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徐霞客精神论文文献

2023-12-10 21: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徐霞客精神论文文献

徐霞客的一生,发现了很多瑰丽、奇幻景色,修正了很多地理典籍上的谬误,探究了石灰岩、溶洞等多种大自然的奥秘,给我们留下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还留下了很多无形的精神财富,徐霞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活出自我的真我精神都是我们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1.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在严重的生存压力与儒家经世致用传统的排挤下,中国科技史上的科学主义始终是一股时断时续的涓涓细流,而奉行科学主义的科学家则是千载难逢的奇人。 在魏晋之际的纯粹数学家刘徽之后一千余年,竟未有科学主义的科学大师出现,直至明代末年,才由千古奇人徐霞客独创性地完成中国科学主义的又一次闪电式发展过程。

在中国古代社会条件下,若是科学主义奇人,说其千载一出决不为过,科学主义的精神有别于传统强大的经世致用精神,其创造培养需千年之功,正如王国维所说 ,“夫物质的文明,取诸他国,不数十年而具矣。独至精神上之趣味,非千百年之培养与一二天才之出不及此。”

以科学主义精神而言,魏晋之际的刘徽恰如夜空的流星,一闪而过,而一千余年以后的徐霞客,虽同代及后世数百年间无人可与之在精神上匹敌,但其超越的科学主义精神,终于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受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尊重与发扬,从此以后,中国的科学主义精神不再需要后人重新独创,也不一定非从西方引进,而是有了中国自己的科学主义的活水源头。

徐霞客的旅游,去的都是蛮荒之地,还偏偏不走官道、大道,只要有名胜,迂回曲折也要寻找到,要审视山脉如何走向,水流如何分合,登山不必有路,手脚并用,不惧艰险、不畏虎狼、不避风雨、不计日期,只为寻找大自然奥秘,解答心中疑惑。

他是以性灵游,以躯命游,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徐霞客在出游路上,曾数次遭遇盗贼,被抢劫财物行李,甚至有生命危险;数次弹尽粮绝,被困山中,九死一生。但为求知之念,徐霞客之壮游,盗贼不足畏,蛮夷不能阻,政乱不能动,独往孤行,死而后已。

徐霞客的科学实践,充满了科学主义的奇光异彩。他的实践是追求新奇、深刻的主观心理与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结合。徐霞客的科学探索,非以实用为目的,而以寻求新奇与深刻为乐趣。

徐霞客发现金沙江是长江之源,纠正前人以天都峰为黄山为最高峰的错误,发现山高和温度对山花的影响,探究钟乳石形成之成因,反此种种,都是基于好奇心,想要弄明白大自然的奥秘、运行规律,并没有实质的实用价值。

徐霞客勘察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充满了强烈超凡脱俗、无所为而为的科学探索精神。因此,徐霞客成为千古奇人,《徐霞客游记》成为千古奇书。

2.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

徐霞客抛弃了传统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老路,醉心山水,成为千古奇人,实现了人生道路的创新;在科学考察中具有独特的怀疑精神和挑战传统的勇气,高度重视实地考察,实现了研究方法、知识的创新。徐霞客的创新精神独树一帜,为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新的内涵。

徐霞客从小博览群书、博闻强记,但他读的书甚杂,家中怪书奇书扎堆,书中的山水地理,成了少年时徐霞客的奇幻想象。19岁就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这样的高远志向,20来岁时,更是把功名仕途全当浮云,从没考虑高官厚禄、积累财富、尽享清福。高官厚禄有什么?是男子汉,就要旅行去!

