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未来战争发展军事论文

2023-12-05 20: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未来战争发展军事论文

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现代武器装备出现了8个方面的新特点,从而与传统武器之间产生了"代沟",这将对未来战争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指那些应用于军事领域,并能产生重大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武器装备,作战理论,战争形态等跃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而且它作为战争活动的物质条件之一,也必然会对军事谋略产生巨大的影响。军事高技术给军事谋略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军事谋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技术决定战术,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隐身兵器的不断发展以及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日益广泛应用,对作战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起传统攻防理论和作战原则的变革。认真分析隐身兵器对作战行动的可能影响,深入探讨相应的对策,是我们充分作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

隐身兵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现代隐身兵器既有飞机,舰艇、潜艇、坦克等作战平台,又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打击兵器,由于这些技术装备在作战使用时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因而对作战行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攻击型飞机是现代战争的主力,也是世界各国空中力量的发展重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进使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攻击型飞机提供了更多发挥优势的机会。为适应现代和未来战争的需要,攻击型飞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大趋势。

现代战争对攻击型飞机提出了新的要求,航空技术的发展为飞机性能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两者协调统一构成了攻击型飞机的发展方向。

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使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就为战争指导者施计用谋提供了新的物质手段,使古老的军事谋略增添了许多新内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使"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任何一位战争指导者使命。

由于在现代战争中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从而使作战条件和战争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给军事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技术局都战争卫勤保障特点:

1、战争对抗性增强,减员率增高,伤员时空分布不均衡,救治任务十分繁重。

2、三军合同作战,联合保障,卫勤保障关系更加复杂。

3、战争突然性增大,作战样式多变,,快速机动保障作用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兴起了一场以高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高技术在概念上主要是指知识密集程度高、技术难度高、投资强度高、渗透性与扩散性高、应用效益高和开发领域新的技术。

在现代战争中,由于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武器装备也相继问世并在现代战争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在21世纪,隐身武器装备必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必将对作战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战场有可能进入一个"隐身时代",捉迷藏式的"隐身战争"将成为高技术战争的模式之一。

这次新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高技术主要指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的6大高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航天技术群和海洋。

本世纪初叶,当飞机问世并用于战争之后,使战争形态由二维平面转变为三维立体,人类战争由此发生了重大革命。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不断物化于航空技术装备,使作战飞机日益向隐身化,无人化、多能化、通用化方向发展。

这必将对21世纪的战争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作战飞机的隐身化,可能导致拥有隐身技术优势的一方在战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和主动作战飞机的隐身化,主要是指作战飞机将广泛采用隐身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来降低敌方雷达、红外、光学和声波等探测系统的观测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挥作用的一种趋势。

军事高技术对战争的影响是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而产生的.这些性能表现在作战与备战的各个环节,如发现与隐蔽;运载、推进与抵抗;命中与躲避、拦截;摧毁与防护;指挥、控制与干扰、破坏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在上述各环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如作用距离、机动能力、命中精度和毁伤威力、防护能力或生存能力等,均非往日面貌。所以不可避免地对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军事的论文 1500字左右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范文:

步入大学,我们便开始接受军训的洗礼,在骄阳锤炼下,我们坚定了意志,军训更是培养了我们良好的作风。

我们用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彰显了我们新一代人的激情,军训结束后我们更是有幸的接受军事理论的教育。大学军事教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视野。要知道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使我们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是依靠国防的力量。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教育等有关活动。”国防即是国家的防务也是全人民的防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要加强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学习大学军事教程让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专业学科的文化知识,而是站在军事战略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个人与民族,让我们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充满血与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苦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要知道我们从清朝时期起就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实力落后,国防的动员没有到位,国防的动员是争取战争主动性的可靠保障,所以过去我们失去的正是战争的主动性,且要想在国际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世界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还是会出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且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依旧猖獗,其他容易引起战争的因素还有很多。苏联解体,美苏争霸世界的冷战结束但是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还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等这一系列的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国防力量。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勇往的新一代,作为国家希望的我们,应当勇于承担民族和时代的重担。

