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艺术的审美论文1500

2023-12-12 00: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艺术的审美论文1500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五个阶段: 1.输入各种美的信息 家长可以简单传授一些审美的知识、理论和自己审美、饮赏美的经验等等,再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初步培养认为美的能力,使他能对各种美的信息表示关注。 2.进入审美状态 孩子在审美过程中欣赏大自然美好,听一首乐曲,接触一个美的行为。一方面体验着审美的愉快感,培养了感受美的能力;一方面和自己的想像、情感和理解十分和谐地融合,成为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培养着鉴赏美的能力。 3.升华为审美意识,经常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 审美状态反复出现,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自己的审美经验中留下深深的印痕,不断提高评价美的能力,接着就会向高层次升华,追求更为丰富,高雅的审美对象和产生更为高层次的审美要求。 4.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也就是指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表现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增强这两方面。 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审美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其中,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的前提,则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具有高度的审美修养。 创造美的能力是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 5.提高全面素质,形成完善人格 提高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是美育的延伸阶段,也是完美人格塑造的最后阶段。

艺术审美的特征是什么论文

艺术审美性

(一) 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为艺术品,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完成实用向审美的过渡。

(二)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合 1.
艺术美高于现实美,由于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中真善美凝聚到艺术作品中,艺术中“真”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善”也不等于道德说教,是艺术家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中,化善为美。
2. 生活中“丑”
的东西经创造性劳动,通过审美特征将丑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变成艺术“美”,事物本身“丑”性质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已经具有审美意义。 3.
以丑衬美:塑造艺术丑角的目的在于突出美,丑角极丑,美的形象更美 《雷雨》鲁大海的美 周朴园的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丑
“美丑对照”是雨果的美学主张 副主教克洛德 敲钟人卡西莫多 4.
化丑为美:艺术美,不仅在真实反映生活美,也在于真实反映生活丑,同样寄寓作家的美学评价思想,通过典型化,将丑很美的表现出来,关键在于作家以先进的审美理想去观察丑,否定丑,在作品中形成对丑审判,丑就作为一种被审判被否定的对象而具有美学价值。
别里科夫《套中人》 奥楚蔑洛夫《变色龙》
真实反映丑,包含对丑的憎恶、批判鞭挞,从而使生活丑在艺术创造中转化为艺术美,以特有艺术魅力撞击人们心灵,激发人们情感,使光明、美好的事物更动人。

(三) 艺术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者有机统一,随着艺术实践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从内容出发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没的艺术表现力,使艺术形式美日益丰富
黄金分割——有机建筑 1. 对比与调和:两级对照 调和统一 2.
节奏与韵律:音响有规律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诗歌中声韵和格律,如作品结构颇为有序,情节安排轻重适度,逐渐变化中包含着统一 3.
对称与平衡:整体各个组成部分间对应和一致,如和谐布局,节律调和

求艺术鉴赏论文一篇。3000字以上。

写作思路:真情实感的表达,结合实际情况描写,正文: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

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

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睿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

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而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出现。比如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

但同时,从来使的衣着与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庞的丰润、目光深邃、神态威仪而不失和蔼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所在。可谓是既表现了对吐蕃的蔑视,又在表现唐太宗风貌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唐朝不敢与吐蕃对抗的看法和讽刺。

古代绘画给我留下无穷的回味,而当代大师的作品亦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由,略通古今之变。”一代书画名家范曾用这二十四个字评价自己。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钟馗雅趣图》,正是范老“鬼才”的一个集中表现。范老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

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幅《钟馗雅趣图》

笔法洗练、形象生动豪放。简单几笔构型有状,神采豪放,线条有样,生动鲜活。钟馗的坦胸开衫的简洁笔法将健硕洒脱的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卧蚕双眉,红脸多髯,使钟馗的戾气渐隐,英气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点点,不可谓不惟妙惟肖。颈肩与手部的'洗练线条使人物更具质感,跃然纸上。

