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之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篇1
论国际法中的经济制裁
在中文中,“制裁”的基本释义是“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而在英文中,sanction由法令、庄严的协定等含义发展出多种释义:一是从法律角度指为保证法律得到遵守而采取的手段,包括对于违反法律实行的各种惩罚和为了预防违法而采取的奖赏的形式;是从道德的角度指维护道德的约束力;三是从国际法或国际政治的角度指几个国家通常一致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迫使违反国际法的国家停止违法活动或服从裁决,尤指采取不给贷款、限制双边贸易,或者采取武装干涉或封锁等 措施 。国际经济制裁一般是指一国或多国对另一国或多国所实行的一种经济惩罚,其实质是以制裁为手段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及 其它 目标。西方国家直言不讳地宣称,制裁是其推行外交政策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联合国有时也以通过某些决议的形式迫使会员国参与集体制裁。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据K·A·伊利沃特(K·A·Elliott)和G.C.哈夫波尔(G·C·Hufbauer)对1914年到1998年170件案例的分析,150多件发生在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而在90年代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50多件。
通观战后国际经济制裁实例,可以得出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也是应用最普遍的即战略禁运。禁止向被制裁国提供核武器、常规武器和军民两用技术产品,阻止高科技及其产品进入被制裁国;而在通常没有必要进行战略禁运时,一般综合贸易禁运。对被制裁国实行进出口禁运以及资金与人员往来限制。此外还有专项贸易禁运。重点选择关于被制裁国国计民生的若干贸易项目进行禁运。被选择的项目通常是粮食和石油等。
国际经济制裁的特点
首先是强制性。在强度上经济制裁是介于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之间的一种手段。制裁方为达到目的,不会顾及被制裁方的感受。
其次是对抗性。制裁者在实施制裁的时候从不掩饰自己所要制裁的对象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使得制裁者与被制裁者之间处于一种公开的对抗状态。
此外还有相关性。经济制裁是使双方利益均受损失的双刃剑,而且制裁还会影响到第三国的利益。经济关系越密切,所受的损失就越大。经济制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制裁难以成功,因为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仅制裁国的公司有可能违背政府意旨而行事,而且制裁联盟的成员国也会各行其事,从而使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国际制裁的核心问题是效率问题,即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少的时间达到是对方屈服的目的。伊利沃特等对大量案例的实证分析后发现,经济制裁的成功率在不断下降,1938-1972年间,迫使对方做出让步、达到制裁预定目标的为67%,1973-1990年则下降到22%,即使在90年代,经济制裁的成功率也只有大约1/4。在影响经济制裁效率的因素中,首要的是目标国所承受的经济成本。伊利沃特的统计发现,大多数成功的案例中,制裁所造成的成本超过目标国GDP的2%,而失败的案例中这一比例不到一半。
经济制裁的所造成的损失是要由民众来承担的。一般来说,经济制裁会造成民众的损失,导致民众对政府不满,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这个假设是建立在受制裁政府是民选政府的前提上的。假若被制裁的国家政权不是民选政权,那么制裁的效果值得推敲的。例如像朝鲜这样的国家,政府控制了全部的媒体,民众得到外部消息的唯一来源就是官方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作煽动,民众对所遭受苦难的痛苦情绪很容易就转化为对制裁方的仇恨。这样不仅达不到发动制裁的目的,反而使受制裁国的政权更加稳固。海湾战争后,联军对伊拉克的制裁一直延续到2003年,大大地削弱了伊拉克的实力,从而为后来的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但是制裁的最初目的——希望伊拉克人自己反抗来推翻萨达姆政权—无疑是失败的。
经济制裁往往对制裁国自身也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例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为了迫使苏联撤离阿富汗,对苏联发动了粮食禁运,随后又发动了油气管道禁运。对苏联的粮食和油气管道禁运严重损害了美国农场主和工业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利益,最后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美国后来不得不主动取消了这一制裁。当然这也和阿富汗战争的进程和国际形势的转变有关。美国七八十年代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资产冻结,既包括保存在美国本土的两国资产,还涉及到美国银行海外分公司及其附属机构中的资产。其实施不仅引起与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地的法律冲突,损害到该地的主权和金融界的利益,也损害了美国金融界的利益。 "从更广阔视野看,更重要和攸关美国国家利益的是,客户对美国银行服务能力的信心的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类顾客离开纽约或美国其他市场,到诸于伦敦这类被认为能够提供比较公平环境的外国市场"。据国际经济研究机构在1995年的 报告 称,制裁给美国公司造成的损失在150亿到190亿美元之间,并且影响到约20万工人的就业问题,其结果必然引起相关行业的不满。
至于民主国家之间,政治体制越发成熟,国家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会受到制裁的行为,更不用说去制裁别人了。
所以,有时候,往往制裁不一定给力,直接采用军事手段,才是最有效的 方法 。随着地球上敢于公然进行独裁的国家越来越少,可以预见的是,制裁这种手段,离消失已经不远了。
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
一般说起来,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裁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权采用经济制裁。二是制裁国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有权使用经济制裁。前者系指国际经济制裁的程序性规定,后者即国际经济制裁的实质性规定。