且国家的安危于国防的教育息息相关,大学生应该加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且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确保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持续不断的。

发展,确保国家的军事实力日益雄厚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于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总之,通过大学军事教程的学习,我们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观念,也明白了肩负的责任。参与国防,人人有责,让我们用行动的力量为国家的前进保驾护航

现代战争 论文

浅议后现代战争理论与我国军事技术变革发展趋势

摘 要:高技术应用于战争使得武器装备的杀伤力和毁灭性空前强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理性的回归,新的战争方式——后现代战争成为在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择。面对信息化军事革命和社会变革,我国应当在展开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同时,创新非对称作战理论,积极研究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取得后发优势。[著者文摘]

关键词:后现代战争 机械化 信息化 复合 策略
分类号: E251[著者标引]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10)01-0098-05栏目信息:军事理论研究



后现代战争产生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早在
3000-4000年前,当机械性的杀戮和人类心理空前融
合在一起时,战争便成为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
独特现象而存在了。无论是早期的冷兵器战争还是
近代热兵器战争、半信息化战争,都使人类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到军事领域,
更是将战争从可以忍受的苦难变为致命的危机。此
外,目前人类社会还面临着来 自气候变迁、环境恶化
带来的自然挑战、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挑战、核扩散带
来的科技挑战、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挑战等种
种问题 。
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性因素 占主体地位的社
会,人的主体性被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化、制
度化、工具化。然而 ,科技的发达程度及其带来的社
会变化远远超过了社会制度的发展速度和人类道德
情感的承受能力,在积累性的改革面前,这种趋势更
加明显。因此,人类往往会用传统甚至过时的方式来
思考社会现实,在不相宜的现存社会制度中适应新
的变革。现代社会军事领域的时代烙印体现在“技术
至上论”思潮中,高科技被大量运用于战争 ,武器不
仅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甚至出现了不顾后果
盲目炫耀性使用高科技武器的现象。随着近现代以
来科学技术的 日新月异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 代,战争所消耗的能量、资源、经济代价不断上升,高
技术武器的负面效应也不断增强。现代武器系统在
提高命中率和杀伤率的同时,同样具有低生产率和
高损毁率,在开战后进行生产很难满足战争需要。尽
管二战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但是 目前没有哪个国
家经济发达程度达到二战初的百倍以上,武器装备
的研发、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却在成百倍的增长,战争
中武器更换的经济代价也更高昂了,即使是经济高
度发达国家,要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所有的常
规军队也是不可能的。虽然大国仍旧保持着核威慑
的力量,然而,随着常规军事力量的政治有效性严重
削弱,局部、短时的军事胜利已经很难转化为长期、
稳定的政治胜利。
与此同时,新世纪的国际军事安全形势也出现
了新的特点。首先,国际军事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
和,全球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利益互相牵制,虽然不同
形态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此起彼伏,但在可以
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不大,联
合国在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的调解上扮演的角色日
益重要;其次,战争形式、作战手段、作战力量之间的
势力强弱在信息化军事变革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变
化。信息化军事变革从萌芽至今不过 20多年就以摧
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全球,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数字
化部队和战场建设已初见成效,数字化平台、C4ISR
系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运用并成为军队行动的中枢 神经。从现在的发展计划和趋势看 ,可以预见在本世
纪中叶,各国将相继完成新军事变革。军事从属于政
治,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但军事变革却不完全受
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具有相对的客观独立性。此
次军事变革与以往的军事变革一样,一方面,政治上
的进步与落后不是军事变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另一方面,军事变革具有不可逆性。社会改革有时会
出现复辟 ,而军事变革不会倒退,一旦发起就会逐步
普及和推进,将变革进行到底。这次变革涉及社会生
活的各方面,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性。由于军事变革中