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体,则墨色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前人论画谓“气韵生动”,常以用墨佳劣为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一幅画是否达到“气韵生动”,还包括画体的内在精神刻画,作者情感的传递,以及用笔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现主客体的谐调一致。所有这些最终还是要靠墨色的变幻来体现的。

这幅《钟馗雅趣图》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丰富,“墨分五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钟馗的衣衫以浅淡与中度墨色为主,将白衫的褶皱与光影差别以不同于西方素描的写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出来。

而浓密的髯发更是展现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纠结浓密却不凌乱,恣意张扬却不繁杂,渐变与层次感以一种特有的手法显露,下笔犹如闲庭信步一气呵成。最可赏的便是范老整个人物的笔触与构图,人物有骨有肉,多利丰筋,形象饱满。

构思精巧,构图简洁爽利,人物神态传神,别有妙趣。范老多画钟馗,这幅却备受瞩目,这和此幅钟馗的“与众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气”赋予了此画别样的感受。范老打破传统,一改钟馗凶神恶煞的民间形象,以雅趣为旨,将钟馗塑造成一位气质介于文人与武将之间的另类,使人顿感新意。

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头鼠窜而是站在肩头搔弄。旧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钟馗,在画中以这些情态出现,诧异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无奈者有之,最终却化作一笑,独品出另一味道。这种超脱出传统拘泥的作品,不愧为鬼才的画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绘画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面对文化,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维护我国文化积淀、传承我国文化瑰宝;面对艺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之美、感受来自于艺术的强大力量;面对美术,我们要有一个欣赏的思想,发现生活的不同、感受来自美术的无限魅力。

艺术之美论文

农大牛逼啊。。。。
从遥远的古希腊到现代漫漫数千年的艺术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闪烁着奇异光彩的、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杰作,是通过塑造人体美来实现其永恒魅力的。这在西方的雕塑与绘画方面尤为显著。今天,当人们看到这些人体作品时,除了赞叹和激动外,更多的是好奇,有人会产生疑问,有人会感到不理解。如何欣赏这些人体艺术作品呢?

人体,尤其是青春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人体,那造型的对称、比例的均衡、线条的生动、动作的和谐、皮肤的色泽、肌肉的弹性,构成了自然界中最完美的一部分。

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是人,艺术所追求的是美,造型艺术是通过视觉形象来感染人的,那么人体美自然就成了艺术家表现的一个重要的题材。早在古希腊,人体美就受到广泛的重视以至崇拜。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向他们敬奉的神灵展示人体,是对神灵的最大奉献。所以,在体育运动和竞技中,男子常以赤身裸体来喧夸人体的健美,艺术家们经常以裸体的形式雕刻奴隶、狩猎者和竞技者的健美形象,并以理想化的、完美的人的形象去塑造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灵,就不难理解了。今天,谁不惊叹那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力的杰作《掷铁饼者》!它展示了男性的健美、壮美、粗犷之美、阳刚之美。

人体之所以是最美的,是因为没有一种线条、轮廓比人体的线条、轮廊更生动、柔和、富于变化和富有韵律美了;也没有一种体积、形态比人体的体积和形态起伏更匀称、有力、更有弹性和更有节奏感了;更没有一种色彩比人体的皮肤色更鲜嫩、滋润、透明、更有光泽和更具生命的感觉了。西方艺术家们以传统的写实手法,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为了再现真实,以色彩和明暗造型,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法和色彩学,使形象更具立体惑,逼真肖似。油画的发明更使绘画大师们能如实地将人体的线条、轮廓、体积、形态、弹性、节奏、肤色等美感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法国画家安格尔的油画《泉》,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充满活力的少女的纯洁的美。意大利画家乔尔乔内的油画《酣睡的维纳斯》就如一曲美妙动人的梦幻曲,充满了抒情的风味。雷诺阿的名画《浴女》、德加的佳作《把头擦干净的妇女》,突出的是婉转流畅的背部线条、血色充盈的肌肤和高贵优雅的身姿,依然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这些作品表现了女性的优美、纤美、婉媚之美、阴柔之美。

艺术功能以快感为基础,强调艺术的认识、教育作用的结合。《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除了她的面部具有希腊美女的典型特征,她的身体具有女性美的特点外,她体态万方、庄重典雅,体现着青春、健美、纯洁和充沛的生命力,是外形美和精神美统一的象征。沙俄时代有个囚犯在绝望的困境中对活着失去了信心,在弥留尘世之时,突然脑海中出现了阿芙罗狄德的形象,她那安祥、亲切的美,令他深深地感受到人类高贵的尊严,登时鼓起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丢弃了死的念头。这就是艺术的魁力!

