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浅析简爱的爱情观论文

2023-12-11 02: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浅析简爱的爱情观论文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对罗切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简·爱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尽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小说通过罗切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批判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并始终把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描写为思想、才能、品质与精神上的完全默契。这本小说说明了人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肤浅,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罗切斯特自己也成了一个残疾人,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当然也是有爱情的。

有关《简爱》的论文观点

  关键词:人格、意志、精神、虐待、摧残、反抗、自由、平等

  2.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 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简爱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从下面的几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简爱的内心是多么的叛逆反抗。

  "我被他打倒,头还在痛,血还在流;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叫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荒唐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许多责难。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理智的说。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一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决心"也同样被鼓舞起来,催促着我采取什么奇妙的方法,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跑----譬如出走,或者,万一走不了的话,就永远不再吃不再喝,听任自己饿死。在那一个悲惨的下午,我的灵魂是多么惶恐不安啊,我整个脑海里是多么混乱啊,我的心有多么的反抗啊,然而,这一精神上的搏斗,是在怎么样的黑暗,怎么样的愚昧中进行的啊,我无法回答内心的这个不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隔了多少年----我却看的明明白白了。"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逃离了。

  2.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2.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仍是罗彻斯特。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可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以下是罗彻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的一独白。

  "简,你肯嫁给我吗?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完全当真,先生。"

  从中可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2.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谓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

  "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都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

  在劳渥学校的悲惨体验,更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爱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

  " 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在这样打人。"这是简爱在言语上对打他的人有力回击,也是在精神上维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在下面主人疵疵逼人的问话中,无所畏惧自卑,更表现其头脑精灵的一面罗彻斯特:"你很沉着。像你这样身份低微的孤儿,哪来的这种沉着?"

  简:"它来自我的头脑,先生。"

  罗彻斯特:"是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那个?"

  简:"是的,先生。"

  罗彻斯特:"你头脑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东西?"

  简:"我想它样样具备,先生。"

  她所受过的教育和经历使她拥有一个富有智慧、善良敏感、坚强独立的高贵灵魂,在这一点上,她与主人相比毫不逊色,甚至使其有时感到惭愧。

  3.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这是简爱人格魅力的启示,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怎么看待《简爱》此书里的爱情观?

简·爱的思想发展是这部小说的中心。从一开始,简就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意识——追求价值和尊严,勇敢地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自主。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她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所以罗切斯特为之震撼,把她看成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简的独立性在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不断地得到了验证。

在不知伯莎的存在时,简·爱对罗切斯特一往情深却又不免担忧。她要追求的不仅是一场浪漫的爱情,还追求一种自我价值。这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她从小就是孤儿。

小说一开始就写道:她感到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再加上舅妈和堂兄对她粗暴残忍,使得她备受社会的疏离,永远也无法找到家的感觉,她迫切需要亲人、需要关爱。当她来到桑菲尔德,遇上罗切斯特的时候,没多久便暗暗喜欢上了他。在罗切斯特看来,简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孩,不像维多利亚时期的平凡女子一样追求财富和美貌、名利和地位。

尽管罗切斯特的表白和求婚让简感到非常高兴,但也不免忧虑和担心。因为她一直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婚姻就意味着束缚和屈服,意味着她要对他负责、受他的控制。当罗切斯特挥金如土,为她添购丝绸、珠宝的时候,她变得更加敏 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苏丹宠爱的奴隶。

她说:“他越是给我买东西,我的脸越是发烧,有一种烦恼和低人一等的感觉。”她反对罗切斯特称她为“天使”,也不喜欢他像打扮一个玩偶一样打扮她。她说:“我是一个有思想、有感觉的人。” 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她决定继续做阿戴尔的家庭教师。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简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然而在得知伯莎的存在以后,简·爱对罗切斯特尽管依依不舍却又坚决选择了离开。

就在婚礼举行的当天,罗切斯特的疯妻的弟弟出现了,他知道罗切斯特另娶了新妻,便出来强行干涉。这让简不禁想起了那可怕的笑声、那场神秘的大火、那撕破了婚纱的陌生人„„发生在桑菲尔德有如此多 的奇怪的事情!她告诉自己必须要离开。

离开桑菲尔德是简作出的最大的决定。从罗切斯特那里,她找到了渴

久的爱情,桑菲尔德是她第一个真正的家,离开了它仿佛就是离开了自己。但是,作为罗切斯特的情妇跟他生活在一起,却又意味着自我妥协,那是她最不想要的。甚至在知道伯莎的存在以前,她就觉得嫁给罗切斯特是一种冒险,他们压根儿就不会平等,她害怕罗切斯特把她当玩物一样对待,更要命的是,嫁给一个地位比 她高的人,让她有负债感。

