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2023-12-12 03: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这里搜集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1、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1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1、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2、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13、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14、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15、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16、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1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18、年、月、日
  19、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20、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21、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
  22、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23、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24、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自学能力
  25、圆的面积”的教案
  26、圆柱的认识
  27、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28、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29、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0、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31、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32、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34、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35、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36、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37、营造探究氛围一例
  38、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39、《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40、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
  41、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42、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4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44、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46、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7、借助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48、对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练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48、多通道促进数学课堂公平
  50、上“活”概念课,灵动新课堂
  51、对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52、对小学数学动态生成式课堂结构的认识
  53、对新课程中估算教学的几点想法
  54、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如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55、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口头评价
  56、让新理念成为把握教材的支撑点
  57、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58、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59、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60、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题研究选题有哪些

研究的主题往往有三个来源:一是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遇到了某些问题,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二是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听课时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三是研究者本人的学术兴趣,这种兴趣不仅影响研究者的研究主题,而且影响研究者选择具体的研究途径。 第一节 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课题可能来源于自己的教育实践,这是比较理想的研究课题,但是,从选择课题的“捷径”来看,可以先从他人的研究成果那里获得启示。当研究者不知道研究什么主题时,可以参阅相关的教育著作,看别人在做什么研究,这种研究有什么进展,是否留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阅读期刊与专著他人的专著包括教育经典名著和现当代教育著作。对中小学老师来说,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几乎不太可能,但至少应该选择两到三本教育经典名著比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罗素的《论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等作为重点阅读的文本。当然,也可以阅读时下流行的比较有影响的某个当代研究者的著作。除了阅读教育著作之外,教师需要重点阅读几本专业学术期刊。与专著相比,专业学术期刊对选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有质量的专业学术期刊总是大量地发表相关的课题研究报告。这些课题研究报告不见得都能够引起某个具体的研究者的共鸣,但是,一般而言,研究者总能在这些课题研究报告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二、向他人请教除了考虑他人的研究成果之外,还可以“打听”他人的建议,包括直接向相关的研究者请教和间接地查看他人的建议。他人的研究成果既可能显示为相关的专著和专业杂志中,也可能隐含在研究者的专业讲座中。这需要研究者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形成“倾听”与“提问”的习惯。倾听意味着听讲者欣赏、领会讲座者的主题和意义;提问意味着听讲者从讲座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形成自己的选题或成为自己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观点。对那些尚未形成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听“讲座”比“读书”可能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和选择课题。他人的建议也可能显示为“课题指南”。研究者可以从不同部门的“课题指南”中获得启示:哪些问题是当下值得研究的?哪些问题是“过期”的、“过气”的课题?各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研究管理机构或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比如《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指南》。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实际条件从这些“课题指南”中选择某个“课题意向”,然后逐步将这个“课题意向”化为具体的研究课题。 三、留意有争议的问题历史常常有惊人的重复现象。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很可能在历史中已经出现。当代学者研究的课题很可能在历史中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真实的教育道理总是隐含在教育冲突之中,教育实践不过是教育冲突的某种妥协或变形。教育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有教育争议的地方。整个教育史,不过就是一个意见纷争、众说纷纭的展览馆。凡是有教育争议的地方,就隐含了相关的教育道理和值得研究的主题。这需要阅读教育史的人能够从大量的教育事件中发现、领会其中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纷争和诉讼。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某个意见很可能成为研究的主题。教育学已经分化为多种学科,有一个学科永远是重要的,这就是教育史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是一个没完没了的研究领域,这导致教育史的著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版本。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完整地阅读中外教育史也不太可能,但中小学教师至少可以就某个主题试探性地考察中外教育史中的相关意见。严格地说,一个研究者在研究某个主题时,如果没有到中外教育史中寻找相关的研究和相关的意见,这个研究就是不完整的、残缺的研究。一般而言,所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尽量避免研究“宏大”的课题。研究者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所选择的主题是否过于庞大,显示“蟒蛇吞象”的气魄。并不是说,宏大课题就不值得研究。长期的、“规划”的课题研究尚可以选择一些宏大的课题,比如《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而实践研究应该研究具体的现实的教育问题,比如《应用电子档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某些长期的、“规划”的课题研究者发表《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尚可以理解,可是,如果某个教育硕士研究如此宏大的主题,会成为笑柄。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时,研究者除了可能有某种追逐“宏大课题”的冲动之外,还可能有“追寻热点”或“追逐时髦”、“追赶时尚”的激情。殊不知,真正有学术精神的研究恰恰不是追逐新奇或时尚,而是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选择一个陌生化的主题。即便追逐宏大理论和热点问题,也需要考虑所追逐的宏大理论和热点问题对改进自己的实践工作是否有真实的帮助。否则,选题的意义就会贬值。一旦确定了某个研究主题,在主题的表述上尽量避免一些“细节错误”:一是使用宣传口号式的祈使句。比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等等。学位论文的主题在表述上一般为陈述句或疑问句,应避免使用宣传口号式的祈使句。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教育论文都不能使用祈使句作为标题。教育口号以及相关的教育宣传当然是重要的,但学位论文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解决、研究某个问题,这个研究是否规范或有价值尚待答辩委员会作出评审,所以不宜以教育口号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主题。一般而言,比较严肃的学位论文的主题不宜采用“祈使句”的形态,应该尽可能采用陈述句。常用的形式是“论……”或“……研究”。二是在主题中看不到论文的关键词。一般而言,论文的主题由论文的主要观点中的关键词加上研究方法构成,比如《小学三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行动研究》,《广州市海珠区初中任务型外语教学的调查研究》、《高中二年级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等等。三是文不对题或题不对文,即主题的范围与正文的实际内容和方法不对称。比如论文的正文主要讨论“小学三年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但标题却表述为《小学德育的行动研究》。或者,论文主要采用的是调查研究,应该表述为《广州市海珠区初中任务型外语教学的调查研究》,但由于研究者误以为自己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实际地呈现为《广州市海珠区初中任务型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在课堂中,由我们去担任学习的主角,让我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每个小学生的共同心愿。

