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七七事变论文300字

2023-12-09 00: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七七事变论文300字

七七又到,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日本军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这一天,酿造了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之国耻!
这一天,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年抗战。
八年,我们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付出宝贵生命;八年,中华儿女从不言放弃;八年,中华民族历经磨练;八年,中华民族固若长城;八年,我们拥有了摧不跨的“抗战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七七事变和八年搞战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贡献的中华儿女敬礼!
今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日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们借助网络为我们的英雄们敬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饮水思源”。
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回首过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却,让这些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基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国难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以为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自强精神是国家之根本。我们不但要有爱国意识,更要有忧国意识,牢记历史是我们将悲痛转换为动力的办法之一。
“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可以说她们是中国崛起和富强的永恒动力。可以说,只要保持着“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国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牢记这一天,为我们的英雄默哀,也为我们的祖国祝福!
七七事变读后感(篇4)

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作文800字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映衬的方式,以歌唱和诀别的方式,以仆倒、挣扎、继之而起的悲壮姿态存在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的 作文 ,欢迎阅读!
  七七卢沟桥事变 作文800字篇1:重返卢沟桥
  “轰——”一声撼天动地的炮声打断了我的美梦。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刚要发怒,却被眼前的一切吓呆了:我的面前是一群穿着黄褐色军服的士兵。从他们脸上的胡子看来,这是日本士兵。他们这是在干什么?我这是在哪儿?发生什么事了?一肚子疑问蜂拥而至。

  我仔细地看着周围,发现在我身旁还有一座石桥,那上面有好多石狮子。这座桥好眼熟啊。对了,这不是卢沟桥么?那旁边的日本士兵怎么会在这儿随意开枪呢?我突然明白了,我现在就在卢沟桥事变现场。

  正想着,就走过来一个中国军官,与我面前的日本军官交谈。一开始还都算友好,可是谈着谈着,双方就已面红耳赤。我想向前劝架,可是没有人理睬我。我此时才明白,他们是看不见我的,而我也不可能改变历史。

  结果中国军官刚离开,日本军官一挥手臂,枪炮齐鸣。一时间火光满天。我在一旁惊呆了。看着日本士兵残忍地杀害中国人,我的热血翻涌,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痛。真想拥有一种法术,把这些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赶回去。可惜我不能。

  终于,中国士兵抵抗不住了,日本人侵入了村子。女人的尖叫声,男人的怒吼声,老人的哀求声,孩子的啼哭声,不停地冲击着我的耳膜,无情地拨弄我心中那根名为愤怒的弦。我亲眼看着那些残忍的日本士兵轻易得将中国人蹂躏,可被害者却无力反击——反抗只能使下场更加悲惨。

  在我目睹了侵略者“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后,天就快要亮了。可能是老天爷不忍看到这一幕吧,今天的清晨天空中布满了阴云,半点太阳的影子也没有。终于,阴云渐渐散了,太阳缓缓升起。火红色的朝阳似乎在暗示人们,这里发生了一场多么悲惨的战斗。

  转眼间,我又回到了现实,又坐到了我的小床上。真巧,现在也同样是黎明,眼前也同样是一轮火红的朝阳。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为了不让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所要做的出了纪念之外,更要发奋图强。通过每一个中国人扎扎实实的努力,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真正的富强!
  七七卢沟桥事变 作文800字篇2:不忘国耻振中华
  很多人都说,过去的就让他如云烟般消散吧,别计较了。但在我的心里却常常萦绕着这样一句话: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是的,在现今社会,许多孩子都不能了解为什么大人们谈论起七七事变就面色难看,提起日本的时候要以“鬼子”、“小日本”来称呼。甚至有不少孩子觉得日本的动画片真好看,日本人肯定没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凶残……

  然而,纵然七十多年的光阴逝去,但卢沟桥依旧毅力,外国记者在当年拍的照片还在,那些亲历过七七事变和八年抗战的老兵们也并未尽皆离世。我们可以从无声的岁月痕迹中看出满城的鲜血,我们可以从黑白的照片里看到被折磨、肆意玩弄的痛苦和屈辱。谁说这些能够轻易忘记?谁说这些牺牲不重要?!每一个都重要!