国际上第一个涉及国际经济制裁的公约,是1919年巴黎和会结束时签订的《国际联盟盟约》。该盟约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联盟会员国不顾以仲裁解决争端的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它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它各会员国担任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Α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往来”。这就是说,第一,经济制裁是针对特定的战争行为,该行为一旦发生,其它会员国实行制裁的义务即自动产生;第二制裁是全面、彻底的,是“全面的经济制裁”;第三,不仅会员国,非会员国也得参加经济制裁,因而是“全球性的经济制裁”。
然而,如此严厉的经济制裁的法律规定不久便为国联大会一项关于“经济武器”的决议所取代。这项决议提出:破坏盟约的战争行为是否存在,由各会员国自己决定;国联行政院可对此提出咨询意见,但不能作出约束性的决定。这一修改,限制了国联行政院的权力,加强了各会员国的任意性,削弱了1935年对意大利经济制裁的力量,同时,也为此后单边国际经济制裁的根据留下了伏笔。
同多边制裁和全球性制裁的法律地位相比,单边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则至今尚未明确。一方面,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个国家决定同另一个国家建立或断绝经济、贸易往来,纯属该国内政,系该国主权的体现,外界不得干预。西方有些国际法学者还找出前面提到过的国联决议来论证单边经济制裁的合法性。他们提出,由于联合国的无能为力,促进和维持国际和平的任务已经落在各个成员国之上,而各国的主要工具就是经济制裁。
另一方面,国际上也有个趋势,主张对国际经济制裁加以限制。如联大1970年《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和1974年《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32条)就曾规定:任何国家均不得使用或鼓励使用经济、政治或任何它种措施强迫另一个国家,以取得该国主权权利行使上之屈从,并自该国获取任何种类之利益。但是,什么是“外国不得干预的主权行为”,什么是“迫使一主权权利行使之屈从”,则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很难达成一致的定论。
目前的习惯国际法是,一国对另一国的经济制裁只要不牵涉军事行动或武装封锁,只要不牵涉它国的司法管辖权(1984年1月美国总统里根宣布扩大对苏联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设备的禁运范围后,美国就曾同英、法、西德等西欧国家就管辖权问题发生过争执),一般并不会引起别国的非议,当然也不会引起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492页
[2]牛津当代大辞典,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644页
[3]国际经济制裁的效率与外部性分析,武汉大学学报,第五十八卷,第三期 2005.3
[4]HAASS,R. N. Sanctioning Madness [J]. ForEign Affairs,1997,76.
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篇2
浅析国际经济法视野中的主权基金
[摘要]主权基金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模式。从国际经济法视野来看。主权基金对于现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权基金是国际经济法中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与国际合作发展原则的充分体现,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主权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因此,主权基金的良性运作与健康发展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公平互利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主权基金 国际经济法 法治环境
在2009年4月的伦敦G20峰会中。西方各国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主权基金领域担负起大国的责任。2009年4月18日,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博鳌论坛“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新兴经济体的作用”分论坛演讲时称,主权财富基金是现存的不合理的货币体系的必然产物。从50年来的历史上看,主权财富基金在市场上没有不良记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力量。
主权基金(Sovereign Fund)又称主权财富基金,是指掌握在一国政府手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盈余、外汇储备盈余、自然资源出口盈余等,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投资机构管理。主权基金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模式,其投资方向不仅包括股票和其他风险性资产在内的全球性多元化资产组合,也拓展到外国房地产、私人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传统类投资类别。
主权基金的崛起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新加坡、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巨额顺差常态化,而这些国家又不希望汇率上升过快,于是外汇储备急速膨胀;此外,以俄罗斯和海湾国家为代表的另一批新兴国家则直接受惠于全球化带来的能源需求激增,在石油价格、矿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凭借国家对资源开发权力的拥有。也积聚了大量国家财富。这些国家具有政府主导的传统,市场运作下的理财工具又不完善,于是财富大量集中在主权基金手中。目前,主权基金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个日益活跃的参与者,其资金规模已经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市场影响力正不断增强。据统计,1990年全球主权基金的规模仅有约5亿美元;而2007年全球已有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主权基金,资金规模约2.8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阿联酋阿布扎比基金规模高达9000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拥有的主权基金规模也分别达到2000亿和1280亿美元。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双赢的角度考虑,主权财富基金的存在不应被视为一种威胁,只要各国努力规范其行为并改善其透明度和信誉,主权财富基金理应为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国际经济法视野来看,主权基金对于现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主权基金是国际经济法中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直接体现。该原则规定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不受任何外来干涉。