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针灸减肥论文参考文献

2023-12-07 01: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针灸减肥论文参考文献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起源】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 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针灸的历史】

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内容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主要的针灸法】

★毫针刺法

★灸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现代刺法灸法: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

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一项医疗保健技术。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以针形工具,刺入或按压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着的艾绒或其他可燃材料,温烤或烧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上述两者在临床上经常配合使用,合称为“针灸”。

【针灸疗法的特点】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针灸是否疼痛】

针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觉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病人。

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针入人体后没有任何感觉,那说明这次针刺是“不太合格”的,这个医生的针刺手法是值得怀疑的。

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或疼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这种感觉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一个好的针灸医生,会使针尖所到之处的一大片区域产生这几种感觉,产生感觉的部位可以达到直径5厘米,甚至更大。这种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感觉,是一种挑动沉疴的感觉,是一种按摩弹拨劳损的肩背的感觉。

一个手法差的医生,带给病人的是进针时的疼痛,行针时的疼痛,这种疼痛是非常不舒服的疼痛,这个疼痛的部位是在皮肤的表层,是一种牵拉皮肤的刺痛,跟上面所说的感觉非常舒服的“疼”发生的部位不一样,上面所说的疼发生在深层,也就是针尖所到的部位,也就是有病痛的部位。

当然,一个身心放松的病人,也会配合医生的进针,减少针刺发生疼痛的概率。一个非常紧张的病人,他的那种不好的疼痛感是会经常发生的。

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

如果你在做针灸时,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个好的针灸医生来扎针,那么,你基本上不会被疼痛困扰!

【针灸的应用】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针灸能治疗很多病情,用于美容,最多的就是治疗成人痘和减肥。

针灸去痘原理:根据每个人的长痘具体原因,比如肺火、胃火或者脾胃不调等,有针对性地制订针灸调理的方案,通过治疗病症,实现经络通畅,实现去痘美容的目的。

针灸减肥的原理:其实就是克制你的食欲,让你少吃,再加上运动,你就可以减肥。针灸减肥有禁忌:以下三类病人和有一些特殊状况,是不适合接受针灸减肥的:1、心脏病病人;2、二期、三期的高血压病人;3、糖尿病病人;4、空腹、疲劳、严重出汗、运动后伴有大出汗等状态下,不能马上接受针灸减肥,应暂缓,或更改时间。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公开宣布针灸对一些疾病确实有帮助。以下列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包括:

(1980年)
一、呼吸系统疾病
1、鼻窦炎 2、鼻炎 3、感冒 4、扁桃腺炎 5、急、慢性喉炎。 6、气管炎 7、支气管哮喘;

二、眼科疾病
8、急性结膜炎 9、中心性视网膜炎 10、近视眼 11、白内障;

三、口腔科疾病
12、牙痛 13、拔牙后疼痛 14,牙龈炎;

四、胃肠系统疾病
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 16、呃逆 17、胃下垂 18、急、慢性胃炎 19、胃酸增多症 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
解) 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 22、急、慢性结肠炎 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 24、便秘 25、腹泻 26、
肠麻痹;

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27、头痛 28、偏头痛 29、三叉神经痛 30、面神经麻痹 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 32、周围性神经疾患 33、小儿脊
髓灰质炎后遗症 34、美尼尔氏综合征 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 36、遗尿 37、肋间神经痛 38、颈臂综合征 39、
肩凝症 40、网球肘 41、坐骨神经痛 42、腰痛 43、关节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3种疾病针灸临证指南。中国计量出
版社。1995)

【传承价值】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记载了用针灸预防多种疾病,如刺泻风门背不发痈疽等。明代医家亦倡导针灸保健,高武在《针灸聚英》里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义。清代潘伟如在《卫生要求》一书中还阐发了针刺的保健作用,他说:“人之脏腑经络血气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则病。古之人以针灸为本……所以利关节和气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
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此种养生方法,就是针刺保健。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也正因为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若用于保健,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针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雪苔和中国针灸学会的贺普仁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青少年针灸减肥瘦身,请教大家一些问题,有经验者帮忙!

