造成反复和浪费,所以模具企业在模具设计开始前就应该进行可制造性分析,以保证设计制造成功。此后接着就应确定模具类型与结构。从降低成本出发,在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快速经济模具、铝合金模具、铸铁模架等都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巧妙的结构有时能大幅降低模具制造的成本。此外正确选材也十分重要,所以除了用户指定以外,我们应遵循材尽其用的选材原则。高档材料用于制造中低档模具会增加成本造成浪费,相应的热处理应与技术要求和材料结合起来考虑。所以在能够满足用户要求下,有时选用低融点合金、铝材或加工塑料及树脂等来制造模具也是可取的。二、从各个环节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缩短模具制造周期不但是用户的要求,而且也是模具企业所共同追求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对模具企业来说,模具制造周期的缩短就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模具生产一般可分为设计、加工、装配与调试等几个主要阶段,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每个阶段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有效缩短整个模具的生产周期。1.努力缩短模具设计时间。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已经普及的今天,因此选好软件、用好软件以及逐步普及3D软件是关键。所以积累经验,将知识电子化,及建设数据库已变得十分重要。采用CAD快速设计技术和优化技术并与计算机辅助分析(CAE)技术相结合以及采用模具专用软件,并尽量将设计工作往前推移等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前介入和参与产品开发,与模具用户一起进行设计,不但能将模具设计工作前移,使模具生产技术准备时间大为缩短,而且能使模具及其制品更加合理化,避免由于模具用户对产品的修改及其产品工艺性不好造成生产反复的现象。2.实现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搞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CAD/CAE/CAM一体化技术,C3P、C4P、KBE技术,模具柔性制造(FMS)和自动化加工技术等都无不依赖于数字化。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包括虚拟设计、虚拟加工、虚拟装配乃至组成虚拟企业及虚拟现实等)同样要依赖于数字化。因此,数字化是模具制造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关键。实现数字化制造不但能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模具的质量、精度和可靠性。搞好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模具企业又一重要课题。模具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从过去的财务管理发展到工艺管理、产品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知识库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管理、电子商务和资源管理等,先进而便捷的条形码和芯片技术以及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管理软件已被应用于模具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应用得好不但能大幅度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而且能提高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现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也已成为信息化的发展方向。3.先进技术和细节同时并举。包括高速切削和高速电加工在内的高速加工是模具行业公认的缩短模具生产周期的有效方法。有统计资料表明,高速切削结合CAD/CAM技术可使模具制造周期缩短约40%,CNEDM附设机器人可提高生产率50%、减少成本30%。用机械手安装工件,选用合适的高质量刀具和夹具,选用合适的切削液、电加工介质、润滑液,使用耐腐蚀低损耗的电极材料,基于RP技术结合特种加工工艺快速制造电加工电极,电火花混粉加工,以及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和快速制模技术等都可有效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光整加工和装配调试对模具制造周期的影响也很大。努力减少光整加工和装配调试时间,逐步提高机钳比(即机加工工时与钳工工时的比例),逐步发展数控自动化抛光技术和数字化模拟试模调试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柔性加工、自动化及智能化加工技术等,都可有效缩短模具生产周期,而且还有利于模具质量水平的提高。4.标准化与标准件。有统计资料表明,搞好模具标准化工作,广泛采用模具标准件,可使模具生产周期缩短30%~40%。在标准方面,除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之外,对广大模具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标准是基础,数字化制造、标准化自动化生产都离不开乃至依赖于标准。许多企业的实践也证明了标准化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因此,搞好标准化工作,建立各种标准化体系,对模具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三、“专、精、特”,社会协作与企业文化。按照国家对工业企业类型的划分标准,模具生产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不足千分之一。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做精、做特、做新、做强、做活,做出效益来至关重要。国家也在大力支持“专、精、特”企业。“专、精、特”能降低成本出效益,“专、精、特”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专、精、特”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专、精、特”能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专业化分工是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而不断细化的。随着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社会协作就越来越广泛深入。对模具制造来说,专业化分工细化和社会协作的广泛深入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关键是如何作为。除了以前的零部件外协和加工工序等外协之外,产学研用相结合、组建各种产业联盟、技术外包和利用公共服平台正在逐渐兴起。只要运用得好,这些也都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针对特定用户单独设计、单件制造是模具生产的特点之一。由于不同模具的要求各不相同,必须有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装备与之适应,所以即使已经注意并进行了社会协作,但模具生产企业某些设备利用率低,某些环节变成了“瓶颈”的现象还仍旧比较普遍。这时,企业的管理者就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来尽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尽快消除“瓶颈”。借助信息化管理对平衡负荷,搞好均衡生产十分有效。设备利用率提高了,“瓶颈”消除了,模具制造成本也就降下来了。一个好的企业必然会有好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应该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好的企业文化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就能提出许多好意见、好建议来。小到小改小革和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大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人人都关注,人人都动脑子想办法,模具制造成本自然就能降下来,企业自然就能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的模具制造主要依靠工人的技能,所以调试必不可少,所以交货期也会延长。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和今后,要逐渐做到不依靠技能也能制造出好模具来;模具制造逐步实现高度自动化;只装不配省去试模工程将变成可能;模具交货期越来越短,模具成本也将越来越低。最后,我认为还应再分析一下关于模具的低成本制造与模具用户的低成本生产之间的关系。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一般情况下都能降低模具用户的生产成本,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一致的,但这里不但有一个度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两者合理匹配的问题。所谓“度”,就是降低模具制造成本要有度,切不可过度,即如本文一开始说的那样,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必须要在不降低模具质量水平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关于两者之间合理匹配的问题其核心是要综合考虑,应该使模具能给用户带来最大的效益。产品要求低或者是批量小,那么模具就更要成本低,但是如果产品要求高或者是批量很大,那么就不能单纯追求模具的低成本了。这就产生了合理匹配的问题。例如一套常规模具和一套热流道模具都能满足用户生产出一定量的合格注塑件的要求,单从模具成本来说,常规模具价格低于热流道,好像是占有优势的,但是如果从用户生产的总成本来看,由于使用热流道模具不但产品质量更有保证,而且生产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因而从用户全面核算总成本来看,使用比常规模具贵得多的热流道模具反而更能降低生产成本。这里的关键就是合理匹配。这样的例子很多,高效、多功能模具多有类似情况,因此模具企业应该在努力降低模具制造成本的同时,多从用户企业的利益着想,提出合理匹配的建议,多与用户沟通与协商,大家都全面考虑,共同来决定最合理的方案。