而主权基金本身就是一国对经济活动的自主决定权和对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延伸,属于国家利益的范畴,一国政府对其主权基金享有完全的占有、管理和支配权。主权基金主要来源于属于国有资产的财政盈余、外汇储备和自然资源出口盈余,是国家主权财富在现代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特别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主权基金不仅是国家经济主权的象征。更是保障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平等的参与和决策权,进而实现国际经济格局多元化的有力武器。根据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2009年4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旗下的华安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资产约为347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的另一只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190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八。2004年,具有主权基金背景的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在中美高科技贸易中相对弱势的地位,使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2008年6月,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宣布正式启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中,美方也明确表态:欢迎来自中国的主权基金,并将在修改投资法时认真考虑中方的立场。
其次,主权基金的积极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中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的充分体现,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由于主权基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低风险,当资本市场面临崩溃危机时,投资者不必担心主权基金会陷入恐慌性抛售中,而且大部分主权基金并不像养老基金一样需要定期支付红利,从而避免频繁地在证券市场上套现。因此。主权基金能够成为一个长期战略投资者参与世界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这将有助于稳定国际股票和债券市场。此外,主权基金的兴起使得新兴市场国家从发达国家的债权人转变成资产所有者,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权力重心发生根本性转移,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将从美国一元支配格局向欧亚国家和能源输 出国 共同参与的多元体系转变,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投资的强势力量,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据美国财政部统计,仅2006年以主权基金为主体的跨国投资就使得美国资产净增加1.9兆美元,为社会提供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并对研发支出有13%的贡献。
最后,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主权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据美国财政部估计,当前由各国政府控制的金融资本(外汇加上主权基金)约有7.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产出的15%。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将面临实力更强的、由政府投资的主权基金的竞争,各国的国有资产通过优化整合以后将以更加灵活的姿态投入到国际资本市场中,这将使传统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投资法律体系面临重大挑战。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美国近期酝酿修改投资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尽管主权基金的出现对国际经济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在现阶段实现主权基金的法制化仍然面临着种种困境。首先,由于上千亿美元的主权基金规模十分庞大,远远超过普通的国际投资,在债券之外的市场往往会因流动性和交易量不足而难以对其充分吸纳,使得各国现行的投资法律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其次,由于目前大多数国家立法缺乏对主权基金信息披露的规定,使得主权基金的运作缺乏透明度,既没有准确披露是由谁控制着这些庞大的资本。也没有定期公布投资策略和资产报表等可靠信息,而相关的国际组织也没有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使得对主权基金进行信息披露 的法律规制处于事实上的缺位状态。最后,基于政治与国家安全等非商业因素的考虑,部分发达国家对主权基金背后的国家背景十分谨慎,导致主权基金缺少足够的商业性与运作独立性,容易引发投资保护主义,形成投资壁垒。近年来,美国国会腰斩迪拜港口公司收购美国港口。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未果以及华为收购3Com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HIUS)否决,都带有明显的投资保护主义色彩。
主权基金的良性运作与健康发展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公平互利的法治环境。目前,各国已经开始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和规范主权基金,通过立法明确主权基金的管理体制、具体运作和投资审查,提升主权基金运作的透明度。2007年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规定:在涉及主权基金投资时,授权CFlUS进行为期90天的调查。直至认定该投资不会危及美国国家安全;2008年2月,在中铝收购力拓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也公布了6项法律原则,宣布将对政府控制的外国投资者加大审查力度。上述立法试图通过对主权基金加大审查力度来规范主权基金的运作,这既是一种公司治理模式,也是其保护战略资产意愿的结果。相比之下,欧盟对主权基金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开放态度。为实现投资自由化的目标,2008年2月,欧盟宣布将出台主权基金行为准则,试图通过制定全球性的自律性规范来消除法律对主权基金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限制。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建议,为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欧盟公司不被主权基金收购,欧盟应考虑实施“黄金股份”制度(即政府持有带有特定权利的股份。这种股份份额很小,通常为一股,但对公司重大战略决策拥有发言权和否决权),使政府对一些涉及重要敏感行业的外来投资拥有否决权。欧盟准备出台主权基金自律准则的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制定旨在规范主权基金的行为指南。该组织已经明确要求新加坡、挪威和阿联酋等国为其主权基金制定详尽的披露标准,并开始推广挪威立法对主权基金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认为通过信息披露立法能够促使主权基金的规范运作,避免投资保护主义。