针灸减肥 美丽与风险并存

最近,因到无资质美容机构针灸减肥导致内脏损伤、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灸减肥等医疗美容必须要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批准。在年内即将出台的相关规定中,针灸减肥、美容等医疗行为将与传统保健严格区分。专家强调,针灸中主要运用的是针刺手法,这是一种侵入人体的医疗手段,有一定风险,非医疗人员不得操作。

可是,记者发现,尽管三令五申,沪上几百家各种形式的针灸减肥、美容和康复机构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无医疗资质。一些美容院见利忘义,在规则底下钻空子,导致伤害不断。据市中医文献馆检索,国内近年来因针刺不当,引起心、肺和肝等内脏损伤情形均有发生,甚至有传播艾滋病等血液类疾病,把性命也给减掉的情况发生。有关专家提醒,针灸减肥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有正规资质的医疗机构。对于有针灸减肥禁忌症的患者,应该提倡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科学、健康瘦身法。

●记者调查

◆针灸减肥收费参差不齐

随着天气升温,针灸减肥也在上海急剧升温,不少美容院还张贴针灸减肥的广告。根据针灸行业协会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本市约有70多家美容院和理发店从事针灸减肥。

日前,记者做了一番实地探访。记者发现,在不同的机构里,针灸减肥的收费就各不相同。记者从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部减肥中心了解到,这里的针灸减肥一个疗程为10次,每次收费150元,整个疗程最多也就1500元。而在美容院里,记者发现,有的地方收费一个疗程为3000元,最高的甚至达到一个疗程6000元。

出乎记者意外的是,来这里接受针灸减肥的并不都是胖子。有不少还是一些体形娇好的年轻女性白领。据介绍,在女性人群中,以两部分人为主,一部分是白领女性,还有一部分是更年期女性。

◆针灸附带推销减肥药

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中医针灸减肥是有计划的,正规的针灸师会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辨证治疗。但是无论什么性质的肥胖,一般针灸一次性扎针不会超过20支。而在一些美容院里,一次扎针就可能扎上上百支。针灸讲究“得气”效果,只有有了针感,才会有好效果。可是不少美容院都不懂这些,只按照大体穴位往上扎就是了。所以,尽管全身扎了上百针,但都扎得很浅,达不到真正效果。

不过,达不到效果倒是这些美容院的意图。这样他们就可以为减肥者考虑其他措施,比如:制订治疗辅助食谱,服用他们配置的保健品、营养品。这些营养品多数都是一些纤维素、螺旋澡类的保健食品。不少推销的食品里面都含有食欲抑制剂,吃过以后,多多少少可能有些反应,比如:心慌胸闷,无力口干,有的对心脏有不可逆转的损伤。

◆“速成针灸师”频频出炉

一位美容院里的扎针者透露,他们一般只接受过一些针灸短期培训,就匆忙上阵了。

另外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他是中医药大学10多年以前的毕业生,拥有执业医师执照。去年曾给这些短期培训班担任过老师,学生大多数来自美容院,有些学生目前自己开业了,有些则在美容院里做针灸。经过短期培训后,学生都会获得一张结业证书。

据悉,类似这样的培训班还有很多,有些借用高校场地,还有许多培训班甚至盗用了市针灸研究所、扁鹊中医针灸研究学校等假结业证书。

而各类美容院就利用这样的“骗人”来博得各类客人的信赖,赚取丰厚的利润。

●专家观点

◆打造针灸减肥医生要5年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部主任医师韩钟告诉记者,一般研习针灸减肥至少需要5年时间。本科5年后,如果有研究生2、3年时间就能把针灸减肥掌握得更好。首先,要求医生必须有国家医师法所规定的、有资质的行医执照,因此,只有注册医师才可以进行针灸减肥的治疗过程。而仅仅1个月、3个月的短期培训是不能进行治疗的;其次,必须掌握临床诊断经验、临床操作技能,这样针才能够正确打到腹部的肠腔网络层;另外,掌握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经验技术,比如要求会使用电针仪、频谱仪和导平仪等。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能根据病人的情况、病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能够掌握辨证疗法,在总体指导方案下,对每个减肥个体都能够适当地、有针对性地调整个体方案;最后,要求医师对于针刺的手法、技术和医疗等都要准确到位。

