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完成一个建模的全过程后,就应该把所作的工作进行小结,写成论文。撰写建模论文和参加大学生建模时完成答卷,在许多方面是类似的。事实上建模竞赛也包含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比试,因此,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撰写论文的目的。建模通常是由一些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而提出的,也许那些部门还在经济上提供了资助,这时论文具有向特定部门汇报的目的,但即使在其他情况下,都要求对建模全过程作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小结,使有关的技术人员(竞赛时的阅卷人员)读了之后,相信模型假设的合理性,理解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所用方法的适用性,从而确信该模型的数据和结论,放心地应用于实践中。当然,一篇好的论文是以作者所建立的模型的科学性为前提的。其次,要注意论文的条理性。
模型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简单的图表和指标,一般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展示都会采取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第二个层次,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分布特征。
第三个层次,计量分析,建立模型。而计量分析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回归,包括双变量、多元回归,基本计量问题(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处理。
第二层次更专业点儿,包括模型设定误差检验与模型修正、特殊数据类型(时间序列、虚拟变量、面板数据等)的模型选择和处理、联立方程、VEC模型、VAR模型、条件异方差模型等;第三层次包括有序因变量、面板VAR、神经网络、分位数模型、季节调整模型等等。模型,建立一套研究范式,然后按此模型进行研究。
选题与预估计
问题1:暂定一个题目(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拟使用的理论或方法等方面,可使用副标题,副标题一般指向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
问题2:给出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并初步进行回答(研究之前必须要有预设的初步结论。所谓“实证分析”,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所提出的初步结论的检验)。
问题3:给出文献综述(要求:①文献综述的内容必须与你的研究紧密相关,即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或内容梳理、概括相关文献(要注意相关性);②文献综述要能构成你研究的基础,可将其视为你的研究的理论知识平台或背景;③文献综述必须能够引出你所研究的问题,即根据自己的边际贡献或研究特点评述已有文献(要注意针对性))。
问题4:论证你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其重要性(先列出“重要性”的论点,然后给出相应的论据)。
问题5:尝试运用计量软件(如:Eviews、SPSS、STATA或R)导入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描述性分析与预估计。
首先,常用的数学模型有优化模型(主要是统计回归,包括对数据的处理,用到拟合,差值等等),微分方程模型(常微较多,偏微不常用),差分方程型(就是离散型,这类不能求导微分等等),概率论模型,还有什么图论啊 一些乱七八糟的 (以上我说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模型,复杂的模型差不多都是基于简单模型) 数学建模主要有三步,1.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这一般是竞赛前两天的工作);2.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主要是MATLAB)解决数学问题;3.整理和完善,论文写作 我认为数学建模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这一步,因为后面两步往往是不难的。 关键点有 1头脑要灵活一点,要大胆的想,考虑的因素要全面一点,但是呢,不能想出一个模型就马上建模,因为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是否可行(主要是实际的问题,比如合作模型中,合作中每个人得到的利益要大于等于没有合作时原来每个人的利益),比如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否容易解决(比如你建立了一个常微分方程组,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好像数学家都还没给出解决,所以可想而知你和计算机能不能解决了,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把问题巧妙地转换一下或者简化一下) 关键点之2,要找到实际问题之中和核心问题,然后由这个或者这几个核心(最好不要太多核心)来拓展。比如火箭三级助推这个问题,它的核心问题是对火箭质量改变规律的探究。然后呢,做完了核心问题的研究以后,想想实际的问题。比如,还是火箭助推这个问题,发现了助推器越多越好这个规律后,是不是就要用无穷级助推呢?显然不是,这就是后续的最优化问题。 你可以找个班去听听,或者借本书看看。(主要推荐姜启源的《数学建模》),然后自己试着建模,慢慢来。然后学一些知识,数学当然不能少(主要你要学运筹学,最优化等等,如果你想在建模中脱颖而出的话),还有要早点组队磨合,做好分工与合作。 论文一般没什么,主要就把你的思路清晰简洁的表达出来,结合图形,表格等等,然后语言要严谨,用词准确,能生动就更好了。(当然美国的数模竞赛还要你英语水平比较高才行)你可以去研读一些优秀论文,对你帮助很大的。 希望我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