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通用
性,在此次变革中军民界限更加模糊,可以说是社会
技术发展变革带动下的军事变革 ,二者相互交叉 ,互
相推进。同时由于各国国情军情的差异,变革的程度
和军事实力变化也各有差异,总的说来,同世界政治
格局的走向一样,军事格局也从两极对抗走向多极
化较量。然而,一些国家依仗自身经济和军事实力在
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得多极化
进程表现出格外的曲折和复杂。不同利益集团的存
在导致不同形态的战争仍旧不可避免,未来人类如
何规避现代战争的风险和负面效应?在后现代社会
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现代社会技术性因素的推动中
国际安全局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总
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分析新军事变革发展态势,预
测未来战争发展方向,后现代战争形态的基本模型
应用而生。
二、后现代战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后现代主义强调以启蒙主义思维角度出发推动
人类创造性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带来的
负面作用。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其为人类带来
幸福感的边际效益也在逐渐递减,作为一种社会变
迁趋势,后现代社会充分体现了人本原性主体地位
的回归。后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更加强调应该由实用理性主导理论理性;后现代精
神则不仅关心物质的获取和财富的创造,更加关注
物质的终极意义和普遍价值。同样,后现代主义认
为,在后现代战争中人的主体地位也将得到回归,依
靠纯粹的军事行动来解决争端是缺乏理性的做法
反对以无生命的物质来扼杀有生命的人,武器(特别
是高科技武器)只是作为显示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
的物质载体,战争场所将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的
场所隔绝开来,转移到虚拟网络空间、荒无人烟的沙漠、太空轨道等不影响人类活动的场所。通过智能动
力技术、智能侦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保障技
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作战双方转变为依靠无人化
技术的远程控制作战装备,人将彻底从战争的正面
对抗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战争,改变作战理念,发
现新的战争方式 ,将是人类在迈入后现代社会后对
战争新的诠释。充分应用技术、伦理、法律、道德规范
等手段将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小化,以达到不同
主体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是后现代战争的根本内涵
和意义所在。后现代战争是对现代战争的扬弃和发
展,除了信息化这一技术标志外,还具有新的特点。
1.以经济为主的政策导向
从古至今 ,战争都是通过掠夺和破坏等极端手
段牟取利益的活动。随着各国在经济上的交往 日益
密切,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出现了合作博弈的特点。除
了实质上的正面交锋,各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展开了
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比拼“硬实力”的正面军事对
抗外,更常见的是比拼“软实力”经济能力的对抗,这
种趋势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愈加明显。可以预
见,后现代战争的政策导向由传统的消灭敌人有生
力量、掠夺资源和市场为主要 目标转化为迫使敌方
服从己方意志,接受利益输送条件为目标。
2.战争指导思想改变牵引作战构成要素改变
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战争的指导思想
由过去摧毁、消灭敌对势力逐渐发展为打击、使对方
服从以占有资源或达成某种经济政治目的为主,后
现代战争的主要方式是威慑和技术打击 ,由此决定
了战争形式的改变。后现代战争更加关注人与生态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已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维持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此相适应,武器装备的种类和
特点也将发生变化,后现代武器的发展将更加注重
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长久利益。目前少数国家已经
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如英国已于 2006年开始投入
研究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少的“绿色武器”。同样,区别
于传统的现代战争,后现代战争将人的正常生活与
战争隔离开来,作战的场地将由城市转到虚拟网络、
人迹罕至的荒漠,深海,乃至太空,信息技术、无人化
远程控制系统、智能技术将成为武器装备的关键技
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战争逐渐进入军事竞技时代 ,作
战活动将越来越隐形化,作战对象也将逐渐由歼灭
人员为主转变为重点摧毁敌方武器系统。
3.人的本原性主体地位得以回归 后现代战争将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可以预见,在
实现信息化军事变革后,随着社会形态向后现代社
会发展,战争将更加注重人主体地位的回归,后现代
战争将进一步实现作战平台无人化、攻击目标非人
化 ,战争中伤害人类的道德、伦理风险将大大降低。
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无人智能化作战工具、先进的
武器装备和控制系统,打一场后现代战争,所需的资
金将成百倍增加,为了把人从战争中解放出来 ,后现
代战争需要更加高昂的经济投入。信息化战争条件
下,人员伤亡的可能性较机械化战争极大缩减,在后
现代战争中,针对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武器、
