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饮食文化论文2000字

2023-12-07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饮食文化论文2000字

写作思路: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的饮食文化进行追溯描述,从古至今的饮食的传承与发展等等,比如“以和为美”与中国食文化,“意境美与中国食文化”等等。

正文:

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其内容来说非常广泛,包括烹饪基础理论、烹饪技法、食料食器、餐宴风俗、名厨名菜名楼以及“食文学”等。

中国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渊源流长,传统审美思想渗透到食文化的整个领域。因为中国饮食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作用,不仅是为获得肉体存在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快感的需求,它如同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深厚的审美意境和优雅的和谐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撰文诵咏美食。

陆游的《鹧鸪天》、苏轼的《老饕赋》、《猪肉颂》、《黄洲食诗帖》等。名画《朝熙载夜宴图》描写了当时唐代餐宴的盛景。画像砖《进食图》生动地描写了店小二送食的情景。这些是中华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典范。

“美”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字的形成与食文化也有内在联系。古人认为,好吃就为美。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美”字采用了“羊大为美”的说法。“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甘,美也,从口含一”。字的构成上“美”字也是“大”字与“羊”字的结合体。

从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与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感分不开的,其表现形式是直觉化的,二者都是属于自然感受的愉悦。美食所带来的味觉的快感中已蕴含了美感萌芽。羊作为六畜之一,主要是使用,也是美味的象征。

“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最原始的理解。中国也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将味觉与艺术鉴赏联系在一起。如欧阳修:“近诗万古硬,咀嚼苦难嘬,又是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六一诗话》),苏轼:“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送参寥师》)。人们也常用“余香满口”形容优美的诗句,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姑娘的美貌等等。

和谐观作为中国传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根基。古人云“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和”字从“禾”从“口”,“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同样对中国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烹饪处处力求达到和谐的境地。

《周礼》中所说的“割烹煎和”,为“和”是贯穿烹饪全部过程的`。西周史伯提出了“五味以调口”,他认为“故先王以土与金木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调口……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味,物一不讲”(《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单一口味的菜肴算不上美味,只有各种味道和才是美味。春秋时齐国的晏婴也提出“和如美羹”,用美羹来说明君臣和谐的道理。

其实,以和为美不但要求是味觉感官上的和谐而且也是与身体健康相统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认识到摄取食物时偏好某一种味道或摄食过多均会引起疾病。《周礼·天官》就讲到,应该根据季节变化调节食物口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只有每天摄入的食物与自然气候相调和,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菜肴与食器搭配生动地体现了“以和为美”审美的观念。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是广集众美的烹调爱好者。纵观古今美食与美器搭配关系的一个精练总结。首先,人们很注重菜肴与食器在色彩上的对比统一的关系,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也会使人感到不和谐。

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格外清丽,产生了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还有,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也要求相得益彰。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如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而舞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

次之,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体现了和谐的追求。如人们把八珍汤盛在水晶碗里,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使其增色不少。

中国菜很注重调味适度,宴席也讲究不同口味,不同菜肴与食器之间的相互搭配,有浓有淡,有甜有咸,色泽上对比变化,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的造型和色彩也丰富多彩。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才能称之为美食。

意境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思想境界。中国食文化同样具有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意境美。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人们同样重视菜的视觉形象所带来的优美意境,来满足精神上的快感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和享受。

许多菜不但味美,而且通过精美的造型和色彩创造意境,构成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感。比如《辋川图》是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的作品,被当时的美食家吸收做成了《辋川图》小样的拼盘。再如,在民间,各种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生辰寿延等人们会做面塑礼花蒸制、供奉、食用,如过年的“如意年糕”,婚礼上的“鸳鸯饼”等等,用来祈求幸福,平安。

民间艺人们用大红、大绿等高纯度色彩,自然随意地涂出欢快、热烈的气氛。不但用笔泼辣帅气,无拘无束,同时造型生动,圆实朴厚。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然质朴的审美意境。中华美食不但注重口,而且构思立意独特,意味深长,注重所带来的意境。现代许多高档餐厅的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把白菇摆在青菜上叫“金钱满地”。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远,名声远扬。中国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让许多外国友人叹为观止。《易经·系辞上》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国饮食这一有形的物,正反映出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格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形态,这一无形的道。

饮食文化论文

  每一种饮食文化都有其自己的历史,饮食以其自身的存在证明着历史的沧海桑田。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饮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饮食文化论文篇1
  浅析台湾饮食文化

