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投资与融资方面的论文

2023-12-07 21: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投资与融资方面的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定制化融资解决方案,由现有企业筹集资金并完成项目的投资建设,无论项目建成之前或之后,都不出现新的独立法人。贷款和其他债务资金实际上是用于项目投资,但是债务方是公司而不是项目,整个公司的现金流量和资产都可用于偿还债务、提供担保;也就是说债权人对债务有完全的追索权,即使项目失败也必须由公司还贷,因而贷款的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现学术堂归纳整理好了15个关于中小企业融资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2、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和启示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4、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5、 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新思路——从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的角度

  6、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问题研究

  7、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对策

  8、 《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的创新实践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影响研究

  9、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分析

  10、 绿色金融、公司治理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11、 新常态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融资方式研究

  1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

  13、 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14、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及创新运营模式分析

  15、 基于金融错配框架下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研究

求金融投资方面的论文题目

  我给你几个题目参考吧,你可以看看。
  一. 汇率问题研究
  大国和浮动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效应
  汇率制度选择应考虑因素分析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点及缺陷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二. 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如何提高我国存款(或贷款)利率弹性
  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完善我国基准利率生成机制研究
  三. 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问题研究
  改革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思考
  对我国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思考
  我国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路径选择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巴塞尔新资本协定与中国银行业改革
  四. 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研究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国际收支关系研究
  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怎样化解巨额外汇储备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潜在风险
  论我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应用
  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条件理论
  五.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关系式融资与中小企业信贷发展研究
  个人征信制度及其发展完善研究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及其防范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试论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的行为特征研究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银行排队难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银行收费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ATM的发展策略探讨
  六. 货币市场问题研究
  美国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的有益启示
  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国债发行方式的国际比较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
  七. 资本市场问题研究
  推行QFII制度的风险分析
  台湾QFII制度分析及给我们的借鉴
  QDII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浅析QDII境外投资方式
  实施QDII和QFII的影响的比较分析
  新兴证券市场开放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试论我国投资银行机构的业务创新
  八.金融衍生产品与投资理财问题研究
  股票期权研究
  资本资产定价问题研究
  试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的环境与路径
  关于利率变动与投资理财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问题研究
  关于利率期货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关于汇率波动对期货市场的影响研究
  防范股指期货风险的对策
  风险度量问题研究
  九.公司金融管理研究
  关于央企整体上市问题研究
  关于深化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关于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关于发展和推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试论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十。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次级债危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开放资本市场与国家金融安全
  论金融支持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金融开放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选择
  十一.其他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模式的分析研究
  试析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模式

证券投资学论文5000字左右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先进的制度安排和理财工具,受到各国投资者的高度重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证券投资学论文5000字左右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证券投资收益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证券收益逐渐成为大部分企业的重要经济来源。我国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后,需要对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进行研究,以便促进证券投资收益的提高,规范证券市场,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本文就证券投资概况进行分析,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进行理论分析与假设,并对其进行研究设计,分析其研究结果,并对证券投资收益与盈余管理提供相关的依据。

关键词:证券投资效益;价值;相关性;盈余管理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上市企业的数量与质量逐渐提高。上市企业是证券市场投资的课题,也是主体,同时,也是参与者。上市企业对证券市场的参与,通常是以获取短期投资收益。目前,我国上市企业较多,且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对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上市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1证券投资概况

在我国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业务特点进行分析,结合风险管理要求来综合考虑证券投资。企业取得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金融资产的损益情况;持有至到期的投资;专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与应收款项。

在获取短期收益为目的的时候,上市企业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计量类的金融资产投资中,与专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在直接出售的时候,获取的损益会直接计入到投资收益中。这种证券投资收益包括已经实现与未实现的收益。在证券投资中,采用双重确认收益模式,上市企业能够对金融资产出售来选择证券投资的收益[1]。证券投资收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独立性。上市企业的证券投资与其他经营资产相互独立,其收益与上市企业的业务经营能力无关,却与证券市场行情有着密切联系。其次,波动性。

上市企业的证券投资收益具有不稳定性,不持续性特点。另外,可预见性。活跃的金融市场会促进证券投资力度,通过对上市企业的证券投资金融资产进行分析,投资者可以对证券投资收益进行评估。这些特征导致证券投资在股价中的反应名次区别于企业营业利润。在证券投资收益中,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对其收益进行确认,对证券市场的定价特性与有效性进行了解,并能够深入的了解两种确认方法的优劣情况[2]。