生物、化学武器都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这一局面的
形成大致有两种途径 :一是大多数国家普遍拥有核
武器、生物、化学武器,由差异产生的优越性消失了,
出现“竞争均衡”的局面,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使
用此类武器。二是少数因为拥有而占优势的国家基
于对人类普遍利益的考虑主动放弃使用此类武器。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国一贯坚持“不对无核
国家和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不对有核国家
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国际上起到了很好的示
范作用。如果所有的有核国家都遵守这一原则,那么
人类远离核武器带来的灾难将更快成为现实。另一
种可能是,现代军事技术正面临着一个后核武器的
全新发展阶段 ,武器的效能不再由打击能量作为主
要衡量指标,而更多取决于武器的准确度、可控性和
军队快速反应力等信息参数。在军事行动中,信息技
术对抗的效费比明显优于核武器对抗的效费比,各
国更可能基于经济因素放弃使用核武器。
4.后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
目前,信息化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武器装备信息化逐渐成为后现代战争形态的技
术基础,各作战要素则通过信息化网络和虚拟指挥
控制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未来战场空间的延
伸 ,争夺制信息权、制天权、制空权成为各国未来军
事发展的主要方向,争夺空间战略优势的竞赛已经
在各军事强国之间打响。美国2次修改了 1996年提
出的《国家太空政策》,明确提出到 2015年前后要拥
有太空绝对优势,俄罗斯也加强了空间作战武器系
统的建设,后现代战争形态将逐渐浮出水面。当然,
战争形态取决于作战双方的发展阶段,由于世界各
国军事发展不均衡,人类社会完全进入后现代战争
形态的进程还很漫长。实现信息化变革的国家之间
发生的战争将更加具有后现代战争的特点,现代战争与后现代战争交错进行的推进状态将持续很长一
个时期。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争取战略主
动权,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各种高技术为支
撑 ,未来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军队
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军队信
息化的程度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一国在军事领
域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为了夺取 21世纪战略主
动权,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将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
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按
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后现
代战争是在现代战争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从人类发
展的角度和现代战争的趋势来看,后现代战争将成
为在未能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
择,信息化和高技术的发展将为后现代战争及早到
来提供现实可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我国应当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
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文化、政治领域的发展 ,扬长避
短 ,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 ,在推进信息化军事变革的
同时进行后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密切关注世界军事
技术发展动态,密切关注世界后现代战争理论及实
践态势,夺取未来战争战略主动权,积极推进和谐世
界建设进程。
1.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
我国目前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经济
水平特别是军事经济水平都处于追赶地位,因此,研
究并总结近代以来中外非对称作战的规律,指导我
国未来的军事战略需求,深化统一战线、游击战等传
统作战理论,寻求国际统一战线战略合作伙伴,发展
非对称作战相应的武器装备,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无疑是发展时期的最佳选择。
理论指导实践。根据作战需求更新理论内涵,大
力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是新形势下理论发展的重
要内容。非对称作战在我国早已有之,中国特色的军
事思想和作战原则充分体现了东方式的智慧和辨证
法。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最早灵活应用的
“游击战”就是非对称作战的典型方式 ,通过在战斗
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发展成为了系统的作战理论 律规范。对内外网络之间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一方
面采取技术监控、附加控制系统等方式防止信息泄
露 ,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系统岗位
的技术人员进行保密培训和信息安全教育,从源头
上防止非技术性泄密。
四是内外兼顾。信息化战争是全维的战争,往往
在短期内迅速爆发,耗费巨大,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
拼。除了建立完善的经济保障体系之外,更要搞好军
民一体化建设,在和平时期同样不能忽视国防动员
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良好的国际关系是应对战争
的外部保障,对一国在战时能否取得国际援助有决
定性作用,因此和平时期更加需要积累国际资源,寻
求合作伙伴,以便在战时可以获得外来援助和补充 ,
度过难关 。
3.着眼长远:发展后现代战争理论,建设和谐世