主权基金本质上是专业化的商业机构,而非政府的行政机关。套用行政模式势必压抑专业精神与商业 文化 ,导致类似于官僚组织的死板僵化,显然不利于其高效率运作。因此,应尽量避免对主权基金的行政干预,确保主权基金市场运营的自由度。例如,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实现良好投资回报率的核心目标,阿联酋与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员工队伍中极少有公务员,而是竭力在国际金融市场网罗吸引招聘一流金融人才,绝大部数基金经理包括首席投资官都是外聘的专业人员。
另外,主权基金要想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员,还必须通过立法明确主权基金的商业性、专业性和独立性,打消被投资国的政治疑虑和阻挠。在投资法中,应明确主体投资应该交由外部基金,进行第三者管理,从而淡化政治色彩,建立多策略、多通道的投资组合,加强基金间的竞争。弥补主权基金自身在资源、人才、内部监控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吴金勇。黄继新,伦敦G2O峰会的“教堂”价值[N],商务周刊,2009-04-20。
[2]王志刚,主权财富基金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与实践。2008。(4)。
[3]杨燕,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共石家 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1)。
[4]IFSL:垒球主权财富基金增至3.9万亿美元[N],经济参考报,2009-03-04。
[5]刘婷婷,沙特预建世界最大主权基金[N],中华工商时报,2007-12-25。
猜你喜欢:
1.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参考目录
2.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参考
3. 国际经济法论文免费范文
4. 国际经济法毕业论文
5. 国际经济法相关论文范文
专题:金融危机 广东经济及安防行业之影响
10月15日,东莞市樟木头镇合俊集团旗下的两家大型玩具厂突然倒闭;10月17日,宝安百灵达公司宣布停止经营;20日,宝安宜进利工厂宣布破产,坪山创亿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倒闭;21日,龙岗港声电子厂破产,西丽西洋服装厂倒闭......金融危机对市场信心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从未有像今天这样,让我们感到触手可及!虽然,安防行业规模小,对银行的直接融资少,行业市场的特点使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体现!但这场经济“寒冬”的来临,就像深圳昨日的一场秋雨,一夜之间,万物似乎都在寒意中瑟瑟做抖了……。
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11月12日,云集了全球94个金融机构、227家企业和26个行业协会的首届中国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洽谈会在广州召开,议题主要围绕金融海啸。广东省银监局副局长孟建波以数据说明,广东纺织、工艺品制造等行业不良贷款率远高于房地产业。
明年还不是宏观经济谷底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发言中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只是经济衰退的第一阶段,而后将转入信贷危机和经济危机,因此明年还不是宏观经济的谷底。
哈继铭说,作为拉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进出口方面增长明显放缓,去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2.3%,今年前三季度却只有1.2%;制造业投资增长放缓,在房地产投资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长为35%,但第三季度急剧下降为16.7%.哈继铭预计,国内房地产价格还将继续低迷,今年全国的 GDP涨幅会低于9.5%.
房地产信贷风险依然可控
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副局长孟建波更直言,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业的影响只显现了65%,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只显现了20%,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只显现了10%.
孟建波说,广东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达150%,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宏观经济出现拐点的可能性很大,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的GDP增长为 10.4%,比去年下降了4.3%,主要就是出口增速放缓引起的。广东银行业目前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还不大,经营规模和利润都在扩大,城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存在对外投资的风险。但他特别指出有两家银行例外,分别是深圳平安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其中广发行持有2000万美元花旗基金。
但孟建波表示,银行受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不可避免,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了结算,贷款出现违约风险。他举例说,到今年9月底,广东纺织业的大企业不良贷款率达27.3%,增长了2.38%,工艺品和其他制造业不良贷款率更高达31.8%,增加了11.3%.这导致银行不得不收紧信贷。
相比于制造业,孟建波说,目前广东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依然是可控的,但也需加紧关注。
金融危机下广东制造调查:家电业扛到春来冰化时
压力之下利好逐步累积,外延内拓以图化危为机
家电业:“扛”到春来冰化时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广东作为中国第一制造大省,其所受到的冲击到底有多大?而曾经是广东制造王牌之一的家电业,在这个“冬天”里境况如何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深圳的百灵达等中小家电企业黯然退场,而格力、康佳、美的、 TCL等广东家电龙头的三季报却齐齐“逆市飘红”,虽然压力仍存,但广东家电企业正在外延内拓,积极应对以图化危为机。
■行业现状?