数学活动课是我们都爱上的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成小组,通过自己动手去测量、拼凑、剪切、计算,去探索发现的规律、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即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让我们初步尝到了数学家研究问题成功时的滋味,使我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倍增。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数方法。

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乘法意义、除法意义、加法、减法、除法、乘法、验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四则混合运算。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运算分级:加法和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简略)。

复合应用题

长度、面积和体积以及其同类量之间的进率。

质量单位和他们之间的进率。

1吨=1000千克 一千克=1000克。

时间单位进率、人民币进率。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块=10角。

比与比例。

正比例、反比例、化简比、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联系、比、比例、可以用比例解应用题。

图形与空间

图形、空间、周长、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图形的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学数学

数学勾股定理小论文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数学勾股定理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勾股定理的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首先,老师在授课导入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下勾股定理的背景资料,如勾股定理的发展历史、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勾股定理的相关故事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知识,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具体授课中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题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勾股定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也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光有兴趣是不行的,还需要教师有好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基本特征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要知道:初二学生已经对三角形及实数等一些知识有了些了解,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了一些形象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对勾股定理有所耳闻,但不具体。

二、设置勾股定理的教学情景

问题1:你们能求出我们常见的边长为单位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多长吗?问题2:a2+a2=b2这个式子中,你们知道a2、b2在几何中有什么意义吗?

最后,让学生尝试画出能表达式子的图形。这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并建立数与形结合的概念。

三、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用折纸的方法来进一步直观地感受勾股定理的证明。如图:

(a+b)2=■ab・4+c2

化简得:a2+b2=c2

四、学以致用

既然学习勾股定理,那么我们还要能对它进行灵活运用,但是在运用中一些学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学生在审题时由于马虎会发现不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在直角△ABC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B为直角,如果a=6 cm,b=8 cm,求边c的长。错误解法:∵△ABC是直角三角形,∴a2+b2=c2,即62+82=c2,解得c=10 cm。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学生在审题时忽视了题目中∠B才是直角,也就是b才是斜边。所以,正确的应是:∵∠B是直角,∴a2+c2=b2,即62+c2=82,解得c=2■。当然学生有时还会在做题中忽略勾股定理成立的条件,对一些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也运用勾股定理。我们在具体的做题中要让学生把好审题这一关。

总之,只要我们能在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道路上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何谓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又叫毕氏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据考证,人类对这条定理的认识已经超过了4000年。据史料记载,世上有300多个对此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所以它充满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194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毕达哥拉斯命题》的勾股定理的证明专辑,其中收集了367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20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数学中任何定理都无法比拟的。

本文中仅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中最为精彩的两种证明方法,据说分别来源于中国和希腊。

1、中国方法:画两个边长为 的正方形,如图,其中 为直角边, 为斜边。这两个正方形全等,故面积相等。 左图与右图各有四个与原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左右四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必相等。从左右两图中都把四个三角形去掉,图形剩下部分的面积必相等。左图剩下两个正方形,分别以 为边,右图剩下以 为边的正方形。 于是得 。

