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物理教学论文撰写研讨

2023-12-11 22: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物理教学论文撰写研讨

一、一定要重视理论学习

我不知道对于从事教学研究以及撰写教学研究论文这件事,是否还有人质疑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如果你仍然质疑,那么请忽略我的本次演讲吧。不好意思,话说的有些重,但是的却是肺腑之言。

我们是学物理的,物理学有理论,并且有最精致、最体系化、最美的理论。我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理论兴趣的物理老师有多高的格调与发展潜力。

二、一定要重视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首都师范大学老一辈物理教育学家乔际平先生较早意识到了物理教学心理研究的重要性。1987年,乔先生即指出:“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如不取得一点突破的话,教学改革很难有一个本质上的进步,就容易搞成形式主义。”他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之奋斗。

我认为,我的导师邢红军教授为心理学的知识、方法进入物理教学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突出地表现为在物理教育心理学、原始物理问题的研究等方面。众所周知,邢老师在北师大林崇德先生那里获得了发展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我们入读以来,得意跟随邢老师濡染了大量心理学的知识、观点、方法的训练,以及物理教育心理学的训练。之前并不特别觉得这很重要,然而直到最近我才发觉。

近期,我同其他学科、学校的学生以及一线老师交流,慢慢开始发现了这个问题。没有心理学的学习,对教学事件以及教学行为的理解都无法扎实起来。我了解到,首师大这边的一些一线教师培训中,老师们反映:最受用的还是心理学的学习。

为什么呢?因为教学这件事,是一个心理活动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运用足够细致的、有足够分辨率的理论工具加以理解和研究。

这方面,可以阅读基本的思维心理学的内容,以及邢老师即将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教育心理学》、《物理学习心理学》两部著作。

三、一定要多读多看多买文献

这个话我也写过多次了。要建立自己的文献库、要有资料意识、积累意识。这里想格外强调的是要认真看、多看。

我指的不是那种“雨过地皮湿”的看,对好的文献,一定要是圈圈点点的、反复的、研究式的看。要真正看透、看懂。

这里我也不过多避讳,乔先生、林崇德先生以及邢老师的文献,只管认真看吧。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边看就可以学习人家的写法。并且这也是很基础的、不可替代的。说一千道一万,自己不阅读文献,不可能学会写论文。

物理教学对策的论文

物理教学对策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理教学对策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对前概念的认识

如何看待学生头脑中业已形成的前概念呢?从人类认识的发展角度来看,前概念的产生是正常的、必然的,因为在科学发展史上这种前概念也屡见不鲜。前概念的产生正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物理含义可被转换的认知结构接受下来,这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指导思想。

二、前概念的特征

1.广泛性

由于儿童在初二学习物理之前已有了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接触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因而他们头脑中自发形成的前概念所涉及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当然,这种广泛性是相对的,他们对能看得见、摸得着、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形成了较多的前概念,而对那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则很少有前概念。如学生对力学、热学和几何光学均有着较多的前概念,而对电学则很少有前概念。

2.自发性

儿童大脑中的前概念,缘起于儿童长期、大量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知,这些经验在其大脑中逐渐深化发展,经过感觉、知觉、表象阶段最终形成概念。儿童在其大脑里构建前概念时,完全是自发性的,没有人教他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那个问题应该是那样,他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凭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构建。因此,前概念是儿童自己的精神财富,而且这种精神财富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事物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3.顽固性

由于前概念是儿童大脑中业已形成的模式,且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累积中又强化了这些观念,加之儿童的思维又具有自我中心性,因此儿童头脑中的前概念是极其顽固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相当困难的。如有位教师在讲清惯性概念之后,让学生回答并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站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里,如果面向前竖直跳起,是落回车厢原处,还是落到原处的后面?全班学生皆回答落到原处后面。原因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有了“力是维持运动原因”的前概念,由此可见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是多么顽固。

4.隐蔽性

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还具有隐蔽性。由于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它以潜在形式存在,平时并不表现出来。然而在物理教学中讲授科学的物理概念时,儿童马上就会联想到他们头脑中的前概念。当让学生用物理概念去解释问题时,前概念就会马上表现出来。