  摘要:饮食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突出的海岛特征、独特的文化习俗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饮食文化。台湾饮食文化以福建闽南饮食文化为主,但又结合了中国大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台湾饮食文化的介绍,使人们对台湾的饮食文化能有一个大概地了解。

  关键词:台湾;饮食文化;地方性;多元化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暖湿的气候正是孕育新鲜蔬果的最佳环境,而四面临海的位置更是各式海产品丰富的蕴藏之地。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各式美食文化的融合,而发展出于台湾人地道的美食。对于台湾人而言,饮食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尤其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突出的海岛特征,外来移民族系繁多,使得饮食文化更加多元化,不仅各系的中华菜肴在此发扬光大,更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致饮食,包括美、欧、日、亚热带、地中海等世界美食,都可以在台湾吃到。而台湾菜作为中华菜系中的一种,在台湾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台湾最基础的饮食,深为台湾人民所喜爱。台湾饮食文化,是和当地的物产、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它是在台湾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多元化饮食文化。

  中国美食甲天下,是全世界公认的。台湾继承了中华美食的传统,但又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路径,形成了今日丰富多彩的性格,也体现出台湾文化的开放与多元。梁实秋先生曾说“台湾地区之饮食本属闽南系列,善治海鲜,每多羹汤”,这也许是因为台湾与闽南地区仅有一水之隔,地理环境与气候物产相似的缘故,而台湾的先民又大多是从福建省的漳州和泉州移民的,因此我们很容易在台湾早期的饮食文化中看到闽南的地方风味。然而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带去了大陆各地的风味菜,从此,大陆各大菜系就在宝岛得以发扬光大,逐渐形成多元而且独特的“台湾菜”文化。台湾小吃很有特色,它来自民间,扎根乡土,以其淳朴自然的本色深受食客的喜爱,造就了台湾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举凡“蚵仔煎”、“虱目鱼肚粥”、“炒米粉”、“万峦猪脚”、“大肠蚵仔面线”、“甜不辣”、“台南担仔面”、“棺材板”、“烧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卤肉饭”等等,都是独具台湾风味的名食小吃。

  1、闽客饮食文化

  台湾移民中闽南人移民时间最长、人数最多,所以闽菜可以说是台菜的主轴,是台湾最主要的饮食文化。闽菜以盛行汤菜和烹制山珍海味而着称,尤以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味特色,独树一帜,以偏甜、偏淡、偏酸的“三偏”为特色。另外,与福建一样,台湾具有浓厚的饮茶文化,喜欢冲饮壶茶,讲究茶具的精美和冲泡方法,特别流行“功夫茶”。在历史上,台湾还生产过供春、秋圃、潘壶等几种质坚耐热、外观雅致的紫砂名壶。

  2、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台湾本土的华人融合了闽南、客家、土著(在台湾称“原住民”)等多种族群。饮食文化除了以闽南饮食文化为主外,还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独特的族群。客家人在台湾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目前共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1/6,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的客家饮食与昔日农耕劳动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糯米制的饭,因教一般的米食保存的时间长,而成为著名的客家主食,包括饭条、菜包等。由于生鲜食物比较匮乏,所以酸、咸和腌渍的菜肴特别多;像姜丝大肠、梅干扣肉、咸猪肉、客家小炒等都是知名的客家菜。

  土著的饮食夺取自自然,如山产肉类、鱼、野菜、农产等,种类繁多,但吃法简单豪迈。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着不少传统特色,如兰屿的雅美族吃鱼有男女之别限制。土著人喜喝酒,尤其是自己用米或栗所酿的小米酒,风味香甜,呈现出了特有的饮酒文化。

  3、食补文化

  药膳是中医中药、饮食烹饪中的一朵奇葩,是饮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共同结晶:饮食文化是内容,中医文化是基础。药膳的最大特点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男女老幼皆宜。他首先讲的是“膳”,即以食为主;然后才讲的是“药”,其药效寓于食品之中。现代药膳,是根据中国医药学的传统理论,结合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成果,精心设计各种营养素的比例,用中药和食物相配合进行烹调加工,在考虑药物功效的同时要兼顾到味觉的可口,以收到“食助药力,药助食威”的效果。