这就是我们几何教科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既直观又简单,任何人都看得懂。

2、希腊方法:直接在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画正方形。

至于三角形面积是同底等高的矩形面积之半,则可用割补法得到。这里只用到简单的面积关系,不涉及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公式。这就是希腊古代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其《几何原本》中的证法。

以上两个证明方法之所以精彩,是它们所用到的定理少,都只用到面积的两个基本观念: ⑴ 全等形的面积相等;⑵ 一个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各部分面积之和等于原图形的面积。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朴素观念,任何人都能理解。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几何原本》的广泛流传,欧几里得的证明是勾股定理所有证明中最为著名的。 为此,希腊人称之为“已婚妇女的定理”,法国人称之为“驴桥问题”,阿拉伯人称之为“新娘图”、“新娘的坐椅”。 在欧洲,又有人称之为“孔雀的尾巴”或“大风车”等,这些可能是从其几何图形得到的灵感吧

总之,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道路上,我们走向了数学殿堂,并且会越走越远……

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已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然而,这种转变的有效性仍值得检验。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以特色的教学模式为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欲望,不拘一格地带动学生对知识敢想、多想,以达到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使其真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利用。就数学而言,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课堂被认为是学生构建知识,老师组织学习最重要的现实环境,它被喻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实验室之一”。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在课堂中带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学生对我们所教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认为是教条式的填鸭,显得至关重要。勾股定理是中国几何的根源,是中华数学的精髓。在此,作者以初中二年级数学课程“勾股定理”作为课程实践案例,进行了一次简单尝试。

一、以历史故事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笔者改变了以往“勾股定理”教学中照书念的本本模式,而是不惜用去10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讲勾股定理的起源。在引领学生将书翻到勾股定理章节后,告诉学生,大家书本上看到的这位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四百多年前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而最早有关该定理的文字著作出自我国商朝约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周髀算经》,由商高发现。并在三国时代由赵爽对其做出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引,我们的祖先是不是也很智慧呢?此时,全班几乎所有学生目光都从书本移开,极为专注地看着笔者,眼神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转而引导学生开始上课,每个孩子都带着浓厚的兴趣想要学好我们祖先发现的伟大定理。

二、数形结合,形象理解抽象概念

通过带领学生从看图18.1-2中快速计算正方形ABC、A’B’C’面积,并展开猜想,引出“勾股定理”的命题。随后,将学生分组,一组4人,给每组分发下去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板,短直角边标有a(勾)字样,长直角边和斜边分别标有b(股)及c(弦)。让每一位同学都在仔细观察“赵爽弦图”的同时,用纸板摆出“赵爽弦图”,使学生对赵爽的证明过程有一个初步形象的直观认识,然后给学生做出赵爽对“勾股定理”的详细推导。学生们在小组参与弦图旋转、摆放的过程中,个个乐此不疲,相互提醒。虽然,教室中看似多了点吵闹,但笔者发现,在学生眼、手、口并用的实际操作中,勾股定理的学习少了许多课本填鸭式的枯燥,换之而来的是学生们积极的参与、激烈的讨论和更为浓厚的兴趣。

三、举一反三,调动思维

在定理证出后,笔者立即向学生提问:谁能给出快速说出更多的均以整数为边的勾股数的方法?底下同学开始议论,一位同学的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上网!笔者也忍俊不禁,告诉他很会利用现代高科技工具,算是一项能力,但不是独立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办法。此时,已有学生说出6、8、10,9、12、15等等。笔者微笑点头肯定,整数勾股数三遍等量放大比例同样也是勾股数,三边不可约分的整数勾股数是以质数为最短边,并且只有一组以其为最短边的勾股数。至于原因,不过该内容已超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研究、探讨。

四、课后总结,课外拓展

重点内容“勾股定理”授课完毕,继而启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做门框、湖水等实际应用题对勾股定理的实用性有了更加现实的认识,也有了数学建模的简单概念。邻近下课时,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观察生活中有关勾股定理应用的现实例子,并加以简单介绍。之后腾出一节课给学生自由发挥,介绍自己对勾股定理的实践观察,学生们积极上台发言,表达欲望强烈,在其他同学获取知识的同时,讲述的同学也在大家肯定的掌声中增强了自信心,课外拓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结语