徐霞客以艰苦为乐趣,“以躯命游”,为旅游和地理考察献身;他“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他从22岁正式出游到54岁逝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30年来,足迹遍布21个省、自治区。他的心灵长期与大自然交流,是当时最亲近大自然的科学家,他的《游记》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他以自己的特立独行超越黑暗现实,从而成就了千古奇人、千古奇书。

《徐霞客游记》是人们公认的地理学百科全书,许多分支学科是由此肇始和奠基的,许多前人未知的山川奥秘、洞穴幽微、岩溶奇观是由此被状写而为世人所知的。《徐霞客游记》也是第一部全面、客观反映中国西部地区面貌的专著,在对西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生动、细致描绘中,后人能全方位地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社会、经济、民族、边防等方面的情况,这些情况是前人未知的。

徐霞客之所以创立前人未创立的学问,描绘前人未见识过的场景,积累前人著述中不曾见过的宝贵资料,根源于他长期丰富的实践。实践出真知,创新源于实践。

中国古代地志之书小少,虽然具有史料价值,但作者几乎很少作过实地考察。因此,资料来源只能是汇抄旧书,或者摘录地方呈报,相当部分未经考察验证,不少知识似是而非,论断错误不足为奇。从最早的《禹贡》到汉代的《水经》,再到后来的《元和郡县图志》、《明一统志》等,都难免有以上问题。

徐霞客带着一种对自然的率真之情,怀着果敢的精神深入前人未达之区,大范围、长时期进行实地考察,他没有沿袭旧径,也没有一味相信典籍,而是大胆怀疑,小心求证,以独特的见解和不畏艰辛的精神,另辟新途。

比如,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而徐霞客对此有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终于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

徐霞客的丰富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对前人的超越。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可能为科学研究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徐霞客之所以在旅游学、地理学、史学、文学等方面超越前辈学者,甚至在洞穴学、岩溶地貌学等地学分支学科中被人们称为研究的鼻祖,就是因为他考察实践之丰富超越前人,不畏艰险的精神超越前人,艰苦的独立思考超越前人,最终在成果上超越前人,在科学考察研究的历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

3.活出自我的真我精神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写了明朝第一皇帝朱元璋,第一宰相张居正,第一硬汉杨涟,第一廉吏海瑞,第一忠臣于谦,第一才子杨慎,第一名将戚继光,第一大哲王阳明……但是,这些光耀史册的人物都不是压轴出场。 你猜,《明朝那些事儿》压轴出场的人物是谁?

你可能万万没想到会是徐霞客! 当年明月为什么要把分量最重的压轴大戏,留给不是高官、没有功名、一生只做旅行一件事的徐霞客呢?

最初,当年明月非常疑惑,非常不解,徐霞客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 究竟为了什么?他很不解,于是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在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经常被记者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爬? 他总不回答,于是记者总问,终于有一次,他答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再问的答案:因为它(指珠峰),就在那里! 因为它就在那里。

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 “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 “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当年明月说,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我相信,很多人会问,你讲了什么? 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你到底想说什么? 他说,后面的话,是讲给那些不明白的人,明白的人,就不用继续看了。

在《明朝那些事》中当年明月讲过很多东西,王朝兴衰起落、无奈更替、王侯将相、风云变幻,但唯独最后这件东西,是他认为最重要的。 他说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最后他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就是: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徐霞客就是那个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一生的幸运人,他活出自我的“真我”精神使他即使在历史深处,也掩盖不住熠熠的光辉!

在徐霞客恣意畅快的一生中,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屡屡劝他:“你这是何苦呢?没有任何资助,那么辛苦,还去做那么多无用的事!”但徐霞客从未有所怀疑,有所动摇,而是坚定不移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独特的一生!