粤家电龙头企业“逆市飘红”
增长势头不减
广东家电业的辉煌,离不开“入世”之后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而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对广东家电业的冲击有多大?著名小家电厂商百灵达关闭深圳工厂,以及刚刚闭幕的104届广交会机电产品成交量下滑的消息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
但人们似乎有点过虑了,从刚刚披露的2008年三季报来看,广东家电业增长势头依然不减。深康佳A日前发布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称,在金融海啸加剧经济寒冬、中国企业利润增幅明显下滑的情况下,第三季度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34%,在消化了今年上半年发生的雪灾、地震等灾害性天气对销售收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前三季度销售收入仍增长了6.29%,第三季净利润更比去年同期爆发性增长713.72%。同时,在整个白电(主要指空调、冰箱、洗衣机)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格力和美的两大巨头依然表现靓丽,从前三季度数据看,两个企业仍然实现了较为理想的“量利齐升”(营业收入和利润), 难能可贵。而进军海外市场步子最大的TCL,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1.20亿元,同比增长 10.05%。
压力不容忽视
不过,从环比的情况来看,压力已经开始显现。例如,格力电器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51.12亿元,同比增长19.60%,但第三季度收入仅增长了8.1%。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54.99%,而其上半年的利润增速超过100%。而美的电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8.7%至373亿元,但第三季度收入增长仅为17.7%,逐季放缓的趋势已经出现。
一些出口占比更大的代工企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例如,位处珠海的小家电制造商德豪润达,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了66.51%,但净利润却下滑了9.40%,“销售收入的增长所带来的盈利增加未能完全弥补成本的上升和汇兑损失所带来的影响。”而部分企业更是走到了破产清盘的境地。
面临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啸,对广东家电企业而言,明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据美国一家名为 Popcorn的网站对1011名消费者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消费者中,有一半左右正在努力减少生活支出。这种迹象在作为“出口晴雨表”的广交会上已经开始显现。根据公开数据,104届一期广交会机电产品成交量比上届下滑13%。“明年中期的情况还会更糟”。不少广东家电企业都对今年第四季度出口业绩不抱乐观,他们认为随着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下滑,今年前三季中国对外出口增长下滑局面将加速。
利好因素累积
但环境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好的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例如,人民币升值幅度的放缓,出口政策开始放松,近期全球铜、石油、塑料化工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回落,过去困扰广东家电厂商的不利因素开始减弱。
未雨绸缪,当次贷危机尚在美国本土肆虐的时候,广东家电企业已经开始主动调整出口市场策略,根据广州海关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对拉美、中东(17 国)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均超过3成,分别出口24.4亿美元、19亿美元和14.1亿美元,分别增长33.4%、45.3%和42.2%。
而在今年10月16日,财政部、商务部正式下发了《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作为扩大内需的一项,家电下乡实施区域和品类有所扩大。“国内家电企业都不会放弃这次机会”,深圳康佳多媒体事业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而创维数码、美的电器等其他广东家电巨头也表示将参与投标。
此外,还有广东家电企业计划利用环境变化抄底优势人才,寻求并购机会。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将加速中国家电行业的再一次大整合,而善于应变,善于逆境成长的广东企业,有望最早走出困境,迎接另一个春天。
■顺德样本?
利薄甚至亏损也要“扛”下去
11月12日,云集了全球94个金融机构、227家企业和26个行业协会的首届中国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洽谈会在广州召开,议题主要围绕金融海啸。广东省银监局副局长孟建波以数据说明,广东纺织、工艺品制造等行业不良贷款率远高于房地产业。
明年还不是宏观经济谷底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发言中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只是经济衰退的第一阶段,而后将转入信贷危机和经济危机,因此明年还不是宏观经济的谷底。
哈继铭说,作为拉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进出口方面增长明显放缓,去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2.3%,今年前三季度却只有1.2%;制造业投资增长放缓,在房地产投资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长为35%,但第三季度急剧下降为16.7%.哈继铭预计,国内房地产价格还将继续低迷,今年全国的 GDP涨幅会低于9.5%.
房地产信贷风险依然可控
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副局长孟建波更直言,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业的影响只显现了65%,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只显现了20%,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只显现了10%.
孟建波说,广东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达150%,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宏观经济出现拐点的可能性很大,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的GDP增长为 10.4%,比去年下降了4.3%,主要就是出口增速放缓引起的。广东银行业目前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还不大,经营规模和利润都在扩大,城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存在对外投资的风险。但他特别指出有两家银行例外,分别是深圳平安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其中广发行持有2000万美元花旗基金。
但孟建波表示,银行受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不可避免,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了结算,贷款出现违约风险。他举例说,到今年9月底,广东纺织业的大企业不良贷款率达27.3%,增长了2.38%,工艺品和其他制造业不良贷款率更高达31.8%,增加了11.3%.这导致银行不得不收紧信贷。
相比于制造业,孟建波说,目前广东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依然是可控的,但也需加紧关注。
金融危机下广东制造调查:家电业扛到春来冰化时
压力之下利好逐步累积,外延内拓以图化危为机
家电业:“扛”到春来冰化时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广东作为中国第一制造大省,其所受到的冲击到底有多大?而曾经是广东制造王牌之一的家电业,在这个“冬天”里境况如何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深圳的百灵达等中小家电企业黯然退场,而格力、康佳、美的、 TCL等广东家电龙头的三季报却齐齐“逆市飘红”,虽然压力仍存,但广东家电企业正在外延内拓,积极应对以图化危为机。
■行业现状?