模具成本的影响原因都有哪些?

模具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销售模具所支付费用的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模具向高精度和多功能自动化方向发展,相应使模具生产成本提高。模具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费、外构件费、设备折旧费、经营开支等等。从性质上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我们讲的模具生产成本是指与模具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生产成本。模具种类太多,成本核算上也会有差异,但决定成本的因素大体上差不多,以塑胶模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开发一套模具的成本:
1、模胚的费用,模胚通常材料为S45C或S50C,常用的模胚都是标准品,国内的模具厂一般都是采购LKM的模胚,标准模胚价格相对便宜,但是对于尺寸过大的产品,超出了标准模胚的尺寸范围就需要额外订做,如常用的大水口模胚尺寸范围是从150mm x 150mm(简称1515系列) 至 600mm x 800mm (简称6080系列) ,如果模胚的大小超出了600mm x 800mm则需要额外订做,费用一般是标准模胚的2-3倍。
2、前模芯和后模芯的材料费用,根据不同的注塑材料特性和模具寿命选用不同的钢材,常用的塑胶模具钢材有:718,718H,S136,8407,NAK80, P20,2083等。
如何选择模具钢材?
(1)和塑胶材料的特性有关如PVC塑胶因为生产中会产生有腐蚀性的酸性气体,如果用普通钢材,模具很容易生锈,所以要选用耐腐蚀的钢材,如2083,S136H等。
(2)和产品的要求有关有一些要求非常高的透明产品,如光学透镜,眼镜片,这就需要抛光性能非常好的钢材,如S136,如果选错了钢材,到后期模具抛成镜面时,会发现明显的材料的纹路,这是无法通过抛光消除的,这样的模具做出的产品也是达不到要求的。
(3)和模具寿命有关即使是同一个牌号的钢材,价格都会有高低,当然价格高的材料质量会更好,如果模具寿命不需要很高,可以选择相对便宜的钢材。
3、热流道的费用(如果是塑胶模具可能会用到热流道,压铸模具和冲压模具没有。
4、模具材料的选用。在模具费用中,材料费用在模具生产成本中占15%~20%,特别是因模具工作零件材料的不同,成本相差较大。
所以应该正确地选用模具材料,使模具工作零件的材料类别首先应该和要求的模具寿命相协调,同时采用各种措施充分发挥材料的效能。比如:铜料的费用 (主要用来放电加工或制做有特殊散热要求的部件)。
5、行位或是斜顶的费用。
6、模具加工设备加工的费用, 如:车床加工的费用,铣床加工的费用,磨床加工的费用,CNC数控机床加工的费用,EDM放电加工的费用,线割加工的费用,模具组的费用,机加工的费用一般是按小时来算。模具加工设备向高效、高精度、高自动化、多功能发展,这使模具成本相应提高。但这是维持和发展模具生产所必需的,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7、模具设计的费用。模具设计费用和设计难度有比较大的关系,结构简单的产品当然会便宜一些,结构复杂,要求较高的模具费用会高一些。
8、工厂的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包含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和其它工程师对这个项目跟进所需要的开销。一般工厂规模越大这方面的费用会越高,工厂越小这方面的成本越小。
9、工厂的利润。一套模具的成本大致由以上这些因素决定,每一条都可以再展开细讲,写得太冗长可能不讨喜。
10、模具精度的高低。模具精度的高低会造成加工成本的高低。模具的精度和刚度应该与客户需要的产品制件和生产批量的要求相适应。