韩医生还说,并不是所有的针灸医生都能从事针灸减肥的,需要经过特别培训后,才能逐渐介入肥胖的发病原因分析、实际操作中来,否则容易误导产生不良问题。人的全身穴位有300多个,真正的本科生需要用1年时间来学习,而美容院里的“短训医生”怎么会了解透彻这些穴位呢?

◆美容师无法应对病人意外

韩医生表示,有些美容院速成针灸师对于解剖的知识都不熟悉,穴位下的重要脏器和神经血管的走向也不懂,在扎针过程中,就可能造成减肥者肠穿孔而死亡等意外。因此,在减肥中容易出现胃、肝、脾、小肠和腰部等穿刺、肝脏多发穿刺、肝内出血而死亡等。没有参照《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和《执业医师法》中条例规定的美容院是不能做减肥的,万一发生意外,没有抢救仪器、措施和经验及时应对处理。而在非医疗条件下,即使发生医疗意外,也是得不到赔偿的,美容院无法律责任承担。

在减肥过程中,减肥者可能出现晕针(患者出现晕厥现象)、滞针(针在体内拔不出来)等现象,要求针灸师能够及时、准确应对并处理各种针刺后的反应。

另外,在针灸减肥时,有的速成针灸师没有对银针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使用一次性银针,还可能造成血液病的传播;针刺后引起皮肤发生红点,不过几天,出现皮炎、皮肤性病变等。有的美容院不使用一次性银针,反复使用的话,针和针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因而艾滋病和肝炎等也都可能发生传染。

◆无证经营针灸减肥属违法

市卫生监督所执法大队大队长陈强认为,在美容院里设针灸减肥是不被法律允许的。无论是减肥,还是别的效果,只要是针灸就肯定是医疗行为。

针灸减肥使用的是毫针,施针时必须扎入皮肤。陈队长表示,根据法律,这种侵入性的,并对人体产生创伤的行为都属于医疗行为。因此,只要是医疗行为,实施者和场所就必须要有相应资格。也就是说,扎针的人必须是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两证的执业医师,扎针的地点必须是在医疗机构内;如果在医院外诊疗,就要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和备案。

同时,他还强调,侵入人体的医疗器具必须经高压消毒,而一些美容院里,只用沸水或酒精灯燃烧未必能达到严格消毒效果,有可能传播血液类疾病。

◆针灸减肥应结合饮食和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单纯的减肥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这其中包括针灸减肥。因此,配合饮食、运动和睡眠等辅助疗法,都可以减肥。而且,睡眠好也能够减肥。

对于针灸减肥,如果不注意饮食,肯定是会反弹的。韩医生说,因为减肥者往往偏爱多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如果不适当控制的话,就肯定会出现反弹现象。因此,饮食、运动、睡眠“三合一”的减肥套餐才是最科学、健康的。

此外,针灸减肥还必须配合生活起居方面的调整。因为肥胖大多都是生活习惯不合理而造成的。比如:不爱运动、嗜睡、吃得过多等。因此,医生因对前来做针灸减肥的消费者列出饮食、运动方面的“相关规定”。这种规定并非让消费者一味少吃,而是注意摄入蛋白质,少吃糖、油炸食物等。还可以采用持续性地慢慢减食,或者某一天不吃饭等辅助助措施,比如:坚持每周六不吃饭,只喝水和只吃蔬菜等。