  台湾与大陆南方一样,饮食非常讲究食补。现在可以说是一种健康饮食文化。在台湾,养生防老,“阴阳互补”,“五行调和”等观念深厚。目前台湾食物养生方式主要有素食、生食、有机饮食、断食疗法及传统中医食疗。台湾民间常有以“四神汤”(淮山、芡实、莲子与茯苓)作滋补饮料,是著名的滋补小吃。

  4、小吃文化

  台湾小吃的发源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最能诠释台湾本土文化、体现民间生活真实的一面。“就地取材”是个是小吃的特色。夜市则是体验台湾小吃的最佳场所,他以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地道的乡土原味,紧紧住住了台湾本地人的胃与游客的心;不但拥有琳琅满目的小吃种类,而且相对于传统中国菜的讲究与精致,反而有一份不必正襟危坐的自在感。台湾各地都有夜市,多半位于交通枢纽、庙会和集市等人潮最旺、发展最早的地方。台湾虽然不大,但因为各地文化特色的不同,长期以来各夜市都有自成一个的特色小吃。

  除了多样化的小吃种类外,小吃摊汇聚人潮的效应,带动了民生消费商品的进驻,如各式服饰、鞋类地摊与百货公司、餐饮店等,让以“吃”为主要形式的夜市,增加了“逛”的趣味,“有得吃又有得玩儿”成了台湾夜市最大的特色,从而聚集了更多的人潮。

  5、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的传入让不少小吃文化受到冲击,因为快速又便利,但是却让某些地区性的饮食文化一步步的消失。过去富含地区风味的饮食习惯及饮食文化,也因为新的一代渐渐接受属于快餐的口味,而慢慢消失,家乡的滋味已不复存在,旅客到了陌生异地,只要找到某些快餐餐厅,一切便已然让人感到安全、踏实,我们的家乡,飘落在充满薯条、炸鸡、可乐、汉堡的一家全球化餐厅里。

  参考文献

  [1]焦桐,《台湾味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刘汉琴,《诱人的台湾风味小吃》,《烹调知识》,2009

  [3]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林博专,《台湾高山族饮食风情》,《烹调知识》,2004
  饮食文化论文篇2
  浅谈金陵饮食文化

  【摘 要】谈饮食,势必会想到“民以食为天”这一古训。饮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必不可少。每个地区、民族的饮食生活各不相同。

  【关键词】金陵;饮食;文化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物产富饶,交通便利,经济强盛,市场繁荣,加之南京乃是“六朝古都”,古称建邺、建康、江宁、金陵等,早在六朝时期,西晋左思的《吴都赋》就以“金陵佳丽地,自古帝王洲”来描写当时金陵的盛况。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是南京饮食业发展的渊源,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繁荣的市场经济,就是饮食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原料物产

  南京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陆交通都很发达,一年四季水产、禽、蔬菜联翩上市,金陵人最讲究饮食的时令性。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源远流长的金陵烹饪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特产资源。每个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特产和原料,对这些原料在加工上也都有本地区的特殊方法,形成本地区的地方风味特色。南京一年四季季节分明,既可生长南方作物, 又适应于北方作物的生长,可说是集南北作物的优势于一地,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性。

  二、食医结合

  食疗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着把烹调技艺同医疗保健紧密联系的传统,几千年前就很重视“医食同源”、“药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南京的一种特产蔬菜——菊花涝就具有此功效。菊花涝,又名菊花脑、菊花叶、菊花菜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野花,属菊科。可食部分为其嫩梢。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黄酮和挥发油等。据中医学称“菊花涝,味甘、凉,无毒,有清热凉血、调中开胃,降血压,清凉解毒之功效。适用于胃热心烦,便秘口苦,头痛目赤等疾。”它当年播种,最迟到清明前即可收食。南京素有“火炉”之称,盛夏几乎家家必食菊花涝,这时正是它功效的最佳时期,也是人们最需要它的时候,它既能降暑, 又是可口的美食,这足以显示它清热凉血、调中开胃、降血压、清凉解毒之功效。食医结合在它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讲究时令的饮食风习

