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论文

2023-12-10 09: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幼儿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人生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在这个特定的阶段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对其科学素质以及各方面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从素质教育入手;使人的整体人格与自然、社会协调一致;与当代物质文明相对应;相同步发展;通过自然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理解、创造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素质;就十分重要;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教学中呈现问题的原因
在对中师的学生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自然科学学习的热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基础差 。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改变;相应的学校生源也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都积极地要求进入高中;进入高等学府;导致中师学校学生的入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较薄弱;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低下。 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惰性强;学习习惯一般等问题。
1/6页
2、学生重视程度下降 。就自然科学学科而言;学生普遍认为都学了好多年了;而且感觉对自己的专业帮助不大;再怎么学也不过如此;因此;对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视度不高。所有这些无疑为我们的自然科学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由于职业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应用人才;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才是心目中的主打课;文化课则是“小菜”。
3、教师的自身素质。中师学校的自然科学课教师往往都是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所学内容与基层的学前教育专业联系甚少;即使懂得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也只是皮毛而已。因此;教师普遍与具体幼儿自然科学教学实践相脱离;缺乏具体的教学经验。另外;中师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再加之学生整体素质下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课堂创新的热情;形成了教学惰性;教学形式化、程式化。呆板的教学过程鲜有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使得学生最终得到的都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因而造成学生对自然科学课普遍淡漠;索然无味;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后果。
4、自然科学教学定位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所学课程可笼统地分为文化基础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教育类课程。三类课程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究竟如何分配尚没有严格定论。学前教育专业又是属于专门从事培养专业知识技能的职业教育;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多数学生;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和教育类课程;尤其是专业技能方面;从而忽视了自然科学在内的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这样即使在课程安排上给予了自然科学教学充分的课时;也有可能导致自然科学课被偏废的不良现象。然而;通过去幼儿园听课;我发现一些幼儿教师在给孩子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是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孩子;当孩子问及一些书本上没有又看似“奇怪”的问题时;教师就搪塞应付;甚至忽视不答。此类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幼儿教
2/6页
师的科学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不论是学校、教师或学生;都要对自然科学等文化课程重新定位。
三、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认识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刚入校时思想松懈;自然科学作为中师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自然科学教师要用各种手段。比如;科学家的真实故事;魔术中的科学知识;生活的科学常识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自然科学具有工具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自然科学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有文化、有素养、有技能的青年;特别是对快要步入社会的幼儿教师;具备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是参加工作最起码的要求。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是专业知识的提高;自然科学教师除了继续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认真、全面地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教育科学研究等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借此来指导自然科学教学;二是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深入实践;走出课堂;走进幼儿园;虚心向幼儿园教师求教;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研究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自然科学教学方法;以适应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教学。
3、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其教学方式息息相关。目前;许多中师自然科学教师采用一成不变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在这种方式下;教师是课堂的核心;而学生只是“储存知识”。有不少教师习惯于把教材通通“喂”给学生;不管学生接受与否;辛辛苦苦;却收效甚微。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同时阻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在应试教育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有几分积极意义;但却并不能培养具有一定的学习技能人才。我们应该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孔子说~“知之者不
3/6页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应该给予学生。教师可以尝试“研究性学习”;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利用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点;将教材内容和社会信息结合;将自然科学课的学习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相结合;从而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教育下的自然科学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训练;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以三年制的幼儿教师职业教育为例;自然科学教材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教材的体系编排完整;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但是从学生的实际和幼师教育的目标来看;其教材与教学内容显得不太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偏低的特点;遵循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的原则;灵活处理教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
养。例如;在讲物理知识时举一些自然界现象解释;讲化学知识时举一些生活常识解释;讲数学知识时举一些生活的数学解释;讲生物知识时举一些动、植物故事等。
4、重新认识自然科学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 正确的行为源于正确的认识。要端正和调整自然科学教学和学习的态度;首先要明确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自然科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是人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工作纲要》规定幼儿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要有智力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艺术活动素质。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而较高
4/6页
科学素质的取得依赖于我们的自然科学教学。因此;自然科学教学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然明确了自然科学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那么学校、教师和学生就应该给自然科学教学重新定位;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从而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学人才的需求。
5、自然科学教学与专业的结合 。 自然科学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因人而异;学生对自然科学的需求各有取舍;所以;要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自然科学教学目标;使自然科学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专业为导火线;把自然科学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巧妙地联系起来;做到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老师可选择自然科学读物或科学家传记供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扩大了课外阅读量;体会自然科学的美;受到情感的冲击;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
中师职业教育中的自然科学课教学意义重大;无论是社会、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本身;都应端正态度;根除落后的观念;通过课程的优化设置;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推动;提高中师自然科学课教学质量;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岗位能力;创造一定社会价值的人才。总之;中师自然科学课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研究和探索。