三、前概念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前概念和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是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他们都是由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所产生。根据其是否易于转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可将其分成两类,一类是虽然与科学的物理概念不一致,但在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预备知识之后,再辅之以有关的实验引导,便不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从不同物质轻重的概念转换成密度的概念。从结构上来说,这类概念在学生头脑里的形成并不涉及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属于认知同化过程。然而另一类前概念则与此大不一样,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中,这些前概念在儿童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时间,且已形成了系统的却并非科学的概念。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铁块沉于水中的现象,于是就在头脑中形成了铁块可以沉没于任何液体中的前概念。当讲授阿基米德原理、演示铁块漂浮于水银面上时,许多学生根本不相信,认为这是教师在玩魔术。这就是前概念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解体和新认知结构的建立,以实现认知上的顺应。

四、针对前概念的教学策略

学生带着先入为主的前概念进入物理课堂,这是物理教学中的正常情况。基于前概念的特征和影响,关键是我们先要了解学生大脑中存在着哪些前科学概念,并努力把它们转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从而也就能更成功地避免错误概念的产生。为此,教师在开始教有关的`物理内容之前,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提问、问卷调查、试题测试等等,去深入了解学生大脑中前概念的存在情况。

知道了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哪些前概念,那么如何使这些前概念转换成科学的概念呢?首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事例或现象,让学生用自己的前概念去对事例或现象进行解释,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即大脑中的原有概念与当前面临的现实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从而感觉到有改变认知结构的需要。接着通过实验事例把科学的物理概念告诉学生,并把科学的物理概念应用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现象中去,当学生在新的思维结构下有更多成功的时候,他们就会接受科学的物理概念。具体到实践中,可这样来进行教学:

(1)将小车轮子朝上放在桌上,问:“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把小车推动,问:“持续推动小车,小车将会处于什么状态?”让学生提出看法:你认为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将小车正放在桌上,用手推动小车达到较大速度时,使手与小车脱离接触,问:“小车为什么仍然运动?”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矛盾。

(3)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并进入水平面,分别在水平面上垫粗毛巾、细棉布和玻璃板,观察现象,问:“假定小车与支撑面间没有任何阻力,小车将会处于什么状态?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4)引导学生分析足球运动员踢足球,球由静止变运动;守门员接球,球由运动变静止;足球运动员顶球,改变球运动的方向,问:“这能说明些什么?”由于前概念的根深蒂固性,我们不要期望通过粉笔和说教的简单方式就可使学生把前概念转换成科学概念,也不要抱有经过一两次纠正就可以使前概念销声匿迹的幻想。前概念向物理概念的转变是思维结构的转变,是在学生头脑中引发的一场革命,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需要克服旧模式的惯性,因而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低沉。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物理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学生上了心不在焉,不管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物理教学内容,学生总是不去理会。老师在教学过程在中由于没有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配合,导致物理教学效率低下,同时物理课堂教学气氛也死气沉沉。

(二)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不够恰当合理。

目前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拿到物理题就开始急急忙忙的解题,表现出慌张凌乱的现象。而且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懂的对物理题进行归类总结,找不到共同的规律,因此在以后出现类似的题学生还得重新开始。同时学生还存在机械性学习,不会灵活应用物理中的计算公式等。

(三)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动手能力差。

物理教学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内容,那就是物理实验操作。物理实验操作关于着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现象的了解知识,而且实验操作也代表着学生一定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对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十分生疏,不懂得如何应用实验器材,也不知道对一些实验步骤如何进行,动作笨拙,手忙脚乱。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不知道该如何对照课本进行总结归纳,有时候还会因为实验操作的失误导致得出的结论也是不符合实际现象的。

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物理课堂的开展和构建,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物理产生重大制约作用,这就迫切老师根据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来解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解决高中物理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同样要对学生以兴趣相引导,并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课堂。在物理课堂开设之前,老师提前对学生进行问题情境设置,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前进行有趣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浓厚的兴趣去探索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物理就会十分容易。其次,老师要对物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导入,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讲到《力的和解与分解》的时候,老师形象地给学生说力的和解就好像两头牛从一个方向共同使力,那么他们的合力就是两头牛力量的相加之和;而力的分解好比两头牛在同一条线上,但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使劲使力,那么他的反向力量就是一头牛的力量减去另外一头牛的力量。老师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导入到课堂中,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学习效果事倍功半,还活跃了教学课堂。最后,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有效的交流和协作,也能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动力,在这两大智胜法宝的相助下,高中物理教学不断走向正规化,学生成绩不断上升。