  南京人在饮食方面似乎也不乏天赋,常把饮食跟季节联系起来。如“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小暑黄鳝赛人参”,“冬鲫夏鲤”、“稻熟鸭肥”……等等。人们掌握原料的生长规律,不同季节运用不同原料,讲究适时而食。 这也说明饮食原料与季节的密切关系。在《周礼》中记载有“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的说法,这就是讲味道要应和季节时令。对调味品也要按时令调配,如“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自古以来,我们一直遵循调味、配菜的季节性,冬则味醇浓厚,夏则清淡凉爽; 冬多炖焖煨焐, 夏多凉拌冷冻。特别注意按节令排菜单。正如一代美食名家袁枚的《随园食单》时节须知中说的“……冬益食牛羊, 移之于夏。非其时也。……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这里是说:宜于冬季用的牛羊改到夏季来吃,就不合时令。萝卜过时就空心无味,山笋过时就有苦味;刀鱼、鲚鱼过时骨就硬,万物都按四季的时序生长,旺盛期一过,精华耗尽……。袁枚的这一精辟阐述,说明当时人们就注意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对饮食的影响及饮食与季节的结合。

  四、繁荣发达的饮食业

  中国烹饪的发展,可说是从隋唐起(或更早些),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饮食业也在起伏中不断向前发展。对外贸易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烹饪的食物原料;多民族的统一,使各地烹饪技艺得到了交流。特别是许多烹饪著作的出现,使中国烹饪以技术型慢慢过渡到学问研究的新阶段。唐代社会的昌盛,为饮食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原料和品种。当时南京在面点制作方面,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陶谷在《清异录》中列举的“建康七妙”,就可反映出当时南京厨师烹饪水平。“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视, 饼可印字,饭可擦擦台,温面可穿结带,饼(一本作醋)可以作劝盏,寒具嚼着惊动十里人。”这里是说:碎切捣烂的腌酸菜,平均得像镜子一样可以照见人面;馄饨汤清如洁水,可以注入砚台磨墨写字;饼很薄,如蝉翼,下面的字可以映出来;饭粒光滑, 擦台上不碎不粘;面韧如裙带,打成结也不断;面饼入水不化,可以做酒盏用不漏酒;馓子又脆又香, 嚼起来十里内的人们都可以闻到香味而惊动。这当然是有些夸饰之辞,但反映了当时南京厨师烹饪水平之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唐代不仅饮食店分布极广,而且大城市里有了热闹的“夜市”供应。“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可见那时在夜市可以办酒宴,足见当时饮食行业的营业是非常兴旺的。

  五、对外的影响

  中国的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由于政治上的影响,南京地区的人口几经流动,每一次朝代的更换,都带来了一部分外地居民(包括商人),这样给南京地区的传统饮食带来了新的内容,从而创造了极好的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饮食生活在长期的发展中,一方面兼收并蓄,接收外地菜肴的影响,另一方面南京又有许多技术和菜肴传到外地,在相互交流中却保持了本地区的地方特色,使之更加具有区域性、地方性。如当时驰名中外的“北京烤鸭”最早始于金陵。北京著名烤鸭店“老便宜坊”于一九三四年所作的题为“首创焖炉烤鸭”的广告:“本坊自金陵移平三百余年,首创焖炉烧鸭烧鸡,精制各种菜谱,屡承中外士媛交相赞许,认本坊所烧鸡鸭为中国第一美味,深合卫生美旨,是以欧美杂志,均有记载(《中国饮食谈古》)”。不过金陵烤鸭在北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选用填鸭制作,使之更加肥润、香嫩。这也体现出在交流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这一宗旨,以一个侧面,也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性。
猜你喜欢:
1. 健康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2. 饮食与健康论文1000字

3. 英国饮食文化论文

4.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5. 欧洲饮食文化论文

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

  毋庸置疑,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1
  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本问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从大学生饮食营养概况,大学生平衡饮食的作用以及提高大学生饮食质量的对策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当前的饮食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增强大学生对平衡营养方面的意识。

  关键字:饮食营养 将康 概况 措施

  前言: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须物质,而健康的饮食显得更为重要,大多数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和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是为了第一个目的而吃饭。大多数达到小康或富裕的人,是为了第二个目的而吃饭,即重视美食。殊不知,美味和美食绝对不等于营养。很少有人是明明白白的为了第三个目的而吃饭,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只有5%的人完全健康的根本原因。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如果想维持一个真正健康的身体,已经不是一个需不需要营养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在专业指导下尽快树立正确饮食观念的问题。正确的饮食和正确的生活习惯,并结合正确的身体与大脑运动和乐观的心态与情绪,是一种最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健康 教育 工作者肩负着非常沉重的历史任务。

  对大学生饮食状况研究的目的:

