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二、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
三、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2]
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2]
一.以问领想、环环相扣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事物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一般可针对事物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
“以问领想法”可使学生多角度地审视事物,发散思维,最终使认识周密而深入。
比如《人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在标题中就提出了“为什么”,开篇就给予回答并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追问,最终阐明了追求爱情、追求知识的理由。
运用“以问领想”可以让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做到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即使对事物的优劣不清楚,不明白,但只要借助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就行了。
比如在《逍遥游》一文中作者写到,鲲鹏高飞九万里而南为,而蜩与学鸠看似想怎么飞就怎么飞,两者对比后就会提出疑问,鲲鹏为什么要“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呢?原来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的,说明它“有所待”;接着作者从分析“适莽苍”、“适百里”、“适千里”三个不同层面所凭借的不同,来说明蜩与学鸠看似自由,其实也是要“有所待”的。
作者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来揭示万事万物只要“有所待”就不会有绝对自由这一认识。
因而运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往往会使人的认识在比较中逐渐明朗并能逐步深入开去。
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面对某些问题已有一定的结论时,我们在认识上不要轻易照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从而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比如《兰亭集序》一文中,王羲之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哲学观点,我们来探究他是如何获取这种深刻的见解的。
王羲之由宴游之乐引发对盛事不常、岁月易逝、人生无定的思考和感慨;最后对人的生死观作了更深一层思考,否定老庄生死一体的虚无主义,得出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廉颇的评价。
廉颇在“渑池会”前送别赵王时,对赵王说“三十日不归,则请另立赵王,以绝秦望”。
仔细分析廉颇的话,就可看出,在廉颇眼里“赵王”与“赵国”并不是同一概念。
他的这一思想是典型的'“不忠君却爱国”,与封建士大夫们提倡的“忠君爱国”是有本质区别的。
后世的岳飞虽是抗金英雄但与廉颇相比就逊色得多了,因为他选择了忠君而放弃了国家利益。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如能再作进一步的思考,相信会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的。
提高议论文的水平
首先要把议论文的叙事方法以及结构都彻底掌握,然后要平时积累逻辑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些能力不断提高下,议论文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