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战争刺激了军事技术
变革的发生,历史上战争规模最大的时期恰恰是民
族国家的观念受到最广泛关注的时期。经过几千年
的变革,多数民族国家内部基本达成了利益共享、和
平发展的共识。人类社会目前正逐步向后现代社会
发展,可以推断,全球化的加速将使得后现代社会中
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与此同时国际规则将更具约
束力,国家主权将更加趋向让渡于国际社会,国际立
法则充分体现了民主、多样的特点,并在平等的基础
上顾全所有国家的利益。随着国际公民社会逐渐形
成和国际立法的完善,后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国家
强权的社会,而是逐渐转变为一个国际动态分权的
社会。在彻底消除战争的过渡时期,迫切需要再次扩
大我们的道德想象,共同努力,通过一个更加平等、
有效的国际联盟,制定全球立法保障,来解决各国之
间的权利和利益冲突。虽然战争已经渗透到人类的
文化、制度甚至心理状态之中,并且曾经是国际体系
公认的以牺牲一国利益来满足另一国崛起需求的正
常调整方式,历史上所有战争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能
短期内完全消失,但是作为一个全新法制世界的开
端和一种新的尝试,人类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
更好的改变。从长远看 ,改变国际规则,遏制战争对
中小国家来说相当有利,因为他们在战争中获益甚
少;对大国来说,遏制战争也有益经济的发展和国力
强盛,因为大国之间的战争更有可能成为毁灭性的大战。
据统计,二战以来,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由国际
机构特别是联合国干预或调解的程度呈现明显增长
趋势。尤其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武装冲突和争端方
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也不能忽视某
些国家利用国际组织维和的名义来推行霸权主义,
在推进世界发展和和平进程中,大国负有天然的责
任和义务。作为常任理事国,促进联合国体制完善和
国际立法建设,推进建立国际安全战略观是我国应
尽的义务。我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
不懈维护世界和平,科学发展观、“和谐世界”的理念
更是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统一于全球文明的浪
潮中,反映了人类社会远离战争,实现世界经济、文
明繁荣的共同诉求,并且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以
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未来我国要做的努力还有很
多,除了坚持建立和谐世界,更要未雨绸缪 ,积极研
究后现代化理论,打破“地缘政治”的局限,推进后现
代世界安全秩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JJn]格温·戴尔.战争【M】.李霄龙 ,吕志娟译.江苏:江苏人民
出版社,2007:93.
【2】【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5:107.
【33】高红卫.陶春.后现代战争与世界新秩序【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7:193,196.
【4]【美]David S Alberts.Rechard E Hayes.信息时代军事变革与
指挥控制 【M】.郁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29.135.
【5】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际【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
社,1999:5—6.
【6]费肖竣.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
社,2003:4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344.
【8】戴清明.把握历史方位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创新叨.
中国军事科学,2007,(1).
【9】付慧军.岳胜军.信息时代的国防政策【M】.北京:国防大学
出版社,2006.
[1 o]曹新元.高技术发展对新军事变革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
南大学,2004:13—14.
【l1】天鹰.美军忧虑解放军的非对称作战【J】_舰载武器,2005,
(8).