粤家电龙头企业“逆市飘红”
增长势头不减
广东家电业的辉煌,离不开“入世”之后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而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对广东家电业的冲击有多大?著名小家电厂商百灵达关闭深圳工厂,以及刚刚闭幕的104届广交会机电产品成交量下滑的消息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
但人们似乎有点过虑了,从刚刚披露的2008年三季报来看,广东家电业增长势头依然不减。深康佳A日前发布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称,在金融海啸加剧经济寒冬、中国企业利润增幅明显下滑的情况下,第三季度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34%,在消化了今年上半年发生的雪灾、地震等灾害性天气对销售收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前三季度销售收入仍增长了6.29%,第三季净利润更比去年同期爆发性增长713.72%。同时,在整个白电(主要指空调、冰箱、洗衣机)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格力和美的两大巨头依然表现靓丽,从前三季度数据看,两个企业仍然实现了较为理想的“量利齐升”(营业收入和利润), 难能可贵。而进军海外市场步子最大的TCL,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1.20亿元,同比增长 10.05%。
压力不容忽视
不过,从环比的情况来看,压力已经开始显现。例如,格力电器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51.12亿元,同比增长19.60%,但第三季度收入仅增长了8.1%。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54.99%,而其上半年的利润增速超过100%。而美的电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8.7%至373亿元,但第三季度收入增长仅为17.7%,逐季放缓的趋势已经出现。
一些出口占比更大的代工企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例如,位处珠海的小家电制造商德豪润达,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了66.51%,但净利润却下滑了9.40%,“销售收入的增长所带来的盈利增加未能完全弥补成本的上升和汇兑损失所带来的影响。”而部分企业更是走到了破产清盘的境地。
面临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啸,对广东家电企业而言,明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据美国一家名为 Popcorn的网站对1011名消费者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消费者中,有一半左右正在努力减少生活支出。这种迹象在作为“出口晴雨表”的广交会上已经开始显现。根据公开数据,104届一期广交会机电产品成交量比上届下滑13%。“明年中期的情况还会更糟”。不少广东家电企业都对今年第四季度出口业绩不抱乐观,他们认为随着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下滑,今年前三季中国对外出口增长下滑局面将加速。
利好因素累积
但环境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好的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例如,人民币升值幅度的放缓,出口政策开始放松,近期全球铜、石油、塑料化工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回落,过去困扰广东家电厂商的不利因素开始减弱。
未雨绸缪,当次贷危机尚在美国本土肆虐的时候,广东家电企业已经开始主动调整出口市场策略,根据广州海关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对拉美、中东(17 国)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均超过3成,分别出口24.4亿美元、19亿美元和14.1亿美元,分别增长33.4%、45.3%和42.2%。
而在今年10月16日,财政部、商务部正式下发了《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作为扩大内需的一项,家电下乡实施区域和品类有所扩大。“国内家电企业都不会放弃这次机会”,深圳康佳多媒体事业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而创维数码、美的电器等其他广东家电巨头也表示将参与投标。
此外,还有广东家电企业计划利用环境变化抄底优势人才,寻求并购机会。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将加速中国家电行业的再一次大整合,而善于应变,善于逆境成长的广东企业,有望最早走出困境,迎接另一个春天。
■顺德样本?
