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2023-12-08 0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棉花原产于亚热带,棉花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棉花生产曾经在农业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我国是纺织大国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且棉花产量居世界前列,新疆、山东、河北、湖北等省是我国主要产棉区。

  棉花栽培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栽培管理水平之高低,产量差异较大。种好、管好棉花是是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棉花超高产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地块选择

  棉花天性喜温、喜光,根系发达,根深可达2米 以上。棉花栽培地以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砂质壤土田块为最佳。

  二、底肥管理

  棉花施肥,底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可在棉花播种前翻耕施入,通常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 4000公斤,复合肥30-S0公斤,并辅施锌、硼肥各1- 2公斤。若没有农家肥,可以替施施微生物菌肥春地可在整地时施入,秋冬季节,可以结合深耕深翻施。

  三、 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保证后期高产的关键。春棉一般可选择生育期135天 、抗棉铃虫和黄枯姜病能力强、高产优质的品种,如中棉29 号、鲁棉研25 号、商棉2000 等杂交抗虫棉品种。

  四、适期播种

  1、适时播种是一播全苗的关键。当地温稳定在15度5天时为最佳播种期,选择晴天上午播种最好。时间一般在4月10-15 日,最晚不超过4月20 日。

  2、苗床选择

  最好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条件好、背风向阳、交通方便且多年没有种植过棉花的地块作苗床。

  3、 配制营养土

  年前将所需营养土备足,即在所定苗床地方将表土翻挖,冻土晒垡,熟化土壤。播种前30- 40天时培肥营养土。棉花育苗提倡高磷高钾低氮,氮、磷、钾、硼、锌、镁比例要合理,才能育苗出壮苗。每立方营养土需加45% 的复合肥1- 2公斤,再加腐熟的饼肥5公斤,充分拌匀打堆拍紧盖膜,每隔10~-15d翻1次,使其充分熟化后备用。

  4、严控播量,一播全苗

  一钵只播种1粒,种子平摆,迅速盖土覆膜,盖籽土厚度以1厘米 为宜,使棉花出苗后达到棉苗齐、勾、壮。

  五、培育壮苗

  1、地膜覆盖棉管理

  棉苗出土后,当子叶由黄变绿,抓住晴天及时开孔放苗,特别是遇到晴天高温时,要及早放苗防止高温膜下烧苗。放苗后等子叶上水分千后,及时用细土封严膜口。当棉苗出齐后,及时间苗,去弱留强,每穴留2棵苗,长出第2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棵壮苗。在定苗时凡遇到只缺1苗的,相邻穴可留双苗代替缺苗,如果缺苗2 棵及以上的,一定要补缺,保证留足所要求的密度。

  2、 营养钵苗管理

  苗床管理要控制好温湿度,防止高温烧苗、寨流冻苗、发病死苗、高脚旺苗和铁杆老苗,及时通风炼苗。一般出苗前不浇水,不旱不浇水,只有当苗床缺境、苗茎明显变红时,才需浇水。浇水时要选晴关,采取小水细流1次浇透,切勿大水漫灌和经常浇水,防止形成高脚苗。

  六、 适时移栽

  播后25- 30天棉苗达3~-4叶1心时移栽。移栽密度可依据品种的特性和土壤不同的地力来确定。杂交棉一般个体优势强、植株高大、结铃多,行距1米,,株距0.45米,每亩可栽种1800株; 肥力较差的棉田,行距宽1米,株距0.3米,每亩可栽种2200 株。

  七、水分管理

  棉花生长周期需水量较多。灌水,要做到看天、看地、看苗情。在12点-13点 左右,如果棉株顶部3-4 片叶开始出现蔫萎时,就应做浇水处理,浇水时间应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或晚上进行,严禁大水漫灌。棉田灌溉后如遇到大风,棉花吹倒后要及时扶正,以利迅速恢复棉花正常生长。

  八、合理追肥

  做到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花铃期是棉花需肥最多的时期,一般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对地力差、基肥少、长势弱的棉田,可适当早施,在棉株开花达80% 以上,并坐住1- 2 个幼桃时进行追施,追肥方法以条施为宜。补施盖顶肥主要是防止棉花后期缺肥而早衰,促进植株稳健生长,增强抗病、抗虫、抗早衰能力,争取多结秋桃和增加铃重。一般于打顶前后进行根外追肥,对缺氮或早衰棉田,每亩喷施1%尿素溶液50-75公斤,5 -7天/次,连喷2- 3 次。对缺磷、钾或旺长贪青晚熟的棉田,每隔7- 10天喷1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3次,以达到后期不黄叶、不落叶、不早衰、高产优质的目的。