小学科学获奖论文

  小哲学科学担负着科学启蒙 教育 的任务,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在知识的探究中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 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获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科学获奖论文篇1
  浅析小学生科学课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应该是倡导以创新精神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应该发展学生的智力,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能力;探究性

  素质教育应该是倡导以创新精神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应该发展学生的智力,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结论性的知识,还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

  一、营造和谐的创新氛围

  科学活动探究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教与学方式交流、思维交流的过程。创设一种师与生、生与生心理交融、民主和谐的科学探究氛围是促进学生创新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有利保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老师忽略了表达和交流,对表达和交流缺少应有的重视,常常只是走个过场,得出了结论,就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节课的探究学习也告一段落。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帮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多运用鼓励性评价。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传统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学单边性、模式性活动较多,让学生积极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多边性、主动性活动较少,课堂活动总是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素质教育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这样一来课堂不再单是教师主宰着学生的活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积极探究和应用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科学的奥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情绪。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求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

  三、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我们可以设立学生自制标本展橱。在橱窗下面及实验室门前陈列一些文竹、君子兰等植物,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实验、小课题研究和科学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在实验室将学生制作的各种动植物标本摆放进橱窗去。科学课就是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个性,发动学生不断为它“添砖加瓦”,也可以喂养蚕、小金鱼等,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活动纪录卡等。实验室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空间,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如皮筋、气球、 乒乓球 、各种弹簧、橡皮和硬纸板等都由学生自主筹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宽并延伸科学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橱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的机会,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去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利用,让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尽情观察,从而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并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总结 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出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这些是学生们很喜欢做的事情。

  四、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有疑才能有思考,这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 想象力 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灵魂。如在教学《观察蚕宝宝》时,可以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蚕宝宝喜欢吃什么,它为什么会蜕皮,它的一生要经历几次变化等许多问题。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有疑才能进步。质疑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多问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另外老师应该在科学教学中灵活多样地运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习惯。

  五、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技能与智能的结合。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教师应尽量少干预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去观察,真正动手做,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带领学生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去经历,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的手、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时充分相信自己,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学生喜欢丰富的教学资源给他们带来学习的愉悦,发展思维,放手让自己动手实践,学生愿意参与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然后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而不是将科学探究活动只停留在课堂上。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锻炼的机会,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其在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劳韵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

  [2]袁立煌.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3]郑松南.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
  小学科学获奖论文篇2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科学教学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启发式讲解和设疑、鼓励学生质疑求异、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学;求异;创新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各门功课都优秀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一定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高分低能的人在工作中将处处被动。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我们的中学生选手在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等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披金摘银,但在最重要的创新评价指标─诺贝尔奖上却一无所获。造成这种状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我们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关系。目前的中小学考试评价体系过分注重标准答案,凡是脱离标准答案的一律不给分。长此以往,造成学生谨小慎微,思维固化,不敢越雷池一步,何谈创新和求异。目前,小学科学课程作为辅科,还未列入考试体系,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留下了一个难得的实验窗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和祖国的栋梁。

  一、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 教学方法 ,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引人入胜,增强想象力感染力。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利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源进行教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直观性明显增强,教师的讲解变得通俗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解昼夜的形成、四季的变化、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时,运用动画和视频方式,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这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教师费了很大口舌,讲解半天也不一定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而理解是模仿的基础,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善用启发讲解和设疑,引导学生创新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满堂灌输的方式,教师不停地讲解,学生则死记硬背,这对于要求记忆性知识的科目来说可能有效,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科学的精神是创新质疑,小学科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一般的课堂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启发式讲解和合理设疑,善于用“如果……”、“为什么……”等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如在讲解大气压时,通过在一个反扣在水中的空瓶子中点燃蜡烛,瓶子中的水位上升了整个瓶子体积的约1/5。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瓶子中存在气体,蜡烛的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气体,瓶中气压降低导致外部气压大于瓶中气压,从而使水盆中的水被吸入瓶子。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气体以气体压强的存在。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换一个直径大一点瓶子,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学生们议论纷纷,大部分认为会下降。然后教师换一个大口径的瓶子重做实验,学生们惊奇地发现水位保持不变。教师再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思考,从而明白气压是大气的基本性质,与所在空间是否存在 其它 物体无关。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异,点燃创新火花

