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有以下五个
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是一种按照自身运动规律客观存在着的物质运动,政策则是党和国家在对形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研究》
摘 要:将“中国梦”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最后研究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气象。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是世界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三重内涵。“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梦”最精辟的一个界定;其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最后,“中国梦”又是世界梦,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等。
2.“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从“中国梦”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来看,“中国梦”具有整体性、时代性、超越性和实践性。“中国梦”是集体与个人的有机统一,它呈现了我国现阶段的时代特征: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社会特征。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传统的教育形式和途径,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发展历程、本质要求、科学内涵、实践力量等,清晰地认识到实践“中国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理清个人梦、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
2.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与隐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显性教育具有公开性、目的性,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愉悦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显性教育方式,也要注重发挥榜样、环境、 文化 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高度关注、心理认同和主动践行,以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3.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势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大力弘扬“中国梦”的价值理念,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推动“中国梦”的教育发展。但是,这不意味着要否定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是尊重他们个体发展,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人梦、青春梦、就业梦、成才梦,即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实现“中国梦”教育与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内在统一。
4.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全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先进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引导他们在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然后,通过各种现代化宣传手段,扩大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以投身到“中国梦”的教育中来。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掌握“中国梦”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渠道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应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坚持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梦”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第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领悟和传播“中国梦”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集中学习、接受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现途径,做“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成为大学生学习践行“中国梦”的示范者和引路人。第二,要把“中国梦”的思想内容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配合使用互动式、体验式、研究式等 教学 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和思想魅力。
2.通过 社会实践 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
“中国梦”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还应融入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科学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刻领会到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艰巨,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自觉将自己培养成实现“中国梦”的有生力量。
3.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情感认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渗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工作等活动形式。要将“中国梦”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有关“中国梦”的系列党团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等现代媒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日常“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力。同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4.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中国梦”成为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信念和价值取向,需建立“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分层实施,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其次,建立资金机制。物质支持是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保证。然后,建立评价机制。完善“中国梦”宣传教育指标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奖惩 措施 。最后,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实时监督“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情况。
将“中国梦”融入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 热点 问题,实现这一目标要把握好关键,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必然选择,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2]__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3]张百顺,李 亮.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4,(8):16-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范文篇二
《以“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
【摘 要】分析“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提出“中国梦”教育搭建大学生成才梦与国家梦的桥梁,并探索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 大学生 成才 途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当代大学生追逐梦想、渴望成才,扎实推进高校“中国梦”教育活动,高举理想信念灯盏,照亮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梦”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一)中国梦的提出。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进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时,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2012年11月29日,新任中央政治局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期间,向世人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中国梦”内涵的三个层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同志用这样的内涵来概括“中国梦”的三个层次,实际上是对党的 报告 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目标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梦的内涵。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三位一体”基本内涵之首。只有国家富强,中国梦才有坚实基础,才能筑起国家发展繁荣、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强大的物质基础。
“民族振兴”有着更为深远的内涵,是一个更为宽广更为高远的目标和要求,民族振兴包涵了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强盛和祖国统一。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出发点、落脚点。党和国家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正如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梦,只有人民幸福,中国梦才会圆满温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成果必须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国强民富,才能使人民幸福具有坚实基础和依托,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幸福。
“中国梦”分别从国家、民族和人民三个层次阐明了中国梦“三位一体”的基本内涵和实现标准,体现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了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二、“中国梦”教育搭建大学生成才梦与国家梦的桥梁
(一)“中国梦”教育的核心就是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创新。“中国梦”的阐释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实际,容易理解、记忆、宣传和交流,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显著的引导、凝聚和激励作用。
大学本来就是充满梦想之地,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用“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更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各高校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来说,“中国梦”就是“成才梦”,每一名学生都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建树的优质人才。
坚定理想信念,是确保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柱。“中国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是完全一致的。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激励 大学生励志 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二)“中国梦”教育引领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党的报告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高校是思想、文化、科技、人才资源的聚集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早日实现“中国梦”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办学的根本,高校要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贯穿于中国梦教育工作始终,不断提高办学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各方力量,实现教育梦想。对高校每位教师来说,“中国梦”就是“育才梦”,每一名教师都要切实肩负起育人使命,坚持师德为先,坚持教学为要,坚持科研为基,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中国梦”教育指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和方向。“中国梦”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学子之梦,也是大学生的成才之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也是大学生成才的目标和方向。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进者、开拓者、践行者、奉献者,是未来中国的期待。生长在发展时代的青年,是幸运的;追逐复兴梦想的青年,是光荣的。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个人奋斗同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中国梦”增添青春力量。广大青年学生有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可靠力量、中坚力量和主体力量。
(四)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就是一条报效祖国与个人成才相统一的道路。个人的成才与国家的发展并不是矛盾的。在成才的道路上,大学生应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把个人成才之路和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
党的提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曾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年的殷殷期盼,是国家对青年的深深呼唤。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了殷切厚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充分发挥聪明才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实现,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中国梦”为大学生成才找到正确的方向。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把自己的命运、抱负和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旺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集体的奋斗之中,把自己的追求与他人、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个人的理想、抱负和成才之梦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走为国家成才、为人民成才的成才报国之路。
三、“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实践途径
(一)弘扬“中国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营造舆论,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宣传作用和影响力。充分利用会议、 标语 、板报、简报、短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中国梦”的内涵,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尤其要加强班级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强化网络育人实效,使“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深入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开展“中国梦・学子梦”、“我的梦・中国梦”、“畅想我的中国梦”、“奋斗成就中国梦”、“中国梦・家乡梦・我的梦”全国微视频等网络文化和书信文化活动,激发青年学生“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爱党、爱国、爱社会的热情。
(二)践行“中国梦”,深入开展 社会实践 与志愿服务活动。紧紧围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两个领域,系统规划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载体,开展包括主题征文、主题宣讲、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社会调研与实践、榜样人物评选表彰等多种形式的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在实践中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和奋斗精神。
(三)榜样示范“中国梦”,以正能量指引当代大学生奋勇前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党团日活动、“道德堂”网上修身活动、“道德讲堂”宣讲活动、先进典型报告会等,开展表彰、校园之星评选等活动,发挥典型人物的引路作用,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让“中国梦”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在实际行动中开花结果,成为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正能量的释放源。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大学生应立志高远、涵养大气品格,修身求知、追求一流学问,知行合一、创造精彩事业,甘于奉献、践行责任人生,用“成才梦”托起“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任仲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4-01
【作者简介】黄启红,女,广西邕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