论文:未来反侵略战争下我们依然坚持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根本原理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战争中的体现。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战略是毛泽东主席制订的。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就是人民战争”;“我们现在还是坚持人民战争。”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进行战争,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建设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实行野战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和各条战线各种形式的斗争相结合,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正是在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人民军队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人民战争,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的真正优势和力量所在。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的。坚持人民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维护国家利益,因则能够赢得国内外大多数人的拥护;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一支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广大民兵组合而成的强大的武装力量,具有深厚的人民战争潜力和持久作战的社会基础。富有人民战争传统和经验的中国人民,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战争,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使人民战争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在的人民战争与过去相比,对象不同,装备不同,手段不同,条件不同,所以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进行人民战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战争形态上看,战争主要表现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往举国迎敌、全民参战的形式面临挑战。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由于战争的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因而战略指导、战争动员、作战形式、作战方法等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正确处理全面动员与局部动员、人力支前与技术支前、直接参战与间接参战的关系,成为指导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内容。战争动员由全国总动员转向更多的采取局部地区动员和全国部分行业动员。人民参加、支援战争的形式将发生明显变化:由直接参加转向更多地间接参战,由突出人力、物力支援转为突出技术支援,参战人员主要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和军事素质的后备力量。直接参战的人民群众将采取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作战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行人民战争,必须从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第二,从作战力量上看,技术密集的精兵对抗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占据突出地位,单纯依靠人力数量优势的作战方式面临挑战。以往人民战争的科技含量不高,对参战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较低,可以大规模动员人民群众,经过简单训练就参军参战,形成对敌绝对兵力优势,以弥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上的劣势。但在现代条件下,两军决胜更多地表现为技术的较量。现代战争集中优势兵力的本质,是集中优势的火力,依靠科学技术综合形成的优势作战效能。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人力数量优势,难以在与敌技术密集的质量优势的对抗中取胜,武器装备的时代差也很难以兵力的数量来弥补。如何在技术密集的精兵对抗中,把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发挥出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从作战空间上看,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直接交战战场范围相对狭小,利用广阔国土分散耗敌的作战方式面临挑战。未来中国面临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将主要在陆地边境、近海区域和相关空域的局部地区进行。一方面,两军直接交战的战场范围相对狭小,对目标的打击高度精确,使用的力量高度集中,这就难以大规模组织人民群众利用广阔的国土空间分散、疲惫和消耗敌人。另一方面,战争已扩展为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战争难分前线和后方,战争的相关空间空前扩大。如何在范围有限的直接交战的战场和广阔的战争相关空间,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第四,从作战时间上看,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出表现为节奏紧凑的速战速决,以战略上持久作战扭换战局的作战方式面临挑战。高技术局部战争有限的政治目的,要求缩短战争进程和作战持续时间,加快战争节奏;武器装备的远程精确打击力、快速投送力、超常毁伤力等,则为迅速达成战争目的提供了有效手段。现代高技术武器的战术性使用,往往能收到战略性效果,一场战争可能浓缩为一次战役,甚至是一次战斗。因此,持久作战的难度加大。以往人民战争通过持久作战,不断消耗敌有生力量,发展壮大自己,逐步改变力量对比。这种方式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难以发挥作用。如何迅速动员和组织各种参战力量,形成和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挫败敌速决企图,是摆在全体军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和高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既对人民战争提出了严峻挑战,也给人民战争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