  小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疑问,这些疑问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识水平的体现。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想法进行解决。如果学生提出了有新意的质疑,教师更应该充分肯定并大加鼓励。求异”与“求同”不一样,求异是围绕一个基本点去 发散思维 ,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对敢于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如在讲热胀冷缩一节课时,教师在讲到热胀冷缩是物体的普遍性质时,有个学生说不定,他说水的性质正好是冷却时膨胀。老师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冬天的水管如果结冰时就会把管子胀坏,说明水结冰体积时膨胀。老师对这个学生善于观察和用心思考的行为给予当堂表扬。再如制作指南针时,一般是把磁化后的钢针用细线悬挂起来,钢针则指向南北。有个同学则利用白纸把把钢针悬浮在水面上,同样能指方向,且解决了细线悬挂不易平衡的问题。老师对这个学生的创新行为当然大加赞赏并号召大家向这名同学学习。

  四、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动手实践的重要性。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动、喜动的特点,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让实验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实验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创新意识在实验中萌发。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的结果在未实验之前学生们都已知道。这类实验即使过程和结果很精彩,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思维方式 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和提高。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上,就是要在教材上现有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以验证想法是否正确。

  例如,在学完光线的有关知识后,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制造一个望远镜。望远镜还能自己制造?很多学生不相信。老师告诉学生,其实望远镜的原理很简单,只要把两片凸透镜(即老花镜)以适当的距离前后排列在一起就可以了,伽利略早在三百多年前就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察月亮和天体了。学生们一听,马上来了兴趣,然后回家找材料进行制作。当他们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成就感油然而生,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了。

  总之,造就和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创造型的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思维的教法,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实践,必能为社会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论文

2. 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相关论文

4. 最新最全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题目

你认为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这门课?

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这门课最主要的就是保持高度的专注力,然后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前进行预习,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带孩子在校园里亲近自然,在实践当中学习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这门课。

在家里时,家长可以积极的带领孩子外出去公园、动物园、水族馆等地方探索自然与科学的奥秘,让孩子在实践当中积累知识,让日后学习更轻松。

重要性:

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被称为人类的三种实践活动。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来源,也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特别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任何新的发现、发明或理论都必须以可重复的实验结果为基础,否则将不被他人接受,甚至发表的学术论文也可能被撤回。

即使是纯理论研究者,也必须对实验结果乃至所涉及的实验过程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因此,可以说,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活动和研究方法。

简述学习 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概论>>课程的收获有哪些

学习到了:

1、了解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

2、对自然知识也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

3、找到了打开自然之门的一把钥匙:兴趣+钻研+正确的科学方法。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当代文明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技术与社会。

《现代自然科学概论》内容概论:

1、《现代自然科学概论》一书是为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编写的,其内容由四篇组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当代文明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技术与社会。

2、《现代自然科学概论第2版》特色有:一是学科领域的覆盖面大,给学生以科学整体性与自然整体性的教育:二是改变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割裂的状况,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和关联;三是注意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结合,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现代自然科学概论》内容概论:

1、《现代自然科学概论》一书是为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编写的,其内容由四篇组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当代文明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技术与社会。

2、《现代自然科学概论第2版》特色有:一是学科领域的覆盖面大,给学生以科学整体性与自然整体性的教育:二是改变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割裂的状况,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和关联;三是注意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结合,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现代自然科学概论》内容概论:

1、《现代自然科学概论》一书是为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编写的,其内容由四篇组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当代文明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技术与社会。

2、《现代自然科学概论第2版》特色有:一是学科领域的覆盖面大,给学生以科学整体性与自然整体性的教育:二是改变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割裂的状况,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和关联;三是注意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结合,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认为《自然科学基础》应该学什么?

1、教育学、中文、数学、音乐、绘画、心理学、英语、等相关专业学历。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教育部的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是成为小学教师的必备条件,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包括

一、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具体包括:

(1)、热爱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具体内容有: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

(4)、对社会负责。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