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论文

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求: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实习论文(5000字以上,机械类其他专业的也可以提供一些)

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摘要: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 机械运动 控制 灵活运用

1.引言

本论文是以冲压工艺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冲压工艺基本运动的分析,提出了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首先阐述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然后逐项分析了冲裁、弯曲、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机理,指出模具设计中应着重控制到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产品工艺运动分析的方法,并强调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的重要意义。

2.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 中国塑料模具网

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

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既然冲压过程存在如此多样的运动,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就应该对各种运动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模具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机械运动,以达到产品的要求。

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

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

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

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

对那些在弯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例如对侧弯曲上两孔的同心度等)的冲压件,如果先冲孔再弯曲是很难达到孔位要求的,必须设计斜楔结构,在弯曲后再冲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冲孔运动可以达到目的。对那些翻边、拉深高度要求较严需要做修边工序的,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设计。

4.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

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把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由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伤工件。

并非完整、准确,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补充:

实习报告参考:

塑料模具设计论文

大型塑料托盘浇注系统的优化设计

摘 要:塑料托盘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致使模具浇注系统设计难度增大,只凭模具工程师经验,已经很难把握浇注系
统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借助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对塑料托盘浇注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优化浇口的数目、位置和
流道尺寸等,使其达到流道平衡,降低成型托盘制品的体积收缩率等相关缺陷,最终确立最佳的浇注系统设计方案,提高
一次试模成功率。
关 键 词:托盘;Moldflow软件;浇注系统;优化设计

0 前言
托盘是一种重要的集装器具,它是在物流领域中
适应装卸机械化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塑料托盘的性能
要求较高,相应地对其设计和制造也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由于大型托盘模具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生产
周期长,具有一定风险,在国外主要由专业模具厂家进
行设计和制造,而且在模具设计中普遍地采用了CAE
技术。
1 塑料托盘模具的浇注系统
由于塑性流体在大型模具中的流程比(L/t)较大,
所以浇注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塑料熔
体压力和温度的损失、流程、保压补料、产品残余、熔接
痕、内应力等很多方面,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的内外质
量和模具使用的刚度、强度。所以浇注系统常常成为
大型注射模具优先考虑的主要对象。在浇注系统中,
主要要优化[1]浇口的数目、位置和主、分流道的尺寸、
形状等几方面的设计。
1.1 建立有限元模型
根据三维实体模型(如图1),建立有限元模型。
网格类型为双层面模型[2],并在Moldflow中进行网格
自动划分。划分结束后,对网格进行相应的修补,所得
的网格模型如图2所示,包含5 204个节点和10 568
个单元,网格匹配率达到了91%,模型网格质量很好。
1.2 浇注系统设计方案
浇注系统是熔体从注射机喷嘴进入模具型腔的通
道。它的位置、尺寸、形状会直接左右塑件的内在质量
与外观质量。如果设计不当,容易导致填充不良、熔接
痕、气穴、变形、密度不均匀、内应力过大,甚至于填充

不足的弊病。
根据托盘的结构特征和企业模具工程师的经验,
浇注系统设计[3-4]了3种方案,如图3所示。借助模流
分析软件Moldflow进行充填模拟[5],考察最佳设计
方案。

有图,需要全文与我索取免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