简清楚地看到了她与罗切斯特的这种关系意味着自尊的丧失、意味着他对她的控制。她认为这是道德上的过错,她无法接受自己去做这样的事情。尽管桑菲尔德是她唯一的家,罗切斯特的求婚又让她有了幸福感和归属感,但是她知道,留在这儿也就意味着一种自我禁锢。因此,在能够离开的时候她还是坚决选择了离开。

在桑菲尔德遭遇大火之后,简和罗切斯特重归于好,找到了幸福的归宿。离开了桑菲尔德以后,简在莫尔顿过着简朴的生活,给一群穷孩子们做老师。她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并且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她对待传教士圣·约翰的态度也充分地证明了她的独立自主性。

当她要答应嫁给他的时候,简听到了罗切斯特的呼喊。她便拒绝了他,再次来到了桑菲尔德。到那儿才发现桑菲尔德已经被烧成了平地,罗切斯特也变成了残疾,他失明了,一条手臂也没有了。他要靠她才能走路、才能看书,罗切斯特身体上的残疾需要简成为他的主人。大火烧掉了罗切斯特的庄园,还让他失去了双眼,让他顷刻间变得一贫如洗。简却截然相反,就在那个时候,她从叔叔那儿接过一大笔遗产。他们的经济地位已经发生了逆转。

她完全可以放弃爱情、放弃现有的贫穷而孤独的生活。然而,她却采取了一种相 反的举动—结束了尊严与爱之间的徘徊,决定嫁给他。因为只有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她才肯跟罗切斯特结婚。她说:“在爱情和尊严之间,她只想求得内心的平静,一颗不被过多的恩赐压碎的心。”她不愿成为依附他的主人。只有在平等的情况下,婚姻才能够成立。

罗切斯特感性至上的爱情观

罗切斯特出身于名门望族,因为不是长子,没有财产继承权。他的父亲“既想使自己的家产不至于分散,又想让他也有财产以保持家族的声望”,和他哥哥一起帮他找了个对象,也就是后来发了疯的伯莎·梅森,在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时就和她结婚了”。婚后短暂的婚姻生活让罗切斯特彻底看清了伯莎的性格品质,使他意识到“自己从来没爱过她,从来没敬重过她,甚至从来没有了解过她”。

罗切斯特从自己的妻子那儿得不到爱情的安慰,但心里又渴望着爱情,但他的爱情观依然停留在感性层面。首先,罗切斯特已经结了婚,不管他的妻子是不是疯了,是不是能够履行夫妻义务,在法律上他已经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了,就不 能和其他女子再组成家庭,但罗切斯特认为他“应该有自由去爱和被爱”,在他心目中,爱情已经凌驾于道德法律之上。

其次,为了试探简的内心想法,罗切斯 特特地邀请了英格拉姆小姐一干人等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客,并且刻意地讨好英格拉姆小姐,造成他似乎要向她求婚的假象,以此想使简产生妒忌的心理。他还假扮吉普赛人,假装给未婚女子们算命,想进一步地窥视简的情感世界。

这样的做法其实至少伤害了两个人,一个是英格拉姆小姐,另一个是简·爱。罗切斯特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势地位财富玩着爱情游戏,口口声声说着爱,但其行为又是何等的冷酷。再次,当和简·爱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切斯特竟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幻想着和简·爱“厮守在一块儿”,“过着幸福、安全、无忧无虑的生活”,“相伴到老”。罗切斯特给读者描绘了一副温暖美丽的图画,只考虑到自己的精神需求,却没有想到这样做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后果。

圣约翰理性至上的爱情观

与罗切斯特的感性至上的爱情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圣约翰理性至上的爱情观。在圣约翰身上,理智战胜情感,为主工作的精神压制了人类的正常感情,甚至可以拿圣洁的爱情来为之殉道。

第二个体现就是圣约翰对伴侣的选择。他承认自己“发疯似地爱着罗莎蒙德·奥利弗”,可是同时“却冷静而清醒地意识到,她不会成为他的好妻子,她不是那种适合于他的伴侣”。对他来说,结婚不过是手段,是实现自己传教理想的工具。

在日常的相处中,圣约翰看到了简·爱身上的“温顺、勤奋、无私、忠实、坚贞、勇敢,非常文雅,又颇具英雄气概”等品质。圣约翰发现简的这些品质非常适合做一名传教士的妻子,有利于自己实现未来的宗教目标,于是充满功利地爱上了“实用性”极强的简·爱,命令她和自己一起学习印度斯坦语,并极力劝说她做自己的配偶兼助手去印度实现其殉道的使命,显然,圣约翰的理性至上的爱不符合人情,也不符合道德。第三个体现就是圣约翰对婚姻的态度。他要求简·爱嫁给他,却不会给她想要的爱情,但却希望有一个真实的婚姻关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