首先,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为积聚雄厚的人民战争潜力,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经过长期奋斗,中国高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军队实行“科技强军”,表明整个国家和军队都把发展着力点转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上来。一支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武装起来的高科技产业大军,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锐力量。这一切都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创造了使军队战斗力实现质的飞跃的前提。

其次,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战争,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人民战争的最显著特点,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先进的思想舆论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就会产生神奇的效应。随着包括卫星通信在内可以覆盖全球的信息传播网的建立,广播、电视和电讯事业的迅速发展,就为动员人民参加和支持战争提供了非常便捷有效的方式和渠道。只要平时的国防教育搞得深入有效,各项战备工作真正落实,一旦有事,就完全可以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

再次,现代高技术的军民兼容性,为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战争,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现代高科技越来越朝着军民兼容、军民共享的方向发展。人民是高技术的主人,人民可以创造高技术、运用高技术,也可以制服高技术。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战争的渠道大大拓展了:现代化的民用交通运输工具,可以为军事输送提供有力保障;设备先进的工厂企业,经过改造可以生产军用物资;大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员,可以动员起来直接或间接为战争服务。科技参战、科技支前在高技术战争中大有可为,甚至将成为主要的内容和方式。

最后,现代高技术作战系统对整体后方的高度依赖性,为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系统与系统的整体对抗,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加依赖作战系统整体,远距离战略投送兵力更加依赖后方。任何一件主战武器,都不能离开与之相配套的装备系统而独立地发挥作用。一般地说,武器系统越庞大、越复杂,就越脆弱、越容易出问题。把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组合起来,发动人民群众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手段,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就完全可以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一定要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适应高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建设一支精干的常备军,建设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建立一个完善的国防快速动员机制,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这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和发展人民战争的必由之路。同时,还要研究人民战争新的战略战术。这种研究既不在乎“洋”,也不在乎“土”,关键在于管用。要在系统配套、实在管用上下功夫。要善于从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准备和战争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克敌制胜的战法。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法,使敌人闻风丧胆。这些人民战争的传统战法,只要与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今天仍能继续发挥作用。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还可以创造出许多适合人民群众参战的新战法,如信息战中的经济信息战、文化信息战,以及破坏敌计算机网络的“黑客”战;灵活多样的海上游击战;使用高技术武器深入敌后的特种战、破袭战,等等。总之,要用创新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设法集中优势,打敌重心,高技术与中低技术装备相结合,现代新打法与传统打法相结合,军警民相结合,军事手段与非军事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力量、整体威力,从而在未来战争中更加有效地打击敌人。

军事论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世界军事高科技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行新时期军事变革中的基础工程建设。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应把军队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首当其冲,着力解决“打的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实施科技强军的战略方针,以及实施积极的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首先,努力跟上军事变革和发展潮流。要与时具进,以我为主,努力创新。在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的先进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选择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学习借鉴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分析批判的科学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而取其精华。与此同时,要把创新作为学习借鉴的目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并以此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构建我军创新体系。

  其次,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质量人才。

  人才是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培养人才。其一要训练育才,在和平时期,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在于训练;其二要教学育才,要进一步完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为培养军事人才创造条件;其三科研育才,要注重高层次、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要进行启蒙式、普及性的研究;其四实践育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要经过军事实践的过程和军事科学以及军事专业的学习训练。因此,要培养通用型人才,注重人才的长远发展。

  第三依靠科技加强质量建设。

  要集中力量发挥优势,有重点的研制和生产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和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要用科学的方法优化军队结构,理顺体制编制,在结构调整中要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部队,减少一般的部队,创造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快速成长的机制和环境;加强和改进院校教育,拓宽军地高校共建渠道,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综合办学效益,努力造就一批适应未来作战要求的复合型和过硬的技术骨干队伍。

  第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后勤建设。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完善国防内部机制和快速国防动员的能力,这是军事潜力和军事实力的关键,也是强大后备力量的重要标志。建立集中统一,灵敏高效,上下贯通,军地结合,具有高度权威的领导机构,这样才能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目的和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后备力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快速转变。从而形成参战力量多层次,规模适度的后备力量。随着核技术、电子和电磁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已跨入高技术兵器时代,未来战争对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军不仅要充分利用军队的整体力量,实行三军联勤保障,形成立体保障能力;而且要动员民间力量,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形成社*会保障力量,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威力。

  总之,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

  高技术武器的研制和外购成本高且价格昂贵,我们在与各国一样进行军事变革的同时,不搞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让其协调发展。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很难独立自主地和平的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就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与此相反,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也无法进行军事变革。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不断加强国防建设中军事变革的基础工程建设,为未来军事斗争做好准备,为新时期防卫作战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做好准备,进而增强国防实力。
  战争理论,是关于战争问题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科学的战争理论,是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南。它是军事学术的骨干,由战争观、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理论组成一个整体。其基本功能是:揭示战争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揭示战争的本质、性质、目的和历史作用,从而明确对待战争的态度,揭示战争与革命、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揭示战争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自然条件等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在战争中利用这些因素的指导理论与原则;创造指导战争和作战方法的理论与原则等。中国战争理论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制止战争和打赢卫国战争的理论与指导原则。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