  1.帮助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认识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能够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在食物选择消费、膳食行为等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会对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面向大学生全面开展营养教育和宣传,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

  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正确营养观念可以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膳食结构,使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

  3.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明智地进行食物消费,努力帮助他们逐步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优化膳食结构。
  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2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无论是老年、中年、还是少年,在追求健康的同时,饮食营养就是追求健康的必要条件。毋庸置疑,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有关调查也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在逐年改善,相关疾病也在逐年降低。但因为学生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针对学生群体的营养调查文献很多,都认为科学的饮食结构才是保障营养的前提,对学生的健康有促进效果。

  大学生营养健康现状随着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铃声响起,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抱着书的大学生们快步地穿梭在教学楼里,草草几口下去,算是结束了早餐的饮用。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个高校都存在着。营养学家表示,进食的时候,人体内负责后勤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于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跃起来,供血增加,运动增强,分泌增多。在这个时候做运动,大量血液就会供应骨骼肌,以至于消化系统供血不足,会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碍。尤其是早上,体内能量水平很低,更应该有一个好的用餐环境和气氛,不能边走边吃。大学生们尽可能在食堂或者宿舍用早餐,切勿囫囵吞枣式进餐。长期草草饮用早餐,不仅会导致胃的不适,还会造成营养不良。专家还表示,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可以整体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各项情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物质等发展的体现。故对人们群众实施营养监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其是国家今后的发展,应予以重视。

  饮食无规律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对饮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而无规律的饮食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分别占41.9%。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1年营养学家孙建华在上海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显示挑食、偏食,对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较多。女生的蛋白质摄取量较低,尤其是动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2005年营养学家辛碧芬对中南大学营养状况调查的结果是:中南大学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9%,肥胖率为26.3%,膳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2、C、钙等摄入与标准相当。2005年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中显示:营养良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好者占36.9%,营养不良者占52.6%,营养过剩者占10.5%。查阅了近几年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研究资料。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应付用餐者比比皆是为了能多睡一会,许多学生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和晚上多吃些就认为能把早餐的营养补回来。而有些女大学生,考虑到要保持身材,也养成了长期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还能按时吃饭,但晚饭也是担心发胖,随便应付一口。熟不知,长期下去,这种营养流失,缺乏最基本的营养食物带来的危害可是非常大的。首先,一、对大脑的危害。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ml,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ml,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g。二、对消化系统的危害。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时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吃不好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长此以往,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三、更靠近肥胖族:人体一旦意识到营养匮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为不吃早饭会有助于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饭,还会使午饭和晚饭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饮食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专家建议,必须按时吃早餐,并且进食速度不能过快。尽量去食堂进餐,相对于学校周围的餐馆,食堂的就餐环境要好很多。另外,早餐不吃反误瘦身大计不要以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热量而因此减肥,根据营养学家们的证实,早餐是每个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转变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会让午餐吃得更多。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2:1,这样子就能让你在一天内所吃的精华在体力最旺盛的时间内消耗掉。

  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 文化 氛围,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提高大学生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 方法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不良嗜食品营养与检测论文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专题讲座,进行体育知识、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增设大学生开展健康体育的专业指导教师。
  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3
  【摘 要】

  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以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从大学生饮食营养概况、大学生平衡饮食的作用以及提高大学生饮食质量的对策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饮食营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增强大学生对平衡饮食营养方面的意识。

  【关键词】饮食营养 健康 概况 大学生

  【前 言】

  “营养”一词源自于拉丁语,其原意为“授乳”。营养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命,满足机体生存、学习和工作能量需要的物质基础。在营养学界,通常是将人体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整个过程称为营养。营养素则是指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和维生素。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活泼好动,运动量大,加上繁重的脑力劳动和紧张的学习等,是一生中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最大的时期。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营养素的来源和食物分类了解较少,不懂得如何搭配营养,存在着诸多营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正 文】

  一、衡量自我健康的标准

  健康: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了。健康的标准: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不易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及疼痛,牙龈色正常,无出血,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二、大学生健康饮食的现状调查

  新世纪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不同区域大学生的饮食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所得结果令人深思。孙建华等[1]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大学生的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体格状况不容乐观;主食量不够,种类单调,缺乏身体健康发育所必须的粗粮;不重视早餐的情况严重,挑食、偏食等现象也令人担忧。