  当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当局极为轻视我国的抵抗力。陆相杉山元狂妄宣称:“中国事变一个月就解决了。”参谋本部的一个成员更是扬言,只要满载兵员的列车一过山海关,中国就会投降。是啊,谁能想到呢?当时,日本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是中国的44倍;钢铁产量580万吨,是中国的145倍……

  然而,卢沟桥上奋起抗击的枪声,却警醒了千百万中国人,四万万同胞纷纷放下手中的锄头、工具、钢笔,前仆后继,共赴国难。再强大的侵略力量也不能阻挡已经觉醒了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广阔战场上,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美梦,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胜利是鲜血铸就,是痛苦经营,是坚韧巩固。

  这胜利是那么动听,这胜利却又是那么令人痛哭失声……

  中国古语云:知耻近乎勇。对日本而言,这应该意味着敢于正视历史,深刻反省历史错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赢得亚洲各国的信任,成为国际社会中体面的一员。

  以史为鉴——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民族的繁荣未来不能只看到史书上光鲜的一面,还必须从那些屈辱与苦痛中寻找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找准自己的位置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七七卢沟桥事变 作文800字篇3:勿忘国耻
  当我们每天面对这鲜艳的红旗,当国歌响彻在每一个角落之时,我们记住了那些光荣的时刻,如香港回归、申奥成功、我国运动员获得了冠军……

  然而,在这红旗、国歌的背后,你是否思考过:他们是为何而出现的?

  是那些受尽屈辱的日子里的痛苦铸成,是千千万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铸就,是我们难以磨灭的一个国耻!勿忘国耻!

  七十多年前的那个7月7日,日本想尽办法要进入宛平城,于是撒了个谎,说演习时有人失踪,要进城搜索。被拒后,他们露出了可恶而凶残的嘴脸,而八年抗战也就这样到来了。

  在那年的十二月,南京城里的民众迎来了空前的黑色恐怖,日本法西斯拿起屠刀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三十多万无辜百姓和战俘在丧命于此。这些事情至今还有人证和物证,我们不能忘记日本的恶行,不能忘记他们的狡猾和奸诈。

  我们要明白,当日本意识到自己的实力不够时,他们往往会采取烟雾弹的方式来迷惑自己甚至迷惑他们的民众;一旦实力达到,他们就会犹如得势的家犬一样在主人的牵引下变得凶残而冷酷。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甘心落后于前人,应该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的不怕困难的精神。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人民一直在战火中苦苦挣扎。如今,中国已走出了血雨腥风的阴霾,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我们现在的丰衣足食又是靠什么换来的呢?是用革命英雄的生命与血泪换来的,是用中国人民的双手和汗水换来的。今昔对比,我们怎能不感叹呢?不要忘记我们中国曾有过的一段屈辱,不要忘了我们肩挑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

  同学们,请不要忘记过去那些痛苦,痛苦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痛苦才能让我们谨记今日幸福的来之不易!“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简短七七事变 读后感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西方称作马可波罗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发生时间:民国25年。
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踪原因:拉肚子了。
失踪时间:20分钟自救。
事变元凶:东条英机。
进攻者:清水节郎,清直等。
中国守军:第29军“大刀队”,军歌“大刀进行曲”,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首位抗日殉国的高级将领)。
背景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1937日本侵华战役介绍三百五十字作文

1937年7月7日,一声枪响震惊中国。从此,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但是,“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也觊觎已久。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侵略的狼子野心。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后,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满蒙积极政策”(世称《田中奏折》),疯狂地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提出的对外侵略总战略是:第一期夺取台湾,第二期夺取朝鲜,第三期夺取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日本正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向侵华之路。 1853年,美国军舰兵临城下,日本幕府次年结束了持续200余年的锁国政策。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将目光瞄向海外,提出向欧美学习,走“富国强兵”之路。这时日本国内的主导思想是:亚洲比西欧落后,应当将亚洲置于“先进”的日本支配之下。日本妄想将其国内的“等级制度”出口到亚太甚至世界范围内。而此时的中国清朝政府正处在内外交困的时期。历史发展到此时,日本侵华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给日本(由于不希望日本在战争中获益过多,俄、法、德出面干涉。清政府虽收回辽东半岛,但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偿金。)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又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动日俄战争。战后,日本将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同时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大连、旅顺的统治权掌握到自己手中,经营“南满铁路”,开始侵入中国东北。日本成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机向德国宣战,并迫使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还得到在中国修路、开矿等许多权利。日本侵略步伐更快了。 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是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口炮轰沈阳,至1932年2月,中国东北地区沦入日军之手。随后日军将侵略目标瞄向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并迫使中方代表签署《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出长城以南100公里的“非武装地带”,为日军打开通向华北的大门。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制造“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击。事后,中共通电全国,号召团结抗日。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宣布准备抗战。“七七事变”后,日军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从此形成两个战场———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是为正面战场;在日占区,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开辟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1938年8月13日,日本海军进攻上海,淞沪战役开始。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本军部和政府以为占领南京就可使中国屈服,因此动用20万军队进攻南京。
1938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屠杀中国平民和士兵30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面对日本侵略,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显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敌后军民则开展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广泛的游击战争,钳制与消耗日军,并在1940年进行了“百团大战”。两党相互配合的抗日持久战,令日军虽占领大片中国国土,但无力对中国实行全面进攻,无法实现征服中国的目的。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相持阶段。1943年下半年后,中国军队逐渐转入局部反攻。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随后出兵中国东北。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七七事变简介300字不要太少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2014年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