●相关链接

◆针灸减肥有禁忌

以下三类病人和有一些特殊状况,是不适合接受针灸减肥的:1、心脏病病人;2、二期、三期的高血压病人;3、糖尿病病人;4、空腹、疲劳、严重出汗、运动后伴有大出汗等状态下,不能马上接受针灸减肥,应暂缓,或更改时间。

●新闻回放

尽管深圳目前还没有发生针灸减肥的恶性事件,但全国各地的相似“美容悲剧”却屡见不鲜。

1、据报道,台州一个28岁的年轻女老板,在美容院针灸减肥时,身上扎了上百针,然后限制饮食,连水也不喝,嘴巴干得都发白了还挺着,最后死于心肾衰竭。不到一个月就减肥15公斤时,猝死在减肥银针下。

2、重庆万州区的一位薛太太在一家美容院接受针灸减肥,半个月体重降了8公斤;不到一个月体重下降13公斤;可是她还不满足,铤而走险,结果在一次针灸减肥后发生休克性死亡,把性命也减掉了。

中医减肥

我也做过用米粒放在耳朵里的穴位,说是减肥。。。没什么效果的~
你说的好象也不大可能的~减肥要全方位啊

007.为什么有的人小腿总抽筋?【骨科医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骨科医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007.为什么有的人小腿总抽筋

山西省中医院 骨科 郝刚

小腿抽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据说是寸步难行,十分酸爽,如同触电。

那究竟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小腿抽筋呢,难道是因为没有听妈妈的话,缺钙了?

其实,小腿抽筋和很多因素有关,唯独和缺钙没多大关系。

可是,很多人,尤其是孕妇会因为小腿容易抽筋而自行补充钙剂,也有很多基层医院简单地认为腓肠肌痉挛是缺钙的表现而指导患者补钙。其实,目前没有任何一项高水平的研究证实缺钙与腓肠肌痉挛有任何关系!可是,随便百度一下“小腿抽筋”检索出的全是各种各样的补钙知识和钙片广告,那么,这个传说是从哪儿来的呢?很多人,甚至是医务人员将 “腓肠肌痉挛”与“低钙性抽搐” 混淆了——低钙性抽搐,也叫手足搐搦症(注意到了吧,是手和足)。低钙性抽搐的临床特征并不包括腓肠肌痉挛,而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四肢刺痛发麻,手足痉挛僵直 ,当血钙低至2mmol/L以下时发作手足抽搐,对称性的腕及手掌指关节屈曲 ,指尖关节伸直,拇指内收,形成鹰爪状,双足常呈强直性伸展, 膝、髋关节屈曲 ,重病者全身平滑肌痉挛,从而发生哮喘、窒息、喉鸣等——一听就知道,这哪是小腿抽筋啊。

“小腿抽筋”是一种症状描述性的说法,容易出现这种症状的疾病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大家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的——腓肠肌(小腿肚子肌肉)痉挛,一般与剧烈活动、寒冷刺激、疲劳等等有关系,我们靠后一点讲;首先必须为大家介绍的是另外一种比较严重、不太广为人知的疾病:不宁腿综合症!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 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腿的中枢性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它的严重性在于, 不宁腿综合征与脑梗有密切的相关性 ,也就是说有不宁腿综合征的人群,很容易在某一个时刻发生脑梗!

请注意! 不宁腿综合征的表现特点是——常常在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双侧小腿难以名状的不适感,刺痛、肿胀、麻木,像虫子在爬,同时有强烈地活动双腿的愿望,需要不停捶打、活动双腿或下床行走才能缓解症状。 ——很多人也会把这种情况描述为“小腿抽筋”。

这种疾病并不少见——2015年,郑大一附院调查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确诊的不宁腿综合征患病率为2.19%,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其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016年,郑大一附院再次统计了3874名18-40岁妊娠期女性发现,约12.29%的妊娠期女性每周至少出现一次不宁腿综合征症状。2015年大连医科大大学一附院调查当地的966名老年人,发现不宁腿综合症的发病率为男性1.91%,女性5.43%。