现代艺术心理学从视觉思维的角度指出:人的视觉同时就是一种思维,它几乎是本能地趋向于那些从非平衡向平衡、从混沌向有序、富于变化又有节奏的形式中。而人体正具有这种很高的形式美。安格尔的名画《泉》令多少人为之陶醉,奥秘在于画家抓住了人体内部力的微妙关系:少女向左倾斜的双肩和向右倾斜的胯部,向上超拔的用力和向下倾倒的水罐,前曲的右膝和后绷的左腿,都体现了力的打破平衡和恢复平衡;尤其是少女全裸的胴体,显示着坦然开放的态度,而她紧紧夹住的大腿和紧抓水罐的双手,又暗示着内心的羞涩和拘谨,更给人以妙不可言的力的对抗。它在观众感觉上引起相应的紧张度和轻松感,在一张一弛之间体验着生命的活力。可见,人体艺术中的每一组筋肉、每一种姿态都可成为生命美的样式,成为生命力的高度概括。诚如罗丹所说:“‘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

人体艺术在西方长盛不衰,充满生机活力,成为永恒的创作主题,于人体造型过程显示出自然客体最微妙的意味和艺术魅力,给欣赏主体视觉上以美的感受。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巨匠库尔贝用女人体表现《泉》,手法是抒情诗式的。悠闲自得的浴女背对观众坐在岩石上.将左脚浸在山泉之中,左手戏弄着泉水,清泉叮咚好象就响在耳边,由视觉而感受到听觉的美。正如库尔贝所说:“美的东西是在自然中,而它以最多种多样的现实形式呈现出来。一旦它被找到,它就属于艺术,或者可算是属于发现它的那个艺术家。只要美的东西是真实的和可视的,它就具有它自己的艺术表现。”库尔贝的《泉》在色彩运用方面极富艺术魅力,使人感到真实而可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自然景物本来就是这样,人就生活在这种自然环境里,生活是丰富多样的,生活更是美的,是视觉的直接对象。关键是艺术家创造了“活的艺术”。生命来自母体,母体连着大地。库尔贝的作品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回到自然怀抱的希冀和渴望,并被人体作为生命和自然融为一体时产生的巨大感染力所吸引。

西方艺术家的人体作品,有的歌颂爱情,有的歌颂人体的美,有的歌颂生活,体现了对人性的肯定和赞美,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抚今追昔,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人体艺术作品,世界美术史就缺少灿烂的一章。然而,真、善、美总是在和假、恶、丑的搏斗中发展的。西方人体作品中有的人体遮遮掩掩并不袒露,却很庸俗,虽然以美好的神话为题材,但意在逼真、矫揉作态、讨好观众,观众的审美要求反被抑制。我们观看人体作品,目的是感受人体艺术之美。谁用庸俗的眼光去看人体作品,谁的灵魂就是丑恶的。著名雕塑家穆希娜说得好:“衣服和帷布是挡不住庸人的眼睛和改变不了低级趣味者的丑恶心灵的。”

人体是美的,人体艺术是人体美的结晶。今天,由于人体美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除了雕塑、绘画外,人们已经在电影、摄影、芭蕾和体操、游泳、滑冰、等艺术和运动中,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去表现、创造、赞美人体美。它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也陶冶着人们的审美情操和艺术趣味。中国的人体艺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是快的,优秀的人体习作和人体摄影作品越来越多。几千年的封建桎梏一旦彻底解脱以后,人们会与落后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我们深信,只要人类是追求美的,只要艺术是表现美的,那么人体艺术还将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