  确保棉花高产的关键环节是抓好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早、全、齐、均、壮”是播种五个要求,“五苗”,“全”就是不缺苗匀、壮;“早”就是适期播种、早出苗断垄、保证计划密度;“齐”就是棉籽萌发出苗整齐一致;“均”就是棉苗分布均勺一致;“壮”就是棉苗生长稳健、根系生长迅速。只要做到这五点棉花种植的精髓,才会实现棉花早现蕾开花、早结铃吐絮、早收获。

种好棉花要掌握关键的技术,关键的技术有什么?

棉花移栽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营养钵移栽的增产优势?由于种类和茬口的不同,移栽的时间也不同。温度是决定性因素。如果温度过低,棉苗移栽后不发新根,应根据茬口和苗龄灵活掌握适当的移栽时间。棉花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棉花生产曾经在农业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纺织大国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棉花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新疆、山东、河北、湖北等省是中国的主要产棉区。棉花种植是一项技术活,种植管理水平高低,产量差别很大。种好、管好棉花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棉花超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地块选择棉花性质喜温,喜光,根系发达,根系深度可达2米以上。最好的棉花种植地是土层深厚、透水性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地块。

基肥管理 棉花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可在棉花播种前犁地施入,一般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复合肥30-0公斤,以及辅助锌、硼肥各1-2公斤。如果没有农家肥,可施用微生物菌肥,春季可在整地时施用,秋冬季节可结合深耕深翻进行。棉花育苗移栽常用穴播移栽和开沟移栽。大蒜间苗,在大蒜行内,每六行大蒜打一排穴栽棉苗,不施肥,栽棉苗前大蒜浇一大水,再移栽棉苗。移栽完成后要看天气情况,如果天气干旱,半个月内要灌大蒜,兼顾灌棉花。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要想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种植棉花过程中,要做好哪些管理工作?

我国棉花产量较高,同时棉花的消耗较多,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棉花是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广的经济作物,可是,由于受到栽种成本的影响,导致我国棉花种植数量逐渐减少,要想进一步增加棉花种植效益,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就要利用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棉花产量,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

在棉花增产种植过程中,应按照棉花本身生长特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案,根据合理密植及科学管理等方法,保证棉花苗期可以达到旺苗早发的效果,蕾期可以实现平稳增蕾的目标,最后达到棉花优质增产的培养目的。

在棉花的发芽率达到80%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放苗及时,才可以保证达到苗全与苗旺的目标。在放苗过程中,应坚持不懈“放绿不放黄”标准,在其嫩叶从黄变色时及时进行破孔放苗处理。

苗期所需要的肥量相对性较少,一般只占总肥量的5%上下。倘若种植地区的土层比较富饶,在基肥中又增加了氮肥,棉花苗期则不会再增加基肥。倘若土壤墒情相对性较弱,或者是一些未增加底肥的土地资源,此地区需按照详细情况做好苗肥增加工作。

在苗期进行中耕作业,除开能够有效的除去结块以外,还可以消除田里野草,减少土壤含水量水面蒸发,防止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更为有利于绿化苗木的根茎生长发育,能够实现旺苗早发的目的。一般在苗期应根据实际的条件状况进行两三次中耕处理。在天气相对性较旱时,应采取浅锄固土的措施;在降水量相对性多的情况下,则应采取深锄放墒的措施。

棉苗抵达蕾期后,营养生长及生殖系统速度均有所增加,针对水份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可是,这一环节应采取轻灌措施,尽可能进行逐行灌溉。假如蕾期降水量相对性较多,则应保证田里排水管道顺畅,避免出现棉苗须根发育不全问题。

因为枝叶没法立即盛开结铃,其会消耗掉过多的养分,针对田里的渗透性导致巨大影响。针对种植相对密度正常的的棉花田而言,棉花在除去枝叶的过程中,最佳时间应挑选在第一结果枝和叶枝可以划分的时长,把第一结果枝下的叶枝所有去祛除,保存主叶茎。针对死苗部位及田间地头部位等,保存一两个叶枝,这样可以发挥出边行优点。