利薄甚至亏损也要“扛”下去
广东家电聚集地———顺德。驱车行过数十公里的105国道顺德段,美的、格兰仕、海信科龙、万和等家电巨头隔街对望,加上周边近两千家中小家电企业,顺德所创造的家电总产值已占全国五分之一强。顺德家电,无疑是调查广东家电行业真实处境的最佳样本群。
“扛”的资本
稳健是整个顺德家电企业的经营风格,不少企业即使自有资金充足也不随意投资或扩能,因此现在手里“很有钱”
容桂镇,微波炉单打冠军格兰仕集团的所在地。格兰仕的出口依存度为70%,是广东几家家电龙头中比较高的,而欧美市场又占到其出口市场的80%。今年1 至7月份,尽管格兰仕在美国的销量增长了18%,但言及利润,大大咧咧的格兰仕常务副总裁和对外新闻发言人俞尧昌也只敢谨慎地说:“保本吧”。俞尧昌坦言,“现在出口面临的压力确实很大。但身强体壮的格兰仕倒不至于挺不过去。”
扛,是大多数顺德家电企业共同的动作。一位家电企业负责人在政府调研座谈会上表态:“现在就是看谁更能扛,熬过这段时间以后肯定会过得更好。”据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顺德家电行业人士透露,顺德上半年关闭的中小型家电企业数目在上百家左右,这一数字跟历年来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有人关闭、有人建立,属于正常现象。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些倒闭的企业案例往往被放大了。
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也要熬下去。这种心态具有鲜明的顺德特色。一位顺德当地的媒体人士表示,顺德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本土发展起来的企业,它们已经把根深深地扎在了顺德,代代相传的家业,不可能因为一点风寒就轻易舍弃掉。
乱世之下,能扛下去的资本是什么?
现金流!“格兰仕现在很有钱。”说到现金流,俞尧昌很干脆。“老梁(梁庆德)很英明。”俞尧昌说,去年大牛市,很多家电企业都纷纷下水股市楼市,但格兰仕忍住了诱惑。那时很多人都劝梁庆德趁机捞一把,但都被老梁一句话顶回去,“时时刻刻能赚钱的股市全世界找不到”。在制造业利润微薄的情况下抵挡住了高回报的投机诱惑,现在格兰仕的现金流仍然非常充裕。
其实,这恰好体现了顺德家电企业稳健的经营风格。顺德家电商会秘书长赖晓明对记者说, 顺德家电企业一般都靠自有资金积累发展起来,负债率较低,顺德以内源性经济和民营企业为主的特色决定了这一点。目前不少好企业面对当前经济形势,自有资金充足也不愿再投资或扩能,或者干脆不投资也不贷款。
以格兰仕为例,去年银行给予格兰仕的授信额度高达68个亿,但格兰仕才用了不到10 个亿。容桂镇另一家燃气热水器单打冠军万和集团也是如此。该集团品牌管理部副部长李惠珍告诉记者,万和的负债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资本运作上,万和也是坚持只进入一级市场,不涉足二级市场。
过冬路径各有不同
企业们在客观形势下作出了不同战略选择,而对中小企业而言,向“制造品牌”冲刺更为现实
与中小型家电企业的嗷嗷待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一些大型的龙头家电企业却逆势飞扬。
有人分析,这是品牌营销的效果,说明具有自主品牌的大企业在逆势中能够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因此,不少专家给中小家电企业开出的药方也是“告别OEM, 走品牌营销之路”。但细究家电龙头们的市场表现,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各大企业的内外销比例。同样是有品牌有规模的企业,出口依存度高达70%的格兰仕只敢说“保本”,而内销为主的康佳的第三季度净利润却能同比净增7倍!这样与其说是品牌、规模决定了利润差,还不如说是企业不同战略选择在客观形势下带来了不同的市场表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体会到,内需市场在企业发展定位中的重要性。
对于“品牌营销”,俞尧昌认为,尽管“看上去很美”, 但对于大多数举步维艰的出口型中小家电企业而言,这一“药方”实操性值得斟酌。他认为,对于中小家电企业而言,向“制造品牌”冲刺可能更现实。“哪怕是一个螺丝钉,在一个领域你做专、做绝,做到别人不敢做下去了,你就牛了”。
危中寻机力求突围
进攻新兴市场,进一步深耕国内市场,拓宽内销渠道……冰层下涌动着企业们的突围冲动
冬天很冷,可冰层下也涌动着企业们的突围冲动。
海信科龙的进攻目标是新兴市场。本月初,海信在北非埃及的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是海信继南非、法国、匈牙利、阿尔及利亚之后在海外建立的第五个生产基地。集团副总裁林澜表示,希望能借此提升海信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中东、北非、澳洲等新兴市场。
康佳的战略则是向上游迈进和进一步深耕国内市场。集团营运管理中心总监孙文博向记者透露,近日康佳已决定在昆山投资LCM液晶模组项目。该项目投产,将改变康佳目前的彩电生产格局,使其所生产部分的价格比重占到终端产品价格的70%,获得更多的增值空间。此外,康佳还意欲借着国家家电下乡的东风,深耕三四级市场,在农村城镇进一步夺取“渠道优势”。
希望开拓内销市场的,还有很多以生产小家电为主的中小企业。曾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咖啡壶的顺德亿龙电器就是这样一家小家电企业。面对出口困境,外销比例占95%的亿龙电器也将目光投向了内销市场,希望采取内外销并重的策略。公司总裁周传伟说:“我们的目标是, 尽快让内销的产品达到产品总量的30%。”用他的话说,形势逼迫下,“适者才能生存”。
对于广大中小家电企业而言,内销之路最大的拦路虎是渠道。为了破解渠道难题,顺德家电商会秘书长赖晓明最近正在张罗着一个“网上家电直销商城”,打出“源自中国家电之都”的牌子。他的理念是让顺德的家电企业能集中起来,以此平台实现网络直销,最大程度削减渠道成本。据其称,这种直销模式可让产品的终端价格降低40%左右,大大提升中小家电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这种抱团突围的模式,俞尧昌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广东制造要想突围,关键是要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狼群效应”。他以顺德家电做例解:“顺德应该培养出一大批这样专注于自身领域的企业,从设计、制造到品牌营销,上下游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不管是生产微波炉、冰箱还是空调,都要实现顺德造最经济。”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每个企业在产业链条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防风林中的一员,就不怕风吹霜冻了。”
■专家献策?