很多研究都证实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不宁腿综合症在我们国家是存在广泛人群的,而且有明显的睡眠障碍、偏头痛、心脑血管疾病等共病特征,并且有强烈的家族性聚集倾向。但是,因不宁腿综合症就诊,明确诊断的患者人群却并不高,这也许与我们习惯将它简单地归为“小腿抽筋”不无关系,也是我们国家缺乏相关知识普及所致。

所以,假如发生在您身上的所谓“小腿抽筋”的现象,符合我上述所提到的一些特征,我建议您就诊神经内科获得专业性的咨询。目前不宁腿综合征已经从一种被认为难治性疾病变成一种有多种有效治疗、治疗建议和批准药物的疾病。201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表于国外的一篇论文证实,中医针灸治疗也获得了很好的疗效。所以大家了解它、重视它、但是不必过于恐惧它。(文末附录了一些相关的专业文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了解。)

说完了沉重的话题,接下来就简单了——腓肠肌痉挛,这才是发生在大部分人身上的“小腿抽筋”的真身所在。

腓肠肌就是位于小腿后方的肌肉,就是小腿肚子,我们常说的抽筋抽的就是它。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弯屈小腿、踮起脚跟的动作,同时它能在站立时,稳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倒。

腓肠肌为什么会痉挛呢?不外乎以下5个原因:

1.寒冷刺激

腓肠肌受到低温的影响, 兴奋性会增高, 容易发生强直性收缩。如游泳时水温较低,冬季户外锻炼局部保温不足,睡觉时爱踢被子,以及拒绝秋裤的爱美人士,比较多见。

2.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时,腓肠肌快速地连续收缩, 放松的时间太短, 导致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地、成比例地交替, 就会引起痉挛。特别是那些八辈子不动一动,突然心血来潮,又没有进行科学热身的朋友更为常见。

特别是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或在高温季节运动时, 大量出汗使人体内电解质从汗液中大量丢失;也不乏一些急于瘦身的朋友,短时间内体重下降明显,造成体内的电解质平衡紊乱, 氯化钠的含量过低,引起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增高。

3.慢性疲劳

当长途旅行跋涉、爬山、登高时,腓肠肌最容易发生疲劳。疲劳的肌肉中会有大量的乳酸堆积, 致使痉挛产生。因而身体疲劳时, 特别是在腓肠肌疲劳状态下再进行剧烈运动或做些突然紧张用力的动作, 就容易引起肌肉痉挛。所以,足球比赛时,小腿抽筋大多是发生在下半场。

4.部分特殊情况

譬如糖尿病患者中腓肠肌痉挛的发生率要远大于其他人群,主要与下肢血循环障碍有关。还有关于治疗甲亢的药物丙硫氧嘧啶引起的小腿抽筋,使用青霉素出现的小腿抽筋现象,还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很接近一般的小腿抽筋。

接下来我们要关心的是,总是小腿抽筋,怎么办?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首先不要盲目补钙,要警惕不宁腿综合征得可能性,要避免寒冷刺激、避免不科学的剧烈活动和减肥。

而面对已经出现的小腿抽筋,最广为人知的办法应该就是 小腿三头肌的拉伸 。具体方式如下:使脚背和小腿前侧之间的距离减少,即是对小腿三头肌的拉伸。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多有此体验,当小腿抽筋时我们往往把脚背向上勾一段时间,疼痛就能很快缓解。

中医学方面也有很多独到的办法,譬如 承山穴 ,此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位于小腿后部正中。夜深人静、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时候,可以自己按摩刺激这个穴位,也有不错的效果。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Neurol Sci.

2.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mong Chinese adults in a rural community of Shanghai in China. PLoS One.

3.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nd pregnancy or delivery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representative survey.Sleep Med.

4.Actigraph evaluation of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restless legssyndrome.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5.老年人不宁腿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况。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24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