棉花蕾期,是棉苗叶枯病及立枯病的高发阶段,适合选用70%甲基硫菌灵500~1500倍液或是1%~2%碳铵水灌根处理,那样可以有效控制棉苗病况,同时可以恢复棉苗的生长。容易发生的害虫是棉铃虫、芽虫,可以使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6kg/km2,也可以使用20%灭多威啶虫脒900mL,根据叶片喷洒的方式 合理防治病虫害。

花铃期,棉桃会大量掉下来,此阶段都是棉苗、花生长过程中常需营养物质最多的环节。而采取重施花铃肥的措施,可以达到保伏桃、争秋桃及防止衰老问题产生的功效。在追肥处理方式中,应依照差异的棉花类型及棉花生长状况适合调节。

通常处在初花阶段,肥料施加量为总追肥量的10%~15%,一般是水时增加;在盛花结铃期,肥料施加量为总追肥量的30%~45%,所施尿素溶液量一般为150~200kg/hm2,氯化钾的增加量为75~150kg/hm2。增加化肥以后应及时进行填土及注水,那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化肥蒸发。

根据合适的打顶处理,可以合理摆脱顶芽,保证棉株本身相对高度得到有效控制,更为有利于棉铃的生长发育,保证进一步提升成铃率,打顶应在每一年7月20日前后左右完成。

还需要对棉株进行打边心处理,除去各结果枝芽眼,防止棉株发生过分的横着生长状况。一般在下边结果枝留3个以内的果节,上端结果枝留4个上下果节,在结果枝达到方案果节情况下,把顶心除去,以有效提升棉花田自然通风及透光性效果,防止过多的营养物质消耗,避免蕾铃掉下来。

进到吐絮阶段,棉株的根茎主题活动将持续减弱,同时棉株的营养物质吸收力也会相对应减少。有一些棉花田中棉株的叶子会出现较早掉下来问题,这时要及时进行根外上肥。自初絮期便开始喷洒1%~2%尿素溶液及0.5%磷肥水溶液,喷洒周期时间为7d。倘若发生贪青迟熟的问题,则应及时喷洒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保证营养物质进一步装运,推动棉铃进一步生长发育。

倘若秋天相对性较旱,棉株进到初絮过后,土壤中水分不足,将对棉铃品质产生严重危害,这时必须采取小水沟灌措施及时进行灌溉。假如降雨量较多,则应进行清沟排渍处理,防止棉花田环境湿度太大,合理防止贪青迟熟问题的发生。

吐絮成熟期都是棉铃虫、红铃虫及斜纹夜蛾等病害的多发阶段,运用20%灭多威保湿乳液进行防蛀处理。此阶段烂铃问题都是高发问题,一般烂铃率在20%上下。导致烂铃问题的原因许多,关键有超低温、秋风秋雨等要素。因此,应提升田里排水管理,防止出现田里环境湿度太大的问题,进而合理避免烂铃问题的发生。

在充分吐絮之后还应及时进行采摘处理,要把握好采摘时机。如果采摘过早,会导致纤维成熟受到影响;如果采摘过迟,则会导致纤维自身的拉力受到影响。一般在棉铃开裂之后7 d进行采摘最为适宜。

怎样才能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棉花种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棉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作物,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棉花种植中,掌握合理的密度、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是获得优质高产棉花的关键。冬季每亩要浇灌100立方米以上的水。

土壤应耕作到29厘米左右的深度,在栽培过程中,每亩施用硫酸钾5公斤、渣油1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播种前,可将100kg/亩的三氟哌林撒播在土壤上并密封。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应该选择优质的棉花种子而不是劣质的。为了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应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棉花种子。早播、早出芽、使棉花生长发育提前,避免了7月中下旬高温干旱对棉铃发育的影响,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棉花也要选择合适的品种,现在越来越多的植物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可供选择。种植棉花时,应选择结实力强、结实集中、摘果后形状中等偏大的品种。株型的选择应更紧凑,枝叶较短,其生长角度不会太大。它能使棉花的生育期与当地的热量充足相吻合,并能避免许多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棉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是人类无法控制的。通过优化种植措施,促进早结铃、早开铃是提高棉花品质的必由之路。

棉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在正常情况下,纤维能将水分吸收到周围的大气中,其含水量为8-10%,因此它与人体皮肤接触,使人感觉柔软而不僵硬。如果棉布湿度增加,周围温度高,纤维中的水分就会完全蒸发,这样织物就能保持水分平衡,让人感觉舒适。棉纤维是热、电的不良导体,由于其多孔性和高弹性,纤维之间会积聚大量空气,空气也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纯棉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穿纯棉织物使人感到温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