证券投资收益的特征使得其在股价中的反应可能会与企业的营业利润有较大差异,而证券投资收益的两种确认模式,又使得两部分证券投资收益可能存在不同的盈余管理状况。对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与定价特征以及证券投资收益的信息质量(相关性、可靠性与及时性),并可以进一步了解两种证券投资收益确认模式的优劣,为金融危机下争论较多的公允价值确认损益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2理论分析与假设

根据会计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将盈余分为暂时性盈余与永久性盈余,后者是可持续的,稳定性的;而前者是一次性的,波动性的。永久性盈余在估值中的作用明显高于暂时性盈余。企业的营业利润通常为永久性盈余,证券投资收益为暂时性盈余。根据理论进行分析,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会比营业利润低,在估值模型中价值乘数也会明显低于营业利润。在实际资本市场中,盈余反应系数会跟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可以根据理论分析对其进行合理的预期。与证券投资收益价值乘数相比,其盈余反应系数会明显较大。

根据理论分析研究,可以对其提出相关假设:与营业利润盈余反应系数相比,证券投资收益价值乘数相对较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能够促进会计盈余信息相关性的提高,未实现证券投资收益与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相比,前者更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证券投资收益信息缺乏及时性,与年报信息区间内的股价变化关系不大;盈余管理现象存在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中,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则没有。

3研究设计

3.1样本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中的证券投资收益包括未实现证券投资收益与出售金融资产的直接收益。两者数据来源不同,前者为上市企业年报投资收益项目中计算得出的;而后者是年报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算得出的。

3.2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四个假设进行模型设计,其中前两个假设需要根据价格模型进行论证,第三个假设需要报酬率模型论证,最后一个假设采用盈余管理模型论证。

3.2.1价格模型

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根据以往相关专家的观点与建议进行分析,并结合本次研究实际情况,对价格模型进行设计。净资产=截距项+资本成本倒数×每股税后营业利润+1×证券投资收益暂时性盈余+自变量系数×(每股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误差项。将其对假设1进行论证。在假设2中论证,需要在上诉模型中增加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情况,在解释变量中,以每股净资产为标准。并分析价值相关性是否存在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从而对模型的解释力度进行增加。

3.2.2报酬率模型

在对该模型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到在一定的时期内,会计盈余对股价变化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会计信息进行探究,以便分析其对股价造成的影响。根据证券投资收益的可预见性特点进行分析,在证券市场中可能会出现提前反应现象。在该模型中,并没有与价值模型相同的价值相关性。其模型公式为持有累计月报酬率=截距项+自变量系数(每股税后营业利润/收盘价)+自变量系数(每股税后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收盘价)+自变量系数(每股税后未实现证券投资收益/收盘价)-误差项。

3.2.3盈余管理模型

根据盈余管理的动机对证券投资收益盈余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以便设计盈余管理模型,对其有效契约观与不对称信息观进行分析与研究。其模型公式为: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在利润总比重的百分比=截距项+自变量系数×再融资变量+自变量系数×扭亏变量+自变量系数×营业利润增长率+自变量系数×规模变量+自变量系数×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百分比+自变量系数×行业变量+误差项。

4结果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分析模型的变量情况,对每个样本的描述进行计量计算,以便对其进行评估。其中大多数上市企业会以增加当年的利润总额为目的,对其选择适当的获利了结。或将金融资产归纳到不影响损益的专供出售金融资产中。

4.2模型结果分析

在我国模型中,增加未实现证券投资收益,对模型进行解释。在价格与报酬率模型中,证券投资收益会对股票价的及时性进行影响。由于证券投资收益具有可预测性,不具备及时性,对年报信息区的股价汇报。

5结论

在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上市企业越来越重视证券投资收益,其也是企业的经济来源之一,在企业的盈余管理中,需要重视对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了解,以便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利的依据[3]。根据结果进行评价,我国证券市场能够对证券投资收益与营业利润进行区分,并根据其重要性给予不同的估值。上市企业根据出售前的实际选址,对已实现证券进行盈余管理。证券投资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不具备及时性[4]。证券投资主要采用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对损益方式进行收益,可以显著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避免盈余管理。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我国证券投资进行公允值计量模式,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能够造成较大的突破[5]。通过对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对其盈余管理进行了解,可以为证券投资收益提供相关内容,促进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战篪.证券投资的盈余管理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经纬,2013,19(02):193-194.

[2]魏涛,陆正飞,单宏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3,17(02):127-128.

[3]吴战篪,罗绍德,王伟,等.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2013,19(09):121-122.

[4]石磊,张佳玉.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3,23(12):138-139.

[5]吴战篪,罗绍德,王伟.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2013,19(09):121-122.

>>>下页带来更多的证券投资学论文5000字左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