我们有多少人有勇气活出自我?又有多少人是活在别人或社会的期待里?要么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么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却没有勇气去改变,去追求,因此,便陷入痛苦迷茫中。 徐霞客不受传统影响,不被世俗羁绊,勇敢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一生的“真我”精神,最终成就了千古奇人的美誉。我们普通人,不求什么美誉,但愿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一生,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可以说一句:“此生无憾”,便足矣。

弘扬徐霞客精神征文

捧着这本《千古奇人徐霞客》,心中总有一股自豪之情在跳动。是啊,作为一名江阴人,一个徐霞客的老乡,谁又能按捺住那颗充满激动和自豪的心呢?作为徐霞客的故乡人,我也只能用一个“奇”字来形容他。毕竟,这个千古奇人与他所创的辉煌历史,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清的。

读完了全书,我也了解了徐霞客的一生,徐霞客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可他不图名利,对考取功名更是毫无兴趣。少年时的徐霞客更是热心于读些奇文怪书,立下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志向,他还曾立下志愿:天下大河有九条,我至少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我至少要登四座。可见少年立志,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由此可见,徐霞客乃一奇人。

青年时的徐霞客想探访奇胜的心愈发强烈,可又得接受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幸亏他有一位十分有远见的母亲,母亲十分理解徐霞客,她不但鼓励徐霞客出游,还亲手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来支持徐霞客的夙愿大志。自此,徐霞客便安心去探险旅行,他北历京冀,东渡普陀,南达闽粤。徐霞客总共先后经过19个省,用时30多年,曾多次遇盗,绝粮,但是他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仍然执着地从事他的旅行事业。徐霞客一生都在旅行中度过,他在岩溶地貌,水文地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却选择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地理考察事业,可见,徐霞客旅游乃一奇事。

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游历了如此之多的山河后,写下了八十万字的旅游日记,经好友整理,终于完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但可惜的是后来徐霞客的手稿大量流失,经后人搜寻才找到六十多万字,仍然有许多残缺。尽管这样,这部奇书仍堪称“古今游记之最”,可见其不凡。书真是奇书。

作为一名江阴人,家乡拥有这样的历史名人,我自然感到骄傲与兴奋,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惭愧。徐霞客是多么的坚强,尽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荆棘,但他仍凭着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前迈进。相比之下,我则软弱的多,一遇挫折就后退,一点细雨就弯腰,我知道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要变得坚强。尽管前方的路上是暴风雪,我也要昂首阔步的走。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奇人,干出奇事,写出奇书,但我想徐霞客作为家乡先贤,给我的影响,绝不只是敬佩与仰慕。

徐霞客精神(一)

一、徐霞客是谁?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当然这都是后人对他的评价,当时他只是因不求功名、醉心山水,壮游大半个中国而名声鹊起,但并未有任何实质好处。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竹杖芒鞋,走遍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他的游历,不同于我们之旅游。我们是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但徐霞客的游历,大部分是靠步行。

他的游历,不同于我们之旅游。我们是住酒店,做缆车,只愿享受风光之旖旎;而他的游历,风餐露宿,不辞艰辛,是要探览江河山川之雄奇,是要求证历史、地理典籍之正误,是要探究大自然浩荡运行之奥秘。

为此,他出生入死,数次,弹尽粮绝,差点饿死。数次,被强盗洗劫,差点命丧刀下。他是真正热爱旅行,拿命在旅行,他出门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

    在游历过程中,徐霞客不管遭遇什么危险、身体多么疲累,每天晚上,都坚持做一件事——点起油灯,写下一天的游历见闻。这些见闻,后来集结成册,便是震惊天下的《徐霞客游记》。

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被人称赞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它不仅是地理巨著、科学巨著,也是文学巨著、心灵巨著,所以又被称为“古今中外第一游记”。

为了纪念徐霞客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务院将 5 月 19 日定为 “中国旅游日”。

二、一生的游历

1

徐霞客游历之渊源

在重视传统,追求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中国古代,不考科举,不重功名,一味游山玩水,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离经叛道,奇葩一枚。但徐霞客之所以一生游历,醉心山水,是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撑的。这要从1498 年说起。

这一年,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进京赶考。途中,他结识了同样赶考的富家子弟徐经。有才的人和有钱的人混在一起,想不嚣张都不行。两人在京整天邀约达官显贵,玩得那叫一个风流放荡。

有人问唐伯虎:你觉得今年会考什么?唐伯虎答:我觉得可能会考啥啥啥。真没想到说大话瞎编的押题居然压中了!