(二)加强培养学生科学良好的学习方法。

物理教学,不仅仅给学生传授的是知识,更是传授的是学习方法和技能,让学生自己能够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独自学习,完成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习题。物理学习方法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所该做的事情,这也是学生自己该做的事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拓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反应能力,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对于相类似的题型,老师给学生总结出一半普遍规律,让学生结合例题领会其中的规律道理。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做题技巧,不能一味的总是依赖老师传授,只有自己领悟到的,学生才会感受深受,对此有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学生也不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一些题型进行死记硬背,毕竟物理是一门靠理解来学习的科目。

(三)强化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老师要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能够独树一帜。物理实验教学前,老师先给学生进行一次实验示范,给学生讲清楚实验步骤,让学生对基本步骤有一定的了解。在老师实验示范结束后,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老师的实验步骤之后,对基本实验操作过程有一定的掌握,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训练,这样学生在做实验中有其他学生的帮助和指点,他们的进步会更多,学习的也会更快。学生熟悉了实验操作程序,对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更会容易让他们对物理有准确的认知。尽管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但是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物理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学生的物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相信在未来不断的探索努力下,物理教学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呈现了新的知识体系和目标体系,于是转变教学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物理课堂力求实现以探究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是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模式,提出相关对策进行说明及研究。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科技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得到全面发展,这一因素的进步与发展,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的了好处,教育也在全方面发展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之下,教学方式也得到进一步重视,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及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育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初中是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与小学相比较不仅是难度增系数加,而且也更加复杂化,学校给学生安排的课程也增多了不少,跟初中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压力。

初中物理跟高中不一样,它是囊括在自然科学这个大系统下的,物理学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应用,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通过物理的学习,从小的层面来讲就是能够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明白事物的原理,往大的层面来讲就是了解宇宙的产生、发展及结局,促进这方面领域的发展,可见学习初中物理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学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融入探究式教学,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通过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而目前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对于这一教学方式不够重视,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第二,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只理解了它的表层含义,所运用的方法适得其反。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策略进行讨论研究。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事件大门的关键钥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对这方面的兴趣,才能花心思在这方面。要想学好物理,就要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例子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与生活是紧紧相关,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可以使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改变可从课本上看出,探讨的大部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相关的,与生活相关的部分更能体现出实际性,学生也愿意学这一方面的知识。物理课程难易结合,这就要求老师着重对难以理解部分知识点进行详讲,一些简单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了解,通过老师课堂讲解加深影响,运用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设计相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2.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进教学方式,课堂上所采取的以教师教课为主的方式是有一定的优势存在,在改进过程中不需要完全舍弃,正所谓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有优点的同时也会存在缺点,讲授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讲授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探究的成分学生多接触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其中发挥指导作用,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应用探究能力。

比如在实验收集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名指导者,对实验操作方法给予一定的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引导学生收集到全面的数据,让学生小组归纳科学规律,然后小组轮流表述本组得出的结论互相指正后共同得出科学规律。例如在上到电流与电路这课时,通过教师在课上讲解有关电路图的原理知识后,学生进行电路模拟实验的时候,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探究。

3.通过实验操作加大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由于课业的紧张,无法做到每一次实验都能去实验室进行操作,因此就要求学生自己把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熟知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观看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只抱着敷衍的态度走一遍过场就结束。基础理论的学习如同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坚固建筑才能屹立不倒,正如物理的学习,了解物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形成相关物理概念和思维。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适应这一发展而进行革新,纯理论知识讲解不仅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导致上课易开小差,初中物理的学习是有很多实验包含在其中,老师可以再上课演练一些实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

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表、(火柴)这些物品,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可以观察到水沸腾前的现象是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当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通过实验来引出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1

[2]徐学福.探究教学三题.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

[3]王南.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展示物理趣味,激发探究

1、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教育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意前人的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应该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在初中的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丰富联想,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的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想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作用,做成一种皮碗挂钩。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等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创造教育的丰富内容。

2、应用故事、生活实例等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的引言中,我创设了以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扇门并非普通之门。它是物理学中的力学之门,我们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接着引入2008年北京奥运健儿拼搏夺冠的情境,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

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以前,首先向学生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这个史实揭示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3、通过实验、实践问题,创设脑手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心理,大大剌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会使有些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会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通过实验问题创设情境。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境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在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等等。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怎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铅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它观点又应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验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安排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器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自家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会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二、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学以致用

近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领悟透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时引入探究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教育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者的教与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