  谢佩娜[2]通过对浙江省985名大学生调查结果发现,在30 d内有4.6%的男生和0.4%的女生 报告 有10次或10以上重度饮酒;在最近6个月内饮酒后曾有过恶心、头痛等感觉情况的有216人次,酒后曾呕吐过的有170人次,酒后曾伤害过自己或他人有22人次,酒后曾有过损害物品、谎报火警或类似行为的有15人次,暴饮的大学生还面临着无防护的性行为等其他危险。

  张有平等[3]对我国西南地区的28个少数民族的1 386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食以米饭为主,且存在挑食行为、偏食行为和按自己嗜好饮食;31.7 %的大学生经常伴有牙龈红肿和瘀血,58.1%的女生经期不正常,43.2%的学生存在缺铁性贫血。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不少大学生在珍惜健康和为健康投资上很不理性,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不吸烟和饮酒不过量的健康生活方式还得不到大学生应有的重视。因此,必须加强科学饮食教育,增强科学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营养水平;提高学生的饮食、营养及 健康知识 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大学生饮食营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杜玉侠指出,我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乏营养知识,饮食习惯不科学。二是饮食结构不合理。

饮食文化论文

饮食文化论文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饮食文明与其它文明共同在历史中轮回。每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下面为大家分享了饮食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孔府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官府饮食文化。它历经2500余年,传承70多代而自成体系。它的形成是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结果,是一种民族精神使然。因而,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取向也非同一般,它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定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的反映,更多文化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文化论文

孔府饮食文化的形成

人类的饮食活动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意识之上的,但是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却并非仅仅基于生存的因素。孔府饮食文化则是由于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的。确切地说,孔府饮食文化是借饮食活动的种种形式,来反映中华民族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的思想意识。

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有完整系统的饮食理论体系。孔子两千多年前的饮食言论,是后世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所在。孔子有关饮食的言论主要被记录在《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觚不觚,觚哉……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段完整地关于饮食要求的论述,它从食料的选择、食品的加工、烹饪的火候、食品的卫生标准以及进食过程中的食量、酒量、礼仪规矩等,都一一作了详尽的规定。

孔子的后代,在历时两千多年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先祖的饮食训导奉为圭果,无论迎迓“圣驾”举行的华筵,还是节日宴欢、日常膳食,无不以此为标准。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起,一直被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奉为最高的思想准则。为此,他本人也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尊崇和加封,直至被抬到了“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最高境地。“圣人”后代便自然承袭其祖宗荫德,享受到封建社会的最高礼遇。尤其自唐宋以来,随着全国尊儒尊孔之风的盛行,统治者在孔子的古宅曲阜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和孔府,许多帝王、公侯亲自到曲阜朝圣、祭祀。其规模日益扩大,次数亦愈加频繁。在祭礼活动中既要准备充足讲究的食物供品,同时还要为前来祭孔的帝王、官员及“衍圣公”家人准备丰盛美味的食品。这是促进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官府或家庭都不能与之相匹。

有着“同天并老”之称的孔府,自明清以来,自称“钟鸣鼎食”之家,平时过着美酒佳肴的生活。这种奢侈的生活基础,是建立在丰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自明朝以来,仅由皇帝钦赐的祭田、学田、私田,多达一百余万亩,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的37个县市,这些田地是可以世代继承的,这在中国古代是独一无二的。孔府每年通过高额的地租、村集贸易税、以及其它种种额外的盘剥得来的钱财,使孔府每年都有巨额的收入,充分保证了孔府的经济来源,这是孔府用以维持日常生活及一切饮食活动和各种挥霍消费的物质基础。

孔府又称为“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后裔承袭居住的地方。其浓厚的文化背景堪称天下第一。这里是名符其实的“道德文章”、“诗礼传家”的府第。在这种历史的氛围中,无论是宴饮的礼仪规格还是菜点的命名,或是从规格讲究的祭孔活动到“衍圣公”的日常饮食活动,无不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了孔府饮食文化独特的美学风格。孔府菜的命名就是最好的佐证。如“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怀抱鲤”、“带子上朝”等。其中许多菜点的形成和流传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因而带有浓厚的文化痕迹。