于是,小道消息、谣言开始满天飞:“唐伯虎和徐经买了考题……”

可谓谣言祸众,一时激起千层浪。当年的明朝官场派系林立,泄题事件成了导火索,大家互相弹劾,斗得不可开交。

最后,弘治皇帝恼了,他各打五十大板——把弹劾者和被弹劾者都免了职。

弘治皇帝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昭告天下:削除唐伯虎、徐经仕籍,终生不得参加科举。

倒霉悲催的唐伯虎和徐经,成了最无辜的人!所以说,做人要低调啊!

不容半点辩解,就被削除仕籍,徐经气得差点吐血,从此对科举万念俱灰。回到老家,对孩子们说:“我不再强迫你们参加科考,你们爱考不考。”

这个家训传到曾孙徐有勉,徐有勉还真就听进去了。他一生只喜欢游山玩水,对科举功名一点兴趣都没有。朋友见他家产颇丰,劝他买官,他掉头就走:“不如买个屁”。

1587 年,明朝万历十五年,这位视科举功名如粪土的浪荡子,生了一个儿子,名徐弘祖,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徐霞客。

徐弘祖从小就喜欢看书,他酷爱历史、地理和游记。但他无比讨厌科举八股文,也无心功名。

一次,私塾课堂之上,徐弘祖偷读“歪书”入了神,竟然 “噗嗤”一下笑出声来。先生翻他书桌,发现《论语》下竟然藏着《水经注》,气得直吹胡子:“孺子不可教也!”

还有一次,先生问学生志向。别的学生都说“我要考秀才”、我要考进士。唯独徐弘祖,一挺胸膛,昂生说道“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气得先生胡子直抖,骂道“朽木不可雕也!”

当时,大家都把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视为唯一正途,舍此之外,都是不务正业。于是,很多朋友都劝徐有勉:“得好好管管你儿子,不然就废了。”

类似于今天小学老师找到家长,说“再不管你家孩子,你家孩子就完了!”

而奇葩的徐有勉却说:“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我才不会让儿子束缚于功名,追求你们所谓的成功人生,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挺好啊!

有一次,徐弘祖探险受困,三日未归,家仆们都急坏了。待他归来,家仆纷纷央求:" 可别再这样了。" 可徐有勉却大笑说:" 儿啊,你太像老子了。你眉宇间有烟霞之气,我看啊,你是烟霞之客,以后应当壮游四方。"

徐霞客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徐霞客 19 岁那年,父亲走了。他在家老老实实守了三年孝。守孝期满后,徐霞客便坐不住了:“我多想出去壮游天下啊!”,但“父母在,不远游。”父亲走了,我怎能丢下母亲去远行呢。

但开明的母亲看穿了儿子的心思,鼓励他说:“男儿应当志在四方,怎能因为母亲在,就像关在篱笆的小鸡、套在车辕的小马,留在家里而无所作为呢?你出外游历、舒展胸怀去吧!”

22 岁的徐霞客,就这样开始了游历天下。临行前,母亲亲自为他戴上远游冠:“放心去吧,我等你装满故事归来。”

徐霞客后来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有开明的父亲和母亲有极大的关系。物质上,他们为徐霞客提供资助;精神上,他们鼓励徐霞客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即便是在今天,又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呢?究竟想要孩子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还是为父母增光添彩?这是值得天下父母共同思考的事!

2

徐霞客游历之奇特

徐霞客的游历,不同于我们的旅游。 他的游历,是要探览江河山川之雄奇。 他专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上山寻一条路,下山必寻另一条路。他认为,如此方能见人所未见之景。

有一年,他登顶嵩山万岁峰后,决定从嵩山西壁攀援而下,他抓着野藤,越滑越快,由于山壁太陡,滑到最后,他已无法止住坠势,只能拼命死扛。滑到谷底,双手已是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身上衣衫,也尽成布条。

但他举目一望谷底沟壑,万道霞光穿缝而下,奇树、怪石、飞瀑、流云,令人目不暇接,好一个人间仙境!

