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论文

2023-12-08 19: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论文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都说“劳动最光荣”,在生活当中人们离不开劳动,只有通过劳动人们才能获取自己想得到的的东西,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这一种说法,以下是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方法。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三、教给孩子劳动方法让孩子会劳动

现在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不劳动,没有劳动的意识、方法、技巧,所以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势在必行。劳动课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培养孩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最后形成劳动技能,提高素质。这里,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一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成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

四、让劳动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品质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 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以劳动教育,劳动观念写一篇800字议论文作文?

劳动光荣
渐渐地,我学会了省电纸水……家里的水电费直线下降,变成了十几元,妈妈也因此表扬了我。这都是劳动教育了我;又通过劳动,我把钱看的不那么重了:每当我拒绝别人给我钱的时候,心中的自豪便起伏,我感到荣幸!因为那是劳动教育了我;路边的清洁工立在尘土飞扬的行道树医院里的白衣天使在教室默默奉献的老师们,有谁去在乎他们,又有谁去关心他们?而他们,却无怨无悔,开辟着新世界,新时代!我为他们感到自豪!因为那是劳动教育了我!我想呼吁整个世界:“劳动光荣。相爱不起眼的劳动中,往往给人带来莫大的启示和别人的尊重。让我们一起劳动,劳动光荣!
劳动,是你,让我有了人生的目标,也正是因为你,我永远不会失败。在现实生活中,你已不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精神,这正是你的一切,也正是你教给我的一切。也正是我人生的一切的一切。

劳动教育下学校教育论文

劳动教育下学校教育论文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三、教给孩子劳动方法让孩子会劳动

现在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不劳动,没有劳动的意识、方法、技巧,所以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势在必行。劳动课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培养孩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最后形成劳动技能,提高素质。这里,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一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成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

四、让劳动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品质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看法

摘要: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劳动意识,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劳动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本文阐述了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等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 劳动教育 劳动意识

在现代社会,有些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因为学生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高达50%。现在企业招聘的行情显示:学历不再是用人单位的首选,能吃苦耐劳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重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而不是唯学历是用”,“实用”思想已成为人才市场的主导,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显得脆弱和娇惯,“知识越多越懒惰”成了高校学生们戴在头上的另一顶“学位帽”,由于“两眼不看劳务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缺乏劳动精神,吃苦耐劳的意识,不愿意做具体细致的工作。

现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除了要在科学知识、职业技能方面有所储备外,应多参与一些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能劳动、能吃苦的精神。能吃苦耐劳,愿到基层一线,有自觉向困难做斗争的良好择业心态,就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作为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既能“劳心”又能“劳力”。在高校,“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尊重他人和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此,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要具备优秀的品质就必须通过“劳动教育”锻造出来。

1 高校目前环境卫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一些高校开展了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的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爱护环境的理念。学校的环境卫生,从制度管理、监督体系、奖励评比以及学生个人的卫生习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局面,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状:有些宿舍、教室的墙壁上脚印漫天飞舞;寝室楼值班室的需要机洗的衣服很多,同学们不愿意自己动手洗一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食堂就餐时不排队、乱插队;在图书馆自习室大声说话或接电话等等。

存在的问题:一是打扫不到位;二是打扫干净后,大家的维护意识差;三是制度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四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存在问题的本质:主要的本质问题应该是大家把劳动教育理解为劳动任务而不是从深度和广度上体会并认同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这个内涵即从微观层面说是在自己打扫垃圾付出劳动的时候,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从宏观来说是培养一种劳动精神或者说是劳动意识,爱护自己的劳动果实,也更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把这种劳动意识、相互尊重的观念内化到同学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就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

2 为什么要进行劳动教育

2.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高校必须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2.2 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

校园里垃圾乱扔;在安静的自习室里大声的接电话;寝室里有同学已经入睡的情况下却有人还在说话……这些现象的本质即是情感的冷漠和荒芜。通过劳动的实践,让同学们获得情感的体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就像一位劳模说过的一句话: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伺候的,人人劳动,劳动最光荣,这个社会才能和谐运转。

2.3 “劳动教育”应该是大学生生活世界里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世界”就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主题,具有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世界。“劳动教育”是具有实践性的教育方法,是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中进行的。“劳动教育”与“生活世界”是契合的,学生是学习者,更是生活者,学校就是他们的生活世界。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里,“劳动教育”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在“品德”上存在短板。

2.4 “劳动教育”涵养学生个性

“劳动教育”涵养学生个性,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劳动内容蕴含教育性,通过与自然接触、与他人合作、与社会沟通,感染学生心灵,培育学生优秀品质,使学生逐步树立自我意识,学会自律,开展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充实学生智慧、精炼学生才干,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2.5 “劳动教育”培植责任心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学生懂得为别人的幸福和欢乐而付出劳动,并为此而流了汗,手上磨出了老茧,那么他的心地就会变得善良、敏感、温柔;只有通过劳动,一个人才会以热忱的心去待人接物;经历过劳动的孩子比起没有劳动过的孩子来,在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开展劳动使学生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着去体察他人、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培养出热爱劳动的品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从而珍惜现在、做好当下,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6 “劳动教育”体验幸福生活

幸福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的本意在于创造幸福。劳动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美、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劳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人的生活充满活力,使学生从中享受到幸福,领会到美,劳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是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媒介。

3 “劳动教育”是什么

“劳动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劳动与教育的结合体,但它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劳动任务,而是寓教育于劳动过程之中,使学生认同一种劳动观点、端正一种劳动态度、形成一种劳动习惯、培养一种劳动感情。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提升劳动的情商因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教育”是实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通过各种劳动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艰辛、培植责任心、集体主义精神和相互关心、合作、帮助的习惯。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中,打下不怕吃苦、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团结协作的基础。

“劳动教育”的育人性、思想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也同时契合了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4 “劳动教育”与校园精神文明

“劳动教育”中彰显着劳动精神,劳动精神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幸福而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就是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富于创新的精神,就是讲求效率、追求完美的精神。正是坚持了这种劳动精神,人类才能生生不息,社会才有了今天这样巨大的发展进步”。

把劳动精神融入校园的文明建设之中,提高了同学们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引导大学生自觉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不断丰富和发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建设富有个性的校园精神文明氛围,校园即真正成为涵养学生品性的生活场所。

5 结语

作为一名具有“劳动精神”的大学生应该是:①要文明,不要粗野;②要感恩,不要抱怨;③要守纪,不要散漫;④要自信,不要自卑;⑤要勤奋,不要懒惰;⑥要诚信,不要虚假。

参考文献:

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与建议[论文]

您对学校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