尽管孔府饮食文化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决定的因素却在于孔府历代厨师及其他食品制作工匠的传承和创新。孔府菜点、孔府家酒、孔府宴席等的制作均是由长期在府中服务的厨师和其他各类工匠辛勤劳动的结果。就拿孔府菜来说吧,它是经过千百年来数代厨师的辛勤劳动,在孔府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承古创新,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他们当中,有的世代在孔府中服役,父死子承,累代相因。事实上,孔府饮食文化虽然形成于素有“道德文章”之誉的“圣人”府第,但是其真正的创造者却是无数不见经传的庶民百姓,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孔府饮食文化。

孔府饮食文化的价值取向

孔府饮食文化在古代的`社会中,毕竟是远离大众的贵族饮食文化,甚至在某些方面与宫廷饮食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孔府饮食文化又是一种家庭色彩浓厚的饮食活动,因而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朴素的民间特点,这就形成了孔府饮食文化雅俗共赏的特色。

孔子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是“克己复礼”、实现“礼治”。即治国安民施之以礼;社会秩序用之以礼;祭天祀祖彰之以礼;即使日常生活、便宴小酌也加以规范。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望在孔子的有生之年没有实现,孔子的后裔也不可能实现。但“衍圣公”府是一个“诗礼传家”的门第,府中的一切活动几乎无不以礼的要求予以规范,饮食尤其如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府饮食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餐一饮,乃至一菜一点、一杯一盏,都充满了“礼”的内涵,至于宴饮中的等级制度、长幼之序、亲疏观念、尊卑意识等,在孔府宴席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衍圣公”因享先祖的余荫而得以显赫百代。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有很多,唯独孔子享尽殊荣并福及后代,这显然与他治国的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孔子生前却因种种原因而不得志。正是基于此,孔子后裔对历代帝王所给予的恩宠无不感恩戴德,并借助各种形式加以表达感激之情。其中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借助饮食活动来歌功颂德、炫耀尊荣。例如每年一度的祭孔活动,形式上是为了纪念“圣人”所为,实质上不过是借以炫耀孔子世家的尊荣与显赫,同时又竭尽心力表达孔氏家族对皇帝的忠诚。孔府菜中有些菜肴的命名,更是直言不讳地体现了这一点。诸如“带子上朝”、“一品寿桃”、“诗礼银杏”、“御带虾仁”等其歌功颂德、炫耀显贵之用心显而易见。

孔府虽然是古代社会中一个至高无上的贵族官郾,享受“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但孔府毕竟还是一个家庭,因而在其饮食活动中又充满了许多生活的情趣,这就形成了孔府饮食文化多彩多姿、雅俗共赏的多向性特点。豪华高贵的筵席可以用来迎接“圣驾”的临幸,其山珍海味无所不具。但是在孔府主人的日常生活中,却并非全是珍品海鲜。粥饭面食、豆腐野蔬,乃至腌莱渣菜亦为“衍圣公”所食,毫无奢侈饕餮之态,充盈的是日常精雅之趣。因此,在孔府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可以觅到。

值得一提的是,在孔子的饮食思想中,提倡科学饮食,强调食养效果,重视饮食的时与节、量与度。在孔子看来,食是养怡人生、保健身体的根本所在。孔子的后代亦以此为要旨,从食品、菜肴的制作加工到食物的配合以及饮食的环节,都非常讲究。食品有荤有素、有软有硬、有干有稀、有酸有甜,五味俱全。至于四时的变化、饮食的搭配,在孔府都是有规律可循。

孔府的饮食活动,不仅重视饮食品种的内容和质量,而且还非常看重饮食活动中的艺术审美意义。如孔府的高摆席面,四个高摆饰品点缀其间,高摆上嵌有与席面相吻合的“龙凤呈祥”、“万寿无疆”等吉祥用语。餐具与饮具不仅美观典雅,而且排摆得高低有序、错落有致。至于食品的造型,或形态典雅,或寓意隽永。或生动形象,其色、香、味、形、器、质的艺术配合可谓巧夺天工、登峰造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毫无疑问,饮食活动发展到高水平,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美味可口的食品只有赋予恰到好处的表现形式,才能增加食的意趣,提高食的境界。孔府饮食文化恰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意境,它融饮食活动的实用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为一体,使孔府饮食文化达到了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

总之,孔府饮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气概,历时数千年,纵横南北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宫廷饮食、贵族饮食、地方饮食、民间饮食、家庭饮食为一体,充实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孔府饮食文化。可以说,孔府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各个层面的集中体现者。它既是一种饮食活动,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乃至世界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绝无仅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