此时的徐霞客忘了疼痛,竟手舞足蹈起来,就这样,他发现了嵩山奇景——西沟。

有一年,他游历到湖南茶陵,吃饭时,听到饭客在感叹:“麻叶洞里,住着妖怪,没人敢去……”

徐霞客一听,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立马直奔麻叶洞。入洞前行数百米后,洞突然变得又低又狭窄,他拿着火把,只能像蛇一样爬行。爬着爬着,山洞忽然就豁然开朗了。平平的地面上,棵棵石笋拔地而起,高高的山洞顶,根根石柱倒垂而下。就这样,他发现了湖南奇景——麻叶溶洞。

探览江河山川之雄奇,徐霞客发掘了许多前人未见之景,写下了许多前人未写之诗文: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的游历,不同于我们之旅游。他的游历,是要求证历史、地理典籍之正误。

徐霞客对地理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修正了《尚书》中对长江源头的说法。《尚书· 禹贡》记载:长江的源头是岷江。由于《尚书》乃是孔子所编撰,所以近两千年来,无人敢质疑。

但徐霞客经过推敲后,认为此说有疑。于是启动了寻源之旅,亲自去验证真伪。循江而上,追踪万里。他终于找到了真正的长江源头——金沙江。

古书上说: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徐霞客觉得蹊跷,所以决定登顶求证。他手足并用爬上雁荡山顶,只见山脊笔直,无处下脚。“这怎么可能有湖呢?””

他不死心,继续前行。路的尽头,是一个大悬崖。他探头一望,发现下方有个石包。他把布带系于崖顶一块岩石上,抓住布带攀援而下。下到石包处,探头一望,只见万丈悬崖一垂到底,“断无安放大湖之可能。”

他只好抓住布带,原路返回。刚爬到崖顶,布带咔嚓而断。生死关头,他探手抓住一块突出岩石。这才没掉下悬崖,捡回一条命。虽然差点丢了性命,但他却欣喜不已:“我证实了雁荡山顶无大湖。”

徐霞客的游历,不同于我们之旅游。他的游历,是为了探究大自然浩荡运行之奥秘。

他在游历福建建溪和宁洋溪之后,发现一个现象:宁洋溪水流很快,而建溪水流较缓。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了找到水流快慢之成因,徐霞客对水道和地貌进行了全面考察,最后得出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结论,成为地理学上的著名论断。

徐霞客发现麻叶溶洞后甚是奇怪:“大山之中,怎会有如此巨洞?这洞中奇乳怪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为了解答心中疑惑,他考察了 500 多个岩洞溶洞,最后得出结论:“岩洞乃因水流长年冲刷侵蚀而成,奇乳怪石乃由含钙质高的水滴蒸发凝聚而成。”

这个论断,比欧洲科学家早了 150 年。

正因执着于探究大自然运行之奥秘,徐霞客成了中国洞穴探测之父,成了中国喀斯特地貌研究之父,成了中国地理学之父……

徐霞客的游历,不同于我们之旅游。我们旅游,是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但徐霞客的游历,大部分是靠步行。

我们旅游,是要住旅店睡宾馆,但徐霞客去的地方,都是人迹罕至,别说旅店,连孙二娘的黑店都没有。

那他睡哪儿?他走到哪里就宿在哪里,田野、山岗、野寺、岩洞,以地为床,以天为盖,与虫为伍,与猴作伴。他因此而数次差点丧生于虎口。

我们旅游,是要寻美食享美味。但徐霞客去的地方,常常荒无人烟,别说美食,连喝粥之所都找不到。所以每次出行,他都带上干粮。数次,他弹尽粮绝,差点饿死山中。数次,他被强盗洗劫,差点命丧刀下。

