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英语教学论文合作学习

2023-12-09 18: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英语教学论文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初探
--------------------------------------------------------------------------------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5日 出处:嘉善四中 作者:王耀妹 【编辑录入:jssz】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与含义,分析了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提出了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操作模式,并论述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关键词:特征与含义,情感因素,认知因素,自主学习,合作精神。

一、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二、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在外语教学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合作学习在关注情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外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恐惧或不安心理。虽然焦虑与学习者的个别特征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相比,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的焦虑感大大降低了。这是因为:(1)合作学习中,每个学习者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感。因此,即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他个人,他还代表他所在的整个小组。因而被评价的焦虑感降低。(2)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在向全班同学表达看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且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看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错误的机率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加大,焦虑感也随之降低。

2、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因为:(1)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小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每个人的自尊都受到保护。(2)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使学习者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有助于学习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外语课堂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交流的社会环境。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对外语学习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正如Earl stevick(1980)所说:“与学习材料、教学技巧、语言分析相比,课堂上学习者的内心情感和人际关系对语言学习成功作用更大。”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进行交流,交流无疑能促进相互了解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学习者之间更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三、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认知因素。

解决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解决外语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关注情感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否认学习中认知活动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其实,关注情感问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认知的发展。语言学习最终是通过认知过程实现的。

(1)、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运用目标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这也是合作学习最明显优越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地方。练习用目标语进行交流对外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者是通过说而学会说的。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说的机会是传统外语课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教师的绝大部分讲话时间让给了学生,小组活动时,有多少个小组就有多少个学生同时在讲话。另外,合作学习中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确立增强了所有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运用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促进了语言的习得。这是因为:①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因为Krashen(1982)认为,要促进语言习得的进程,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被理解的。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尽量调整自己的语言,使之为听者所理解。②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是适合个人发展的,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经他人协助后可达到的层次。③合作学习中的语言交际活动近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学习者之间的意义协商涉及传统课堂很多时候只有教师才有的言语行为,如指导、建议、提醒、说明、核实、鼓励、赞扬等,练习用目标语做事无疑有助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每学期调整一次。笔者将全班分成8组(每组7人),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如:golden group,sunshine group,moonlight group等)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2、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

A、预习课文(包括查阅词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答题的小组成员不能固定),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例如,在学习English names 这一课时,教师布置如下课前学习任务:a.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b.Are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c.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d、搜集其他有关English names的材料。

B、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对话表演、讲故事、看图说话、游戏、提问等。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期中都有表演的机会。

C、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活动。

(2)、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如在教学At the Sports Meet 时,可要求学习小组结合本校举行的运动会,以the long jump.the high jump,the relay race 和the 100-metre race 等为内容,共同编出一段有意义的对话。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小组会话比赛、听力竞赛、单词接龙竞赛、段落记忆竞赛、快速阅读理解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3)、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3、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

(1)协调意识。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

(2)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审美需、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

(3)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1)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

(2)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

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五、结语。

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年第6期

2、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5期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小组合作学习”2003年第8期

4、《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2003年第12期

高中英语的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的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我为大家分享高中英语的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英语学科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计划与实施下,教学成果也取得的质的飞跃。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这在英语教学成效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合作学习;教学改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成效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最为关心的课题。顺应全国课改的潮流,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表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方法,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风格。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各地争相探索的模式,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提倡并实施的。这种方法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此趋势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在各个学科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英语学科也不例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计划与实施下,英语教学成果也取得的质的飞跃。

二、当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牢固

现今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按常理讲,到高中应该已经对英语非常熟悉,然而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不牢固。首先,从大环境上讲,现在部分小学和初中对待英语不够重视,因此在对学生的英语教学浮于表面。其次,从学生方面,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仅仅是单纯的背诵单词和短语,在语言运用方面不够重视。

2.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效果。许多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对于那些基础不好的同学很难提高其成绩与实际运用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同学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学习上表现不够积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思考与自我探索,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同时,被动的接受知识也逐渐磨损了学生的积极性,丧失了实际运用能力,渐渐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合作学习的目的