求一篇小学数学论文2000字

  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与兴衰,也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 努力。不断培养和提高下一代的“绿色伦理”观念,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近 几年,我校注重把环境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环境保护教育”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使保护环 境成了全校每个师生的共识。这里我想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对小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环境教育因素
  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所以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 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 校第一天第一堂数学课,就要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准备课”第2页上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1座大 桥、2只蝴蝶、3幢楼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树、8个字(请您爱护花草树木)、9只小鸟、 10朵鲜花……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 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第一册第10页和第17页的“校园一角”插 图,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 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熊猫、羚羊、松鼠、企鹅、白鹭、猴子等动物的插图,使学生知道动 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 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 它们濒临绝迹。
  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拓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也逐步 抽象、充实,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水、大气、土地到动、植物,从资源、人口 到地球、宇宙,教材中有50%以上的应用题都作了一定的反映。如:
  1.每个窗台放2盆花,5个窗台一共放多少盆花?(第三册)
  2.同学们采集标本,捕到9只蜻蜓,捕到蝴蝶的只数是蜻蜓的3倍,捕到蝴蝶多少只?(第四册)
  3.一条蚕吐丝1500米,5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第五册)
  4.大林有55张风景邮票,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少29张,两种邮票一共有多少张?(第六册)
  5.沿海堤有一条防风林带,宽是48米,东港村境内的防风林带占地8640平方米,这段防风林带的长是多少 米?(第七册)
  6.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3倍,已知天鹅和丹顶鹤共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第 八册)
  7.1996年江苏省海水产品量达79.5万吨,淡水产品大约是海水产品产量的2.09倍,1996年江苏省水产品产 量大约有多少万吨?(第九册)
  8.园林工人铺草坪,第一组6人铺了37平方米,第二组7人铺了43平方米,哪个小组铺得多?(第十册)
  7
  9.织女星每秒运行14千米,是牛郎星运行速度的—,牛郎星每秒运
  13行多少千米?(第十一册)
  10.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4.21厘米,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 是多少千米?(第十二册)
  类似以上题目,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要求,但它们已内在显 示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解答好这样的题目,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
  二、要善于搜集环境教育的统计数据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但教科书由于编写时间和容 量的限制,一些对儿童有影响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来,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 环境教育,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书报, 时时留心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如:
  环境与生活:
  1.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气,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水重量的4倍。
  1
  2.血液里绝大部分是水,肌肉里有一半以上是水,骨头里—是水,
  4人体是个“大水桶”。
  3.一公顷生长旺盛的草坪,每天可以吸收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0千克氧气。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 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一个人必须拥有一个教室大小的草坪,才能满足人体对氧气的 需求。
  1
  4.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药物模仿天然植物合成,—的药物直接从植物
  4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
  环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
  1.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占世界陆地—的土 地却要养活超过世界—的人口。
  1 1
  10 5
  2.一只燕子在6个月里可以吃掉50万只害虫,一头猫头鹰一年中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 掉2吨粮食,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的松林免遭松毛虫的侵害。
  3.最近,新疆罗布泊地区打出了第一口淡水井,井深465米,日出水量达452立方米,为当地矿产、旅游业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1997年,宁波市共接待境外游客10.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旅游创汇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 .4%。
  环境污染的危害:
  1.1997年12月中旬,急剧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使沈阳4天内有2000多人急性中毒。
  2.1支烟产生的烟雾需一个房间的空气来混合,人才不会受伤害。
  3.去年北京市洗车用水就洗掉了13个昆明湖,造成首都饮用水紧张。
  4.目前太空有2000个废弃卫星,1400个用过的火简助推器和1100个游弋的小型物体,这些太空垃圾随时会 撞坏卫星。
  如此等等,教者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信息时,要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要有助于学生“环保 ”意识的提高;要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三、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内容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 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教者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向学生渗透不同的环境 教育内容。如: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它的平均深度是4028米,最小的洋是北冰洋,它的平均深度比太平洋少2718 米。北冰洋平均深度多少米?”(第四册)。二年级的学生练习后,只须让学生知道海洋可向人类提供丰富的 海产品,我们要爱护它。“黄海盐场每块盐田长100米,宽80米,500块这样的盐田占地多少公顷?”(第八册 )这时针对中年级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海洋是全球气候的调节者,是动植物的故乡,是资 源的宝库,它需要全人类以最大的爱心去关心它、保护它。“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有5.1忆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 积有3.61亿平方千米,海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第十一册)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时可告诉 他们: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第二粮仓”,我们要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矿产资源,但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又 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改善海洋资源和环境,让浩瀚蔚蓝的海洋千秋万代,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 生产、生活和健康。如今年4月香港发生的一次赤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港元。所以我们要与自然建立和谐 的生活关系。
  总之,在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的今天,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增强 环境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在完成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 三种能力培养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渗透必要可行的环境教育,使每个学生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地球 ,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