练好“内功”方是过冬良策
面对出口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冲击,广东家电业将如何作为?部分业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给出了精辟的建议。
建议1、守好大本营
“在这次金融海啸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最小,我相信未来外资家电品牌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在坚持出口不放松的同时,广东家电企业必须珍惜原有的“蛋糕”,加大对本土市场的精耕细作。在国内市场,家电企业特别是黑电企业受到外资品牌不断“入侵”的威胁。这并非危言耸听,三星、索尼等全球彩电大亨们已经开始进军本是国产品牌阵地的二三线市场,2007年夏普在广东增加了东莞、佛山、中山等9个办事处,意图非常明显。
陆刃波建议,大的广东家电企业针对国内市场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通过品质和技术在中心城市和“洋家电”继续竞争,同时将产品“沉下去”,利用国家推广 “家电下乡”的契机,把产品“沉下去”,以耐用价低的产品,迅速占领乡镇市场。“和城市现在家电连锁销售业态为主不同的是,农村居民分散,依赖传统经销商、供销社等渠道,而这正是国内企业的强项。
建议2、调整出口结构
虽然,出口放缓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但是专家们认为,并不必太过悲观。
著名营销管理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春花表示,从国际分工来看,中国制造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特别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家电制造中心,加工能力、规模经济、成本优势等非常明显,出现大规模转移的可能性很低。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也认为,在全球经济衰退时期,消费者会更注重产品的价格,因此,中国将比那些生产高档产品的国家反而更容易应对经济衰退的影响。“家电产品特别是空调器、微波炉及小家电产品,其全球采购的首选仍将是中国。”
徐东生建议,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应该开拓、深耕新兴市场。他认为,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明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对发达国家出口形势总体上看淡。而今后,印度、俄罗斯、中东、南美等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将成为中国家电出口的主要增长点。”
“应看到危机中的机会”,陈春花表示,过去广东家电出口以代工为主,没有品牌和渠道优势,而本次危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机会。“通过差异化和高品质,加强同海外高端渠道商的合作,开拓新的市场”。
建议3、盲目并购不可取
值得庆幸的是,相对于海外和国内企业同行,广东家电企业在财务和资本运作上一般都偏保守,而过去繁荣期间存在的“家底”让它们在“冬天”里依然握有充裕的现金。面临全行业的萧条所带来的收购机遇,手握重金的广东家电巨头们,是应该留着现金过冬,还是应该冒险扩张?
“我还是坚持企业应该财务保守的观点”,陈春花表示,不要盲目并购,只有当规模增长有需求,有资源整合的必要时再去并购,并购应该以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主线,而不是看中危机带来的低价买入机会。
陆刃波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并购应该慎重,毕竟需求萎缩是现实,与其偏面扩大规模,不如夯实自身,广东企业过去偏爱追求有形资产,未来在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上也要侧重”。
而在出口的“寒冬”,苦练内功显得更为重要。徐东生指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家电业规模已经世界领先,但是产业升级步伐迟缓,当前摆在家电业面前最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未来的5—10年内实现产业的升级。
建议4、小企业改变定位
如果说大企业还有能力过冬的话,广东大量依靠出口生存的小家电厂商又该如何应对呢?百灵达深圳工厂已经倒下了,危机仍在蔓延。
陈春花表示,即使没有金融海啸的发生,广东家电业的二次整合也将再会发生,“危机只是加速了这种过程,改革开放30年,也到了产业升级的关键时点。她建议,小企业再去跟大企业在产品上进行直接竞争,并非明智之举,应该选择在配送、安装、维修等外包服务上下功夫。从国际经验看,大企业在产业链上,也需要小企业进行“属地化配合”以提高效率,这对消费者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