教师的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用严谨的态度去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钻研教材,因材施教。当学生不愿学习的时候,教师必须得找到一些方法去激励学生学习。然而,学生并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因此,寻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就成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各国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验,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他们通过自己交流,总结出更好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正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内容相符合,不仅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合作探究与思考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合作学习的意义

作为一门外语,熟练掌握及运用英语是不易的,其中包括大量的词汇,枯燥的语法。鉴于此,我国决定推行新课程改革,决心改变学习英语困难的这一现状。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达成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分组化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这在英语教学成效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提高学习成绩只是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合作精神。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合作探索精神。

四、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1.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随着合作学习被引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地区也已经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也在各大地区广泛地推行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切实实施并取得成效的例子不不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地区对于小组学习的策略流于形式化,大大缩减了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导致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浮于表面,无法学到合作学习的内涵。(2)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存有误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放手”,寄希望于学生通过自我讨论之后,就能完全理解与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去关注学生状况,最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办法通过自我讨论与沟通做到真正地理解知识,变相地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3)学生方面首先,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新的教育模式存在的质疑,认为学校拿自己当实验品,在浪费时间,存在抵触心理,因此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其次,部分学生参与情况不好,有些基础好的同学,不能够发挥友爱精神,不愿将自己学会的知识与组内成员分享。基础差的同学对自己没有信心,过度依赖基础好的同学,怕自己说错会被他人笑话。再次,部分学生本身学习态度不端正,会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2.对合作学习提出的建议

在学校的角度,要加大对于合作学习的管理力度,实质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合作学习真正地落到实处。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合作学习的好处,并通过日常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心理上先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随时的引导,当学生合作的参与者,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的点评,。在合作学习初期,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上的监管,关注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指引,让学生尽快习惯并喜欢上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度,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合作方式,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实际效果。

五、结论

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我国目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总结与改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其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宋冬雪.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04)

[2]刘丹枫.试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19).

[3]王淑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09):11-13.

[5]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02):25.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1、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

2、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

3、福建省中学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4、认知语言学及其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5、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范畴与方法

6、外语形成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

7、口语教学中运用自由讨论的研究

8、论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阅读课堂中的实施

9、学习动机与英语教学

10、论中学英语教学中母语介入的意义

11、词汇注释与目的性对阅读中词汇习得的影响

12、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3、图式理论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14、作为英语写作激发因素的电子邮件

15、中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与对策

16、论母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7、句子组合——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18、个性因素与二语成绩相关性跨地区研究

19、英语教师课堂反思性教学

20、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1、基于假设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22、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23、可理解输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

24、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25、论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6、中专学校外语学习动机初探

27、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实践

28、活动课堂英语教学

29、语料库与英语教学

30、论中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技巧

31、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32、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33、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34、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

35、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初步调查及建议

36、探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折中教学法

37、论EFL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38、话语生成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39、影响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诸因素

40、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41、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42、初中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43、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44、初中英语拼读入门教学实验研究

45、银川市初中英语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46、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若干专题初探

47、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阅读:中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现状调查

48、中专英语合作式教学法探析

49、WTO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50、试论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合

5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动机因素研究

52、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

53、论阅读策略与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54、优差生词汇运用策略分析研究

55、论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6、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57、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方式的探讨

58、职校生听说能力训练方法探索

59、暗示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60、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浪费’:表现、成因及对策

6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交际大纲的设计

62、论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

63、中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个案研究

64、任务型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文)

65、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研究(英文)

66、职业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英文)

6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职业中专英语课堂的应用(英文)

6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英文)

69、通过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关注中学生个性差异(英文)

70、运用语言迁移理论优化中学外语教学

71、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

72、语法在中学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价值及教法研究

73、初中英语口语课“分层教学”探讨

74、中学英语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75、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76、计算机辅助中学英语听说教学

77、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