朋友们说:“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你游历天下,有何意义?”徐霞客弹地而起,挥手道:“那一年,大雪封了黄山,我从绝壁凿坑攀援而上时,数次差点掉落山崖,但我登上黄山绝顶后,放眼四望,那景色才叫一个壮丽。我身心俱澄澈,觉得就是死九次也值了。那一年,我追踪长江之源,三次断粮,差点死于江边岩滩。但我发现长江源头是金沙江后,心中之喜悦,就是给我状元也不换。你们问我为什么要游历天下,我只想说三个字:我喜欢。”

我喜欢,我快乐,这就足够。人们总喜欢追问做一件事背后的意义,或许“我喜欢”就是最好的回答。

所以尽管一路艰险、风餐露宿,徐霞客还是乐此不疲,根本停不下来壮游的脚步。后来,他每次出行,都会记录下游历见闻,这些见闻,后来集结成册,便是震惊天下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绚烂的文学巨著。《徐霞客游记》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3

最后一次出游

每次回家,徐霞客都会采摘奇花异草,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并给母亲讲述壮游历险记,其他人听得直冒冷汗,只有徐母心荡神驰,一个劲夸奖儿子:“你有这般经历,不愧为男子汉大丈夫。”

1625 年,母亲病卒,徐霞客悲痛不已,在家中守孝整整三年。三年后他又开始了万里征途。因为了无牵挂,每次出征便走得更久更远。

1636 年,51 岁的徐霞客,启动了人生最后一次壮游。这一次出行,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和南京迎福寺僧人静闻一起。

此前,静闻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刺自己的血,抄了一本《法华经》。静闻礼佛非常虔诚,想要将《法华经》送去云南鸡足山悉檀寺供奉。他自知一人无法完成任务,知道徐霞客的名气,特邀一起同行。

就这样,二人上路了。不料才走到湖广,就出事了。

那天晚上,朗月高照。两人并立船头,正观赏湘江月色。突然杀声四起,劫匪驾船而来,逢船就烧,见人就杀。

徐霞客反应敏捷,阅历丰厚,急忙跳入江中,躲过一劫,可怜静闻为保护他的《法华经》,不肯跳江,身中数刀。

受了伤的静闻,又不幸染上风寒,刚撑到广西,就圆寂了。临死前,他抓住徐霞客的手说:“麻烦你将《法华经》送往鸡足山。”徐霞客与静闻,本素不相识,但为了宽慰静闻,他点头答应了。

静闻死后,徐霞客将他火化,背着骨灰坛,改道直奔鸡足山。有人说:“静闻都死了,你又何必?”徐霞客说:“男儿一诺重千金,岂能食言。”

没走多久,徐霞客也病了。他染上了足疾,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但为了履行承诺,他咬牙向鸡足山挺进。直到 1639 年除夕,才抵达悉檀寺。

他把静闻骨灰与经文交与寺院,心中巨石安然放下。

除夕之夜,徐霞客于僧房之中,听见诵经之声飘然传来,万千经历,于经声中尽涌脑海。不经意间,热泪便滚滚而下:感叹曰:“此一生已胜人间千百生!”

离开鸡足山,徐霞客再次前行。翻越昆仑之后,他终于倒下了。足疾深入骨髓,他双脚尽废。一帮朋友,用滑竿将他抬回了老家。

听说他重病,一些高官前来探望。探望之时,他们对徐霞客说:“以你的才华,足以光宗耀祖。但你没有封过妻,没有荫过子,你不后悔吗?”

徐霞客这样回答说:“汉代张骞、唐代玄奘、元代耶律楚材,他们虽然都曾游历天下,但都是接受皇命而前往四方。而我,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没有皇命钦点、没有政府资助,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就做到了他们三人做到的事情,我这一生还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临终前,他紧握两块岩石标本,怀想着自己一生的壮阔逍遥游,道了一声“此生无憾”,两眼一闭,溘然长逝。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